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花生种植装置及花生的种植方法

花生种植装置及花生的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种植装置和种植花生的方法,包括:将花生种植装置放置于土坑中,向第二支撑板中覆土,当覆土厚度达到3cm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再次覆土至高度达到第一不锈钢板上0.5-1cm处,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将种仁用拌种剂拌种后,播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覆土表面,使每颗种仁之间的间距为15cm,之后接着覆盖1cm厚度的土;在覆盖完毕后在土壤的表面施入保墒剂,之后在保墒剂表面覆土至与周围土地平齐,此时U型钢把手的一部分在土地外部;当花生成熟时,利用机械设备扣住花生种植装置两端的U型钢把手,将花生种植装置从土壤中移出。本发明节省了采收花生的时间,提高了采收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451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宇;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35293.8

  • 发明设计人 徐宇;谈杰;

    申请日2015-08-28

  • 分类号A01G9/02;A01G1/00;A01C1/06;A01B79/02;C05G1/00;

  • 代理机构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云花

  • 地址 432899 湖北省大悟县城关镇府前街3号89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45: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 9/02 专利号:ZL2015105352938 申请日:20150828 授权公告日:201708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8-01

    授权

    授权

  • 2017-06-3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9/02 登记生效日:201706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9/02 申请日:201508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种植装置 及花生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发展花生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 “长生果”、“落花生”。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 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 品的原料。

花生的采收一般只能依靠人力完成,劳动量大,且花费的时间多。在采 收中还会遗落一些荚果,或者在挖掘中荚果和根部之间断裂,使荚果存在土 壤中,降低采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缺陷,并提供后面将说明的优 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生种植装置,使花生在成熟后,直接 通过机械设备对其进行采收,提高采收率,同时结合该装置,对花生进行种 植,提高了花生苗的结果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花生种植装置, 包括:

第一支撑板,其由长方形的第一不锈钢板,及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四周 向上延伸出的第一挡板构成,所述第一不锈钢板和所述第一挡板上均匀设置 有若干直径为1.5cm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不锈钢板的长为3m、宽为1m, 每平米所述第一不锈钢板上的第一通孔的总面积为每平米所述第一不锈钢板 面积的1/2-2/3;

第二支撑板,其由长方形的第二不锈钢板,及从所述第二不锈钢板四周 向上延伸出的第二挡板构成,所述第二不锈钢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均匀设置 有若干直径为0.6cm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不锈钢板的长为5m、宽为2m, 每平米所述第二不锈钢板上的第二通孔的总面积为每平米所述第二不锈钢板 面积的1/2-2/3;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通过连杆 将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 板之间的间距为6cm;

一对筛网,其分别可拆卸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和所述第二不 锈钢板的长边的一侧,对于任意一个所述筛网,均呈梯形结构,所述筛网的 上底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的长相等,所述筛网的下底与所述第二不锈钢板的 长相等;

一对U型钢把手,其长度均为30cm,所述一对U型钢把手分别对称焊 接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边,对于任意一个所述U型钢把手的焊接方式为: 将所述U型钢把手的两端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上,使之与第二不锈钢板垂直, 且所述U型钢把手凹面朝下。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的上表面连接处的夹角为 120°;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不锈钢板的上表面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的利用所述花生种植装置种植花生的方法来实现,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耕地挖出多个深9cm,宽2m,长3米的土坑,每个土坑之间 的间距为20cm,将所述花生种植装置放置于所述土坑中,向所述第二支撑板 中覆土,当覆土厚度达到3cm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再次覆土至高 度达到第一不锈钢板上0.5-1cm处,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

步骤二、将种仁用拌种剂拌种后,播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覆土表面,使 每颗种仁之间的间距为15cm,之后接着覆盖1cm厚度的土;在覆盖完毕后在 土壤的表面施入保墒剂,之后在保墒剂表面覆土至与周围土地平齐,此时所 述U型钢把手的一部分在土地外部;

步骤三、当花生成熟时,利用机械设备扣住花生种植装置两端的U型钢 把手,将花生种植装置从土壤中移出。

优选的是,还包括: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在耕种前一个月,将所 述耕地深耕35-40cm,在其表面喷施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次,之后覆 土。

