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

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属于水产驯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消毒后的驯养池培养浮游动物和有益微生物养水,将野生中臀拟鲿先放入水温为16‑21℃的备用池中,以适应驯养水温;然后将备用池中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中,驯养池顶用遮阴网遮盖营造弱光环境,进水管营造水流环境,投放提高野生中臀拟鲿免疫力的药剂;放入驯养池的第4天起,每天定时投喂鲜活饵料,60天后开始配合投喂鲜活饵料与人工饲料混合物,210天后,投喂人工饲料。本发明提供的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能够成功实现中臀拟鲿的人工驯养和繁育,且驯养成活率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10 专利申请号:2022105691710 申请日:2022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驯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中臀拟鲿(Pseudobagrus medianalis Regan)属鲇形目,鲿科,拟鲿属,地方名弯丝,云南特有种,仅分布于滇池流域。主要特征:腹部圆,尾侧扁,体表光滑无鳞,脂鳍基稍短于臀鳍基,须4对,口宽约等于头宽,下位,尾鳍不分叉,中间稍凹;对水质要求较高;昼伏夜出,夜晚、弱暗光条件下摄食;喜群居;穴居。原为滇池常见鱼类,内脏少,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受环境变化影响,50年代以来中臀拟鲿数量逐渐减少,现在滇池湖体已绝迹,仅零星分布于滇池周边入湖河流的少数龙潭、洞穴,滇池下游普渡河部分河段,野生种群分布范围窄,数量极少,濒危,亟需加强保护。对中臀拟鲿开展人工驯养、繁殖和育苗,是抢救性保护乃至后续发展利用直接、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由于野生中臀拟鲿对于生长水质等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且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极易产生环境应激反应进而致使其生病死亡,所以如何有效实现野生中臀拟鲿的人工驯养繁育,一直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中臀拟鲿人工驯养、繁育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成功实现中臀拟鲿的人工驯养且驯养成活率高的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消毒后的驯养池培养浮游动物和有益微生物养水,将野生中臀拟鲿先放入水温为16-21℃的备用池中,以适应驯养水温;然后将备用池中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中,驯养池顶用遮阴网遮盖营造弱光环境,进水管营造水流环境,投放提高野生中臀拟鲿免疫力的药剂;放入驯养池的第4天起,每天定时投喂鲜活饵料,60天后开始配合投喂鲜活饵料与人工饲料混合物,210天后,投喂人工饲料。

优选的,所述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优选的,将备用池中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之前,检查野生中臀拟鲿体表有无伤痕,体表无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用高锰酸钾药浴后放入驯养池,体表有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采用抗生素处理,体表伤痕愈合后放入驯养池。

优选的,所述抗生素包括氟苯尼考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恩诺沙星粉。

优选的,所述驯养池的池底放有不透光PVC管;待鱼进入繁殖期后,在驯养池放入筒状瓦和棕片,所述筒状瓦沿池壁呈圆弧形布设,筒状瓦两端打孔,分别拴线,线结在驯养池壁上;所述棕片压在筒状瓦下面。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营造水流环境的条件为:流速2-3d一个循环,溶氧7-10mg/L。

优选的,进水管处含有水循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为三层,第一、三层为过滤棉,中间层为含有益微生物菌种的圆孔生物球。

优选的,放入驯养池的第4天-第60天,投喂的鲜活饵料包括红线虫和水蚤;所述红线虫和水蚤的投喂量为野生中臀拟鲿体重的2%-5%。

优选的,60天后投喂的鲜活饵料包括蚯蚓。

优选的,所述人工饲料的饲料成分配比为粗蛋白质≥43%、粗纤维≤4.0%、粗脂肪≥4.0%、粗灰分≤18.0%、总磷≥1.0%、氨基酸≥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提供了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方法简便易实施,能够成功实现中臀拟鲿的人工驯养且驯养成活率高,驯养成活率可高达7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中臀拟鲿人工驯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消毒后的驯养池培养浮游动物和有益微生物养水,将野生中臀拟鲿先放入水温为16-21℃的备用池中,以适应驯养水温;然后将备用池中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中,驯养池顶用遮阴网遮盖营造弱光环境,进水管营造水流环境,投放提高野生中臀拟鲿免疫力的药剂;放入驯养池的第4天起,每天定时投喂鲜活饵料,60天后开始配合投喂鲜活饵料与人工饲料混合物,210天后,投喂人工饲料。

