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摘要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中,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组线圈构成。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组合线圈构成,该组合线圈是将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重叠地配置而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934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芝产业机器系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41142.0

  • 申请日2014-07-09

  • 分类号H02K3/28(20060101);H02K15/085(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房永峰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35: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5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K3/28 申请日:2014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 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背景技术

在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中,绕组的形成方法具有使用同心绕组线圈的 形成方法以及使用叠绕组线圈的方法。同心绕组线圈构成为将中心相同且 直径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合,作为整体而线圈的值径扩大。同心绕组线圈越 朝向径向外侧,线圈的外周长变得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定子绕组之中从 槽出来的部分无助于旋转电机的性能,因此,在使用了同心绕组线圈的定 子绕组中,具有在线圈的径向的外侧而无用的部分变多的情况。

另一方面,叠绕组线圈通过使进行插入的槽偏移并且向定子的径向重 叠并配置以相同的直径构成的多个线圈而构成。叠绕组线圈与同心绕组线 圈相比,定子绕组之中从槽出来的部分减少,因此,难以产生无用的绕组。 但是,在使用叠绕组线圈的情况下,与使用同心绕组线圈的情况相比,配 置变得复杂。因此,在使用叠绕组线圈的情况下,将由多数的绕组构成的 缺乏灵活性的叠绕组线圈向定子铁心的槽进行插入是困难的。进而,根据 这样的情况,在使用叠绕组线圈的绕组的形成方法中具有关于线圈的插入 难以机械化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提供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 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能够减少无用的定 子绕组,并且能够向定子铁心的槽容易地插入。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中,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 组线圈构成。上述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组合线圈构成,该组合线圈是将被 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 重叠地配置而成。

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设置于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径 向上相邻的上述各单位线圈的相互间。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具备被嵌入上述定子铁心 而闭塞上述槽的开口的线圈浮起压紧夹具,在将上述单位线圈的级数设为 作为2以上的整数的X级的情况下,具备:将第X-1级的单位线圈向上 述槽插入的工序;向上述定子铁心嵌入上述线圈浮起压紧夹具的工序;以 及将上述线圈浮起压紧夹具从上述铁心推出并且将第X级的单位线圈向上 述槽插入的工序。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时所使用的夹具具 备:嵌入上述定子铁心的主体部;以及压紧部,从上述主体部突出而设置, 并且被插入到上述槽中而闭塞上述槽的开口,从而防止上述单位线圈从上 述槽浮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定子绕组的构成的图。

图3是将定子的一部分折断并表示的图。

图4是表示第1级单位线圈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a)是沿着图4的a-a线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 4的b-b线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线圈插入夹具、对准夹具、以及线圈浮起压紧夹具的立体 剖视图。

图7是表示线圈插入夹具以及对准夹具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线圈插入槽时的线圈以及线圈插入夹具的俯视图。

图9是部分地表示线圈浮起压紧夹具被插入后的状态的定子铁心的剖 视图。

图10是按照从(1)到(6)的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地表示将第1级线圈 插入槽的工序的图。

图11是按照从(1)到(6)的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地表示将第2级线圈 插入槽的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绝缘纸被设置后的状态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13(a)是表示第1相间绝缘纸的图,图13(b)是表示第2相间绝 缘纸的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7是第5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9是第7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0是第8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1是第9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2是第10实施方式的与图5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 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进 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记相同的符 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3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三相交流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11、以及三相 各相的定子绕组、即U相的定子绕组20、V相的定子绕组30、W相的定子 绕组40。定子铁心11是例如将电磁钢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并将该冲压后 的电磁钢板层叠多张而构成。在定子铁心11形成有48个的槽12。定子绕 组20、30、40分别收纳于槽12内。由此,定子10构成4极48槽的定子。

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各自的构成是通用的,因此,以U相的定 子绕组20为代表,对其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U相的定子 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在这种情况下, U相的定子绕组20具有4组的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这 些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分别收纳于定子铁心11的槽12内。 各组的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各极中的叠绕组线圈。

