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

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属于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方案可以实现对板材刀组进行更新换代,采用自动旋转式换刀,在不增加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板材刀组的规格数量,有效提高了对生产板材规格的多样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通过程序直接控制定位,提高板材刀工作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割坯体的产品尺寸精度;而且零部件采用易安装和拆装的方式,便于后期维护与维修,有效地降低售后成本,并且在每组板材刀组切割结束不使用时,其涂覆装置对不使用的板材刀组表面涂覆碳氮化钛溶液,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89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82842.X

  • 发明设计人 聂鑫;郭士鹏;孙京伟;丁坤;

    申请日2022-05-06

  • 分类号B28D1/00(2006.01);B28D7/00(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308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驻地东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2: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8D 1/00 专利申请号:202210482842X 申请日:2022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

目前在生产板材时通过侧面切割机对坯体进行侧面切割时,现有设备都是根据常用生产板材的规格,将不同规格的板材刀依次排列,这种结构大部分只能排列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或者两种种型号的板材刀,不能更好的适应板材规格的多样性,而且大大增加设备的长度尺寸,增加设备生产成本,而且对生产场地有更大的空间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改进板材刀组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它可以实现对板材刀组进行更新换代,采用自动旋转式换刀,在不增加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板材刀组的规格数量,有效提高了对生产板材规格的多样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通过程序直接控制定位,提高板材刀工作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割坯体的产品尺寸精度;而且零部件采用易安装和拆装的方式,便于后期维护与维修,有效地降低售后成本,并且在每组板材刀组切割结束不使用时,其涂覆装置对不使用的板材刀组表面涂覆碳氮化钛溶液,大大加强了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使用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包括侧面切割机连接梁,所述侧面切割机连接梁上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减速机,所述侧面切割机连接梁内壁设有上支座,所述伺服电机减速机的输出端与上支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上支座内壁之间安装有梅花形弹性联轴器,所述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远离伺服电机减速机的一端安装有调心球轴承,所述调心球轴承内设有第一唇型密封圈,所述上支座远离侧面切割机连接梁的一端设有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内壁之间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靠近下支座的一端安装有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内设有第二唇型密封圈,所述立柱外端安装有四个板材刀座,所述板材刀座外端安装有板材刀,所述板材刀座内部设有涂覆机构,本方案可以实现对板材刀组进行更新换代,采用自动旋转式换刀,在不增加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板材刀组的规格数量,有效提高了对生产板材规格的多样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通过程序直接控制定位,提高板材刀工作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割坯体的产品尺寸精度;而且零部件采用易安装和拆装的方式,便于后期维护与维修,有效地降低售后成本,并且在每组板材刀组切割结束不使用时,其涂覆装置对不使用的板材刀组表面涂覆碳氮化钛溶液,大大加强了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涂覆机构包括立柱内壁嵌设的多个流动管道,所述流动管道与板材刀座相互连通,所述立柱内填充有涂覆液,所述立柱外端嵌设有加注口,所述板材刀座内壁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滑槽,所述板材刀座内设有浮动机构,所述板材刀座内壁之间设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外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活塞板上端开凿有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位于涂覆液下侧,所述流动通道内壁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封片,所述转轴与球形槽内壁之间安装有扭力弹簧,所述板材刀座内嵌设有涂覆管道,所述涂覆管道贯穿板材刀座位于板材刀外侧,所述涂覆管道靠近板材刀的一端开凿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膜;