本发明对于驯养池的消毒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采用高锰酸钾全池带水消毒泡池,所述泡池的时间优选为6-8天,更优选为7天。消毒完毕后,放干蓄水,本发明对于蓄水的水源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为野生中臀拟鲿生活的原水。本发明对于培养浮游动物的具体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采用活性生物蛋白、有益微生物兑水全池播撒,培养浮游动物,开始养水。在本发明中,养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培养浮游动物,另一方面是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净水、活水。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利饵多养水。在本发明中,所述浮游动物优选的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经验证,若舍弃培养浮游动物养水的步骤,则即便是其余步骤一致,最终统计的成活率仅能达到42%。

本发明对于野生中臀拟鲿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捕获得野生中臀拟鲿后,优选的放入装有原水的鱼苗袋中携运,减少环境应激。将鱼苗袋先放入备用池(驯养池之一)中,使鱼适应驯养水温,减少应激反应。备用池的水温优选为17-20℃,更优选为18-19℃,本发明对于野生中臀拟鲿在备用池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为20-40min,更优选的为30min。

在本发明中,将备用池中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之前,优选的需检查野生中臀拟鲿体表有无伤痕,体表无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用高锰酸钾药浴后放入驯养池,体表有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采用抗生素处理,体表伤痕愈合后放入驯养池。本发明对于高锰酸钾药浴的具体条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采用浓度为15-25mg/L高锰酸钾药浴5-15min,更优选的采用浓度为20mg/L高锰酸钾药浴1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抗生素优选的包括氟苯尼考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恩诺沙星粉。当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时,氟苯尼考注射液的用量优选为6×10

将药浴后的野生中臀拟鲿或体表伤痕愈合后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本发明对于驯养池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定,驯养池顶优选的用遮阴网遮盖营造弱光环境,进水管营造水流环境。本发明对于遮阳网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遮阴网遮盖时优选的为100%遮盖。在本发明中,所述驯养池的池底优选为放有不透光PVC管,供鱼穴居,本发明对于PVC管的具体来源和规格没有特殊要求,优选的为经边缘打磨后的PVC管。在本发明中,待鱼进入繁殖期后,优选的需在驯养池放入筒状瓦和棕片,所述筒状瓦沿池壁呈圆弧形布设,筒状瓦两端打孔,分别拴线,线结在驯养池壁上,巡池时可以拎起瓦片观察亲鱼情况和产卵情况。在本发明中,所述筒状瓦优选为半圆筒形,边缘打磨,材质优选为水泥、沙土,本发明对于筒状瓦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均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棕片压在筒状瓦下面,给亲鱼提供产卵的场所。本发明对于棕片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单层棕片,更优选的边框用铁丝镶嵌,使用前用5ppm水霉净浸泡30min,或煮沸30min,晾干后再使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水管营造水流环境的条件优选为:流速2-3d一个循环,溶氧7-10mg/L,更优选为流速2.4-2.8d一个循环,溶氧8-9mg/L。更优选的,本发明进水管处含有水循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为三层,第一、三层为过滤棉,中间层为含有益微生物菌种的圆孔生物球。在本发明中,所述有益微生物菌种优选的为EM菌,本发明对于EM菌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均可。

将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后,优选的第二天投放提高野生中臀拟鲿免疫力的药剂,一则提高免疫力,二则中和部分毒素,三则降低野生中臀拟鲿对新环境的应激性。本发明对于提高免疫力的药剂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含有天然植物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成分。本发明对于药剂的具体使用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发明驯养池中,所述驯养池的水温优选为7℃-20℃,更优选为14℃-18℃。

