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以及使用于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方法

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以及使用于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方法

摘要

一种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以及使用于一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方法,包括: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具有多个信号端口,该多个信号端口包括主/从控制埠;以及,于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一开机启动程序期间,根据该主/从控制端口的信号电平及/或从该主/从控制端口所取得的数据的内容,自动决定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是否为一主交换机单元或一从交换机单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158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81785.7

  • 发明设计人 黄泰乙;陈明道;林友义;

    申请日2021-02-08

  • 分类号H04Q1/10(2006.01);H04L49/10(2022.01);H04Q1/0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胡少青;许媛媛

  •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3: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Q 1/10 专利申请号:2021101817857 申请日:2021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交换机机制,尤指一种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以及使用于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传统的交换机单元仅能够允许于其系统最底层传输交换机的封包,此外,如果用户需要控制多个交换机单元,则相应地需要多组的连接接口来分别控制多个交换机单元。然而,这种传统作法会浪费端口的个数并且同时也占据较大的电路面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堆栈式交换机单元及相应的方法,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公开一种使用于一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方法,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能够与至少一其他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进行堆栈,该方法包括:提供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具有多个信号端口,该多个信号端口包括至少一主/从控制埠;于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一开机启动程序期间,根据该至少一主/从控制端口的至少一信号电平及/或从该至少一主/从控制端口所取得的数据的至少一位的内容,自动决定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是否为一主交换机单元或一从交换机单元;以及,当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为该主交换机单元时,产生一堆栈组态设定,以及通过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该多个信号端口中的至少一信号端口传送该堆栈组态设定至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所连接的该至少一其他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令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与该至少一其他交换机单元完成堆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另公开一种使用于一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方法,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能够与至少一其他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进行堆栈,以及该方法包括:提供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具有多个信号端口,该多个信号端口包括至少一主/从控制埠;于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一开机启动程序期间,根据该至少一主/从控制端口的至少一信号电平及/或从该至少一主/从控制端口所取得的数据的至少一位的内容,自动决定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是否为一主交换机单元或一从交换机单元;以及,当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为该从交换机单元时,通过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一第一信号端口与一第二信号端口的至少其中一个,接收来自于一特定主交换机单元所产生及/或另一从交换机单元所转送的一堆栈组态设定,令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与该特定主交换机单元或该另一从交换机单元完成堆栈连接,其中该至少一其他堆栈式交换机单元包括该特定主交换机单元及该另一从交换机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另公开一种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能够与至少一其他堆栈式交换机单元进行堆栈,以及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包括多个信号端口以及一处理电路。该多个信号端口包括至少一主/从控制埠。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多个信号端口,用来:于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一开机启动程序期间,根据该至少一主/从控制端口的至少一信号电平及/或从该至少一主/从控制端口所取得的数据的至少一位的内容,自动决定该堆栈式交换机单元是否为一主交换机单元或一从交换机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或多个交换机单元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交换机装置的范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产生并储存堆栈档案及程序至闪存内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于系统开机期间时决定一交换机单元为主/从交换机单元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堆栈的两交换机单元于系统开机期间的操作与通讯的流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100A~100C:交换机装置

101,101A~101D:交换机单元

102A~102D:处理电路

105:闪存

110:控制装置

SA0,SA1,SB0,SB1,SC0,SC1,SD0:信号端口

S305~S320,S405~S445,S505A~S540A,S505B~S540B: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堆栈式/可堆栈的交换机单元(stacking/stackableswitch unit),例如网络交换机单元(network switch unit),能够完全且独立执行网络交换机的运作,并且也能够被设定用来与一或多个交换机单元进行协同运作,一群堆栈的交换机单元具有一个单一交换机单元/装置的特性但具有较多的输入/输出埠数(或接脚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换机单元具有多个信号端口,例如是N个端口的网络交换机单元(N例如是16,但不限定),其中多个例如M个交换机单元可以被堆栈以形成单一交换机单元,而用户可以直接依照M个交换机单元的一或多个信号端口/接脚的电路设计或其他外部电路设计来决定M个交换机单元的堆栈拓扑结构(topology),之后用户就可以实现在仅对一个交换机单元/装置进行数据设定的条件下达到所有交换机单元的自动连接、自动决定主/从单元、实现堆栈拓扑结构以及所有交换机单元具有或更新相同的软件/固件程序的更新的目的。

