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多层回火机构及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

多层回火机构及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

摘要

本发明属于回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层回火机构及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回火筒外部套设有滚筒,回火筒内部设有支撑筒,回火筒筒体设有贯穿孔,支撑筒外壁设有螺旋片,回火筒内壁与螺旋片外端连接,滚筒上设有多个沿滚筒切线方向入风的入风口,多个入风口沿滚筒长度方向排布,回火筒外壁设有螺旋状的翅片,翅片为空心状,且螺旋方向与螺旋片螺旋方向相同,翅片外端与滚筒内壁不接触,螺旋片内部导通至支撑筒内,螺旋片片体上靠近支撑筒的内端设有多个贯穿的出风孔,污染小、体积小,热能利用率高,节能减排,符合环保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6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亿精珠钢球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864511.2

  • 发明设计人 胡瑾;

    申请日2022-07-22

  • 分类号C21D9/36(2006.01);C21D11/00(2006.01);B07B9/00(2006.01);B07B1/46(2006.01);

  • 代理机构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江洁;王忠玮

  •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5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30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D 9/36 专利申请号:2022108645112 申请日:2022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回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层回火机构及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

背景技术

现目前钢球回火一般企业都是采用油回火较多,油回火需要把一定数量的钢球放入油中,通过一定的油温和时间达到其回火的工艺要求,这其中人工工作量较大,油温和时间都需要人工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同时进入回火炉的钢球都要进行清洗产生污水,油回火还会产生油烟,产生污染,油的消耗量也大,耗能大、成本较高。

为解决污染问题,采用了空气回火炉,通过热空气对钢球进行回火。现有技术中的热风循环回火炉的热风大都采用横向循环,加热装置为分散布置,各加热区的热风会相互影响,热损失大,且热量分布不一致,钢球的回火质量差,热量损失严重导致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多层回火机构及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污染小、体积小,热能利用率高,节能减排,符合环保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层回火机构,包括回火筒,所述回火筒外部套设有滚筒,回火筒内部设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回火筒、滚筒同轴心,所述回火筒筒体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穿孔,所述支撑筒外壁设有螺旋状的螺旋片,回火筒内壁与螺旋片外端连接,支撑筒与回火筒间构成回火空间,回火筒与滚筒间构成保温空间,所述滚筒上设有多个沿滚筒切线方向入风的入风口,多个入风口沿滚筒长度方向排布,入风口连接热风供应部件持续向保温空间、回火空间内供应热风,回火筒外壁设有螺旋状的翅片,所述翅片为空心状,且螺旋方向与螺旋片螺旋方向相同,翅片外端与滚筒内壁不接触,螺旋片内部导通至支撑筒内,螺旋片片体上靠近支撑筒的内端设有多个贯穿的出风孔,支撑筒端部设有向外出风的回风口,回火空间被螺旋片的两相邻螺旋片体分隔成多个连续且相通的回火段,回火段内所对应的支撑筒外壁上设有检测该回火段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回火段内所对应的回火筒内壁设有辅助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与辅助加热元件一一对应,温度传感器将回火段内实际温度值反馈给温控器,温控器控制相应辅助加热元件对回火段温度进行加热补充,多个回火段内的温度传感器、辅助加热元件独立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嵌设在支撑筒外表面,所述支撑筒内壁设有隔热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筒内壁设有反射层,所述辅助加热元件设置在反射层内侧,辅助加热元件为电加热丝。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的外端面为弧面,翅片的正面外端处设有一前凸的凸出部,翅片厚度由内至凸出部处平滑递增,翅片厚度自凸出部处起至翅片的外端面平滑递减,翅片的外端面与正面平滑相接。