将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的前3天不投喂饵料,第4天起,每天定时投喂鲜活饵料,60天后开始配合投喂鲜活饵料与人工饲料混合物,210天后,投喂人工饲料。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将T字型不透光PVC管竖于池边,作为喂食装置,喂食时饵料沿管口投入。由于中臀拟鲿的习性为昼伏夜出,夜间摄食。本发明设置的喂食装置,使得白天也可以喂食,减少人工晚上喂食次数,同时还可用做穴巢。在本发明中,第4天至第60天,投喂的鲜活饵料优选的包括红线虫和水蚤,所述红线虫和水蚤的投喂量优选的为野生中臀拟鲿体重的2%-5%。本发明对于红线虫和水蚤的具体配比没有特殊限定,对于两者的来源也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在第4天至第31天,按体重的2%投喂活的红线虫和水蚤,31天后调整为按体重3%-5%投喂活的红线虫和水蚤。在本发明中,60天后投喂的鲜活饵料优选的包括蚯蚓,所述蚯蚓与人工饲料优选的按照1:5比例混合,加水揉成面团投喂。在本发明中,所述人工饲料的饲料成分配比优选为粗蛋白质≥43%、粗纤维≤4.0%、粗脂肪≥4.0%、粗灰分≤18.0%、总磷≥1.0%、氨基酸≥2.1%,更优选为粗蛋白质≥48%、粗纤维≤3.0%、粗脂肪≥6.0%、粗灰分≤16.0%、总磷≥1.20%、赖氨酸≥2.5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从滇池流域分批采集到6kg野生中臀拟鲿。由于中臀拟鲿无鳞、群居好斗、易受惊吓等特征,刚采集到的个体均有轻微伤痕。最大个体75g,最小个体21g。采集到的个体放鱼苗袋,充氧,经40min运送到驯养基地。

野生中臀拟鲿驯养前,驯养池(直径1.9m,高1m,水深45cm)泼洒高锰酸钾全池带水消毒泡池7天,而后放干蓄水(水源为山泉水经生物球和过滤棉处理后使用,水质清澈,溶氧达8-9mg/L)。使用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利饵多”(主要成分:活性生物蛋白、有益微生物。粗蛋白≥20%,酵母细胞数≥1×10

装有野生中臀拟鲿的鱼苗袋先放入备用池(驯养池之一)中30min,备用池水温为16-21℃,使采集到的鱼适应驯养水温,减少应激反应。将备用池中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前,体表无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用浓度20mg/L高锰酸钾药浴10min;体表有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照6×10

入池后第二天使用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厦门利洋的子公司)的“激活Ⅱ代”(主要成分:天然植物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按0.5g/m

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初期,亲鱼躲在池底穴巢中,遇惊扰池底乱窜,不摄食。放入前3天不投喂饵料,第4天起,每天晚上22:00点,按体重的2%投喂活的红线虫和水蚤。31天后调整为按体重3%-5%投喂活的红线虫和水蚤。60天后开始配合投喂鲜活饵料与人工饲料(沉性颗粒饲料)混合物,碎蚯蚓与人工饲料按1:5混合并加水揉成直径约1cm面团投喂,210天后,投喂全人工饲料。饲料成分配比为粗蛋白质≥43%、粗纤维≤4.0%、粗脂肪≥4.0%、粗灰分≤18.0%、总磷≥1.0%、氨基酸≥2.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73%。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体表有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浸泡,具体为每L水兑1g,每天1次,每次浸泡15min,连续3天。将体表伤痕愈合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69%。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体表有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使用恩诺沙星粉浸泡,具体为每12L水兑1g,每天1次,每次浸泡15min,连续3天。将体表伤痕愈合的野生中臀拟鲿放入驯养池。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66%。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人工饲料成分配比为粗蛋白质≥48%、粗纤维≤3.0%、粗脂肪≥6.0%、粗灰分≤16.0%、总磷≥1.20%、赖氨酸≥2.50%。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60%。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备用池的水温为18-19℃。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73%。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有使用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利饵多”培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养水的步骤,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42%。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有对体表无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用浓度20mg/L高锰酸钾药浴10min的步骤,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40%。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有对体表有伤痕的野生中臀拟鲿进行抗生素处理的步骤,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20%。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4天以后,全程投喂人工饲料(沉性颗粒饲料),其余均同实施例1。

驯养220天后,统计驯养成活率为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