请参照图1,图1所示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或多个交换机单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交换机装置100包括单一个交换机单元,而交换机装置100A包括M个堆栈的交换机单元(M例如是2),交换机装置100B包括M个堆栈交换机单元(M例如是4)。需注意的是,交换机装置100A、100B的虚线框所表示的是指用户由外部存取时可将多个交换机单元的堆栈视为是单一交换机装置(或单元),也就是,用户的操作行为类似于仅对于单一个交换机单元进行,而其实际运作则例如由交换机装置100A内的2个交换机单元101(或交换机装置100B内的4个交换机单元101)进行协同运作来自动连接、决定主/从单元的关系、实现堆栈拓扑结构、所有交换机单元的软件/固件程序的更新以及处理网络交换封包等等的操作。

此外,一交换机单元101具有N个信号端口(或接脚),其于堆栈时会通过至少一信号端口来与至少另一个交换机单元101的一信号端口进行堆栈连接(stackingconnection),信号端口之间的通讯连接接口所使用的例如是USXGMII接口,但不限定。对于整体的交换机装置100A而言,由于具有N个信号端口的交换机单元101使用了一个信号端口来与另一交换机单元101的一个信号端口进行堆栈连接,因此,交换机装置100A最多可具有(2N-2)个信号端口作为输入/输出;而对于整体的交换机装置100B而言,由于有6个信号端口被用来作为堆栈连接(两个仅连结到一个交换机单元101的交换机单元101使用了一个信号端口,另两个连结到两个交换机单元101的交换机单元101使用了两个信号端口),因此交换机装置100B最多可具有(4N-6)个信号端口作为输入/输出。另外,需注意的是,交换机装置100A与100B所示的虚线方块的部分用来表示出其系例如于电路板上由多个交换机单元的芯片电路所堆栈形成,然而这并非本案的限制,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交换机单元亦可于堆栈之后进行电路封装而形成一交换机装置的一个芯片电路。

请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交换机装置100C的范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多个交换机单元(例如四个,但此数量非为限定)101A~101D形成一堆栈拓扑结构而产生形成该交换机装置100C,每一交换机单元101A~101D均包括有多个信号端口(/或接脚)以及一处理电路。举例来说,作为主交换机单元的一交换机单元101A包括处理电路102A以及包括采用一信号端口所形成的序列周边接口(SPI)来连接至一个闪存105(可为外部内存)、采用另一信号端口所形成的数据传输接口来接收来自于一控制装置110的数据、一信号端口所形成的缓存器存取接口用来接收来自于控制装置110的指令(或命令)、作为堆栈连接的至少一信号端口SA0与SA1以及其他信号端口,其中信号端口SA0以及信号端口SA1其中之一(例如SA1,但不限定)通过例如USXGMII接口(但不限定)而连接至另一个交换机单元(例如101B);控制装置110例如是一外部的电子控制单元或单芯片装置,用来发送命令与数据至主交换机单元101A以控制主交换机单元101A以及所有其他的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的数据传输以及操作行为。

另外,作为从交换机单元的一交换机单元101B例如包括一处理电路102B、作为堆栈连接的至少一信号端口SB0与SB1以及其他信号端口,其中信号端口SB0连接于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信号端口SA1,而信号端口SA1通过例如USXGMII接口(但不限定)而连接至另一个交换机单元101C的信号端口SC0。另外,作为另一个从交换机单元的一交换机单元101C例如包括有一处理电路102C、作为堆栈连接的至少一信号端口SC0与SC1以及其他信号端口,其中信号端口SC0连接于交换机单元101B的信号端口SB1,而信号端口SC1通过例如USXGMII接口(但不限定)而连接至又一个交换机单元101D的信号端口SD0。另外,作为又一个从交换机单元的一交换机单元101D例如包括一处理电路102D、作为堆栈连接的至少一信号端口SD0以及其他信号端口。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交换机单元101A~101D均为具有相同个数的信号端口(或接脚)的交换机单元,在系统开机期间(交换机单元101A~101D的开机期间),每一交换机单元101A~101D的处理电路102A~102D进入堆栈模式时会分别依照其一或多个信号端口(或接脚)上的信号电平及/或至少一个信号端口(或接脚)所连接至一个内存(例如闪存105)所储存的数据,来判断其在堆栈模式下作为一主交换机单元或作为一从交换机单元,如果是作为主交换机单元,则如图2所示的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两个信号端口分别连接于控制装置110而形成该数据传输接口与该缓存器存取接口,并且其一信号端口作为SPI接口而连接至该闪存105;如果是作为从交换机单元,则如图2所示的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所示,该些从交换机单元不连接至控制装置110与闪存105,故每一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较主交换机单元101A多了三个空闲的信号端口,而可另外作为其他输入/输出使用。应注意的是,图2所示的交换机单元101A~101D内部的信号端口的不同摆放位置只是为了方便简洁绘示其堆栈连接的结构关系,而并非是本案的限制。

