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和安装机组

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和安装机组

摘要

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和安装机组,由于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包括有设置有机架、螺栓旋转机构、滑动板、支撑板、压紧座和推动机构;压紧座固设于支撑板;支撑板平行于滑动板,并且支撑板和滑动板通过定位垫件固定连接;螺栓旋转机构设置于滑动板,以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滑动板通过直线轴承可滑动的套设于机架的导杆;推动机构装设于机架,输出端驱动滑动板往复移动以调节滑动板与机架的间距。通过使用推动机构对板式制动器压紧后,解决制动器与曳引机转子的对心问题,使用螺栓旋转机构对制动器动板与静板间的间隙调试。具有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291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嘉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54668.8

  • 发明设计人 姚牧;

    申请日2016-04-23

  • 分类号B23P19/06;B23P19/00;

  • 代理机构广东祁增颢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曾琦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从四路73号101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0: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6

    授权

    授权

  • 2016-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19/06 申请日:2016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和安装机组。

背景技术

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而安装曳引机板式制动器是控制电梯曳引机质量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目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方法既耗费大量人力,又由于必须满足精度要求而使得安装十分困难。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自动化装配技术也依然难以确保达到对曳引机的质量控制要求。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746230.2)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机制动器安装检测装置”,该电梯曳引机制动器安装检测装置包括提升机构、抓取机构、螺栓旋紧机构、固定机构、加载机、力矩测试仪以及总控制器,所述提升机构、抓取机构、螺栓旋紧机构、固定机构、加载机、力矩测试仪分别与总控制器连接;所述加载机通过旋转轴与曳引机的转子连接,所述力矩测试仪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螺栓旋紧机构用于当曳引机固定后,旋紧制动器的螺栓使制动器压紧到曳引机上,当力矩测试仪检测到加载机的转矩值达到额定制动力矩范围的中间值时,停止旋紧。该电梯曳引机制动器安装检测装置可以实现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自动装配和装配过程中的制动力矩测试。

然而,该电梯曳引机制动器安装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使用动态测量力矩范围控制螺栓的紧固,装配耗时长、工作效率低,还存在安装时对制动器摩擦片的磨损。而且,在装配制动器摩擦片时不能解决其与曳引机转子不同轴心的问题,导致制动器摩擦片制动工作时与转子出现局部接触,而不能保证曲面接触,不能达到使制动器摩擦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且,该电梯曳引机制动器安装检测装置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调试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其中:设置有机架、螺栓旋转机构、滑动板、支撑板、压紧座和推动机构;所述压紧座固设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平行于所述滑动板,并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滑动板通过定位垫件固定连接;所述螺栓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以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所述滑动板通过直线轴承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机架的导杆;所述推动机构装设于所述机架,输出端驱动所述滑动板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机架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螺栓旋转机构设置有批头、伺服电机、减速器和导正套筒,所述导正套筒一端部固接于所述滑动板,另一端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位置的定位,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所述减速器枢接所述批头,所述批头穿设于所述导正套筒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

更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为带刹车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

另一优选的,所述压紧座内设置有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引出线圈导线。

更优选的,所述压紧座设置为普通碳素结构钢。

更优选的,所述压紧座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压紧座中部设置有与板式制动器手动松闸机构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靠近曳引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松闸装置。

另一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固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接设有压杆,所述压杆可往复移动穿设于所述支撑板。

更优选的,所述压杆靠近曳引机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设置为聚氨脂材料。

更优选的,所述压杆可往复移动穿设于所述支撑板及所述压紧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固设有四个所述气缸,四个所述气缸及压杆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压紧座的四周。

更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长度设置为当气缸活塞伸出时压杆超出压紧座,当气缸活塞收回时压杆与压紧座平齐。

另一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有丝杠、螺母套、驱动轮、同步轮、同步带及驱动电机,所述丝杠通过轴承装设于所述机架,所述螺母套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板并与所述丝杠传动螺接,所述同步轮固接于所述丝杠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机架,输出端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和同步轮与所述丝杠枢接驱动所述丝杠转动。

更优选的,所述丝杠、螺母套、驱动轮、同步轮设置为二组或者二组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轮间枢接有行星减速器。

