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

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涉及棉菌轮作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其种植方法包括旱碱地赤松茸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和短季棉栽培技术,利用圆盘式合拢机,顺棉花垄方向将棉柴集中,利用开沟粉碎填料一体机;所述旱碱地赤松茸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棉花秸秆收集粉碎开沟填料,时间在十月三十日之前,利用棉花秸秆拔柴机,将棉柴拔出。本发明通过利用现有棉柴拔除、打捆、粉碎和填料都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利用冬闲季节在大田直接种植赤松茸,有效解决了原有赤松茸生产方式例如大棚或林下等方式生产环节的备料用工多的问题,可有效解决赤松茸不能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且可提高棉花种植效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23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01G22/50 专利申请号:202210462247X 申请公布日:2022083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2/50 专利申请号:202210462247X 申请日:2022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商品和大宗农产品,近年来,由于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家强化粮食安全战略的政策保证,内地经济增长强劲,土地、物化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幅加快,使棉花生产成本渐高加速,籽棉比较效益降低,造成植棉面积全面缩减,棉花生产呈现结构性萎缩调整态势;

因地制宜进行棉作制度创新和棉田耕地质量提升,构建高效的棉菌轮作产业模式,实现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是稳定棉花生产的重要举措。本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棉花赤松茸大田轮作大面积推广形成可复制的模板,对构建棉花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方式及绿色产业模式、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是发展现代棉业,打造特色棉花发展强势棉业产业路径的实践创新;

鲁北棉区属于典型的旱碱地,适宜棉花生长,棉菌大田种植方式可有效解决植棉效益低,种植赤松茸用工多的问题;

目前现有赤松茸的生产模式用工多,生产成本高,制约了生产规模化发展,同时棉花与其他作物的轮作种植在生产推广上受到自然条件或人工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现高效生产的目的,在碳达峰形式下,存在棉花秸秆面临无法消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现有赤松茸的生产模式用工多,生产成本高,制约了生产规模化发展,同时棉花与其他作物的轮作种植在生产推广上受到自然条件或人工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现高效生产的目的,在碳达峰形式下,存在棉花秸秆面临无法消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旱碱地赤松茸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和短季棉栽培技术;

所述旱碱地赤松茸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棉花秸秆收集粉碎开沟填料,时间在十月三十日之前,利用棉花秸秆拔柴机,将棉柴拔出,利用圆盘式合拢机,顺棉花垄方向将棉柴集中,利用开沟粉碎填料一体机,将棉花秸秆捡拾、开沟、粉碎、均匀填人沟中一次完成,沟深25cm、宽20-5cm,棉柴粉碎长度3-5cm,每沟可放10-15行棉柴秸秆,沿沟铺设滴灌带,滴灌2-3天,确保棉花秸秆湿匀吃透,不能有湿有干,也可用绿化用喷水车一次性将基料沟灌满水,让棉柴吸收吃透水分;

S2、播种,利用专用播种机械,按照10cm*10cm间距,在基料沟中均匀开穴播种,要求菌种块鸡蛋大小,播种深度5cm,播种后将料面整平;

S3、覆土,播种后,利用覆土机械在基料上均匀覆土2-3cm;

S4、利用盖膜机沿畦覆盖95%遮光率的遮阳网,保持覆土水分和保障基料通风;

S5、按照常规季节,播种覆土加盖遮阳网后只需观察确保覆土湿度适宜即可,若湿度小,可在遮阳网上纵向设置一条喷水带,随时调整覆土水分;菌种播入基料层后,若温度适宜,2-3天菌丝开始萌发;

S6、4月上旬开始,经过发菌期的管理,菌丝向土层爬升,并向覆盖的遮阳网下生长蔓延,覆土层中有粗菌束伸延,菌丝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是幼菇的菇蕾,是出菇前兆;出菇前水分管理是重点,采取少量多次喷水的办法,保持覆盖草和遮阳网下覆土层湿润;出菇期喷水原则:现蕾和幼菇发生期,少喷勤喷,幼菇长大时少量多次,菇多多喷,菇大多喷,晴天风大多喷,阴天雨天可少喷或不喷;正常温度下从幼菇出白点到成熟需7-10天;4月10-12号进入第一茬菇采收期;

S7、赤松茸子实体内菌膜尚未破裂前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菌盖展开、菌褶变为暗紫色、菌柄中空,商品价值降低;采摘时,注意不要松动边缘幼菇,易造成幼菇死亡;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满;通常从4月10号到5月中旬为出菇期,采收2-3潮菇,每斤棉柴可产出鲜品赤松茸0.4斤左右;