实作上,每一交换机单元的N个信号端口中另包括一或多个主/从控制埠(或接脚),每一交换机单元均能够通过上述一或多个主/从控制端口上的信号电平及/或所接收到的数据位来决定其主/从交换机单元的角色,来与一或多个其他的交换机单元自动进行连接并自动实现完成堆栈拓扑结构、软件/固件程序的更新,令用户进行N个交换机单元的堆栈拓扑结构时,可以使得用户能够直接依照一外部控制电路或简单的外部电路来设定每一交换机单元的一或多个主/从控制端口上的信号电平及/或所接收到的数据位,就可以实现在系统开机期间时达到所有交换机单元的自动进行连接并自动实现完成堆栈拓扑结构、软件/固件程序的更新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一或多个主/从控制埠(或接脚)包括至少一复用接脚(strapping pin)及/或耦接于一个例如一次性可编程的(one-time programmable,OTP)电路的至少一控制接脚,应注意的是,一次性可编程仅用于例子说明,但非本案的限制;闪存105内的数据可以是只能一次性地写入刻录数据,或者亦可以是被重复读写的。该至少一复用接脚系相应于一堆栈式交换机单元的至少一特定操作功能,而该一次性可编程电路例如是前述的闪存10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交换机单元的至少一复用接脚与至少一控制接脚的实施例如下表所示,例如包括四个复用接脚以及连接于该一次性可编程电路的一OTP接脚:

如上表所示,一个交换机单元的四个复用接脚P5_TXD[3]、P4_TXD[0]、P4_TXD[1]及P4_TXD[2]分别表示了是否使用复用接脚来决定该交换机单元在堆栈时的主/从角色、是否使用第一信号端口(以S0表示,例如图2所示的各交换机单元当中的信号端口SA0、SB0、SC0、SD0等等)进行堆栈连接、是否使用第二信号端口(以S1表示,例如图2所示的各交换机单元当中的信号端口SA1、SB1、SC1等等)进行堆栈连接以及决定堆栈时的主/从角色,举例来说,当复用接脚P5_TXD[3]的信号电平为第一电平(例如逻辑电平“0”,但不限定)时表示禁用,亦即不使用复用接脚来决定主/从交换机单元,而当复用接脚P5_TXD[3]的信号电平为第二电平(例如逻辑电平“1”,但不限定)时表示启用,亦即使用复用接脚来决定主/从交换机单元。

当复用接脚P4_TXD[0]的信号电平为第一电平(例如逻辑电平“0”,但不限定)时表示禁用第一信号端口S0来进行堆栈连接,而当复用接脚P4_TXD[0]的信号电平为第二电平(例如逻辑电平“1”,但不限定)时表示启用第一信号端口S0来进行堆栈连接,例如图2所示的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第一信号端口SA0并不进行堆栈连接,因此,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复用接脚P4_TXD[0]的信号电平会位于第一电平“0”以表示禁用,而例如图2所示的从交换机单元101B的第一信号端口SB0系进行堆栈连接,因此从交换机单元101B的复用接脚P4_TXD[0]的信号电平会位于第二电平“1”以表示启用。

当复用接脚P4_TXD[1]的信号电平为第一电平(例如逻辑电平“0”,但不限定)时表示禁用第一信号端口S1来进行堆栈连接,而当复用接脚P4_TXD[1]的信号电平为第二电平(例如逻辑电平“1”,但不限定)时表示启用第二信号端口S1来进行堆栈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的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第二信号端口SA1系进行堆栈连接,因此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复用接脚P4_TXD[1]的信号电平会位于第二电平“1”以表示启用,而例如图2所示的从交换机单元101D的第二信号端口SD1系不进行堆栈连接,因此从交换机单元101D的复用接脚P4_TXD[1]的信号电平会位于第一电平“0”以表示禁用。

