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

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训练采用坐姿存在不适的缺点,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源,支板的端部下方还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装置,支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两根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外侧套设有立架,支板的端部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高度调节电机,支板的内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力度调节电机,使用过程中,患者双手握住握杆,并将脚后跟或者腿部架设在脚托上,用力向下拉动或压腿,达到改善锻炼的效果,操作方便,无需患者坐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715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静;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44452.6

  • 发明设计人 王静;冯娟;焦祥玲;

    申请日2021-05-19

  • 分类号A63B23/04(20060101);A63B2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7330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伟彦

  • 地址 277300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承水中路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2:2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多会留下后遗症,脑血管疾病康复过程漫长,手部一般呈现为拇指内扣握拳状,腿部肌肉萎缩伸缩不便,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常有忽视和放弃手脚功能的协调运动,临床中发现,患者易出现指关节变形扭曲,指缝长时间受压而发生皮肤糜烂,腿部长时间不进行伸展运动,腿部关节会出现记忆性静止,膝关节附近的肌肉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无法站立行走不利于提高康复,现有的康复装置功能多是针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康复护理的。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951678A)公开了临床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虽说该装置能够同时护理手部和腿部,但是该装置需要患者采用坐姿使用,长时间使用患者会十分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训练采用坐姿存在不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源,支板的端部下方还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装置,支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两根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外侧套设有立架,支板的端部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高度调节电机,支板的内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力度调节电机,支板的顶部内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外部均套设有连接块,支板的顶部内侧还通过转轴连接有四根倾斜向下设置并延伸至支板底部外侧的斜拉杆,所述连接块与斜拉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施力弹簧,所述斜拉杆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连杆,位于支板端部的两根连杆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握杆,位于支板另一端的两根连杆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脚垫。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红外信号收发器和型号为S4-400的PLC,且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高度调节电机和力度调节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四根所述转杆位于支板内部一端外侧均套接有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的外部绕设有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立架的内壁开设有与其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力度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外侧套接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两端表面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其两端的连接块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所述转杆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立架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遥控向控制装置的红外收发器发送指令,使PLC编程实现对高度调节电机和力度调节电机进行实时控制,达到调节支板高度以及康复训练的强度,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2、驱动高度调节电机使其利用同步带分别带动四根轴承连接于支板内的转杆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在其端部螺纹连接的立架顶部进行伸缩,达到调节支板高度的功能,便于使康复护理设备调节至患者适宜的位置,实用性强。

3、通过力度调节电机驱动调节杆转动,从而利用两端表面的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分别带动两端连接块实现反向同步传动,改变施力弹簧一端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力弹簧受力力度的功能,便于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康复训练的力度,实用性强。

4、使用过程中,患者双手握住握杆,并将脚后跟或者腿部架设在脚托上,用力向下拉动或压腿,达到改善锻炼的效果,操作方便,无需患者坐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的支板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的支板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的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板、2转杆、3立架、4万向轮、5电源、6调节杆、7斜拉杆、8连杆、9托架、10脚垫、11握杆、12连接块、13施力弹簧、14高度调节电机、15力度调节电机、16控制装置、17同步带、18主动齿轮、19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板1,支板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源5,支板1的端部下方还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装置16,支板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两根转杆2,转杆2的底部外侧套设有立架3,支板1的端部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高度调节电机14,支板1的内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力度调节电机15,支板1的顶部内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的两端外部均套设有连接块12,支板1的顶部内侧还通过转轴连接有四根倾斜向下设置并延伸至支板1底部外侧的斜拉杆7,连接块12与斜拉杆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施力弹簧13,斜拉杆7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连杆8,位于支板1端部的两根连杆8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握杆11,位于支板1另一端的两根连杆8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托架9,托架9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脚垫10;

控制装置16包括红外信号收发器和型号为S4-400的PLC,且控制装置16分别与电源5、高度调节电机14和力度调节电机15电连接,四根转杆2位于支板1内部一端外侧均套接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的外部绕设有同步带17,转杆2的表面设有螺纹,立架3的内壁开设有与其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力度调节电机15的输出轴套接有主动齿轮18,调节杆6的端部外侧套接有与主动齿轮18啮合的传动齿轮19,调节杆6的两端表面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其两端的连接块12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对应的螺纹槽,高度调节电机1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转杆2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立架3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万向轮4。

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将立架3通过万向轮4移动至护理床两侧,并固定,利用遥控向控制装置16的红外收发器发送指令,使PLC编程实现对高度调节电机14和力度调节电机15进行实时控制,达到调节支板1高度以及康复训练的强度,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其中,驱动高度调节电机14使其利用同步带17分别带动四根轴承连接于支板1内的转杆2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在其端部螺纹连接的立架3顶部进行伸缩,达到调节支板1高度的功能,便于使康复护理设备调节至患者适宜的位置,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通过力度调节电机15驱动调节杆6转动,从而利用两端表面的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分别带动两端连接块12实现反向同步传动,改变施力弹簧13一端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力弹簧13受力力度的功能,便于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康复训练的力度,实用性强。

使用过程中,患者双手握住握杆11,并将脚后跟或者腿部架设在脚托10上,用力向下拉动或压腿,达到改善锻炼的效果,操作方便,无需患者坐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