在图2中,对于48个各槽12,将N设为1~48的整数,将在某槽12 作为第1槽的情况下的第N个槽12设为第N槽进行表示。第1组合线圈 21和第2组合线圈22除了配置不同外,是相同的构成。例如第1组合线圈 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1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第1组合线圈21 而偏移1槽量后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 在第1槽和第11槽、以及第2槽和第12槽没有收纳将U相以外的线圈构 成的定子绕组,即没有收纳V相的定子绕组30以及W相的定子绕组40。 也就是说,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单层的叠绕法的线圈。

各线圈的线圈节距K用随后的式(1)求出。在这种情况下,第1组合 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线圈节距K为K=83.3%。另外,S表示 槽节距,P表示极数,Z表示槽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槽节距S是例 如第11槽与第1槽的差、或者第12槽与第2槽的差,槽节距S=10。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定子10是4极48槽,因此,极数P=4,槽数Z =48。

K=S×P/Z×100…(1)

构成叠绕组线圈的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是相同的构成, 因此,对于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以第1组合线圈21为 代表进行说明。第1组合线圈21由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构 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第1组合线圈21由被分割成2个后的作为U相的 单位线圈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22构成。第1级单位线 圈211在槽12内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外侧也就是说外周侧。第2级 单位线圈212在槽12内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内侧也就是说内周侧。

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都以相同的匝数,例如以 26绕法来构成。另一方面,在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 中,其构成稍微不同。即,如图3以及图4所示,设置于内周侧的第2级单 位线圈212的周长比设置于外周侧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长短。这是因 为如图3所示,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相比,第2级单位线圈212配置于定 子铁心11的径向的更内侧的位置,由此,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槽间的距 离L2变得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槽间的距离L1短。

第1组合线圈21由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构成。另外,第1级单位线 圈211的引出线的根数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引出线的根数不同。即,如 图4以及图5(a)所示,第1级单位线圈211由直径1.1mm×2根的绕组 构成。即,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引出线的根数构成为2根。与此相对,如 图4以及图5(b)所示,第2级单位线圈212由直径1.0mm×1根的绕组 构成。即,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引出线的根数构成为1根。

随后,对具备定子绕组20、30、40的定子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 将各线圈211、221、212、222向定子铁心11的各槽12内插入时,使用图 6所示的线圈插入夹具50、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

首先,对这些线圈插入夹具50、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浮起压紧夹具 70的构成进行说明。线圈插入夹具50具有多个楔形体引导件51、多个叶片 52、叶片架53、以及冲孔模板54。线圈插入夹具50具有与定子铁心11所 具有的槽12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楔形体引导件51。楔形体引导件51沿定子 铁心11的轴向构成为较长的棒状。多个楔形体引导件51作为整体而被配置 成圆筒形。各楔形体引导件51的基端部固定于没有图示的楔块架。在各楔 形体引导件51的相互间形成有楔块用间隙511以及线圈用间隙512。楔块 用间隙511插入有没有图示的楔块。在线圈用间隙512通过有各线圈211、 221、212、222。

叶片52、叶片架53、以及冲孔模板54设置于由各楔形体引导件51形 成的圆筒状的内侧。线圈插入夹具50具有与定子10所具有的槽12的数量 相同数量的叶片52。各叶片52沿定子铁心11的轴向构成为较长的半圆柱 状。多个叶片52作为整体而被配置成圆筒形。叶片52的半圆柱状的平面侧 朝向圆筒形状的外方。如图8所示,在成为叶片52的外周侧的平面部的一 部分上形成有矩形的沟槽形状的导向部521。导向部521与槽12的齿15的 端部嵌合。

如图6所示,叶片架53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板状。各叶片52沿叶片架 53的圆周而等间隔地被配置,各叶片52的基端部固定于叶片架53。由此, 各叶片52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筒形状。各叶片52的相互间形成有间隙522。 在间隙522通过有各线圈211、221、212、222。

冲孔模板54设置于由各叶片架53形成的圆筒状的内侧。冲孔模板54 形成为朝向叶片架53的相反一侧而变细的圆锥台形。虽然没有详细地图示, 但在冲孔模板54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各叶片52嵌合的沟槽。冲孔模板54在 由各叶片架53形成的圆筒状的内侧沿叶片架53滑动。即,叶片52以及叶 片架53与冲孔模板54能够相对地移动。