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包括炉体、炉体上部的多个循环风机、加热组件,炉体的支撑机构,炉体外的驱动机构,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多层回火机构,所述滚筒、回火筒处于炉体内,支撑筒长度大于回火筒,回火筒长度大于滚筒,支撑筒和回火筒两端与炉体内的支撑结构活动配合,支撑筒、回火筒两端端部延伸至炉体外侧,支撑筒和回火筒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回转,所述滚筒固定在炉体内不转动,所述炉体内上部设有加热仓,所述加热组件固定在加热仓内,所述循环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加热仓,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入风口,入风口处对应的翅片片体与入风口入风方向平行,翅片背离回火筒旋转方向的背面为平面,翅片的正面为在入风口进风时令翅片正面风压小于背面的平滑弧面,所述回风口连通炉体内部,回风口开设在滚筒、回火筒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内设有通向加热仓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连通至炉体外部,进风管在炉体内的管体为螺旋状,所述炉体底部设有支架,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支撑辊组,两支撑辊组分布在回火筒前后两端,支撑辊组包括两个支撑辊,支撑辊对称的置于回火筒端部底部两侧对回火筒进行支撑,两支撑辊组的底端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前后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设有与回火筒可转动配合的轴承,轴承内侧设有隔热衬套,隔热衬套固定在连接部内不转动,隔热衬套与回火筒间转动配合,所述入风口沿滚筒轴向均匀分布,位于滚筒的前后端的入风口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与滚筒的前内端面或后内端面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筒的前端设有从动同步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减速机,减速机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间设有同步带。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前部设有前副炉体,所述回火筒前端延伸至前副炉体处,所述炉体的后部设有后副炉体,回火筒后端延伸至后副炉体处,前副炉体前侧设有加料斗,前副炉体设有可开合前炉门,后副炉体后侧设有接料斗,后副炉体设有可开合的后炉门。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斗内设有筛选仓、进料仓,筛选仓内设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筛网,筛网呈前高后低状倾斜设置,所述进料仓内设有一进料板,进料板后端与进料仓后侧壁活动连接,进料板的前端设有搭接在筛网上的搭接边,进料板前高后底倾斜设置,进料板前端低于筛网后端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采用空气回火,很好解决了污染问题,不使用油,成本低,更能满足环保要求,节能减排,循环风机提供的热风能够推动回火筒转动,降低回火筒驱动电机的能耗,滚筒处形成包裹在回火筒外部的“热风层”,热能损失少,热风的热能利用率高,滚筒温度恒定,提高了钢球回火质量,钢球产品质量稳定,钢球硬度散差、压碎值、金相组织更稳定,热风回火,无污染,热风热能损失小,节能减排,提升环保要求,进料斗能筛选钢球,避免混球现象,起到分选效果,具有温度报警,可控性、安全性更强。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的一种实施例中螺旋片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的一种实施例中翅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的一种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的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的一种实施例中滚筒连接部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的一种实施例中加料斗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回火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一种实施例中回火筒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多层回火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回火筒与进料仓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体;11、支架;12、加热仓;13、进风管;14、前副炉体;15、后副炉体;

2、回火筒;21、螺旋片;22、翅片;23、贯穿孔;24、反射层;221、凸出部;222、通孔;

3、循环风机;4、加热组件;

5、滚筒;51、入风口;53、连接部;54、轴承;55、隔热衬套;

6、加料斗;61、筛选仓;611、筛网;612、挡板;62、进料仓;621、进料板;

7、接料斗;8、支撑筒;81、出风孔;82、回风口;83、隔热反射层;

