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摘要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S10、判断图像采集装置的当前视野是否存在Mark点,若否,判断图像是否缺失Mark点,若是,执行S20‑S60,若否,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将Mark点移动至当前视野,以实现对Mark点的定位;S20、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在所述图像标记第一位置;S30、获取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S40、将位置坐标按照预设规则转换为像素坐标;S50、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存储像素坐标为像素坐标文件;S60、利用像素坐标文件实现对Mark点的定位。本申请能够解决Mark点缺失的技术问题,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处理生产异常,无需调试参数使生产设备快速恢复生产,有效提高了Mark点定位的精度与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8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兴源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56426.5

  • 发明设计人 秦凯;杨康;李靖宇;

    申请日2022-04-06

  • 分类号G06V10/24(2022.01);

  • 代理机构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张雪梅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勤东街58号5栋1-2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V10/24 专利申请号:2022103564265 申请日:2022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LED屏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相机拍摄产品Mark图片,用模板匹配或轮廓抓取的方式获取图片上Mark坐标,以用于计算偏移量,并将该偏移量给到运动控制系统,实现对位目的。然而当产品Mark缺失、损坏或来料Mark位置超出相机视野,无法获取到Mark坐标位置导致无法对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判断图像采集装置的当前视野是否存在Mark点,若否,判断图像是否缺失Mark点,若是,执行S20-S60,若否,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将所述Mark点移动至当前视野,以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S20、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在所述图像标记第一位置;

S30、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

S40、将所述位置坐标按照预设规则转换为像素坐标;

S50、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存储所述像素坐标为像素坐标文件;

S60、利用所述像素坐标文件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的宽iw、所述图像的高iH、所述当前视野的宽cW及所述当前视野的高cH;

计算所述当前视野的中间坐标(ccRoW,ccCol),其中,

ccRoW=cH/2;ccCol=cW/2

计算所述图像的中间坐标(icRow、icCol),其中,

icRow=iH/2;icCol=iW/2

计算所述当前视野的高宽比cR,其中,cR=cH/cW;

计算所述图像的高宽比iR,其中,iR=iH/iW。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记为(X1,Y1),所述像素坐标记为(X2,Y2)。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坐标(X2,Y2)与所述当前视野的高宽比cR及所述图像的高宽比iR相关,其中,

当cR>iR时,所述像素坐标(X2,Y2)满足:

X2=(X1-ccCol)×(iW/cW)+icCol

Y2=(Y1-ccRoW)×(iW/cW)+icRow

当cR<=iR时,所述像素坐标(X2,Y2)满足:

X2=(X1-ccCol)×(iH/cH)+icCol;

Y2=(Y1-ccRoW)×(iH/cH)+icRow。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S60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四操作,重新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从所述存储单元获取所述像素坐标文件,利用所述像素坐标文件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rk点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控制装置和对位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实现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对位装置为XYT对位控制装置。

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rk点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图像采集装置的当前视野是否存在Mark点,若否,判断图像是否缺失Mark点,若是,跳转至标记模块、获取模块、转换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定位模块,若否,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将所述Mark点移动至当前视野,以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标记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在所述图像标记第一位置;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置坐标按照预设规则转换为像素坐标;

存储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存储所述像素坐标为像素坐标文件;

定位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像素坐标文件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本申请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

本申请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针对目前现有问题,制定了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能够解决产品Mark缺失、损坏或来料Mark位置超出相机视野导致无法获取到Mark坐标位置导致无法对位的问题,使用该方法后无需增加硬件成本,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处理生产异常,无需调试参数使生产设备快速恢复生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Mark点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多种Mark标志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Mark点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Mark点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示出适用于本申请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常用的Mark定位方法有两种:Hough变换和模板匹配。Hough变换是将图像上的具有一定关系的像素进行聚类。具体来说,是将具有直线关系,或者是圆关系的像素进行聚类,然后取类别中像素累加个数最多的作为检测结果。Hough变换使用的是Mark标志的边界轮廓线信息,因此在机器识别中,首先要获取图像上的边界轮廓线。模板匹配是一种模式识别方法。通过计算模板和目标图像上元素的相似关系,得到检测结果。在Mark标志所在图像清晰,对比度较好的情况下,两种定位方法都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精度。然而当产品Mark缺失、损坏或来料Mark位置超出相机视野,则无法获取到Mark坐标位置导致无法对位。

为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判断图像采集装置的当前视野是否存在Mark点,若否,判断图像是否缺失Mark点,若是,执行S20-S60,若否,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将所述Mark点移动至当前视野,以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对待定位Mark点的图像进行采集,当前视野即在图像采集装置的显示区域中能够观察到的图像。常见的Mark标志如图2所示有:实心圆、三角形、菱形、方形和十字形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实心圆Mark标志。

若操作人员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当前视野内未观察到Mark点时,判断该待定位Mark点的图像是否缺失Mark点,其中:

