首页> 中国专利> 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

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包括若干个支撑组,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和第二连系墩,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有效避免产生泡漩、乱流等不良流态,插板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两种,这样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施工;本装置采用阻挡和疏导水流的方式来削弱船闸口门区的斜向水流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插板插接在连系墩上方便更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755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彭伟;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05939.0

  • 申请日2015-07-10

  • 分类号E02B3/06(20060101);E02B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赵芳

  • 地址 300456 天津市塘沽区新港2号路261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3: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E02B3/0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1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8-01-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2B3/06 登记生效日:20180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2-29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3/06 申请日:2015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闸口门区导流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隔流堤及其 导流方式。

背景技术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是船舶进出引航道的咽喉,是主河道动水与引航道静 水的交界区域,水流在此处收缩或扩大,主河道内水体和引航道内静水相互 作用,水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形成斜向水流,影响船舶安全通航。因此, 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了 多种改善措施,如调整导流堤头形式,设置开孔式导堤、浮式导流堤及导流 墩等,不同的措施对某一具体工程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各自的局 限性。近年来,底部透空式隔流堤作为一种新型口门区导流建筑物,在国内 枢纽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株洲枢纽、长沙枢纽等。

但是对于山区河流,由于枢纽上下游水头差较大,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 区水动力环境复杂,口门区流速及斜流强度较大,水流通过隔流堤底部进入 口门区后,易在口门区内形成漩涡、泡漩水等不良流态,严重影响船舶安全 通航,目前的隔流堤仅仅是采用挡的形式来阻止斜向水流,然而作为流体, 它会绕过隔流板,形成向上涌起的一股水流,这股水流在船舶行驶进或者驶 出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时造成了船身的不稳定,极易发生事故,所以单单采用 挡的形式,不足以满足现实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隔流堤, 尤其适合改善门口区的水流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包括若干个支撑组,任意两个相邻的支 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和第二连系墩,每两个相 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所述插板的一端与其相邻左侧的 所述支撑组相连接,所述插板的另一端与其相邻右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 并且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相连接,每个 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二连系墩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相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支撑组下部均设置有承台,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 连系墩和所述第二连系墩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台上,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 一连系墩和所述第二连系墩两者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插板为直线形面板。

进一步,所述插板为曲线形面板。

进一步,所述插板至所述承台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底部导流道。

进一步,同一组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与所述第二连系墩之间留有 间隙,此间隙为竖向导流道。

一种利用上述导流隔流堤实现的导流方式:

该装置主要用于减轻斜向水流对船舶的冲击:

第一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被插板阻挡,减轻对船舶的冲击,

第二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底部导流道,将原本集中的斜向水流 分散,削弱斜向水流动力强度,同时减小竖向导流道过流量,

第三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竖向导流道,同时依靠插板,将斜向 水流变为沿着插板方向的斜向水流,同时抵消由底部导流道进入口门区的上 升水流。

此种导流形式优异于现有的隔流堤,现有的隔流堤仅仅将斜向水流进行 阻截,在水动力强度较大的情况下口门区内易产生漩涡、泡漩水等不良流态, 危及船舶航行,此外,此种方式对设备损害极大,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 造成维护成本高,然而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将挡流与导流相结合,既减小了 口门区内横向流速,又抑制漩涡、泡漩水等不良流态的形成,同时减小了水 流对设备的冲击,增加使用寿命。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具有 如下优点:

1、有效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

1、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 高等优点。

2、插板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两种,这样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施 工。

3、本装置采用阻挡和疏导水流的方式来阻挡闸口区的斜向水流保证船 舶安全。

4、插板插接在连系墩上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承台   2、第一连系墩  3、第二连系墩

4、插板   5、竖向导流道  6、底部导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包括若干个支撑组, 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4,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2和 第二连系墩3,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4,所述 插板4的一端与其相邻左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所述插板4的另一端与其 相邻右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 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4相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二连系墩3上只 与一个所述插板4相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组下部均设置有承台1,同一支撑 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和所述第二连系墩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台1上, 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和所述第二连系墩3两者相互平行;所述 插板4为直线形面板;所述插板4为曲线形面板;插板4分为直线形和曲线 型两种,这样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施工;所述插板4至所述承台1之 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底部导流道6;同一组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 与所述第二连系墩3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竖向导流道5;使用更加方便, 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装置采用阻 挡和疏导水流的方式来阻挡闸口区的斜向水流保证船舶安全,此种导流形式 优异于现有的现有的隔流堤,现有的隔流堤仅仅将斜向水流进行阻截,此种 方式对设备损害极大,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造成维护成本高,然而采 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将挡流与导流相结合,减小了水流对设备的冲击,增加使 用寿命。

该装置主要用于减轻斜向水流对船舶的冲击:

第一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被插板阻挡,减轻对船舶的冲击,

第二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底部导流道,将原本集中的斜向水流 分散,削弱斜向水流动力强度,同时减小竖向导流道过流量,

第三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竖向导流道,同时依靠插板,将斜向 水流变为沿着插板方向的斜向水流,同时抵消由底部导流道进入口门区的上 升水流。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 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