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摘要

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选取三份种子,每份种子至少十五粒麦种,三份种子分别记录为A组、B组、C组;将A组、B组的小麦种子均在水中浸泡5‑12个小时,将C组的小麦种子在病菌菌液中浸泡5‑12个小时;在室内温度为15‑25℃和95%以上湿度的条件下,将A组、B组、C组的小麦种子分别种植在花盆中;统计A组、B组、C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在小麦生长到麦苗期,对A组小麦的麦苗上接种与所述的病菌菌液相同的菌种;统计A组、B组、C组的麦苗成苗率;计算病菌为害率,通过病菌为害率,判定小麦的抗病性,通过三组小麦种子分别测定发芽期和成苗期的病菌感染情况,以此判定小麦种子的病菌危害率,能够极大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小鉴定值的误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3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洛阳农林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36517.7

  • 申请日2022-05-17

  • 分类号A01H1/04;A01C1/00;A01C1/02;A01G7/06;A01G22/20;G06Q50/02;

  • 代理机构洛阳高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世平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赵村东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6: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抗病性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基本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病害侵扰,轻则造成大量减产,重则造成颗粒无收,增强小麦品种的抗病虫能力一直是小麦改良的重要目标,大量的研究表明,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受到病害侵扰最经济、有效和安全可靠的途径,而品种的抗病性鉴定是提高小麦抗病性研究的基础,目前对于小麦抗病性的鉴定通常是采用田间接种方式单一测定小麦的麦种或麦苗的病菌为害率,以此判定小麦的抗病性,但小麦的抗病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时是不一致的,有些在发芽期抗病,苗期感病,有些在发芽期感病,苗期是抗病的,由此可见,目前以单一测定小麦的麦种或麦苗的病菌为害率判定小麦的抗病性极易造成鉴定结果误差大、不准确,影响对小麦抗病性的研究进程,因此,怎样解决以单一测定小麦的麦种或麦苗的病菌为害率判定小麦的抗病性极易造成鉴定结果误差大、不准确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通过A组、B组、C组三组实验种子,通过A组B组的正常麦种的发芽率和C组的染菌麦种的发芽率,综合判定小麦种子的病菌危害率,通过B组的正常麦种所成麦苗的成苗率和A组的染菌麦种所成麦苗的成苗率、C组的染菌麦苗的成苗率,综合判定小麦种子的麦苗危害率,以此判定小麦的病菌为害率,通过三组小麦种子分别测定发芽期和成苗期的病菌感染情况,以此判定小麦种子的病菌危害率,能够极大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小鉴定值的误差,有效解决了单一测定小麦的麦种或麦苗的病菌为害率判定小麦的抗病性极易造成鉴定结果误差大、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抗病性的鉴定方法,选种→种子处理→育苗→发芽率测定→病菌接种→成苗率测定→计算病菌为害率→抗病性判定,所述的鉴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种:在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中随机选取三份种子,每份种子至少十五粒麦种,所述的三份种子分别记录为A组、B组、C组;

第二步:种子处理:将A组、B组的小麦种子均在水中浸泡5-12个小时,将C组的小麦种子在病菌菌液中浸泡5-12个小时;

第三步:育苗:在室内温度为15-25℃和95%以上湿度的条件下,将A组、B组、C组的小麦种子分别均匀种植在三个直径至少为12cm的花盆中;

第四步:发芽率测定:分别统计A组、B组、C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第五步:病菌接种:在小麦生长到麦苗期,对A组小麦的麦苗上接种与所述的病菌菌液相同的菌种;

第六步:成苗率测定:分别统计A组、B组、C组的麦苗成苗率;

第六步:计算病菌为害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病菌为害率:

①病菌为害率=种子受害率+麦苗受害率

②种子受害率=(A组发芽率+B组发芽率)÷2-C组发芽率

③麦苗受害率=B组麦苗成苗率-(A组麦苗成苗率+C组麦苗成苗率)÷2

④麦苗成苗率=正常麦苗株数÷发芽麦粒数

第六步:抗病性判定:通过病菌为害率,对应国家或省区规定标准判定小麦的抗病性。

所述的菌液为赤霉病菌液或枯纹病菌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A组、B组、C组三组实验种子,通过A组B组的正常麦种的发芽率和C组的染菌麦种的发芽率,综合判定小麦种子的病菌危害率,通过B组的正常麦种所成麦苗的成苗率和A组的染菌麦种所成麦苗的成苗率、C组的染菌麦苗的成苗率,综合判定小麦种子的麦苗危害率,以此判定小麦的病菌为害率,通过三组小麦种子分别测定发芽期和成苗期的病菌感染情况,以此判定小麦种子的病菌危害率,能够极大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小鉴定值的误差,有效解决了单一测定小麦的麦种或麦苗的病菌为害率判定小麦的抗病性极易造成鉴定结果误差大、不准确的问题,操作过程简单,具有极强的可实施性,适合广泛推广实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选种→种子处理→育苗→发芽率测定→病菌接种→成苗率测定→计算病菌为害率→抗病性判定,所述的鉴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种:在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中随机选取三份种子,每份种子至少十五粒麦种,所述的三份种子分别记录为A组、B组、C组;

第二步:种子处理:将A组、B组的小麦种子均在水中浸泡5-12个小时,将C组的小麦种子在病菌菌液中浸泡5-12个小时;

第三步:育苗:在室内温度为15-25℃和95%以上湿度的条件下,将A组、B组、C组的小麦种子分别均匀种植在三个直径至少为12cm的花盆中;

第四步:发芽率测定:分别统计A组、B组、C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第五步:病菌接种:在小麦生长到麦苗期,对A组小麦的麦苗上接种与所述的病菌菌液相同的菌种;

第六步:成苗率测定:分别统计A组、B组、C组的麦苗成苗率;

第六步:计算病菌为害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病菌为害率:

①病菌为害率=种子受害率+麦苗受害率

②种子受害率=(A组发芽率+B组发芽率)÷2-C组发芽率

③麦苗受害率=B组麦苗成苗率-(A组麦苗成苗率+C组麦苗成苗率)÷2

④麦苗成苗率=正常麦苗株数÷发芽麦粒数

第六步:抗病性判定:通过病菌为害率,对应国家或省区规定标准判定小麦的抗病性。

实施例2

所述的菌液为赤霉病菌液或枯纹病菌液。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