优选的是,所述拌种剂由重量比为1∶1∶30的黄腐酸、甲基纤维素和多灵 菌混合而成。

优选的是,肥料的管理:a.在播种前按每亩200-230kg施加有机肥,所 述有机肥由豆渣、秸秆和磷酸二氢钾按质量比2∶3∶1混合后腐熟而成;

b.在花生出苗时,翻土深度为3cm,每亩施入35kg的绿肥;

c.在花生开花时,按每亩施加8kg的三元复合肥,并在叶面喷施40%乐 果乳油8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一直喷施至果针入土前。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花生的果实最后生长在土壤中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于收 获花生果实的花生种植装置,在耕地中挖深9cm的坑,将花生种植装置置于 坑中,保证了后期果针能够完全在花生种植装置中,通过设置延伸出土地的 U型把手,后期只需机械设备扣住U型把手,将花生种植装置从土壤中提升 出来,一次操作就可将花生种植装置中所有的花生移出,方便快捷。

2、通过设置第一不锈钢板和第二不锈钢板,在种植时,第一不锈钢板距 离地面3cm,第二不锈钢板距离地面9cm,第一不锈钢板上的第一通孔孔径 为1.5cm,可是花生的杆径、果针以及根部从第一通孔穿过,第二不锈钢板 设置的第二通孔孔径为0.6cm,花生的荚果长为2-5cm,宽为1-1.3cm,在成 熟后部分荚果会搁置于第一不锈钢板上,剩下的会再第二不锈钢板和第一不 锈钢板之间的空间,第二通孔设置的空间为0.6cm,且为圆形通孔,比花生 的宽度要小很多,花生不会从第二通孔掉落下去,同时设置了第一挡板和第 二挡板,在提升U型把手的过程中,阻挡土壤流失带走部分荚果。若果荚可 从0.6cm的通孔中掉落,说明荚果本身发育不良,多为空壳果,或者瘦瘪果, 可省去人力去剔除这些发育不良的荚果。

3、结合花生种植装置,在一个月前在耕地深度达35-40cm处施7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2-3次,可有效的杀死土壤中容易导致花生根部患根腐病。

4、每个花生种植装置之间间隔20cm,避免了在移动花生种植装置时之 间的相互干扰,若其中一个花生种植装置需要移出,20cm的距离,保证了另 一个花生种植装置内花生不会受到损伤。

5、喷洒含木霉的杀菌剂,能有效杀死土壤中易导致花生发生腐根病,防 止根系缺氧而导致生理死亡的症状。

6、本发明的拌种剂针对花生种,能有效防治花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病 虫害,提高了花生种的发芽率,提高了花生种的根系的发达,使产量提高了 30%。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 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花生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 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2所示一种花生种植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板1,其由长方形的第一不锈钢板12,及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 12四周向上延伸出的第一挡板11构成,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和所述第一挡 板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直径为1.5cm的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 的长为3m、宽为1m,每平米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上的第一通孔13的总面 积为每平米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面积的1/2-2/3;

第二支撑板2,其由长方形的第二不锈钢板21,及从所述第二不锈钢板 21四周向上延伸出的第二挡板22构成,所述第二不锈钢板21和所述第二挡 板2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直径为0.6cm的第二通孔23,所述第二不锈钢板21 的长为5m、宽为2m,每平米所述第二不锈钢板21上的第二通孔23的总面 积为每平米所述第二不锈钢板21面积的1/2-2/3;所述第二支撑板2设置于所 述第一支撑板1的正下方,通过连杆4将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所述第一支撑 板1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为6cm;

一对筛网5,其分别可拆卸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和所述第 二不锈钢板21的长边的一侧,对于任意一个所述筛网5,均呈梯形结构,所 述筛网5的上底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的长相等,所述筛网5的下底与所述 第二不锈钢板21的长相等;

一对U型钢把手3,其长度均为30cm,所述一对U型钢把手3分别对称 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22的宽度边,对于任意一个所述U型钢把手3的焊接 方式为:将所述U型钢把手3的两端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22上,使之与第 二不锈钢板21垂直,且所述U型钢把手3凹面朝下。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板11与所述第一不锈钢板12的上表 面连接处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二挡板22与所述第二不锈钢板21的上表 面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实施例1