如图10所示,叶片架53固定有第1轴55。冲孔模板54固定有第2轴 56。第1轴55由中空轴构成。第2轴56在第1轴55的内侧通过。第1轴 55与第2轴56能够沿轴向相对地移动。第1轴55以及第2轴56分别与没 有图示的气缸等驱动源连接。因此,叶片52以及叶片架53与冲孔模板54 阶段性地移动。即,在第1轴55移动时,伴随该第1轴55的移动,叶片 52以及叶片架53与冲孔模板54共同地移动。在第2轴56移动时,伴随该 第2轴56的移动,冲孔模板54移动。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对准夹具60具有叶片导向件61、齿导向件62、 以及抓握棒63。对准夹具60抑制线圈插入夹具50的叶片52等受到在线圈 插入时所施加的力而变形的情况。叶片导向件61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板状。 如图7所示,在叶片导向件61的外周部,与各叶片52对应地形成有与叶片 52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叶片沟槽部611。各叶片52与叶片导向件61的叶片沟 槽部611嵌合。由此,各叶片52其基端侧固定于叶片架53,同时其前端侧 被叶片导向件61保持,该各叶片52作为整体而被维持成圆筒形状。

齿导向件62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板状,相对于叶片导向件61而设置于 与线圈插入夹具50相反一侧。在齿导向件62的外周部设有多个导向件突部 621。导向件突部621被插入到齿15的相互间的间隙中,由此对准夹具60 限制相对于定子铁心11而相对地旋转的情况。抓握棒63形成为圆柱状的棒, 并且被叶片导向件61以及齿导向件62固定。操作者把持抓握棒63,将对 准夹具60安装到线圈插入夹具50或者从线圈插入夹具50拆卸。

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是用于将线圈压入槽12内,以便定子铁心11的 槽12所插入的线圈不会从槽12跳出的夹具。如图6所示,线圈浮起压紧夹 具70具有作为主体部的多个圆板体71、以及连接各圆板体71的多个连接 部72。圆板体71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圆板状。如图9所示,在圆板体 71的外周部,与各槽12对应地设有多个压紧部711。压紧部711从圆板体 71的外周部分朝向外侧地突出。压紧部711被插入到槽12的开口侧的一部 分中而闭塞该开口。在圆板体7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抓握棒63通过的孔712。 多个连接部72例如为圆柱状,并连接各圆板体71。

在此,在将单位线圈的级数设为由2以上的整数构成的X级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将组合线圈的分割数设为X个的情况下,各单位线圈如随后的方 式被插入到槽12中。即,首先,通过线圈插入夹具50,将第X-1级的单 位线圈插入到槽12中。之后,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嵌入到定子铁心11 的内侧。进而,在将随后的第X级的单位线圈向槽12插入时,伴随着线圈 插入夹具50向定子铁心11的内侧插入,通过对准夹具60将线圈浮起压紧 夹具70从定子铁心11推出。之后,通过线圈插入夹具50,将第X级的单 位线圈插入到槽12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割级数X=2。在这种情况下,在定子铁心 11的各槽12内插入各相各极的第1级单位线圈后,插入各相各极的第2级 单位线圈。另外,以下,关于各相各极的线圈,以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 第2级单位线圈212为代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对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插入进行说明。操作者在将 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取下后的状态下,将各相各极的第1级单位 线圈211安置于线圈插入夹具50。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 包围与槽节距S相当的S根叶片52的方式被插入到叶片52间的间隙511 中。之后,如图10(1)所示,将对准夹具60安装到线圈插入夹具50。

随后,如图10(2)所示,使第1轴55前进,使对准夹具60进入定子 铁心11的内侧。此时,对准夹具60的导向件突部621插入到定子铁心11 的齿15间,由此,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插入夹具50相对定子铁心11的相 对的旋转被限制。进而,在使叶片52与齿15嵌合的状态下进一步使第1轴 55前进,将叶片52推入到定子铁心11中。