当复用接脚P4_TXD[2]的信号电平为第一电平(例如逻辑电平“0”,但不限定)时表示该交换机单元为一主交换机单元,而当复用接脚P4_TXD[2]的信号电平为第二电平(例如逻辑电平“1”,但不限定)时表示该交换机单元为一从交换机单元,例如如果使用上述的复用接脚来定义主/从交换机单元,则例如图2所示的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复用接脚P4_TXD[2]的信号电平会位于第一电平“0”以表示设置该交换机单元为一主交换机单元,而例如图2所示的从交换机单元101D的复用接脚P4_TXD[2]的信号电平会位于第二电平“1”以表示设置该交换机单元为一从交换机单元。

而对于OTP接脚而言,该OTP接脚例如通过图2所示的SPI接口而连接至闪存105,闪存105中例如采用一特定地址0xC4(但不限定)的四个位来表示上述实施例当中的信息(例如,主/从角色、信号端口禁/启用等)。举例来说,特定地址0xC4的位0xC4[7]表示选择根据哪个接脚来决定交换机单元的主/从角色,当位0xC4[7]的内容是第一数据内容(例如“1”,但不限定)时表示选择根据复用接脚来决定主/从角色,反之,当位0xC4[7]的内容是第二数据内容(例如“0”,但不限定)时表示选择根据OTP接脚来决定主/从角色;此外,特定地址0xC4的位0xC4[2]表示是否使用第一信号端口S0进行堆栈连接,例如,当位0xC42]的内容是“1”时表示禁用第一信号端口S0进行堆栈连接,反之,当位0xC4[2]的内容是“0”时表示启用第一信号端口S0进行堆栈连接;另外,特定地址0xC4的位0xC4[3]表示是否使用第二信号端口S1进行堆栈连接,例如,当位0xC4[3]的内容是“1”时表示禁用第二信号端口S1进行堆栈连接,反之,当位0xC4[3]的内容是“0”时表示启用第二信号端口S1进行堆栈连接。举例来说,图2所示的交换机单元101A的OTP接脚所连接至地址0xC4的位0xC4[2]的内容为“1”以表示不使用第一信号端口SA0进行堆栈连接,而其地址0xC4的位0xC4[3]的内容为“0”以表示启用了第二信号端口SA1进行堆栈连接。再者,地址0xC4的位0xC4[6]用来决定堆栈时的主/从角色,当位0xC4[6]的内容是“0”时表示设置该交换机单元为一主交换机单元,反之,当位0xC4[6]的内容是“1”时表示设置该交换机单元为一从交换机单元。举例来说,图2所示的交换机单元101A的OTP接脚所连接至地址0xC4的位0xC4[6]的内容为“1”以表示设置交换机单元101A为一主交换机单元。

如此一来,通过每一交换机单元的上述的一或多个控制接脚(复用接脚及/或OTP接脚),用户可通过于电路板上设计一个系统单芯片并通过一输入输/出接口例如是通用型的输入/输出接口(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 interface,GPIO接口)来设定复用接脚的信号电平以设定上述例如交换机单元101A~101D的主/从角色关系,或者亦可以直接通过电阻接地设计的方法来初始化设定复用接脚的信号电平。因此,例如就复用接脚的使用来说,当该群交换机单元101A~101D于一系统开机程序期间时,每一交换机单元101A~101D在进行堆栈模式后均可各自依照其多个复用接脚上的信号电平来自动决定为一主单元或是一从单元以及决定进行堆栈连接的信号端口的启用或禁用,而在交换机单元的主/从角色决定之后,主交换机单元101A的处理电路102A便可以将数据或程序代码传输至下一个从交换机单元101B的处理电路102B,接着从交换机单元101B的处理电路102B将数据或程序代码传送至下一个从交换机单元101C的处理电路102C,最后从交换机单元101C的处理电路102C将数据或程序代码传送至最后一个从交换机单元101D的处理电路102D。

再者,就OTP接脚来说,交换机单元101A例如可通过OTP接脚来得到地址0xC4的位,以决定其是主交换机单元以及决定要使用哪一个信号端口进行堆栈连接,并且亦能够通过OTP接脚从闪存105中取得堆栈的二进制文件(stacking binary file)及其他相关软/固件的程序,之后主交换机单元101A就可以将所取得的二进制文件及其他相关软/固件的程序转送给其连接的从交换机单元例如101B,之后依序逐级转送给其他的从交换机单元101C~101D,令所有的主/从交换机单元在系统的开机程序期间均能够得到相应的堆栈组态设定及相关的软/固件的程序。