利用上述花生种植装置种植花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耕地挖出多个深9cm,宽2m,长3米的土坑,每个土坑之间 的间距为20cm,将所述花生种植装置放置于所述土坑中,向所述第二支撑板 中覆土,当覆土厚度达到3cm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再次覆土至高 度达到第一不锈钢板上0.5cm处,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

步骤二、将种仁用拌种剂拌种后,播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覆土表面,使 每颗种仁之间的间距为15cm,之后接着覆盖1cm厚度的土;在覆盖完毕后在 土壤的表面施入保墒剂,之后在保墒剂表面覆土至与周围土地平齐,此时所 述U型钢把手的一部分在土地外部;

步骤三、当花生成熟时,利用机械设备扣住花生种植装置两端的U型钢 把手,将花生种植装置从土壤中移出。

步骤四、肥料的管理:

a.在播种前按每亩200kg施加有机肥,所述有机肥由豆渣、秸秆和磷酸 二氢钾按质量比2∶3∶1混合后腐熟而成;

b.在花生出苗时,翻土深度为3cm,每亩施入35kg的绿肥;

c.在花生开花时,按每亩施加8kg的三元复合肥,并在叶面喷施40%乐 果乳油8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一直喷施至果针入土前。

实施例2

利用上述花生种植装置种植花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耕种前一个月,将所述耕地深耕35cm,在其表面喷施7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2次,之后覆土。

步骤二、将耕地挖出多个深9cm,宽2m,长3米的土坑,每个土坑之间 的间距为20cm,将所述花生种植装置放置于所述土坑中,向所述第二支撑板 中覆土,当覆土厚度达到3cm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再次覆土至高 度达到第一不锈钢板上1cm处,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

步骤三、将种仁用拌种剂拌种后,播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覆土表面,使 每颗种仁之间的间距为15cm,之后接着覆盖1cm厚度的土,其中,所述拌种 剂由重量比为1∶1∶30的黄腐酸、甲基纤维素和多灵菌混合而成。在覆盖完毕 后在土壤的表面施入保墒剂,之后在保墒剂表面覆土至与周围土地平齐,此 时所述U型钢把手的一部分在土地外部。

步骤四、当花生成熟时,利用机械设备扣住花生种植装置两端的U型钢 把手,将花生种植装置从土壤中移出。

步骤五、肥料的管理:

a.在播种前按每亩230kg施加有机肥,所述有机肥由豆渣、秸秆和磷酸 二氢钾按质量比2∶3∶1混合后腐熟而成;

b.在花生出苗时,翻土深度为3cm,每亩施入35kg的绿肥;

c.在花生开花时,按每亩施加8kg的三元复合肥,并在叶面喷施40%乐 果乳油8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一直喷施至果针入土前。

实施例3

利用上述花生种植装置种植花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耕种前一个月,将所述耕地深耕40cm,在其表面喷施7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3次,之后覆土。

步骤二、将耕地挖出多个深9cm,宽2m,长3米的土坑,每个土坑之间 的间距为20cm,将所述花生种植装置放置于所述土坑中,向所述第二支撑板 中覆土,当覆土厚度达到3cm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再次覆土至高 度达到第一不锈钢板上0.7cm处,并喷洒一层含木霉的杀菌剂。

步骤三、将种仁用拌种剂拌种后,播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覆土表面,使 每颗种仁之间的间距为15cm,之后接着覆盖1cm厚度的土,其中,所述拌种 剂由重量比为1∶1∶30的黄腐酸、甲基纤维素和多灵菌混合而成。在覆盖完毕 后在土壤的表面施入保墒剂,之后在保墒剂表面覆土至与周围土地平齐,此 时所述U型钢把手的一部分在土地外部。

步骤四、当花生成熟时,利用机械设备扣住花生种植装置两端的U型钢 把手,将花生种植装置从土壤中移出。

实验对比

利用本发明的花生种植装置(A组)和普通的通过人力采收花生的方法 (B组)对50株成熟的花生植株进行采收。采收后对采收处的土壤进行查找, 发现利用本发明装置采收后的土壤中没有掉落的花生,但用普通的花生采收 方法,在采收后的土壤中可以找到35颗掉落的荚果,且采收所用时间为利用 本发明的装置采收所用时间的5倍。

采收时间对比

组别 采收时间min A 15 B 7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 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