之后,如图10(3)所示,进一步使第1轴55前进,使叶片52前进到 叶片52的前端从定子铁心11的前端露出为止。此时,对准夹具60穿通定 子铁心11的内侧,露出到定子铁心11的外部。随后,如图10(4)所示, 使第2轴56前进,使冲孔模板54前进。此时,又如图8所示,第1级单位 线圈211通过冲孔模板54被推入到槽12内。在冲孔模板54前进到前端为 止后,如图10(5)所示,将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拆卸。进而, 第1级单位线圈211越过叶片52的前端,从线圈插入夹具50被取出。这样, 第1级单位线圈211被插入到槽12内。之后,如图10(6)所示,线圈浮 起压紧夹具70被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内侧。

随后,参照图11对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插入进行说明。操作者在与 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情况相同地将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取下后 的状态下,将各极各相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安置到线圈插入夹具50。之 后,如图11(1)所示,将对准夹具60安装到线圈插入夹具50。

随后,如图11(2)所示,使第1轴55前进,使对准夹具60侵入到定 子铁心11的内侧。此时,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情况相同地,对准夹具 60的导向件突部621被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齿15间,由此,对准夹具60 以及线圈插入夹具50相对定子铁心11的相对的旋转被限制。另外,此时, 对准夹具60的抓握棒63在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的孔712中通过,并且通 过对准夹具60来推压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进而,进一步使第1轴55前 进,将叶片52推入到定子铁心11中。

之后,如图11(3)所示,进一步使第1轴55前进,使叶片52前进到 叶片52的前端从定子铁心11的前端露出为止。此时,线圈浮起压紧夹具 70从定子铁心11的内侧被推出,由此,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从定子铁 心11拆卸。之后,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相同地,如图11(4)所示,使 第2轴56前进,使冲孔模板54前进。由此,第2级单位线圈212通过冲孔 模板54被推入到槽12内。

在冲孔模板54前进到前端为止后,如图11(5)所示,将对准夹具60 从线圈插入夹具50拆卸。进而,第2级单位线圈212越过叶片52的前端, 从线圈插入夹具50被取出拆卸。这样,第2级单位线圈212也被插入到槽 12内。由此,如图11(6)所示,各相各极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 级单位线圈212向槽12内的插入完成。之后,配置相间绝缘纸13、14,扩 开线圈末端。

如图12所示,定子10具备第1相间绝缘纸13、以及多个第2相间绝 缘纸14。另外,为了简单地说明,图12示出了4极24槽的定子10。在这 种情况下,关于第1相间绝缘纸13以及多个第2相间绝缘纸14的构成,与 4极48槽的定子10的构成几乎没有差异。

如图13(a)所示,第1相间绝缘纸13例如将具有绝缘性的芳香族聚 酰胺纸切断成带状,将该带状的两端连接而构成为环状。第1相间绝缘纸 13设置于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端部并设置于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上相 邻的各单位线圈的相互间。例如,对第1组合线圈21观察时,第1相间绝 缘纸13设置于在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中从槽12跳出 的部分即线圈末端部并设置于第1级单位线圈211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之 间。由此,第1级单位线圈211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之间电绝缘。如图 13(b)所示,第2相间绝缘纸14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矩形状的芳香族聚酰 胺纸构成。如图12所示,第2相间绝缘纸14在线圈末端部设置于各相的线 圈间。顺便说一下,槽12内没有设置绝缘纸。

由此,将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分别设成叠绕组线圈,因此,与 采用同心绕组线圈的情况相比,能够消减无用的绕组。另外,对各相各极观 察时,例如U相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进而, 第1组合线圈21或者第2组合线圈22在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情况下,将该 情况下被分割成2个的同相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和第2级单位线圈 212、222组合来构成。

例如通过将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在多个槽12之 中相同的槽12即第1槽以及第12槽内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重叠而配置, 由此构成第1组合线圈21。相同地,通过将第1级单位线圈221和第2级 单位线圈222在多个槽12之中相同的槽12即第2槽以及第13槽内沿定子 铁心11的径向重叠而配置,由此,构成第2组合线圈22。