S8、在春季气温回升、蘑菇现蕾出菇期,要求经常观察,发现害虫尽早用聚酯类高效低毒农药预防;

所述短季棉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1、播种

5月10到20日前为短季棉最佳播种期,棉花收获完成时间在10月下旬结束,运用穴播机或条播机覆膜播种,墒情不好可播后直接灌水,播深2~3厘米,为对接机械采摘方向,行距宜采用76厘米,可使用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加速农机农艺融合;

A2、管理

苗期管理:播种后及时查苗,严重缺苗断垄棉田及时催芽补种;间苗、定苗播种时如用条播机则出苗不很精准,需间苗定苗,应遵循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原则;中耕运用中耕铲进行中耕,中耕铲间隔76厘米,铲尖调至棉行中心位置;作业时由浅至深,耕深由3~4厘米逐渐加深为6~9厘米,一般苗期中耕2~3次;

蕾期、花铃期管理:简化整枝,棉花蕾期、花铃期宜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结合药物化控技术尽量节约人工成本;

打顶尖:棉花讲时效,7月中旬开始打顶尖,最晚不宜超过7月底;缩节胺调控;全生育期使用缩节胺的时期和用量可根据地力肥薄、降雨大小、品种不同、苗情长势酌情调节;

A3、拔棉秆

短季棉栽培技术种植模式需着急腾茬,尽量在10月底前棉花采摘结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步骤中覆土时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4步骤中遮阳网上可选择再覆盖一层秸秆或杂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5步骤中秋季管理的要点还包括:一是随时调节覆土水分适宜;二是认真检查料垄中心温度变化情况,要求栽培料堆温保持在12~30℃,最适温度20~28℃,这样菌丝生长快且健壮,如果发现垄料温度超过25℃,就要用铁叉子插入料垄底部向上掘起使料垄表层裂缝,利于散热透氧,加速菌丝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2步骤中,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铃期平均每666.7平方米喷施2克,打顶尖后5~10天之内一次性喷施3~5克封顶,防止次生枝疯长,喷施药械推荐使用喷杆式喷雾机,药效精准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2步骤中追肥时,选择初花期至盛花期之间每666.7平方米追施氮肥10~15千克,结合中耕时深施于地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1步骤中,播后选用43%拉索乳油每666.7平方米200~300毫升兑水50千克后均匀喷雾,或每6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120~150毫升兑水30~45千克喷施,防治杂草;每666.7平方米用种量2~3千克,地力较差田块,需适当密植,适宜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6000~7000株;每666.7平方米铺施底肥15~20千克的氮15-磷15-钾15复合肥或二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利用现有棉柴拔除、打捆、粉碎和填料都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利用冬闲季节在大田直接种植赤松茸,有效解决了原有赤松茸生产方式例如大棚或林下等方式生产环节的备料用工多的问题,可有效解决赤松茸不能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且可提高棉花种植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棉区旱碱地棉菌轮作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旱碱地赤松茸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和短季棉栽培技术;

所述旱碱地赤松茸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棉花秸秆收集粉碎开沟填料,时间在十月三十日之前,利用棉花秸秆拔柴机,将棉柴拔出,利用圆盘式合拢机,顺棉花垄方向将棉柴集中,利用开沟粉碎填料一体机,将棉花秸秆捡拾、开沟、粉碎、均匀填人沟中一次完成,沟深25cm、宽20-5cm,棉柴粉碎长度3-5cm,每沟可放10-15行棉柴秸秆,沿沟铺设滴灌带,滴灌2-3天,确保棉花秸秆湿匀吃透,不能有湿有干,也可用绿化用喷水车一次性将基料沟灌满水,让棉柴吸收吃透水分;

S2、播种,利用专用播种机械,按照10cm*10cm间距,在基料沟中均匀开穴播种,要求菌种块鸡蛋大小,播种深度5cm,播种后将料面整平;

S3、覆土,播种后,利用覆土机械在基料上均匀覆土2-3cm;

S4、利用盖膜机沿畦覆盖95%遮光率的遮阳网,保持覆土水分和保障基料通风;