9、温度传感器;10、辅助加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多层回火机构,参照图1,包括回火筒2,回火筒2外部套设有滚筒5、回火筒2内部设有支撑筒8,支撑筒8、回火筒2、滚筒5间同轴心,回火筒2的筒体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穿孔23,支撑筒8的外壁设有螺旋状的螺旋片21,回火筒2的内壁与螺旋片21的外端连接,支撑筒8与回火筒2间构成对钢球进行回火的回火空间,相比现有的回火机构,本机构的体积更小,从而减小回火炉整体的空间占据,提高回火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且加热至工作温度消耗的能量更少,维持温度恒定的耗能小,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本回火空间为连续的螺旋状结构,钢球自回火空间前端通入后,随着回火机构的转动在回火空间内向后移动,移动中完成回火过程,回火完后,钢球从回火空间后端排出,回火筒2与滚筒5间构成为回火空间保持温度的保温空间,滚筒5上设有多个沿滚筒5的切线方向入风的入风口51,多个入风口51沿滚筒5的长度方向排布,参照图2、图3,入风口51连接热风供应部件持续向保温空间、回火空间内供应热风,回火筒2的外壁设有螺旋状的翅片22,翅片22为空心状,且翅片22的螺旋方向与螺旋片21的螺旋方向相同,翅片22的外端与滚筒5的内壁不接触,具体的,支撑筒8的长度大于回火筒2的长度,回火筒2的长度大于滚筒5的长度,支撑筒8、回火筒2、滚筒5的中心点重合,螺旋片21的内部导通至支撑筒8的内部,螺旋片21的片体上靠近支撑筒8的内端设有多个贯穿的出风孔81,支撑筒8内形成出风通道,支撑筒8的端部设有向外出风的回风口82,热风由滚筒5的入风口51沿切向通入,进入保温空间,随即通过回火筒2上的贯穿孔23进入到回火空间内,对回火空间进行加热,令回火空间保持在回火温度,钢球处于回火空间内,实现对钢球的回火,对回火空间、钢球加热后的热风经螺旋片21上的出风孔81进入到支撑筒8内部,在回火机构的径向上形成了径向的热风流动路径,热风源源不断的沿该径向路径流动,令回火空间内持续的补充热风,回火空间内的温度保持均衡一致,从而显著的提高钢球的回火效果,出风孔81设置在螺旋片21上,延长了热风下回火空间内的驻留时间,提高热风与回火空间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沿轴向,回火空间在整体上为绕设在支撑筒8外部的螺旋状腔体,回火空间在支撑筒8的前后两端设有开口,在局部,相邻两螺旋片21片体将对应处的回火空间分割为回火段,回火空间的螺旋状腔体可以看做是多个左右相接且相通的回火段拼接构成,在局部,即单个回火段内,热风经贯穿孔23沿径向通入,具有一定的流速冲向支撑筒8的外壁,受其阻挡作用,径向气流受阻变向沿轴向、反向流动,在回火段内形成环形气流,热风不断的补充,就单个回火段内呈稳定的环形气流,从而在径向上对回火段进行均衡的加热,促使回火段内各处温度保持一致,从而提供回火空间内回火温度的一致性,沿轴向,回火空间内的温度保持高度一致,抵消新入钢球对回火空间内温度的影响,显著提高对钢球的回火质量,回火段内的环形气流在循环流动被消耗后,流速降低,从螺旋片21内端的出风孔81流出进入螺旋片21内排出回火段,回火内形成流入与流出的径向气流,将换热后的气流排出,始终保持回火空间内的温度,提高回火性能,出风孔81的设置位置能够进一步的延长热风在回火段内的循环时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热风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从结构上控制热风流动、及在回火段内环形流动路径,显著的改善了热风对回火空间的加热、与钢球的有效热交换,回火空间内各处保持一致的温度,显著提高回火质量与回火效率。

