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

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稳定住导针,避免导针位移,还能够快速高效地使导针进行定位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有把手、安装架、第一引导管、滑动机构、伸缩机构和辅助机构等;把手的左侧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左侧连接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引导管,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引导第二根导针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引导第三根导针的伸缩机构。通过第一引导管、第二引导管和第三引导管的设置能够快速高效地使导针进行定位,通过夹紧环能够对导针进行夹持,进而能够稳定住导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81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淇县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38706.8

  • 发明设计人 朴占才;柴明祥;高芳;

    申请日2022-05-18

  • 分类号A61B17/90(2006.01);A61B17/74(2006.01);

  • 代理机构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洪胜

  • 地址 456750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路东段北侧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B17/90 专利申请号:2022105387068 申请公布日:2022083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90 专利申请号:2022105387068 申请日:2022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粗隆间具体称作股骨粗隆间,是指胯根部位的一处骨关节,该位置是人体比较容易骨折的一处位置,尤其是老年人。在对粗隆间骨折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要先确认入钉点,然后通过导针插进入针点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定位,随后再沿着导针插入空心螺钉,通过空心螺钉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再取出导针,而在插入导针的过程中,导针容易发生位移,因此需要使用固定装置来对导针进行固定导向,目前的固定装置种类繁多,但是使用起来都不能快速高效地使导针进行定位。

例如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2879538U、公告日为20210406所公开的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用导针定位器,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领域。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用导针定位器,包括L形臂,所述L形臂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穿孔,所述穿孔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上设有瓦状块,所述瓦状块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套管和穿孔同轴,所述孔洞、套管和穿孔中贯穿有固定螺栓或克氏针;所述L形臂的另一端上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中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块上还设有基准导针。该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用导针定位器虽然能够对导针进行定位,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方便地使导针进行定位,操作麻烦。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不仅能够稳定住导针,避免导针位移,还能够快速高效地使导针进行定位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方便地使导针进行定位,操作麻烦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稳定住导针,避免导针位移,还能够快速高效地使导针进行定位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有把手、安装架、第一引导管、滑动机构、伸缩机构和辅助机构,把手的左侧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左侧连接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引导管,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引导第二根导针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引导第三根导针的伸缩机构,把手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导针移动的辅助机构。

优选地,滑动机构包括有第二引导管和螺母,安装架的左侧开有用于导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位于第一引导管的右方,第一滑槽上滑动式设有第二引导管,第二引导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螺母。

优选地,伸缩机构包括有卡盘、连接环、第一导向架、T型环和第三引导管,第二引导管的上侧转动式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顶部间隔均匀地开有一圈卡槽,连接环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导向架,第一导向架的右侧滑动式设有T型环,T型环的右侧连接有第三引导管,第二引导管的上侧连接有卡盘,卡盘的底部间隔均匀地连接有一组用于卡住卡槽的弹性块。

优选地,辅助机构包括有导杆、安装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架、第二弹性件、夹紧环和连杆,把手的右部上侧前后对称式连接有导杆,两根导杆的上端之间滑动式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左端转动式设有两块用于夹紧导针的夹紧环,第二连接板的左侧滑动式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连接架与夹紧环之间转动式设有连杆。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弹性件,安装板与把手之间连接有用于复位的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方便打开夹紧环的拉扯机构,拉扯机构包括有第一磁块、拉绳、导向管和U型块,第一连接板的左部上侧和第二连接板的右部上侧均连接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管,连接架的上侧连接有U型块,第一连接板的上侧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滑动式设有第一磁块,第一磁块与U型块之间连接有拉绳,拉绳滑动式贯穿于两根导向管。

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使夹紧环自动复位的松懈机构,松懈机构包括有固定框、连接杆、楔形块、第二导向架、第三导向架、隔板和第二磁块,把手和安装架之间前后对称式连接有第二导向架,第二导向架的上侧滑动式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部右侧连接有用于挤压第一磁块的楔形块,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框,安装板的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三导向架,两个第三导向架的右侧之间滑动式设有隔板,第一连接板的右部上侧连接有第二磁块,第二磁块能够与第一磁块磁性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夹紧导针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有夹板、第三弹性件、连接框和固定管,第一引导管、第二引导管和第三引导管这三个零部件的内壁均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的上下两内壁均间隔均匀地转动式设有四组夹板,每两块夹板为一组,同一组的两块夹板之间滑动式设有连接框,夹板与固定管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

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有:

