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

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本发明的方法既明显降低了茶毛虫的危害程度,同时又避免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有利于茶树的增产增收、提高茶叶质量,适用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64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66147.9

  • 申请日2022-06-14

  • 分类号A01G13/00(2006.01);

  • 代理机构郴州大天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2;

  • 代理人徐起堂

  • 地址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青年大道50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3/00 专利申请号:2022106661479 申请日:2022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茶毛虫(

茶毛虫以卵越冬,茶毛虫成虫会将卵块产于茶树老叶背面,其幼虫具有很强的群聚性,常聚集在卵块附近为害叶片,为害症状为茶叶上形成半透明状薄膜。茶毛虫成虫白天静伏于叶背,入夜后活动,在19:00-23:00最具活力。

当前,施用化学农药是防控茶毛虫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单一施用化学农药使得茶毛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日益下降,且茶叶上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现在都在探索采用茶毛虫的综合防控方法,以弥补化学防治方法上的不足。

但是,现有技术的综合防控方法还是离不开化学农药的使用。这对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怎样才能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找到一种可行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不施用化学农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行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不施用化学农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

所述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

所述老叶茶水喷洒的方法是,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

所述生物防治包括利用性诱剂、天敌昆虫以及微生物制剂对茶毛虫进行防治。

所述性诱剂为茶毛虫性诱剂,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4套/亩,悬挂至高于茶蓬10-15cm处,每30天更换诱芯。

所述天敌昆虫为寄生性天敌,通过赤眼蜂蜂卡释放,释放时间选择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密度为1000-1500头/亩。

所述微生物制剂为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每亩施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150毫升。

所述物理防治是利用诱捕设备和黑地膜对茶毛虫进行防治。

所述农业防治是在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后压实土块,阻碍茶毛虫蛹羽化。

所述农业防治,在盛蛹期,先采用老叶茶水喷洒,再进行根际培土、压实土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根据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通过将茶毛虫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措施综合运用,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了老叶茶水喷洒,不施用化学农药,既明显降低了茶毛虫的危害程度,同时又避免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有利于茶树的增产增收、提高茶叶质量,适用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

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

老叶茶水喷洒的方法是,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

生物防治包括利用性诱剂、天敌昆虫以及微生物制剂对茶毛虫进行防治。

性诱剂为茶毛虫性诱剂,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4套/亩,悬挂至高于茶蓬10-15cm处,每30天更换诱芯。

天敌昆虫为寄生性天敌,通过赤眼蜂蜂卡释放,释放时间选择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密度为1000-1500头/亩。

微生物制剂为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每亩施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150毫升。

物理防治是利用诱捕设备和黑地膜对茶毛虫进行防治。诱捕设备具体为诱捕杀虫灯,每15亩悬挂1盏,在成虫羽化期内,天黑后开灯,开灯时长为6-8小时。黑地膜,铺于两行茶树之间,用土将地膜四周压好,黑地膜距离两边茶树的茶根颈的距离均为0厘米。

农业防治是在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后压实土块,阻碍茶毛虫蛹羽化。

作为优选,农业防治,在盛蛹期,先采用老叶茶水喷洒,再进行根际培土、压实土块。这样,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如下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基地,所种茶树为碧香早品种。实验中所有设诱捕杀虫灯的实施例共用1盏诱捕杀虫灯,另有15亩为无诱捕杀虫灯实验区。每实施例处理区域为1亩,每处理3次重复,实验面积总共27亩。调查方法为五点取样法,每点选择10株茶树调查茶毛虫发生情况,每个实施例共调查茶树150株茶树。

实施例:

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茶毛虫卵盛期通过蜂卡释放赤眼蜂,释放时间选择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密度为1000-1500头/亩。

(2)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

(3)施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每亩施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150毫升。

(4)在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后压实土块,阻碍茶毛虫蛹羽化。于两行茶树之间铺设地膜,用土将地膜四周压好。

(5)设诱捕杀虫灯,每15亩悬挂1盏,在成虫羽化期内,天黑后开灯,开灯时长为6-8小时。

对比实施例1: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4)根际培土并铺地膜,即直接在茶毛虫成虫期设诱捕杀虫灯。

对比实施例2: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喷洒老茶叶水,即在释放赤眼蜂后直接在茶毛虫幼虫期施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

对比实施例3: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1)释放赤眼蜂、步骤(3)施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步骤(5)设诱捕杀虫灯,即在喷洒老茶叶水后进行根际培土并铺地膜。

对比实施例4: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喷洒老茶叶水、步骤(4)根际培土并铺地膜,即仅释放赤眼蜂、施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设诱捕杀虫灯。

对比实施例5: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1)释放赤眼蜂、步骤(2)喷洒老茶叶水、步骤(4)根际培土并铺地膜、步骤(5)设诱捕杀虫灯,即仅在茶毛虫幼虫期施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

对比实施例6: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1)释放赤眼蜂、步骤(2)喷洒老茶叶水、步骤(3)施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步骤(5)设诱捕杀虫灯,即仅在茶毛虫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并铺地膜。

对比实施例7:

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喷洒老茶叶水、步骤(3)施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步骤(4)根际培土并铺地膜、步骤(5)设诱捕杀虫灯,即仅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赤眼蜂。

对比实施例8:

未进行实施步骤,作为阴性对照。

在7月中旬统计茶毛虫的受害株率和防治效果。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1-8中茶毛虫的受害株率和防治效果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1-8中茶毛虫的受害株率和防治效果的统计结果

从表1结果分析可知,采用本发明防治方法对茶毛虫的被害株率的降低作用较为明显,防治效果同对比实施例1-8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由此可知,本发明的防治方法通过释放赤眼蜂、喷洒老叶茶水、施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根际培土、铺设地膜、设诱捕杀虫灯等措施恶化茶毛虫的生存环境,降低受害株率,提高防治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