当不同规格的刀组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如转动至立柱上方、下方、左方时,其上方的刀组内部结构发生形变变化,在浮动机构因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沉底后,其滑块因没有了浮动机构的相斥力以及拉伸弹簧复位的特性下,滑块向下方移动带动着活塞板同步向下运动,以致使在力的作用下,流动管道贯穿流动通道并将其内壁贴合的两个橡胶封片抵开,使得涂覆管道内部的涂覆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回流,涂覆液透过流动管道流入立柱内并分布至立柱左方、右方、下方内的板材刀座内,其左方、右方的刀组因与立柱呈水平面,以致使涂覆管道内的涂覆液同步流动至板材刀座内,并且右方、左方刀组内的流动管道同步触碰至橡胶封片,使橡胶封片打开,由上方的回流的涂覆液对板材刀座内进行补充,而由于四个刀组同步进行转动,当转动至下方的刀组,由于在水平面板材刀座内部的涂覆液已经得到补充后,在重力作用下,浮动机构向下移动,而在重力以及相斥力的作用下,促使滑块向下移动并不断挤压拉伸弹簧,致使活塞板与流动管道呈现位面差,而橡胶封片在没有力的抵触下,通过扭力弹簧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着橡胶封片回复初始形态相互接触,将板材刀座内部上方两侧进行封闭隔开,而在第二磁球向下移动时因橡胶封片闭合状态,致使板材刀座下方呈现密封现象,以致于活塞板在向下方移动时对下方的涂覆液进行气流挤压,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力不断增加,直至产生的压力大于密封膜,使得流入涂覆管道内的涂覆液从密封膜出喷出,从而对旁侧的板材刀表面涂覆,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刀组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在涂覆管道内释放完涂覆的涂覆液后,板材刀座下方的压力也释放结束,致使密封膜在无压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将板材刀座内以及涂覆管道内的涂覆液再次封堵,使涂覆液不在渗出,直至在其他方向的刀组运转至下方时在对其进行逐步涂覆。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板材刀座内开凿的内置空腔,所述内置空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磁球,所述滑块内嵌设有第二磁球,所述第二磁球与第一磁球之间相互排斥,当刀组转动至立柱下方时,内置空腔内的第一磁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促使对滑块内的第二磁球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带动着活塞板向下移动,而后续在刀组在转动至立柱上方时,由于第一磁球向滑块相反的方向移动,以致于滑块在无相斥力的抵压下,因拉伸弹簧挤压后复位的特性,带动着活塞板再次上升恢复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唇型密封圈的型号尺寸为FB45/65-8,所述第二唇型密封圈的型号尺寸为FB50/72-8。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流动管道的数量为4个,且均贯穿四个板材刀座,四个所述板材刀座关于立柱轴对称分布,相互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板的位面高度高于滑槽的位面高度,所述活塞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板材刀座内壁相接触,且套设于流动管道外端,通过设置密封垫以及活塞板的位面高度高于滑槽的位面高度,可以使得活塞板在向下方移动时,活塞板下部分的空间得到密封状态,使其气压不易造成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通道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加注口上侧,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使活塞板在板材刀座内向下方移动时,避免扭力弹簧因受过多压力扭力发生减弱致使橡胶封片密封效果降低的现象,减少扭力弹簧受到的压力以及对橡胶封片转动方向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涂覆液采用碳氮化钛溶液制成,通过采用碳氮化钛溶液制成的涂覆液,可以使涂覆液涂覆在板材刀表面后,能够大大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拉伸弹簧的扭力大小小于第一磁球与第二磁球之间的排斥力以及第一磁球自身重力大小的总和。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膜在受力作用下呈开合状态,无受力作用下呈闭合状态,且密封膜的初始形态为闭合状态。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对板材刀组进行更新换代,采用自动旋转式换刀,在不增加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板材刀组的规格数量,有效提高了对生产板材规格的多样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通过程序直接控制定位,提高板材刀工作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割坯体的产品尺寸精度;而且零部件采用易安装和拆装的方式,便于后期维护与维修,有效地降低售后成本,并且在每组板材刀组切割结束不使用时,其涂覆装置对不使用的板材刀组表面涂覆碳氮化钛溶液,大大加强了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使用成本。