1、通过第一引导管、第二引导管和第三引导管的设置能够快速高效地使导针进行定位,通过夹紧环能够对导针进行夹持,进而能够稳定住导针。

2、向右拉动第一磁块,第一磁块会通过拉绳拉动U型块向右移动,U型块会带动连接架向右移动,以此能够方便地打开夹紧环,无需操作人进行掰开夹紧环的操作。

3、第一磁块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被楔形块挤压至向右移动,以此能够使夹紧环自动松开导针,从而方便了操作人的操作,增加了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同步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4、通过第三弹性件的作用能够使夹板夹持住导针,从而进一步地稳定住导针,避免导针在钻入患者骨折部位的过程中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动机构和伸缩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滑动机构和伸缩机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辅助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辅助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松懈机构和拉扯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把手,2-安装架,21-第一引导管,3-滑动机构,31-第一滑槽,32-第二引导管,33-螺母,4-伸缩机构,41-卡盘,42-连接环,43-第一导向架,44-T型环,45-第三引导管,5-辅助机构,51-导杆,52-安装板,53-第一弹性件,54-第一连接板,55-第二连接板,56-连接架,57-第二弹性件,58-夹紧环,59-连杆,6-拉扯机构,61-第二滑槽,62-第一磁块,63-拉绳,64-导向管,65-U型块,7-松懈机构,71-固定框,72-连接杆,73-楔形块,74-第二导向架,75-第三导向架,76-隔板,77-第二磁块,9-夹紧机构,91-夹板,92-第三弹性件,93-连接框,94-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把手1、安装架2、第一引导管21、滑动机构3、伸缩机构4和辅助机构5,把手1的左侧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左侧栓接有第一引导管21,安装架2上设置有滑动机构3,滑动机构3上设置有伸缩机构4,把手1上设置有辅助机构5。

如图3所示,滑动机构3包括有第二引导管32和螺母33,安装架2的左侧开有第一滑槽31,第一滑槽31位于第一引导管21的右方,第一滑槽31上滑动式设有第二引导管32,第二引导管32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母33。

如图3和图4所示,伸缩机构4包括有卡盘41、连接环42、第一导向架43、T型环44和第三引导管45,第二引导管32的上侧转动式设有连接环42,连接环42的顶部间隔均匀地开有一圈卡槽,连接环42的右侧栓接有第一导向架43,第一导向架43的右侧滑动式设有T型环44,T型环44的右侧连接有第三引导管45,第二引导管32的上侧连接有卡盘41,卡盘41的底部间隔均匀地连接有一圈弹性块,卡盘41位于连接环42的正上方,弹性块与卡槽配合。

如图5和图7所示,辅助机构5包括有导杆51、安装板52、第一连接板54、第二连接板55、连接架56、第二弹性件57、夹紧环58和连杆59,把手1的右部上侧前后对称式连接有导杆51,两根导杆51的上端之间滑动式设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的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板54,第一连接板54的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板55,第二连接板55的左端转动式设有两块夹紧环58,第二连接板55的左侧滑动式设有连接架56,连接架56与第二连接板5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57,连接架56与夹紧环58之间转动式设有连杆59。

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第一弹性件53,安装板52与把手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53,第一弹性件53为铁质弹簧。

当操作人需要使用本装置对导针进行辅助固定的操作时,首先,操作人使第一引导管21的底部与患者骨折后需要固定的第一处位置进行接触,然后将第一根导针插入至第一引导管21内,再向右拉动连接架56,第二弹性件57拉伸,连接架56向右移动会通过连杆59带动夹紧环58旋转打开,随后操作人向左推动第一连接板54,第一连接板54会通过第二连接板55带动夹紧环58向左移动,使夹紧环58围绕住第一根导针,此时,操作人松开连接架56,第二弹性件57复位,连接架56会在第二弹性件57复位的作用下通过连杆59带动夹紧环58反向旋转闭合,以此使夹紧环58夹持住第一根导针,此时操作人便能够通过手术器械将第一根导针钻进患者的骨折部位,通过夹紧环58能够对第一根导针进行导向定位,以此使第一根导针能够稳定地钻入至患者的骨折部位,在此过程中,向下按压安装板52,第一弹性件53压缩,以此使夹紧环58向下移动一直对第一根导针进行夹紧,待第一根导针钻入完成后,操作人再依次向右拉动连接架56和第一连接板54,连接架56会向右移动挤压第二弹性件57压缩并通过连杆59带动夹紧环58旋转,以此使夹紧环58松开第一根导针,随后松开连接架56,第二弹性件57复位,连接架56会在第二弹性件57复位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并通过连杆59带动夹紧环58反向旋转复位,随后操作人再松开安装板52,第一弹性件53复位,安装板52会在第一弹性件53复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进而使辅助机构5复位准备下次夹紧的操作,随后操作人再寻找第二处患者骨折后需要固定的位置,第二处位置寻找到后,操作人以第一引导管21为圆心转动整个装置,再沿着第一滑槽31拉动第二引导管32,从而使第二引导管32的底部与第二处位置进行接触,随后再转动螺母33,螺母33会沿着第二引导管32向下移动,螺母33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与安装架2接触,通过螺母33与安装架2的摩擦能够稳定住第二引导管32,避免第二引导管32位移,随后操作人将第二根导针插入至第二引导管32内,再重复上述辅助机构5的使用过程,使夹紧环58夹持住第二根导针,随后通过手术器械将第二根导针钻进至患者的骨折部位,以此能够方便地插入第二根导针,在第二根导针插入完成后,操作人再依次向右拉动连接架56和第一连接板54,以此使夹紧环58松开第二根导针,随后操作人再寻找第三处患者骨折后需要固定的位置,第三处位置寻找到后,操作人向外拉动T型环44,T型环44会带动第三引导管45向外移动,随后操作人再转动连接环42,连接环42会通过第一导向架43带动T型环44旋转,T型环44会带动第三引导管45旋转,以此能够对第三引导管45的位置进行调节,随后使第三引导管45的底部与第三处位置进行接触,通过弹性块与卡槽的配合能够卡住连接环42,进而使第三引导管45更加地稳定,操作人再将第三根导针插入至第三引导管45内,再重复辅助机构5上的夹紧环58夹持导针的操作,随后便能够将第三根导针钻入至患者的骨折部位,在第三根导针钻入完成后,操作人再使本装置复位并脱离三根导针,以此便能够通过医疗器械使空心螺钉沿着导针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连接固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6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拉扯机构6,拉扯机构6包括有第一磁块62、拉绳63、导向管64和U型块65,第一连接板54的左部上侧和第二连接板55的右部上侧均连接有导向管64,连接架56的上侧连接有U型块65,第一连接板54的上侧开有第二滑槽61,第二滑槽61上滑动式设有第一磁块62,第一磁块62与U型块65之间连接有拉绳63,拉绳63滑动式贯穿于两根导向管64。