请参照第3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产生并储存堆栈档案及程序至闪存105内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应注意的是,该方法流程的步骤可被交换机单元的制造商所执行或者亦可被交换机单元的用户所执行,换言之,堆栈档案及程序的产生可于制造商的工厂端执行,或是在客户端执行,此非本案的限制。如图3所示,于步骤S305中,制造商或用户可通过一电子装置例如是计算机装置或其他控制装置来决定堆栈拓朴结构,举例来说,制造商可以依照其客户的需求来客制化堆栈拓朴结构,例如是三个交换机单元的堆栈拓朴结构,其中包括主交换机单元为101A以及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C,或者在另一实施例,用户可以自行决定堆栈拓朴结构并于电路板上进行前述控制端口的信号电平的设计,例如主交换机单元为101A以及从交换机单元101B与101C。于步骤S310中,制造商或用户利用一电子装置例如是计算机装置来产生堆栈组态(stacking configuration)的设定,接着,于步骤S315中,制造商或用户利用一电子装置例如是计算机装置来设置其他组态的设定,例如修补程序代码(patch code)、主交换机单元为101A的组态、从交换机单元101B的组态及从交换机单元101C的组态、软/固件程序等等的数据设定,最后于步骤S320中,制造商或用户利用一电子装置例如是计算机装置来产生并写入堆栈档案及相关的程序至闪存105中,该堆栈档案及相关的程序包括有堆栈组态的设定、修补程序代码及其他主/从交换机单元的组态的设定等等的数据。

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于系统开机期间时决定一交换机单元为主/从交换机单元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于步骤S405,当该交换机单元进行堆栈模式时,开始进行本方法流程的步骤。于步骤S410,该交换机单元会先从OTP接脚上取得到一个外部内存装置内的地址例如0xC4的位的数据内容,如果位0xC4[7]指示出“0”(可参照前面段落所述的接脚设置/定义表及解释,后面叙述亦同),则表示选择使用OTP接脚来决定主/从角色,接着会进行步骤S420;反之,如果该位0xC4[7]指示出“1”,则表示选择使用复用接脚来决定主/从角色,接着会进行步骤S415。于步骤S415,该交换机单元会判断复用接脚P5_TXD[3]上的信号电平为哪一个电平,如果复用接脚P5_TXD[3]上的信号电平是逻辑电平“0”,则表示禁用复用接脚;反之,如果复用接脚P5_TXD[3]上的信号电平是逻辑电平“1”,则表示启用复用接脚,换言之,如果位0xC4[7]指示出“1”并且复用接脚P5_TXD[3]上的信号电平是逻辑电平“0”的话,则表示均不使用OTP接脚以及复用接脚来决定堆栈结构,亦即在此情况下开机时是禁用堆栈结构的,流程进入步骤S445。

于步骤S420,如果OTP接脚上所得到的两位0xC4[3:2]均指出“1”时,则表示均禁用第一信号端口S0与第二信号端口S1来进行堆栈连接,换言之,如果位0xC4[7]指示出“0”然而位0xC4[3:2]均指出“1”,此时表示在此情况下开机时是禁用堆栈结构的,流程进入至步骤S445。而如果两位0xC4[3:2]有任一个并未指示出“1”时,则流程进行步骤S430,采用OTP接脚上的数据来设定堆栈组态,接着流程会进入至步骤S440,启用堆栈结构并完成堆栈模式。

于步骤S425,如果两复用接脚P4_TXD[1:0]上的信号电平均为逻辑电平“0”时,则表示均禁用第一信号端口S0与第二信号端口S1来进行堆栈连接,换言之,如果复用接脚P5_TXD[3]的信号电平为逻辑电平“1”然而两复用接脚P4_TXD[1:0]上的信号电平均为逻辑电平“0”,此时表示在此情况下开机时是禁用堆栈结构的,流程进入至步骤S445。而如果两复用接脚P4_TXD[1:0]上的信号电平有任一个非为逻辑电平“0”时,则流程进行步骤S435,采用复用接脚上的信号电平来设定堆栈组态,接着流程会进入至步骤S440,启用堆栈结构并完成堆栈模式。需注意的是,图4所示的流程步骤由一交换机单元内的处理电路所执行的。