由于热风沿切向通入滚筒5内,热风具有较高的风速、风压,随着热风的持续通入,对螺旋翅片22具有推动作用,令翅片22推动回火筒2转动,从而减小驱动回火筒2转动机构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螺旋的翅片22延缓了热风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在保温空间、回火空间内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减小热风热量的损失,具有风速、风压的热风一部分通过贯穿孔23直接进入回火空间内进行热交换加热,另一部分热风在翅片22的作用下,在保温空间沿翅片22螺旋前进,在保温空间内缓冲聚压,当保温空间内热风集聚到一定的程度后,沿滚筒5轴向,热风均以同样的风速、风压进入到回火空间中,从而提高回火空间内温度的均衡一致性,提高回火质量,入风口51沿滚筒5轴向均匀分布,加速保温空间温度分布、升温,加速回火空间内升温速度,保温空间包围在回火空间外侧,在回火空间外部形成稳定的保温层、补温层,避免回火空间温度损失,显著改善回火性能,本回火机构具有较高的回火质量、较高的回火效率,且节能降耗,滚筒5设置在回火筒2的外部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小的“空气保温层”,相比现有的回火炉,有效热风的扩散空间小,且成筒状的分布在回火筒2外层,热风的热能能够有效的传递给回火筒2用于对回火筒2内的钢球进行回火,热能的利用率显著提高,热能的损失小,极大的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空气加热,没有污染,节能减排,符合环保要求,热风对回火筒2的加热速度提升明显,回火筒2处能够快速提升至工作温度,加热效率高,螺旋状的翅片22增大与热风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能利用率,节能减排。

回火段内所对应的支撑筒8的外壁上设有检测该回火段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热风沿径向由外向内吹入回火空间,钢球与支撑筒8的外壁始终接触,钢球在回火空间内所处的位置在靠近支撑筒8的外壁面,且钢球与支撑筒8筒体接触,该区域温度低于回火空间内其他区域,对该区域处的温度进行检测取样,温度检测更为精准,以提高对钢球回火温度的控制及温控的精准度,提供回火质量,回火段内所对应的回火筒2的内壁设有辅助加热元件10,温度传感器9与辅助加热元件10一一对应,辅助加热元件10采用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9将回火段内实际温度值反馈给温控器,温控器控制相应辅助加热元件10对回火段温度进行加热补充,辅助加热元件10处于回火空间内远离钢球一侧,当其启动后,可以快速产生热量,令回火空间内快递达到工作温度,加速回火效率,在本机构启动时,辅助加热元件10启动,其在热风吹出后再启动,热风将其产生的热量吹向支撑筒8外壁侧,钢球持续通入中,会降低回火空间前段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变化后,辅助加热元件10启动,对温度进行补充加热,抵消温度变化,令回火空间内温度保持稳定,以提高回火效果,辅助加热元件10为间歇启动或者依据温控器指令启动,既达到温度补充目的,又降低能耗,由于辅助加热元件10设置在回火空间内,在热风的加持下,其辅助加热效率较高,实现低功耗高辅热的目的,多个回火段内的温度传感器9、辅助加热元件10独立工作,对个回火段内的温度进行独立辅助温控,该种设置能够降低、避免因热风供应不稳时所带来的温度变化,提高回火质量,当某个回火段内温度变化时,其相邻的前后两个回火段内的辅助加热元件10同时启动,尤其该回火段前侧的回火段内的辅助加热元件10的温度不低于该回火段内的辅助加热元件10,由于回火段相通,在热风的作用下,加速该回火段内温度的补充,节能降耗,且快速维持温度的稳定。

具体的,参照图3,温度传感器9嵌设在支撑筒8的外表面,对该区域的温度检测更为的精准,更好的维持回火空间内温度稳定,且降低能耗,支撑筒8的内壁设有隔热反射层83,隔热反射层83能够将支撑筒8筒体的温度向回火空间反射,避免支撑筒8筒体温度流失,从而减少整体温度流失,节能降耗,提高回火效率,回火筒2的内壁设有反射层24,辅助加热元件10设置在反射层24内侧,即辅助加热元件10更靠近于支撑筒8,辅助加热元件10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反射层24向回火空间内反射,避免辅助加热热量向保温空间传导,提高辅助加热元件10的热利用率,从而降低能耗。具体的,参照图4,翅片22背离回火筒2旋转方向的背面为平面,翅片22的正面外端部设有一前凸的凸出部221,翅片22的厚度由内至凸出部221处平滑递增,翅片22的厚度自凸出部221处起至翅片22的外端面平滑递减,翅片22的外端面为弧面,翅片22的正面为平滑的弧面,且翅片22的外端面与正面平滑相接,入风口51的入风方向正对着翅片22,当热风沿径向吹向翅片22,由于翅片22正面为凸起的弧面,沿径向,翅片22的正面空气压强小于其背面,令翅片22向正面移动,从而,加速热风对翅片22的推动作用,增强热风对回火筒2推动转动作用,进一步的减小回火筒2驱动回转机构的能耗,进一步的提高本回火机构的节能减排效果。