操作人向右拉动第一磁块62,第一磁块62会通过拉绳63拉动U型块65向右移动,U型块65会带动连接架56向右移动,第二弹性件57拉伸,以此能够方便地打开夹紧环58,无需操作人进行掰开夹紧环58的操作,随后操作人松开第一磁块62,第二弹性件57复位,连接架56会在第二弹性件57复位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使夹紧环58闭合,连接架56向左移动会通过U型块65向左拉动拉绳63,拉绳63会向左拉动第一磁块62复位,以此能够完成拉扯机构6的使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松懈机构7,松懈机构7包括有固定框71、连接杆72、楔形块73、第二导向架74、第三导向架75、隔板76和第二磁块77,把手1和安装架2之间前后对称式栓接有第二导向架74,第二导向架74的上侧滑动式设有连接杆72,连接杆72的下部右侧连接有用于挤压第一磁块62的楔形块73,连接杆72的上端栓接有固定框71,安装板52的顶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三导向架75,两个第三导向架75的右侧之间滑动式设有隔板76,第一连接板54的右部上侧连接有第二磁块77,第二磁块77能够与第一磁块62磁性配合。

在使夹紧环58对导针进行夹持时,第一磁块62向右移动会被隔板76挡住,此时的第一磁块62无法与第二磁块77磁性吸附在一起,以此使夹紧环58打开,随后第一连接板54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其上设有的所有零部件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板54带动第一磁块62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固定框71推动连接杆72向左移动,连接杆72会带动楔形块73向左移动,以此使楔形块73一直位于第一磁块62的正下方,与此同时,第二磁块77向左移动会推动隔板76向左移动,并且夹紧环58会向左移动,待夹紧环58向左移动至围绕于导针的位置上后,操作人再停止移动第一连接板54,并沿着第二滑槽61向左移动第一磁块62,从而使夹紧环58夹持住导针,此时的第一磁块62在向左移动的同时会再次通过固定框71推动连接杆72向左移动,进而使楔形块73保持位于第一磁块62的正下方,随后在使夹紧环58向下移动夹持导针时,操作人在向下按压安装板52的同时再用手指固定住连接杆72,安装板52向下移动会通过第一连接板54带动第一磁块62和第二磁块77向下移动,第一磁块6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被楔形块73挤压至向右移动,以此能够使夹紧环58自动松开导针,随后第一磁块62向右移动会与第二磁块77磁性吸附在一起,待安装板52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接板54会带动第一磁块62和第二磁块77向上移动,第一磁块62和第二磁块77在向上移动至极限时会被隔板76隔开,以此能够使第一磁块62复位,随后在第一连接板54向右移动复位时,操作人再向右拉动连接杆72和隔板76复位,隔板76会带动固定框71和楔形块73向右移动复位。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夹紧机构9,夹紧机构9包括有夹板91、第三弹性件92、连接框93和固定管94,第一引导管21、第二引导管32和第三引导管45这三个零部件的内壁均连接有固定管94,固定管94的上下两内壁均间隔均匀地转动式设有四组夹板91,每两块夹板91为一组,同一组的两块夹板91之间滑动式设有连接框93,夹板91与固定管94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92。

在操作人将导针插入至第一引导管21、第二引导管32和第三引导管45的内部之后,导针首先会挤动夹板91旋转,在同一组的两块夹板91中,上方的夹板91会先受力旋转并通过连接框93带动下方的夹板91旋转,夹板91旋转会挤压第三弹性件92压缩,以此能够通过第三弹性件92使夹板91夹持住导针,从而进一步地稳定住导针,同时也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导针进行稳定,随后在本装置脱离导针后,夹板91也会松开导针,第三弹性件92复位,夹板91会在第三弹性件92复位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复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