另一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

另一优选的,设置有制动器托架,所述制动器托架通过托架驱动机构与所述机架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驱动机构设置有托架气缸,所述托架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制动器托架与所述托架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调试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调试方法,其中,设置有如上述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包括有以下调试步骤:

a.对位:将板式制动器放置于相应的曳引机安装位;

b.压紧:将板式制动器压紧于相应的曳引机转子,以消除板式制动器的动板与静板之间及动板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c.旋紧: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同时使用相同力矩旋转紧固,固定步骤b已消除的板式制动器的动板与静板之间及动板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d.取消压紧:撤去对板式制动器压紧施加的外力;

e.反向旋松: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使用相同的角位移,将螺栓反向旋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安装机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安装机组,其中,包括设置有机组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搬运机械手和浮动基层机构,所述搬运机械手用于抓取和/或移动板式制动器至曳引机的相应安装位,所述浮动基层机构用于固定曳引机于机架位置,并且所述机架还设置有上所述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和安装机组,由于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包括有设置有机架、螺栓旋转机构、滑动板、支撑板、压紧座和推动机构;压紧座固设于支撑板;支撑板平行于滑动板,并且支撑板和滑动板通过定位垫件固定连接;螺栓旋转机构设置于滑动板,以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滑动板通过直线轴承可滑动的套设于机架的导杆;推动机构装设于机架,输出端驱动滑动板往复移动以调节滑动板与机架的间距。

由此通过使用推动机构对板式制动器压紧后,实现了制动器与曳引机转子满足同轴心的要求,然后使用螺栓旋转机构对板式制动器进行调试、安装,通过对螺栓进行旋紧后,再共同回退相同的距离,完成对制动器动板与静板间的间隙的调试。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板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在装配曳引机时的状态示意图。

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

1——机架、

11——直线轴承、

12——导杆、

2——螺栓旋转机构、

21——伺服电机、

22——减速器、

23——导正套筒、

3——滑动板、

4——支撑板、

5——压紧座、

51——励磁线圈、

6——气缸、

61——压杆、

62——缓冲垫、

7——丝杠、

71——螺母套、

72——同步轮、

73——同步带、

74——驱动电机、

75——驱动轮、

76——行星减速器、

8——制动器托架、

81——托架气缸、

9——搬运机械手、

91——板式制动器、

92——螺栓、

93——摩擦片、

94——动板、

95——静板、

10——浮动基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中:包括有设置有机架1、螺栓旋转机构2、滑动板3、支撑板4、压紧座5和推动机构;压紧座5固设于支撑板4;支撑板4平行于滑动板3,并且支撑板4和滑动板3通过定位垫件固定连接;螺栓旋转机构2设置于滑动板3,以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91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92;滑动板3通过直线轴承11可滑动的套设于机架1的导杆12;推动机构装设于机架1,输出端驱动滑动板3往复移动以调节滑动板3与机架1的间距。

由此通过使用推动机构对板式制动器91压紧后,实现了制动器与曳引机转子满足同轴心的要求,然后使用螺栓旋转机构2对板式制动器91(如图3所示)进行调试、安装,通过对螺栓92进行旋紧后,再共同回退相同的距离,完成对制动器动板94与静板95间的间隙的调试。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特点。

具体的,所述螺栓旋转机构2设置有批头、伺服电机21、减速器22和导正套筒23,所述导正套筒23一端部固接于所述滑动板3,另一端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91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92位置的定位,所述伺服电机21输出端通过所述减速器22枢接所述批头,所述批头穿设于所述导正套筒23用于旋转板式制动器与曳引机连接的螺栓92。

螺栓旋转机构2的数量与制动器连接曳引机的螺栓92数量相一致,以保持对螺栓92的同时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螺栓旋转机构2设置为八个,其中四个一组的相向设置,以便同时对曳引机两侧的板式制动器进行装配。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21设置为带刹车伺服电机。用来在电机停止时候锁定位置,使伺服电机不能受轴向力。

更具体的,所述减速器22为行星减速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

a.对位:将板式制动器放置于相应的曳引机安装位;

b.压紧:将板式制动器压紧于相应的曳引机转子,以消除板式制动器的动板94与静板95之间及动板94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c.旋紧: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同时使用相同力矩旋转紧固,固定步骤b已消除的板式制动器的动板94与静板95之间及动板94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d.取消压紧:撤去对板式制动器压紧施加的外力;

e.反向旋松: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使用相同的角位移,将螺栓反向旋松。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2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2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压紧座5内设置有励磁线圈51(如图1所示),所述励磁线圈51引出线圈导线。压紧座5可以设置为普通碳素结构钢。这样,通过设置压紧座5与励磁线圈51配合,形成电磁器,当板式制动器到达安装位时,可以先通过电磁器吸紧板式制动器,搬运机械手9退开,进行装配工序。

