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

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字孪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内部包括有录入单元、辅助单元、发布单元,所述录入单元包括输入模块、识别模块一、检测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识别模块一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识别模块一的信号输出端与检测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通过设置中央处理器,使得在进行刻画物理实体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能够得到有效统筹,使得刻画过程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刻画的速度,通过设置录入单元,通过输入模块对物品进行三维数据测量之后,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录入,通过识别模块一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识别,通过检测模块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拼写检查,从而保证录入数据的正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250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麦拓优数云计算(无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38704.9

  • 发明设计人 迟荣华;刘俊;

    申请日2022-05-18

  • 分类号G06F16/215(2019.01);G06F40/232(2020.01);G06F16/2458(2019.01);G06F16/22(2019.01);G06F16/28(2019.01);

  • 代理机构无锡三谷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9;

  • 代理人陈勤

  • 地址 214101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开发区荟智企业中心5号楼213、214、215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0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G06F16/215 专利申请号:2022105387049 申请公布日:2022081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6/215 专利申请号:2022105387049 申请日:2022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孪生技术领域,具体为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

背景技术

数字孪生体是指在虚拟空间中集对象、模型及数据于一体的仿真模型,该虚拟模型与真实空间中的物理实体完全对应一致,是真实空间中物理实体的映射,数字孪生体与真实空间中物理实体信息和数据进行连接及交互,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集中管理。

目前的数字孪生体从无到有,然后再通过存储云发布平台进行发布的时候,整个流程都是由人力进行操作的,这就导致容易出现差错,因此需要一种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对这个过程进行统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达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内部包括有录入单元、辅助单元、发布单元,所述录入单元包括输入模块、识别模块一、检测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识别模块一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识别模块一的信号输出端与检测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录入单元还包括提示模块、修改模块、存储模块一,所述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提示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使得出现错误拼写的时候,通过能够提示模块弹出弹窗对录入人员进行提示。

优选的,所述提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修改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修改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一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使得存储模块能够对修改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建设模块一、建设模块二、建设模块三,所述建设模块一的信号输出端与建设模块二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建设模块二的信号输出端与建设模块三的信号接收端连接,能够对物理实体进行数字化转换。

优选的,所述辅助单元还包括建设模块四、整合模块、存储模块二,所述建设模块三的信号输出端与建设模块四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建设模块四的信号输出端与整合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使得整合模块能够对数字化的各部分数据进行排列整合,从而使得数字化实体贴合物理实体。

优选的,所述整合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二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辅助单元还包括时间模块一、检验模块、传输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二的信号输出端与时间模块一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使得时间模块能够对时间进行记录。

优选的,所述时间模块一的信号输出端与检验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检验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传输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使得经过数字化转换的数据能够通过传输模块传输至存储云进行储存。

优选的,所述发布单元包括接收模块、映射模块、展示模块、存储模块三、时间模块二,所述接收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映射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使得数字化实体能够通过映射模块进行映射。

优选的,所述映射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展示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展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三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存储模块三的信号输出端与时间模块二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中央处理器,使得在进行刻画物理实体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能够得到有效统筹,使得刻画过程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刻画的速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录入单元,通过输入模块对物品进行三维数据测量之后,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录入,通过识别模块一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识别,通过检测模块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拼写检查,从而保证录入数据的正确性。

(3)、本发明通过设置辅助单元,通过时间模块一对数据整合完成的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二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检验模块对整合后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检验,通过传输模块将该数据传输至存储云进行云储存。

(4)、本发明通过设置发布单元,通过展示模块对外进行发布展示,通过时间模块二对下载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三对其进行存储,方便后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录入单元的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辅助单元的系统图;

图4为本发明发布单元的系统图。

图中:1中央处理器、2录入单元、3辅助单元、4发布单元、201输入模块、202识别模块一、203检测模块、204提示模块、205修改模块、206存储模块一、301建设模块一、302建设模块二、303建设模块三、304建设模块四、305整合模块、306存储模块二、307时间模块一、308检验模块、309传输模块、401接收模块、402映射模块、403展示模块、404存储模块三、405时间模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meta-digital数字孪生存储云发布平台,包括中央处理器1,通过设置中央处理器1,使得在进行刻画物理实体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能够得到有效统筹,使得刻画过程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刻画的速度,中央处理器1的内部包括有录入单元2、辅助单元3、发布单元4,录入单元2包括输入模块201、识别模块一202、检测模块203,输入模块201的信号输出端与识别模块一202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识别模块一202的信号输出端与检测模块203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录入单元2还包括提示模块204、修改模块205、存储模块一206,检测模块203的信号输出端与提示模块204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提示模块204的信号输出端与修改模块205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修改模块205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一206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通过设置录入单元2,通过输入模块201对物品进行三维数据测量之后,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录入,通过识别模块一202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识别,通过检测模块203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拼写检查,如果有拼写错误的话,通过提示模块204弹出弹窗,对录入人员进行提示,然后进入修改模块205对拼写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结束之后的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一206进行存储,使得对物理实体进行刻画出的数据能够被录入系统中,进行刻画作业