参照图5、图6,回火筒式钢球螺旋空气回火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部的多个循环风机3、加热组件4及上述的回火机构,回火筒2、支撑筒8的前后端延伸至炉体1的前后两侧,炉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11,支架11的前后端设有支撑辊组,两支撑辊组分布在回火筒2的前后两端,支撑棍组包括两个分立在回火筒2底部两侧的支撑辊、支撑支撑辊的辊架,支撑辊与辊架可转动连接,支撑辊与回火筒2外切,支撑辊组用于支撑回火筒2,令回火筒2具有可转动性,辊架底端穿透炉体1与支架11连接固定,回火筒2与炉体1相接处通过配合轴承或轴套活动配合,炉体1内壁设有立体保温层,炉体1在配合轴承或轴套处可设置保温的保温套,以减小炉体1内温度的流失,支架11的前部底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设有主动同步带,回火筒2的前端设有从动同步带,主动同步带、从动同步带间通过同步带连接,驱动电机的扭矩经减速机减速后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带动回火筒2转动,回火筒2在热风的作用下可以转动,降低了驱动电机的能耗,节能降耗。

滚筒5固定在炉体1内不转动,炉体1内可通过炉内架或者隔板将滚筒5固定,对其支撑,保持其稳定,炉体1内上部设有加热仓12,加热组件4固定在加热仓12内,优选的,加热组件4选用电加热器,炉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连接炉体1内设置的螺旋状的进风管13,进风管13上端连通至加热仓12,为加热仓12补充空气,多个循环风机3的中心线与滚筒5的轴心处于同一竖向平面内,循环风机3的吸风口连通加热仓12,循环风机3的出风口连通入风口51,入风口51处对应的翅片22的片体与入风口51的入风方向平行。

钢球进入回火空间内后,由于回火筒2被驱动机构驱动旋转,钢球由前向后移动,循环风机3启动后,加热组件4启动,加热组件4将加热仓12内的空气尽心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经循环风机3的作用通过入风口51进入到滚筒5内,继而经贯穿孔23进入回火空间内,对钢球进行回火,热空气在通入后,由于螺旋翅片22的设置,延缓了热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与回火空间进行热交换的效率,热风沿径向通入,具有一定的流速,对螺旋状的翅片22具有推动力,热风令翅片22推动回火筒2转动,从而减小了驱动回火筒2转动的驱动力,减小驱动电机能耗,相比现有的回火炉,本回火炉的体积更小,占用空间小,同时,能耗较低,回火质量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回火机构结构紧凑,热能利用率高,减少回火炉生产成本,更适用于工业生产使用,有效热风的扩散空间小,且成筒状的分布在回火空间外,热风的热能能够有效的传递给回火筒2、回火空间,用于对回火空间内的钢球进行回火,热能的利用率显著提高,热能的损失小,极大的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空气加热,没有污染,节能减排,符合环保要求,热风对回火空间的加热速度提升明显,回火空间处能够快速提升至工作温度,加热效率高,螺旋状的翅片22增大与热风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能利用率,节能减排。

