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本发明通过设置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中麻黄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有宣肺平喘的效果,木糖醇可以改善药材的口感,桃仁有止咳平喘的功效,通常为感冒后没有及时治愈的情况下发生,多发生在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身上,同时容易合并发生肺心病、心律不齐等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身体健康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91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孙少文;裴敏;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62910.3

  • 发明设计人 孙少文;裴敏;

    申请日2022-05-23

  • 分类号A61K36/9068(2006.01);A61K47/26(2006.01);A61P11/06(2006.01);A61K35/644(2015.01);

  • 代理机构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卢小草

  • 地址 238000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居巢区半汤街道温泉路2号省工人疗养院宿舍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专利申请号:2022105629103 申请日:2022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

老年性哮喘是一种较为难治的老年性疾病,通常为感冒后没有及时治愈的情况下发生,多发生在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身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是越想呼吸越呼吸困难,对于哮喘病人而言难于上青天,造成行动不便,同时容易合并发生肺心病、心律不齐等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身体健康,为此提供一种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及其制备方法,具备治疗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老年性哮喘是一种较为难治的老年性疾病,通常为感冒后没有及时治愈的情况下发生,多发生在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身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是越想呼吸越呼吸困难,对于哮喘病人而言难于上青天,造成行动不便,同时容易合并发生肺心病、心律不齐等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身体健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配比为:熟地黄20-35份、熟附子10-20份、桃仁2-8份、黄芩8-13份、山茱萸5-10份、太子参25-40份、紫苏子3-6份、白芍22-30份、乳香2-7份、蜂蜜15-36份、绿豆5-15份、干姜2-6份、麻黄3-8份和木糖醇5-20份。

优选的,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配比为:熟地黄20份、熟附子10份、桃仁2份、黄芩8份、山茱萸5份、太子参25份、紫苏子3份、白芍22份、乳香2份、蜂蜜15份、绿豆5份、干姜2份、麻黄3份和木糖醇5份。

优选的,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配比为:熟地黄35份、熟附子20份、桃仁8份、黄芩13份、山茱萸10份、太子参40份、紫苏子6份、白芍30份、乳香7份、蜂蜜36份、绿豆15份、干姜6份、麻黄8份和木糖醇20份。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对制备原料进行浸泡的温水温度不超过八十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B1中冲洗用水为经过活性炭、RO膜和软水机过滤后的净水。

优选的,所述B4中对制备原料进行烘干的热风温度不超过六十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C2中对制备原料进行熬制作业时,先用大火烧开,后转温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中熟附子、熟地黄可以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的问题,以此恢复老年人因为疾病导致的气血不住的问题,山茱萸可以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缓解和治愈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等哮喘的并发病状,太子参可以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白芍可以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乳香可以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蜂蜜可以调补脾胃,绿豆可以清热解毒,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麻黄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有宣肺平喘的效果,木糖醇可以改善药材的口感,桃仁有止咳平喘的功效,黄芩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且以上原料的配合可以很好的缓解并至于哮喘导致的病状,可以实现治疗老年哮喘的目的,该药配方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解决了老年性哮喘是一种较为难治的老年性疾病,通常为感冒后没有及时治愈的情况下发生,多发生在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身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是越想呼吸越呼吸困难,对于哮喘病人而言难于上青天,造成行动不便,同时容易合并发生肺心病、心律不齐等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身体健康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老年哮喘的中医方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配比为:熟地黄20-35份、熟附子10-20份、桃仁2-8份、黄芩8-13份、山茱萸5-10份、太子参25-40份、紫苏子3-6份、白芍22-30份、乳香2-7份、蜂蜜15-36份、绿豆5-15份、干姜2-6份、麻黄3-8份和木糖醇5-2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配比为:熟地黄20份、熟附子10份、桃仁2份、黄芩8份、山茱萸5份、太子参25份、紫苏子3份、白芍22份、乳香2份、蜂蜜15份、绿豆5份、干姜2份、麻黄3份和木糖醇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其制备原料包括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其配比为:熟地黄35份、熟附子20份、桃仁8份、黄芩13份、山茱萸10份、太子参40份、紫苏子6份、白芍30份、乳香7份、蜂蜜36份、绿豆15份、干姜6份、麻黄8份和木糖醇2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所述步骤B中对制备原料进行浸泡的温水温度不超过八十摄氏度。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四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所述步骤B1中冲洗用水为经过活性炭、RO膜和软水机过滤后的净水。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五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所述B4中对制备原料进行烘干的热风温度不超过六十摄氏度。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七:

在实施例六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所述C2中对制备原料进行熬制作业时,先用大火烧开,后转温火。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电子秤对制备原料进行称量作业,分别对制备原料熟地黄、熟附子、桃仁、黄芩、山茱萸、太子参、紫苏子、白芍、乳香、蜂蜜、绿豆、干姜、麻黄和木糖醇按照配比进行称量;

B、将完成称量的制备原料放入砂锅内,添入温水,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

B1、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浸泡后,使用外部水源对药材进行冲洗作业;

B3、完成对制备原料的冲洗后,将制备原料放置于网格篮的顶部进行沥水作业;

B4:将完成沥水的制备原料放置于烘干箱内,并进行热风烘干作业;

B5:将经过烘干作业的制备原料放置于消毒柜中,并使用紫外线灯对制备原料进行消毒作业;

C、完成对制备原料的消毒作业后,将制备原料倒入砂锅的内腔;

C1、将温水和制备原料均倒入砂锅的内腔,且使温水的水位线高度高于制备原料的高度;

C2、使用燃气灶对砂锅进行加热,以此对砂锅内的原料进行熬制;

D、根据砂锅内温水水量的水位线,对砂锅内再次添加温水;

D1、若砂锅中的水位线不足初次倒入温水水位线高度的一半,则再次添加温水,且再次添加的温水为初次添加温水的二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