S5、按照常规季节,播种覆土加盖遮阳网后只需观察确保覆土湿度适宜即可,若湿度小,可在遮阳网上纵向设置一条喷水带,随时调整覆土水分;菌种播入基料层后,若温度适宜,2-3天菌丝开始萌发;入冬前菌丝长满全部基料并进入覆土层;入冬后,温度降低,菌丝进入越冬休眠状态;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后;于3月中旬左右开始调节覆土水分,料垄菌丝吃透覆土层,覆土层表层菌丝束分枝增粗,通过营养后熟阶段后即可扭结现蕾;

S6、4月上旬开始,经过发菌期的管理,菌丝向土层爬升,并向覆盖的遮阳网下生长蔓延,覆土层中有粗菌束伸延,菌丝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是幼菇的菇蕾,是出菇前兆;出菇前水分管理是重点,采取少量多次喷水的办法,保持覆盖草和遮阳网下覆土层湿润;出菇期喷水原则:现蕾和幼菇发生期,少喷勤喷,幼菇长大时少量多次,菇多多喷,菇大多喷,晴天风大多喷,阴天雨天可少喷或不喷;正常温度下从幼菇出白点到成熟需7-10天;4月10-12号进入第一茬菇采收期;

S7、赤松茸子实体内菌膜尚未破裂前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菌盖展开、菌褶变为暗紫色、菌柄中空,商品价值降低;采摘时,注意不要松动边缘幼菇,易造成幼菇死亡;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满;通常从4月10号到5月中旬为出菇期,采收2-3潮菇,每斤棉柴可产出鲜品赤松茸0.4斤左右;

S8、在春季气温回升、蘑菇现蕾出菇期,要求经常观察,发现害虫尽早用聚酯类高效低毒农药预防;赤松茸抗性强,易栽培,近年来,栽培实践中尚未发生严重危害赤松茸生长的病害,赤松茸栽培过程中较常见的虫害有螨类、跳虫、蚂蚁、菇蚊等。在大田栽培中,因为行不成重茬,以上害虫通常形不成危害。

所述短季棉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1、播种

5月10到20日前为短季棉最佳播种期,棉花收获完成时间在10月下旬结束,运用穴播机或条播机覆膜播种,墒情不好可播后直接灌水,播深2~3厘米,为对接机械采摘方向,行距宜采用76厘米,可使用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加速农机农艺融合;

A2、管理

苗期管理:播种后及时查苗,严重缺苗断垄棉田及时催芽补种;间苗、定苗播种时如用条播机则出苗不很精准,需间苗定苗,应遵循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原则;中耕运用中耕铲进行中耕,中耕铲间隔76厘米,铲尖调至棉行中心位置;作业时由浅至深,耕深由3~4厘米逐渐加深为6~9厘米,一般苗期中耕2~3次;

蕾期、花铃期管理:简化整枝,棉花蕾期、花铃期宜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结合药物化控技术尽量节约人工成本;

打顶尖:棉花讲时效,7月中旬开始打顶尖,最晚不宜超过7月底;缩节胺调控;全生育期使用缩节胺的时期和用量可根据地力肥薄、降雨大小、品种不同、苗情长势酌情调节;

A3、拔棉秆

短季棉栽培技术种植模式需着急腾茬,尽量在10月底前棉花采摘结束。

S3步骤中覆土时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

S4步骤中遮阳网上可选择再覆盖一层秸秆或杂草。

S5步骤中秋季管理的要点还包括:一是随时调节覆土水分适宜;二是认真检查料垄中心温度变化情况,要求栽培料堆温保持在12~30℃,最适温度20~28℃,这样菌丝生长快且健壮,如果发现垄料温度超过25℃,就要用铁叉子插入料垄底部向上掘起使料垄表层裂缝,利于散热透氧,加速菌丝生长。

A2步骤中,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铃期平均每666.7平方米喷施2克,打顶尖后5~10天之内一次性喷施3~5克封顶,防止次生枝疯长,喷施药械推荐使用喷杆式喷雾机,药效精准均匀。

A2步骤中追肥时,选择初花期至盛花期之间每666.7平方米追施氮肥10~15千克,结合中耕时深施于地下。

A1步骤中,播后选用43%拉索乳油每666.7平方米200~300毫升兑水50千克后均匀喷雾,或每6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120~150毫升兑水30~45千克喷施,防治杂草;每666.7平方米用种量2~3千克,地力较差田块,需适当密植,适宜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6000~7000株;每666.7平方米铺施底肥15~20千克的氮15-磷15-钾15复合肥或二铵。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