入风口51沿滚筒5轴向均匀分布,且前后端处的入风口51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与滚筒5的前端面、后端面平齐、处于同一竖向平面内,该种结构令前后端的连接部53处形成径向“风幕”,可以阻止热风的流失,减小热能滚筒5内热能损失,增强对翅片22的推动作用,回风口82连通炉体1内部,回风口82开设在滚筒5、回火筒2的外侧,经保温空间、回火空间热交换完成后的热风通过螺旋片21进入到支撑筒8内,通过回风口82进入到炉体1内,对炉体1进行加热,令炉体1内保持回火温度,充分的利用热风的热能,热风经保温空间、回火空间的换热后,温度稍降,再进度都炉体1内加热炉体1,温度再降,但温度仍远高于环境温度,由于循环风机3的持续作用,热风不断补充,炉体1内温度会快速的与回火空间内的温度一致或接近,在保证回火空间内回火温度稳定的前提下,炉体1内温度稳定,趋近或与回火空间内温度一致,从而提高了回火的效果,回火质量稳定,回火炉的性能稳定,适合批量生产,令钢球的硬度散差小,空气回火采用电加热容易管控,支撑筒8的两端封闭,减少热量损失,在回火空间的内侧同时具有保温层,有效的降低热量损失。

加热仓12处设有与炉体1内连通的进风孔,经二次换热后的热空气经进风孔进入到加热仓12内,被加热组件4再次加热用于循环,由炉体1内进入加热仓12内的热空气的温度高,不仅快速的提高加热效率,还令加热组件4的能耗降低,进一步的促进节能减排,由于炉体1内保持稳定的温度,同时加热了螺旋状的进风管13,由外部供应的新鲜空气在进风管13内被加热,进一步加速加热仓12对空气的加热速度、供应热风的速度,进一步的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炉体1内实现了热空气的稳定循环,加热效率高,回火炉回火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使用效果好,进风管13用于补充外部空气,促使提高炉体1内空气循环的稳定。

参照图7,滚筒5的前后端设有连接部53,连接部53内设有与回火筒2可转动配合的轴承54,轴承54内侧设有隔热衬套55,隔热衬套55可固定在连接部53内不转动,隔热衬套55与回火筒2间转动配合,连接部53通过螺栓连接在滚筒5上,为提高定位精度,滚筒5的端部设置配合连接部53的凹槽,令连接部53与滚筒5具有较好的同轴度,隔热衬套55能够阻挡热风由该处向外流失,减小热能损失,加速滚筒5内稳定热风气氛的形成,具有高效的回火效率。

炉体1外部还是声光报警装置,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滚筒5内的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值时,温控器会收到信号反馈,温控器会想声光报警装置发出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检修,维持稳定的生产,智能化程度高。