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堆栈的两交换机单元于系统开机期间的操作与通讯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图2所示的交换机单元101A与交换机单元101B为例说明,当系统开机程序执行期间,交换机单元101A与交换机单元101B均会进入至堆栈模式,此时交换机单元101A的流程操作进入步骤S505A,而交换机单元101B的流程操作进入步骤S505B。于步骤S505A,交换机单元101A会进行开机堆栈设定,并在此范例中被设定为一主交换机单元,如果成功,则进行步骤S510A,反之,如果设定失败,则会进入步骤S540A,结束流程;于步骤S505B,交换机单元101B也会进行开机堆栈设定,并在此范例中被设定为一从交换机单元,如果成功,则进行步骤S510B,反之,如果设定失败,则会进入步骤S540B,结束流程。

于步骤S510A,主交换机单元101A进行堆栈接口的连接与通讯,相似地,于步骤S510B,从交换机单元101B亦进行堆栈接口的连接与通讯,因此,接着于步骤S515A及步骤S515B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传送堆栈组态的设定给所连接的至少一从交换机单元(即包括从交换机单元101B),而相应地从交换机单元101B会从所连接的至少一交换机单元(可为主/从交换机单元,在此实施例中为主交换机单元101A)接收堆栈组态的设定。应注意的是,主交换机单元101A可以根据闪存105内所储存的数据来产生该堆栈组态设定,或是直接从闪存105下载得到该堆栈组态设定。

接着于步骤S520A及步骤S520B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与从交换机单元101B判断是否以加/解密操作来进行传送,如果判断要以加/解密操作进行传送,则于步骤S525A及步骤S525B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会产生加密密钥并发送加密密钥给所连接的至少一从交换机单元,例如从交换机单元101B,而从交换机单元101B会由所连接的至少一交换机单元(可为主/从交换机单元)接收加密密钥,以便执行后续的解密操作。随后,流程进入至步骤S530A及步骤S530B。如果于步骤S520A及步骤S520B中判断不以加密方式来进行传送,则流程可直接进入至步骤S530A及步骤S530B。

主交换机单元101A于步骤S530A中传送固件程序(例如是从闪存105中所取得)至所连接的至少一从交换机单元,例如从交换机单元101B,而从交换机单元101B于步骤S530B中会接收来自于所连接的至少一交换机单元(主/从交换机单元)的固件程序,并更新其固件程序。应理解,若主交换机单元101A于步骤S520A中判断要以加密方式来进行传送,在步骤S530A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会以加密密钥来加密固件程序后再将其传送至从交换机单元;若主交换机单元101A于步骤S520A中判断不以加密方式来进行传送,在步骤S530A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可直接传送未加密的固件程序至从交换机单元。

接着,主交换机单元101A于步骤S535A中会传送其他组态设定至所连接的至少一从交换机单元,例如从交换机单元101B,而从交换机单元101B于步骤S535B中会接收来自于所连接的至少一交换机单元(可为主/从交换机单元)的其他组态设定,并应用实施该其他的组态设定。若在S520A及步骤S520B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与从交换机单元101B判断以加密操作来进行传送,步骤S535A及步骤S535B的其他组态设定交换也是以相应的加/解密操作来进行;若在S520A及步骤S520B中判断不以加密操作来进行传送,步骤S535A及步骤S535B的其他组态设定交换是以未加密的操作来进行。

主交换机单元101A于步骤S540A时完成其堆栈模式的流程步骤。而从交换机单元101B于步骤S536时可再判断固件程序是否被加密,如果判断固件程序被加密,则流程进行步骤S537,于步骤S537中根据先前接收的加密密钥对固件程序解密,使解密后的固件程序可应用于从交换机单元101B(例如,更新从交换机单元101B的固件程序),反之,如果判断固件程序未被加密,则进行步骤S540B,从交换机单元101B于步骤S540B时完成其堆栈模式的流程步骤。在一实施例,一交换机单元上均包括一默认的固件程序,而于更新固件程序时,如果由主交换机单元来的更新的固件程序是有经过加密的,则会于步骤S537中根据加密密钥对该更新的固件程序解密。

需注意的是,图5所示的流程步骤系由交换机单元101A内的处理电路102A及交换机单元101B内的处理电路102B所分别执行的。

应理解,前述实施例仅系示例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交换机单元101A与个别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可进行一对一的密钥交换,让个别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持有不同的密钥,藉以使主交换机单元101A向个别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所进行的数据传送不会被其他从交换机单元所解密,举例来说,可以防止其他从交换机单元获取某一特定交换机单元的信息,应注意的是,在一实施例,固件程序的信息是可以被其他从交换机单元所获取的,因此,主交换机单元101A与其他从交换机单元101B~101D针对固件程序的加/解密也可以是基于相同的密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