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

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其包括施工准备、制作转向张拉装置、预应力钢绞线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安装转向张拉装置、安装千斤顶、预应力梁张拉及灌浆几个步骤。本施工方法采用了转向张拉装置,该张拉装置内设中空腔、与设计锚具孔数相同的定位板,钢绞线从梁体端的定位腔穿入,经内设的定位板,改变预应力梁张拉方向,实现预应力梁狭窄空间预应力斜向张拉,解决了预应力梁张拉空间不足、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问题,同时确保钢绞线定位准确,缩小了钢绞线张拉活动空间,避免钢绞线之间的干扰,减少张拉时的应力损失;张拉装置内凹的定位腔和凸出的张拉端能与梁体和千斤顶很好契合固定,减少张拉时千斤顶和张拉装置移动产生的偏移。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1/12 专利申请号:2022105251087 申请日:2022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工程预应力梁后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使用期间的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使用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张预应力梁一般采用一端张拉或两端张拉,通常情况下,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端头工作距离为80-120cm,且梁端若要引出槽口张拉的话,还需加上槽口深度。而在实际过程中,若端头位置不足80cm,无法放置张拉设备,则需要改变张拉方向。鉴于此,亟需设计一种预应力张拉转向装置,改变张拉方向,解决张拉空间狭窄、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预应力转向张拉装置,完成狭窄空间预应力张拉,解决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该张拉方法包括以下七个步骤。一、施工准备:组织施工设备、材料进场,根据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要求,对选定的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张拉仪器进行验收及复验。二、转向张拉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制作类L形的转向张拉装置,顶部的张拉端呈凸起的圆柱形,侧面的定位腔呈凹进的圆柱形。三、预应力钢绞线安装:用钢筋焊成定位网将塑料波纹管按设计位置定位于梁体内,孔道位置经检查后穿设波纹管;根据设计参数编扎、安装钢绞线,钢绞线穿设于波纹管中。四、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浇筑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薄膜覆盖保温措施,并采取洒水养护。五、安装转向张拉装置: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梁体的锚固端的锚板嵌入至转向张拉装置的定位腔中,并将梁体一侧的钢绞线穿入定位腔,钢绞线穿过转向张拉装置,从转向张拉装置的张拉端穿出。六、安装千斤顶:转向张拉装置安装完成后,将转向张拉装置顶部凸出的张拉端嵌入千斤顶中,钢绞线穿入千斤顶。七、预应力梁张拉及灌浆:千斤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实现预应力梁狭窄空间斜向张拉;张拉完毕后及时将多余的钢绞线切掉,然后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洞口。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转向张拉装置为中空结构,类L形,其包括壳体、张拉端、定位腔、中空腔;转向张拉装置一端设置了与千斤顶相连接的张拉端、另一端设置了与预应力梁梁体的锚固端相连接的定位腔,中空腔转向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定位腔内凹,形成凹槽,直径与锚固端上凸起的锚板大小相匹配,定位腔通过锚板嵌于定位腔中与锚固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张拉端凸出壳体顶端平面,张拉端与千斤顶前端的内孔相匹配,通过凸出的张拉端嵌于千斤顶中与千斤顶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截面呈圆型。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转向位置呈135°倾斜角度。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在转向位置处直径最大,逐渐向定位腔、张拉端收缩变小。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定位板、定位腔、张拉端开设有同锚固端的锚板上相同大小的、与钢绞线数量位置相匹配的预应力钢绞线穿线孔。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转向位置处设置有两块定位板。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转向张拉装置,装置内设中空腔、与设计锚具孔数相同的定位板,钢绞线从梁体端的定位腔穿入,经内设定位板,改变预应力梁张拉方向,解决张拉空间狭窄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的转向张拉装置内设定位板与中空腔,确保钢绞线定位准确性,缩小了钢绞线张拉活动空间,避免钢绞线之间的干扰,减少张拉时的应力损失。

3、本发明采用的转向张拉装置的内凹的定位腔和凸出的张拉端能与梁体和千斤顶很好契合固定,减少张拉时千斤顶和装置移动产生的偏移。

4、本发明通过增加预应力转向张拉装置,通过对预应力张拉锚具的设计,改变张拉方向,完成狭窄空间预应力张拉,适用于解决预应力梁张拉空间不足、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向张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向张拉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转向张拉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