参照图5,炉体1的前部设有前副炉体14,炉体1的后部设有后副炉体15,前副炉体14、后副炉体15采用与炉体1一致的结构,前副炉体14前侧设有加料斗6,参照图10,加料斗6后端输出口设有导管或导料板,导管或导料板的后端穿过前副炉体14或前副炉体14上设置的电动开合的前炉门,并延伸至回火空间前端内,前副炉体14上设有供导管或导料板穿过的窗口,导管或导料板的后端延伸至回火空间内但不干涉螺旋片21的转动,螺旋片21的起始点可以处于导管或导料板后端的后侧处,加料斗6加入的钢球通过导管或导料板进入回火空间内进行回火,回火空间包括多个连续且相通的回火段,钢球在回火段内连续运动的同时回火,相应的,回火空间的后侧设出料管或出料板,出料管或出料板的前端延伸至回火筒2后端底部,且为便于接料的喇叭状,出料管或出料板的后端穿过后副炉体15延伸至接料斗7,进料仓62通过供导管或导料板持续的向回火空间内输入钢球,钢球在回火空间内移动中回火,随后通过出料管或出料板落入接料斗7,后副炉体15上或后副炉体15上的电动后炉门设有供出料管或出料板穿过的后开口,实现连续生产。参照图8,加料斗6内设有筛选仓61、筛选仓61后侧的进料仓62,筛选仓61内设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筛网611,筛网611呈前高后低状倾斜设置,导管或导料板的前端与进料仓62后端相接,进料仓62内设有一进料板621,进料板621的后端与进料仓62的后侧壁活动连接,进料板621的前端设有搭接在筛网611上的搭接边622,进料板621前高后底倾斜设置,多个筛网611具有不同的网孔大小,能对钢球进行筛分,根据生产,将搭接边622搭接在相应的筛网611的后端处,经筛分后的钢球通过进料板621进入到回火空间的前端内,外径小的钢球会自动落入下部筛网611,继而汇集在筛选仓61底部,直径大的钢球会停留在相应的筛网611上,有效避免混珠,筛网611的后端设置活动的挡板612,挡板612能够避免较大的钢球落入进料板621,筛选仓61对应筛网611的后端两侧设有插槽,用于插入挡板612,进入回火空间前端的钢球在回火筒2转动时向后移动,进行回火。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9,翅片22上设有多个贯穿的通孔222,通孔222增大与热风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空气对钢球的热能转换效率,减少热能损失,为了增强热风对翅片22的推动转动作用,入风口51在回火筒2上螺旋分布,螺旋方向与翅片22螺旋方向相同,令多处入风口51始终可以正对着翅片22,增强热风对翅片22、对回火筒2的推动作用。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风管13的入口端设有流量阀,流量阀采用电磁阀,流量阀由回火炉的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系统可采用单片机或者PLC,控制系统控制加热温度,同时连接温度传感器9、循环风机、驱动电机等,实现回火炉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使用性能。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筛选仓61底部设有加料车(图中未示出),加料斗6可以移动,接料斗7的底部设有出料车,令接料斗7可以移动,当进料时,前炉门打开,推动移动加料车令加料斗6靠近炉体1,通过加料斗6向回火空间内加入钢球,出料时,后炉门打开,接料斗7靠近回火空间后部,出料后关闭后副炉体15,钢球回火中,炉体1形成闭合结构,令回火筒2内温度恒定,有效避免热量流失,减速热损失,参照图11,进料仓62的后端面为斜面,该斜面后端可以深入至回火空间内,回火筒2、支撑筒8之间构成的回火空间的前端、后端为开放结构,回火空间的前后端设有环状的前堵环、后堵环,前堵环的内径与支撑筒8外径一致,前堵环的外径与回火筒2内径一致,加料完整后,通过前堵环、后堵环将回火空间的前端、后端封闭,令回火空间构成一密闭结构,避免温度流失,加料时,前副炉体14打开,进料仓62的后端移动至回火空间前端内,钢球进入回火空间前部,进料仓62内设有一进料板621,进料板621的后端与进料仓62的后侧壁活动连接,进料板621的前端设有搭接在筛网611上的搭接边622,进料板621前高后底倾斜设置,多个筛网611具有不同的网孔大小,能对钢球进行筛分,根据生产,将搭接边622搭接在相应的筛网611的后端处,经筛分后的钢球通过进料板621进入到回火空间的前端内,外径小的钢球会自动落入下部筛网611,继而汇集在筛选仓61底部,直径大的钢球会停留在相应的筛网611上,有效避免混珠,筛网611的后端设置活动的挡板612,挡板612能够避免较大的钢球落入进料板621,筛选仓61对应筛网611的后端两侧设有插槽,用于插入挡板612,进入回火空间前端的钢球在回火筒2转动时向后移动,进行回火。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沿轴向,处于回火筒2前侧的贯穿孔23的设置密度大,且由前向后贯穿孔23的分布密度可依次递减,该种分布结构促使热风更多的通过前部分布较密的贯穿孔23向回火空间的前部份回火段内涌入,即沿轴向前侧回火段内的热风涌入量多,温度提升迅速,且温度相对较高,以此,来抵消钢球在进入时对回火空间前部腔体内温度的影响,提高钢球回火质量。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提高钢珠回火质量,充分考虑到钢球回火的温度要求,回火空间的不同回火段中的贯穿孔23密度设置不同,使得每个回火段温度不一致,相应的,不同回火段内对应的螺旋片21的螺旋角、倾角设置不同,配合回火段内单独工作的辅助加热元件10,令不同位置处的回火段回火温度不同,让钢球按回火温度要求,一级一级的通过多个回火段,实现回火温度梯度的调节,提供回火效果。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