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 222与将这些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不分 割而构成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减少各个的绕组的数量。因此,第1级单位线 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在观察各个单位线圈时,与将这 些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不分割而构成的 情况相比,能够设成灵活的构成。因此,各个线圈211、221、212、222的 处理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将线圈211、221、212、222向定子铁心11的槽 12容易地插入。其结果是,关于各线圈211、212、221、222的插入,机械 化变得容易。

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的绕组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212的绕组相 比细且根数少。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与第2级单位线 圈212、222相比缺乏灵活性,但是该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相对于还未 插入有线圈的状态的槽12而被插入,因此,在槽12内的空间具有宽裕,该 插入变得比较容易。另一方面,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与第1级单位线 圈211、221相比富有灵活性,因此,即使相对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被 插入而空间宽裕少的状态的槽12内,其插入也变得比较容易。由此,能够 将线圈211、221、212、222向定子铁心11的槽12容易地插入。其结果是, 关于各线圈211、212、221、222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易。

另外,例如将任意的整数设为Y时,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分别卷 绕Y个φ1.1mm的2根的绕组而构成。另外,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 分别卷绕Y个φ1.0mm的1根的绕组而构成。由此,组合线圈21、22分 别作为整体而成为卷绕Y个φ1.1mm的2根的绕组和φ1.0mm的1根的 绕组后的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Y=26。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 单位线圈211、221的引出线成为2根×2=4根。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 的引出线成为1根×2=2根。所以,各组合线圈21、22的引出线的总数分 别成为2根×2+1根×2=6根。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使用分别卷绕Y/2个φ1.1mm的2根以及 φ1.0mm的1根的绕组后的绕组来构成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 级单位线圈212、222,由此,在作为整体而卷绕Y个φ1.1mm的2根以 及φ1.0mm的1根的绕组后的构成的情况下,其引出线的总数成为(2+1) 根×4=12根。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对于比较例,能够减少其 引出线的总根数,该情况下能够较少一半。成为各线圈的两端的引出线通常 切断成规定尺寸。进而,该切断的部分被报废等成为无用的部分。根据本实 施方式的构成,能够减少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引出线的 总根数,因此,也能够较少被切断而报废的部分。由此,能够消减用于制造 线圈21、22的绕组量。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用φ1.1mm的1根的绕组以及φ1.0mm 的1根的绕组的合计2根的绕组来构成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使用φ 1.1mm的1根的绕组来构成第2级单位线圈221、222。由此,与上述相同 地,能够将第2级单位线圈221、222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更富有灵 活性地构成,并且能够较少引出线的总根数且在制造过程中消减变成无用部 分的绕组量。

另外,在槽12内没有设置绝缘纸。因此,不存在槽12内的空间被绝缘 纸压迫的情况。所以,能够在槽12内更宽广地确保用于插入各线圈211、 212、221、222的空间。进而,槽12内的绝缘纸不会成为插入各线圈211、 212、221、222时的抵抗。由此,各线圈211、212、221、222向槽12内的 插入能够变得更容易。其结果是,关于各线圈211、212、221、222的插入, 机械化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具备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线圈浮起 压紧夹具70嵌入定子铁心11并闭塞槽12的开口,由此,能够防止暂且配 置于槽12内的线圈从槽12的开口跳出。在这种情况下,将第1级的单位线 圈211、221向槽12插入,之后,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嵌入定子铁心11。 进而,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从定子铁心11推出并且将第2级的单位线圈 212、222插入槽12。由此,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向槽12内的插入能 够更容易。

(第2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4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组合线圈21由第1级单位线圈211、第2级 单位线圈212、以及第3级单位线圈213构成。相同地,第2组合线圈22 由第1级单位线圈221、第2级单位线圈222、以及第3级单位线圈223构 成。由此,能够更富有灵活性地构成各单位线圈211、212,213、221、222、 223,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单位线圈的处理。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地进行 各线圈211、212、213、221、222、223向槽12内的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 易。

(第3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5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36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构成。第1组合线圈 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0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第1组合线圈21 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1槽。第3组合线圈23 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3 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的线圈节距K成为K =5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9,极数P=2,槽数Z=36。