具体的,所述压紧座5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压紧座5中部设置有与板式制动器手动松闸机构相对应的通孔。

具体的,所述支撑板4靠近曳引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松闸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

a.对位:将板式制动器放置于相应的曳引机安装位,启动压紧座5内设置的励磁线圈51,吸紧板式制动器;

b.压紧:将板式制动器压紧于相应的曳引机转子,以消除板式制动器的动板94与静板95之间及动板94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c.旋紧: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同时使用相同力矩旋转紧固,固定步骤b已消除的板式制动器的动板94与静板95之间及动板94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d.取消压紧:撤去对板式制动器压紧施加的外力;

e.反向旋松: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使用相同的角位移,将螺栓反向旋松。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3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3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撑板4固设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接设有压杆61,所述压杆61可往复移动穿设于所述支撑板4。

具体的,所述压杆61靠近曳引机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62。设置缓冲垫62使压杆61与板式制动器的结合为非刚性抵接,使压杆61对板式制动器的受力更加均匀。

更具体的,所述缓冲垫62设置为聚氨脂材料。

更具体的,所述压杆61可往复移动穿设于所述支撑板4及所述压紧座5。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所述气缸6(如图2所示),四个所述气缸6及压杆61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紧座5的四周。通过对板式制动器静板95四个方向同时作用力,可以使板式制动器的摩擦片93与曳引机转子圆心相同,使安装后的摩擦片93与转子曲面接触。

具体的,所述压杆61的长度设置为当气缸6活塞伸出时压杆61超出压紧座5,当气缸6活塞收回时压杆61与压紧座5平齐。

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

a.对位:将板式制动器放置于相应的曳引机安装位,打开压紧座内设置的励磁线圈51,吸紧板式制动器;

b.压紧:推动机构使板式制动器靠近于相应曳引机转子,同时启动气缸消除板式制动器的动板94与静板95之间及动板94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c.旋紧: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同时使用相同力矩旋转紧固,固定步骤b已消除的板式制动器的动板94与静板95之间及动板94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d.取消压紧:使气缸压杆和推动机构回退,撤去对板式制动器压紧施加的外力;

e.反向旋松: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使用相同的角位移,将螺栓反向旋松。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4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4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3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设置有丝杠7、螺母套71、驱动轮75、同步轮72、同步带73及驱动电机74,所述丝杠7通过轴承装设于所述机架1,所述螺母套71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板3并与所述丝杠7传动螺接,所述同步轮72固接于所述丝杠7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74固定设置于机架1,输出端通过驱动轮75、同步带73和同步轮72与所述丝杠7枢接驱动所述丝杠7转动。

具体的,所述丝杠7、螺母套71、驱动轮75、同步轮72设置为二组或者二组以上。使用多组丝杠7配合螺母套71,使滑动板3进退更加平稳。

更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74与驱动轮75间枢接有行星减速器76。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5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5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4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推动机构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动板3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5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5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4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设置有制动器托架8,所述制动器托架8通过托架驱动机构与所述机架1驱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托架驱动机构设置有托架气缸81,所述托架气缸81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制动器托架8与所述托架气缸8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实施例7

本发明的一种曳引机板式制动器安装机组,如图4或者图5所示,其中:包括有机组机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搬运机械手9和浮动基层机构10,所述搬运机械手9用于抓取和/或移动板式制动器至曳引机的相应安装位,所述浮动基层机构10用于固定曳引机于机架1位置,还包括有如实施例1~6中任意一个的曳引机板式制动器自动调试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

a.对位:将板式制动器放置于相应曳引机安装位,打开压紧座内设置的励磁线圈51,吸紧板式制动器;

b.压紧:推动机构使板式制动器靠近于相应曳引机转子,同时启动气缸以消除板式制动器的动板与静板之间及动板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c.旋紧: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同时使用相同力矩旋转紧固,固定步骤b已消除的板式制动器的动板与静板之间及动板与曳引机转子之间的间隙;

d.取消压紧:使气缸压杆和推动机构回退,撤去对板式制动器压紧施加的外力;

e.消除余位:使螺栓旋转机构输出小于将螺栓旋松的力矩,当所有螺栓旋转机构停止旋转时,螺栓旋转机构与螺栓间的余位被克服;

f.反向旋松:螺栓旋转机构将连接曳引机与板式制动器的螺栓使用相同的角位移,将螺栓反向旋松。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