辅助单元3包括建设模块一301、建设模块二302、建设模块三303,建设模块一301的信号输出端与建设模块二302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建设模块二302的信号输出端与建设模块三303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辅助单元3还包括建设模块四304、整合模块305、存储模块二306,建设模块三303的信号输出端与建设模块四304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建设模块四304的信号输出端与整合模块305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整合模块305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二306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辅助单元3还包括时间模块一307、检验模块308、传输模块309,存储模块二306的信号输出端与时间模块一307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时间模块一307的信号输出端与检验模块308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检验模块308的信号输出端与传输模块309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通过设置辅助单元3,通过建设模块一301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维度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二302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时空尺度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三303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物理量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四304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概率进行建设,通过整合模块305对经过建设后的数据进行组合在一起,来仿真和刻画物理实体在真实环境中的属性、行为等特性,通过时间模块一307对数据整合完成的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二306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检验模块308对整合后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检验,通过传输模块309将该数据传输至存储云进行云储存;

发布单元4包括接收模块401、映射模块402、展示模块403、存储模块三404、时间模块二405,接收端模块401的信号输出端与映射模块402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映射模块402的信号输出端与展示模块403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展示模块403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三404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存储模块三404的信号输出端与时间模块二405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通过设置发布单元4,通过接收模块401对存储云上的数据进行下载接收,通过映射模块402对下载完的数据在发布平台的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方便对外发布,通过展示模块403对外进行发布展示,通过时间模块二405对下载时间、发布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三404对其进行存储,方便后面使用。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中央处理器1,使得在进行刻画物理实体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能够得到有效统筹,使得刻画过程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刻画的速度,通过设置录入单元2,通过输入模块201对物品进行三维数据测量之后,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录入,通过识别模块一202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识别,通过检测模块203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拼写检查,如果有拼写错误的话,通过提示模块204弹出弹窗,对录入人员进行提示,然后进入修改模块205对拼写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结束之后的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一206进行存储,使得对物理实体进行刻画出的数据能够被录入系统中,进行刻画作业,通过设置辅助单元3,通过建设模块一301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维度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二302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时空尺度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三303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物理量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四304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概率进行建设,通过整合模块305对经过建设后的数据进行组合在一起,来仿真和刻画物理实体在真实环境中的属性、行为等特性,通过时间模块一307对数据整合完成的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二306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检验模块308对整合后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检验,通过传输模块309将该数据传输至存储云进行云储存,通过设置发布单元4,通过接收模块401对存储云上的数据进行下载接收,通过映射模块402对下载完的数据在发布平台的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方便对外发布,通过展示模块403对外进行发布展示,通过时间模块二405对下载时间、发布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三404对其进行存储,方便后面使用。

综上可得,通过设置中央处理器1,使得在进行刻画物理实体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能够得到有效统筹,使得刻画过程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刻画的速度,通过设置录入单元2,通过输入模块201对物品进行三维数据测量之后,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录入,通过识别模块一202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识别,通过检测模块203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拼写检查,如果有拼写错误的话,通过提示模块204弹出弹窗,对录入人员进行提示,然后进入修改模块205对拼写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结束之后的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一206进行存储,使得对物理实体进行刻画出的数据能够被录入系统中,进行刻画作业,通过设置辅助单元3,通过建设模块一301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维度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二302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时空尺度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三303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物理量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模块四304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物理实体的多概率进行建设,通过整合模块305对经过建设后的数据进行组合在一起,来仿真和刻画物理实体在真实环境中的属性、行为等特性,通过时间模块一307对数据整合完成的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二306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检验模块308对整合后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检验,通过传输模块309将该数据传输至存储云进行云储存,通过设置发布单元4,通过接收模块401对存储云上的数据进行下载接收,通过映射模块402对下载完的数据在发布平台的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方便对外发布,通过展示模块403对外进行发布展示,通过时间模块二405对下载时间、发布时间打上时间戳通过存储模块三404对其进行存储,方便后面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