另外,第3组合线圈23与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相同 地构成。也就是说,第3组合线圈23由第1级单位线圈231和第2级单位 线圈232构成。第3组合线圈23的第1级单位线圈231与第1组合线圈21 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第1级单位线圈221相同地 构成。第3组合线圈23的第2级单位线圈232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2级 单位线圈212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第2级单位线圈222相同地构成。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36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6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36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构成。第1组合线圈 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6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 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7槽。第3组合线圈 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 3槽和第18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的线圈节距K成为 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15,极数P=2,槽数Z= 36。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36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7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24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1 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 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的线 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10,极数P =2,槽数Z=24。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24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6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8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48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第3组合线圈23、以及第4组合线圈24构 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21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 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22 槽。第3组合线圈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 也就是说收纳于第3槽和第23槽。第4组合线圈24收纳于相对于第3组合 线圈23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4槽和第24槽。在这种情 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24的线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 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20,极数P=2,槽数Z=48。

另外,第4组合线圈24由第1级单位线圈241和第2级单位线圈242 构成。第4组合线圈24的第1级单位线圈241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1级 单位线圈211、第2组合线圈22的第1级单位线圈221、以及第3组合线圈 23的第1级单位线圈231相同地构成。第4组合线圈24的第2级单位线圈 242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第2组合线圈22的第2级 单位线圈2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的第2级单位线圈232相同地构成。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48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7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9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6极36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8槽。在这种情况下, 第1组合线圈21的线圈节距K成为K=116.7%。另外,在这种情况下, 槽节距S=7,极数P=6,槽数Z=36。

由此,即使定子10是6极36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8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20对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6极54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构成。第1组合线圈 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0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 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1槽。第3组合线圈 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 3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的线圈节距K成为 K=10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9,极数P=6,槽数Z=54。

由此,即使定子10是6极54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9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21对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6极72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 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 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1 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 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的线 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10,极数P =6,槽数Z=72。

由此,即使定子10是6极72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10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4以及图22对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0实施方式中,组合线圈21、22的绕组的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 不同。在此,组合线圈21、22是相同的构成,因此,以第1组合线圈21为 代表进行说明。第1组合线圈21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由2个以上 的线径的绕组、在这种情况下由φ1.1mm的绕组2根以及φ1.0mm的绕 组1根来构成。如图22所示,第1级单位线圈211由φ1.1mm的绕组1 根以及φ1.0mm的绕组1根的合计2根的绕组来构成。另一方面,第2级 单位线圈212由φ1.1mm的绕组1根来构成。

即,构成第1组合线圈21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 212之中,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内侧配置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包括2 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之中粗的一方的绕组。也就是说,在第2级单位线圈 212中包括φ1.0mm和φ1.1mm这2种绕组之中成为粗的一方的φ1.1mm 的绕组。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如图4所示,第2级单位线圈212 的周长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长短。即,构成第1组合线圈21的单位 线圈211、212之中,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内侧配置的第2级单位线圈 212的周长比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外侧配置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 长短。

由此,如图4所示,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 的周长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内侧配置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线圈末端的 高度尺寸。另外,关于第2级单位线圈212,能够较少还未收于槽12的过 渡部分,即能够缩短从一方的槽12向另一方的槽12过渡的部分。由此,能 够消减第2级单位线圈212产生的无用的绕组。

进而,在第2级单位线圈212中包括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之中粗的一 方的绕组,在这种情况下,包括φ1.1mm的绕组。由此,能够使与缩短第 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所伴随的绕组的减少量更多。其结果是,能够消减 更多的无用的绕组。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组线圈构成, 上述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使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 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重叠配置而成的组合线圈来构成。

由此,与采用同心绕组线圈的情况相比,能够消减无用的绕组。另外, 能够灵活地设置各个单位线圈,因此,各个单位线圈的处理变得容易,由此, 能够将单位线圈向定子铁心的槽容易地插入。其结果是,关于线圈的插入, 机械化变得容易。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 提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 进行实施,在不超出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调换以及变更。 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样,也包括在专利 请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