(2)涂覆机构包括立柱内壁嵌设的多个流动管道,流动管道与板材刀座相互连通,立柱内填充有涂覆液,立柱外端嵌设有加注口,板材刀座内壁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滑槽,板材刀座内设有浮动机构,板材刀座内壁之间设有活塞板,活塞板外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与滑槽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活塞板上端开凿有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位于涂覆液下侧,流动通道内壁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球形槽,球形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封片,转轴与球形槽内壁之间安装有扭力弹簧,板材刀座内嵌设有涂覆管道,涂覆管道贯穿板材刀座位于板材刀外侧,涂覆管道靠近板材刀的一端开凿有通孔,通孔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膜;

当不同规格的刀组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如转动至立柱上方、下方、左方时,其上方的刀组内部结构发生形变变化,在浮动机构因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沉底后,其滑块因没有了浮动机构的相斥力以及拉伸弹簧复位的特性下,滑块向下方移动带动着活塞板同步向下运动,以致使在力的作用下,流动管道贯穿流动通道并将其内壁贴合的两个橡胶封片抵开,使得涂覆管道内部的涂覆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回流,涂覆液透过流动管道流入立柱内并分布至立柱左方、右方、下方内的板材刀座内,其左方、右方的刀组因与立柱呈水平面,以致使涂覆管道内的涂覆液同步流动至板材刀座内,并且右方、左方刀组内的流动管道同步触碰至橡胶封片,使橡胶封片打开,由上方的回流的涂覆液对板材刀座内进行补充,而由于四个刀组同步进行转动,当转动至下方的刀组,由于在水平面板材刀座内部的涂覆液已经得到补充后,在重力作用下,浮动机构向下移动,而在重力以及相斥力的作用下,促使滑块向下移动并不断挤压拉伸弹簧,致使活塞板与流动管道呈现位面差,而橡胶封片在没有力的抵触下,通过扭力弹簧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着橡胶封片回复初始形态相互接触,将板材刀座内部上方两侧进行封闭隔开,而在第二磁球向下移动时因橡胶封片闭合状态,致使板材刀座下方呈现密封现象,以致于活塞板在向下方移动时对下方的涂覆液进行气流挤压,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力不断增加,直至产生的压力大于密封膜,使得流入涂覆管道内的涂覆液从密封膜出喷出,从而对旁侧的板材刀表面涂覆,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刀组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在涂覆管道内释放完涂覆的涂覆液后,板材刀座下方的压力也释放结束,致使密封膜在无压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将板材刀座内以及涂覆管道内的涂覆液再次封堵,使涂覆液不在渗出,直至在其他方向的刀组运转至下方时在对其进行逐步涂覆。

(3)浮动机构包括板材刀座内开凿的内置空腔,内置空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磁球,滑块内嵌设有第二磁球,第二磁球与第一磁球之间相互排斥,当刀组转动至立柱下方时,内置空腔内的第一磁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促使对滑块内的第二磁球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带动着活塞板向下移动,而后续在刀组在转动至立柱上方时,由于第一磁球向滑块相反的方向移动,以致于滑块在无相斥力的抵压下,因拉伸弹簧挤压后复位的特性,带动着活塞板再次上升恢复初始位置。

(4)第一唇型密封圈的型号尺寸为FB45/65-8,第二唇型密封圈的型号尺寸为FB50/72-8。

(5)多个流动管道的数量为4个,且均贯穿四个板材刀座,四个板材刀座关于立柱轴对称分布,相互之间的夹角为90°。

(6)活塞板的位面高度高于滑槽的位面高度,活塞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与板材刀座内壁相接触,且套设于流动管道外端,通过设置密封垫以及活塞板的位面高度高于滑槽的位面高度,可以使得活塞板在向下方移动时,活塞板下部分的空间得到密封状态,使其气压不易造成泄漏。

(7)流动通道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加注口上侧,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使活塞板在板材刀座内向下方移动时,避免扭力弹簧因受过多压力扭力发生减弱致使橡胶封片密封效果降低的现象,减少扭力弹簧受到的压力以及对橡胶封片转动方向的限定。