1-梁体、2-锚固端、3-千斤顶、4-转向张拉装置。

4.1-张拉端、4.2-定位腔、4.3-中空腔、4.4-壳体、4.5-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转向张拉装置4为中空结构,类L形,安装在千斤顶3的前方与梁体1侧面的锚固端2之间,其包括壳体4.4、张拉端4.1、定位腔4.2、中空腔4.3。转向张拉装置4一端设置了与千斤顶3前端的内孔相匹配的凸出壳体4.4顶端平面的张拉端4.1,当千斤顶3与转向张拉装置4抵接时,凸出的张拉端4.1嵌于千斤顶3前端的内孔,便于千斤顶3的安装,同时减少千斤顶3张拉时产生偏差位置和间隙。转向张拉装置4另一端设置了与预应力梁梁体1的锚固端2上凸起的锚板相匹配的定位腔4.2,定位腔4.2内凹,形成凹槽,当转向张拉装置4与梁体1抵接时,预应力梁的锚固端2的锚板嵌于凹形的定位腔4.2,便于转向张拉装置4的定位和固定,减少转向张拉装置4安装的间隙和空间占比。中空腔4.3截面呈圆型,中空腔4.3转向位置呈135°倾斜角度,能够缓慢改变钢绞线张拉方向,以达到稳定且有效地张拉,转向位置处设置有两块定位板4.5;中空腔4.3在转向位置处直径最大,逐渐向定位腔4.2、张拉端4.1收缩变小。定位板4.5、定位腔4.2、张拉端4.1开设有同锚固端2的锚板上相同大小的、与钢绞线数量位置相匹配的预应力钢绞线穿线孔,对钢绞线进行导向,防止钢绞线打绞,以便于钢绞线的穿入穿出和固定,同时减少钢绞线在中空腔4.3内的摩擦力和由此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转向张拉装置4通过定位腔4.2与梁体1、预应力固定锚2连接,通过张拉端4.1与千斤顶3连接。钢绞线从固定锚2穿入到定位腔4.2,经过中空腔4.3,从张拉端4.1穿出连接千斤顶,通过该转向张拉装置4将钢绞线由水平张拉改为斜向张拉,改变千斤顶3的张拉方向。

具体实施过程,当预应力梁的梁体1混凝土浇筑和钢绞线锚固端2的锚板及钢绞线安装完成后,将转向张拉装置4的定位腔4.2穿入锚固端2伸出的钢绞线,并紧贴锚固端2。穿入的钢绞线会顺着中空腔4.3依次穿过锚固端2、定位腔4.2、张拉端4.1。张拉端4.1与千斤顶3连接,钢绞线从张拉端4.1穿出后,穿入千斤顶3,千斤顶3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实现斜向张拉,从而实现狭窄空间张拉。

参见图4,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施工准备:

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组织施工设备、材料进场,根据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要求,选定预应力钢绞线、锚具、承压板等。对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张拉仪器等的验收及复验。具备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初始拉力、超张拉控制拉力及其对应的施工油压值、预应力筋相对张拉伸长值允许范围的参数已确定。

二、转向张拉装置4的设计与制作:

制作类L形的转向张拉装置4,顶部的张拉端4.1呈凸起的圆柱形,侧面的定位腔4.2呈凹进的圆柱形。

三、预应力钢绞线安装:

(一)波纹管安装:用φ8钢筋焊成定位网将塑料波纹管按设计位置定位于梁体内,定位钢筋间距大小80cm,曲线位置定位钢筋间距50cm,孔道位置经检查后穿设波纹管。穿设过程中禁止硬推,以免损坏波纹管。接头采用套管接头法,套管长为被接管道内径的5-7倍,管纹相互转接吻合,接头处用塑料胶布缠绕紧密,并仔细检查波纹管有无破损情况,以防止漏浆。梁按规范在孔道最高点设排气孔,最低点设排水孔。

(二)安装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工作长度+1200mm,工作长度为两端锚具之间的预应力钢绞线长度,1200mm为预留长度,并用22#绑丝每隔1.0~1.5m绑一道,使编扎成束的钢绞线顺直不扭转,将制好的钢绞线编号并分类存放整齐。然后安装钢绞线,将钢绞线穿设于波纹管中。

四、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浇筑前应向商砼站提供混凝土浇筑的技术参数,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薄膜覆盖等保温措施,并采取洒水养护。

五、安装转向张拉装置4: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预应力梁的梁体1张拉侧施工安装转向张拉装置4,将梁体1张拉侧的锚固端2的锚板嵌入至转向张拉装置4的定位腔4.2中,并将梁体1一侧的钢绞线穿入定位腔4.2,钢绞线穿过转向张拉装置4,从转向张拉装置4的张拉端4.1穿出。

六、安装千斤顶3:

转向张拉装置4安装完成后,千斤顶3固定在转向张拉装置4顶部凸出的张拉端4.1上,将张拉端4.1嵌入千斤顶3中,钢绞线穿入千斤顶3。

七、预应力梁张拉及灌浆:

所有预应力管道均采用真空压浆;千斤顶3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实现预应力梁狭窄空间斜向张拉;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将多余的预应力钢绞线切掉,然后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洞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