若图像实际上存在Mark点,但Mark点不在当前视野能够观察到的范围内,此时,操作人员人工判断产品与视野的相对位置,调整对位装置的平台移动,使得Mark点落入当前视野内,以实现对Mark点的定位。

若图像上缺失Mark点或Mark点损坏,执行本方法的S20-S60,其中:

S20、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在所述图像标记第一位置。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操作人员经人眼判断Mark点应该设置的位置后,将鼠标移动到图像中的该位置,从而实现在图像上人工标记Mark点位置,并记为第一位置。

S30、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其步骤如下:

首先,获取所述图像的宽iw、所述图像的高iH、所述当前视野的宽cW及当前视野的高cH;

其次,计算当前视野的中间坐标(ccRoW,ccCol),其中:

ccRoW=cH/2;ccCol=cW/2

其次,计算图像的中间坐标(icRow、icCol),其中:

icRow=iH/2;icCol=iW/2

其次,计算当前视野的高宽比cR,其中:

cR=cH/cW

最后,计算图像的高宽比iR,其中:

iR=iH/iW

本示例中人工标记的Mark点的位置坐标,记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为(X1,Y1)。

S40、将所述位置坐标按照预设规则转换为像素坐标

本示例中,像素坐标记为(X2,Y2),其中,所述像素坐标(X2,Y2)与当前视野的高宽比cR及图像的高宽比iR相关,预设规则如下:

当当前视野的高宽比cR>图像的高宽比iR时,像素坐标(X2,Y2)满足:

X2=(X1-ccCol)×(iW/cW)+icCol

Y2=(Y1-ccRoW)×(iW/cW)+icRow

当当前视野的高宽比cR<=图像的高宽比iR时,所述像素坐标(X2,Y2)满足:

X2=(X1-ccCol)×(iH/cH)+icCol

Y2=(Y1-ccRoW)×(iH/cH)+icRow

S50、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存储所述像素坐标(X2,Y2)为像素坐标文件。

换句话说,操作人员将计算得到的像素坐标(X2,Y2)以像素坐标文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单元中。

S60、利用所述像素坐标文件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重新对图像进行识别,操作人员直接调用存储的像素坐标文件,并将该像素坐标文件发送至对位装置以实现Mark点的定位。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操作人员手动选择Mark位置以实现自动对位功能,进一步,使用该方法后无需增加硬件成本,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处理生产异常,无需调试参数使生产设备快速恢复生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Mark点定位的精度。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Mark点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控制装置和对位装置。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相机,对位装置可以是XYT对位装置,控制装置可以是电脑等计算机设备。相应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该Mark点定位系统还包括开关电源、线材以及辅助调试线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像素坐标文件,并被配置为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当操作人员获取图像的Mark点位置失败时,此时,考虑两种情况:

其一,图像存在Mark点,该Mark点在当前视野外,操作人员人工判断产品与视野的相对位置,调整对位装置的平台移动,使得Mark点落入当前视野内,以实现对Mark点的定位。

其二,图像缺失Mark点或Mark点损坏,此时,电脑的应用界面上弹框提示是否选择手动定位,当操作人员选择“是”时,控制装置按照前述实施例提供的Mark点定位方法获取像素坐标文件,并且再次点击手动对位触发对图片进行重新识别,即重新从图片中获取Mark点位置,此时获取不到Mark点位置,程序直接调用存储的像素坐标文件,并将该像素坐标文件发送至对位装置以实现Mark点的定位,并删除该像素坐标文件,从而完成整个对位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若能够直接获取图像中Mark点的位置,即Mark点不缺失并且在相机的拍摄视野中,则直接将Mark点位置坐标输出至XYT对位装置,以实现对位。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操作人员手动选择Mark位置以实现自动对位功能,进一步,使用该方法后无需增加硬件成本,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处理生产异常,无需调试参数使生产设备快速恢复生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Mark点定位的精度。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rk点定位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400,用于判断图像采集装置的当前视野是否存在Mark点,若否,判断图像是否缺失Mark点,若是,跳转至标记模块、获取模块、转换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定位模块,若否,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将所述Mark点移动至当前视野,以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

标记模块402,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在所述图像标记第一位置;

获取模块404,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坐标;

转换模块406,用于将所述位置坐标按照预设规则转换为像素坐标;

存储模块408,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存储所述像素坐标为像素坐标文件;

定位模块410,用于利用所述像素坐标文件实现对所述Mark点的定位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的计算机设备5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设备5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5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500,系统存储器516,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516和处理单元500)的总线201。

总线201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50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50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516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04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506。计算机设备5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508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5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201相连。存储器51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512的程序/实用工具51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516中,这样的程序模块51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512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5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60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5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5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0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5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514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5所示,网络适配器514通过总线201与计算机设备5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5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单元500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16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Mark点定位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Mark定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