(8)涂覆液采用碳氮化钛溶液制成,通过采用碳氮化钛溶液制成的涂覆液,可以使涂覆液涂覆在板材刀表面后,能够大大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9)拉伸弹簧的扭力大小小于第一磁球与第二磁球之间的排斥力以及第一磁球自身重力大小的总和。

(10)密封膜在受力作用下呈开合状态,无受力作用下呈闭合状态,且密封膜的初始形态为闭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刀组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刀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涂覆机构部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刀组转动至下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刀组转动至左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刀组转动至上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侧面切割机连接梁、2上支座、3梅花形弹性联轴器、4立柱、5板材刀座、6下支座、7调心球轴承、8第一唇型密封圈、9圆锥滚子轴承、10第二唇型密封圈、11板材刀、12涂覆机构、121流动管道、122涂覆液、123加注口、124滑槽、125活塞板、126滑块、127拉伸弹簧、128流动通道、129球形槽、1210转轴、1211橡胶封片、1212扭力弹簧、1213涂覆管道、1214通孔、1215密封膜、131内置空腔、132第一磁球、133第二磁球、14伺服电机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14,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刀组自动旋转换刀装置,包括侧面切割机连接梁1,侧面切割机连接梁1上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减速机14,侧面切割机连接梁1内壁设有上支座2,伺服电机减速机14的输出端与上支座2之间转动连接,上支座2内壁之间安装有梅花形弹性联轴器3,梅花形弹性联轴器3远离伺服电机减速机14的一端安装有调心球轴承7,调心球轴承7内设有第一唇型密封圈8,上支座2远离侧面切割机连接梁1的一端设有下支座6,上支座2与下支座6内壁之间安装有立柱4,立柱4靠近下支座6的一端安装有圆锥滚子轴承9,圆锥滚子轴承9内设有第二唇型密封圈10,立柱4外端安装有四个板材刀座5,板材刀座5外端安装有板材刀11,板材刀座5内部设有涂覆机构12,本方案可以实现对板材刀组进行更新换代,采用自动旋转式换刀,在不增加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板材刀组的规格数量,有效提高了对生产板材规格的多样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通过程序直接控制定位,提高板材刀工作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割坯体的产品尺寸精度;而且零部件采用易安装和拆装的方式,便于后期维护与维修,有效地降低售后成本,并且在每组板材刀组切割结束不使用时,其涂覆装置对不使用的板材刀组表面涂覆碳氮化钛溶液,大大加强了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使用成本。

请参阅图5-14,涂覆机构12包括立柱4内壁嵌设的多个流动管道121,流动管道121与板材刀座5相互连通,立柱4内填充有涂覆液122,立柱4外端嵌设有加注口123,板材刀座5内壁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滑槽124,板材刀座5内设有浮动机构,板材刀座5内壁之间设有活塞板125,活塞板125外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26,滑块126与滑槽124滑动连接,滑块126与滑槽124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127,活塞板125上端开凿有流动通道128,流动通道128位于涂覆液122下侧,流动通道128内壁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球形槽129,球形槽129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210,转轴1210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封片1211,转轴1210与球形槽129内壁之间安装有扭力弹簧1212,板材刀座5内嵌设有涂覆管道1213,涂覆管道1213贯穿板材刀座5位于板材刀11外侧,涂覆管道1213靠近板材刀11的一端开凿有通孔1214,通孔1214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膜1215;

当不同规格的刀组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如转动至立柱4上方、下方、左方时,其上方的刀组内部结构发生形变变化,在浮动机构因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沉底后,其滑块126因没有了浮动机构的相斥力以及拉伸弹簧127复位的特性下,滑块126向下方移动带动着活塞板125同步向下运动,以致使在力的作用下,流动管道121贯穿流动通道128并将其内壁贴合的两个橡胶封片1211抵开,使得涂覆管道1213内部的涂覆液12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回流,涂覆液122透过流动管道121流入立柱4内并分布至立柱4左方、右方、下方内的板材刀座5内,其左方、右方的刀组因与立柱4呈水平面,以致使涂覆管道1213内的涂覆液122同步流动至板材刀座5内,并且右方、左方刀组内的流动管道121同步触碰至橡胶封片1211,使橡胶封片1211打开,由上方的回流的涂覆液122对板材刀座5内进行补充,而由于四个刀组同步进行转动,当转动至下方的刀组,由于在水平面板材刀座5内部的涂覆液122已经得到补充后,在重力作用下,浮动机构向下移动,而在重力以及相斥力的作用下,促使滑块126向下移动并不断挤压拉伸弹簧127,致使活塞板125与流动管道121呈现位面差,而橡胶封片1211在没有力的抵触下,通过扭力弹簧1212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着橡胶封片1211回复初始形态相互接触,将板材刀座5内部上方两侧进行封闭隔开,而在第二磁球133向下移动时因橡胶封片1211闭合状态,致使板材刀座5下方呈现密封现象,以致于活塞板125在向下方移动时对下方的涂覆液122进行气流挤压,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力不断增加,直至产生的压力大于密封膜1215,使得流入涂覆管道1213内的涂覆液122从密封膜1215出喷出,从而对旁侧的板材刀11表面涂覆,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致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得刀组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磨损需要更换的周期大大延长,降低刀组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在涂覆管道1213内释放完涂覆的涂覆液122后,板材刀座5下方的压力也释放结束,致使密封膜1215在无压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将板材刀座5内以及涂覆管道1213内的涂覆液122再次封堵,使涂覆液122不在渗出,直至在其他方向的刀组运转至下方时在对其进行逐步涂覆。

请参阅图6-14,浮动机构包括板材刀座5内开凿的内置空腔131,内置空腔13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磁球132,滑块126内嵌设有第二磁球133,第二磁球133与第一磁球132之间相互排斥,当刀组转动至立柱4下方时,内置空腔131内的第一磁球13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促使对滑块126内的第二磁球133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带动着活塞板125向下移动,而后续在刀组在转动至立柱4上方时,由于第一磁球132向滑块126相反的方向移动,以致于滑块126在无相斥力的抵压下,因拉伸弹簧127挤压后复位的特性,带动着活塞板125再次上升恢复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1,第一唇型密封圈8的型号尺寸为FB45/65-8,第二唇型密封圈10的型号尺寸为FB50/72-8。

请参阅图5,多个流动管道121的数量为4个,且均贯穿四个板材刀座5,四个板材刀座5关于立柱4轴对称分布,相互之间的夹角为90°。

请参阅图6-14,活塞板125的位面高度高于滑槽124的位面高度,活塞板125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与板材刀座5内壁相接触,且套设于流动管道121外端,通过设置密封垫以及活塞板125的位面高度高于滑槽124的位面高度,可以使得活塞板125在向下方移动时,活塞板125下部分的空间得到密封状态,使其气压不易造成泄漏。

请参阅图8,流动通道128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加注口123上侧,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使活塞板125在板材刀座5内向下方移动时,避免扭力弹簧1212因受过多压力扭力发生减弱致使橡胶封片1211密封效果降低的现象,减少扭力弹簧1212受到的压力以及对橡胶封片1211转动方向的限定。

请参阅图5-14,涂覆液122采用碳氮化钛溶液制成,通过采用碳氮化钛溶液制成的涂覆液122,可以使涂覆液122涂覆在板材刀11表面后,能够大大加强刀组的硬度、氧化温度以及刀组表面的光洁度,使刀组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请参阅图6,拉伸弹簧127的扭力大小小于第一磁球132与第二磁球133之间的排斥力以及第一磁球132自身重力大小的总和。

请参阅图7,密封膜1215在受力作用下呈开合状态,无受力作用下呈闭合状态,且密封膜1215的初始形态为闭合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