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包括:社区端,社区端用于对社区内的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学习知识的平台;学校端,学校端用于对学校内的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解答问题、分享知识的平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将社区端和学校端建立联系,并对学校端和社区端的信息交互进行推送和审核。该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能够推动社区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未来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的完善,通过运算模块能够对消息进行合理的推送,避免对未来社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造成无休止的打扰,优化未来社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参与者的参与体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55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迈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563326.6

  • 申请日2022-12-07

  • 分类号G06Q50/20(2012.01);G06Q50/26(2012.01);

  • 代理机构宁波知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2;

  • 代理人朱玉泉

  •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中官西路777号创e慧谷1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1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6Q50/20 专利申请号:2022115633266 变更事项:发明人 变更前:张淑河王海春牛樱井步雪郭峰孟东梅 变更后:张淑河王海春牛樱井步雪郭峰孟冬梅

    著录事项变更

  • 2023-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50/20 专利申请号:2022115633266 申请日:20221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1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尽管国内仍在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在社区教育方面依然缺乏经验,对下一代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需要更为全面的家庭教育乃至社区教育,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

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共享的教育服务体系则尤为重要,当今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很难互享互通,这就给未来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的建设带来很大的不便;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在没有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前提下,也会给参与者带来不好的参与体验。

针对于此,需要对未来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让参与未来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有更好的建设参与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促进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社会各界教育信息不共享、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不合理、社会各界人士没有良好的建设参与体验的问题;从而推动未来社区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优化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未来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体验。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包括:

社区端,社区端用于对社区内的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学习知识的平台;

学校端,学校端用于对学校内的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解答问题、分享知识的平台;

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将社区端和学校端建立联系,并对学校端和社区端的信息交互进行推送和审核。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社区端包括账户管理单元、提问模块、学习模块、答题模块;

所述学校端包括账号管理单元、解答模块、分享模块;

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运算模块、审核模块、推送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账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社区内用户的基本信息;

此外,账户管理单元还可以提供账户关联服务、例如学生-老师、父母-子女、同兴趣圈、同职业,从而方便对共同话题的用户进行同步推送消息;

其中,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活跃天数以及与账户下是否有关联账户。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提问模块用于社区内用户登录社区端后,提出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案搜索,若对搜索到的现有答案不满意,则可以进行悬赏提问。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学习模块用于社区内用户登录社区端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或者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并记录;

此外,学习模块还包括分享单元,对学习到的新知识分享给关联账户。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答题模块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答题邀请、对接受到的答题邀请进行答题;

此外,还可以在答题后对所答的题目进行关注,增加与该题目的关联性以及该题目的热度,以便云端服务器推送其他答题者的回答。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账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学校内用户的基本信息;

此外,账户管理单元还可以提供账户关联服务、例如学生-老师、父母-子女、同兴趣圈、同职业,从而方便对共同话题的用户进行同步推送消息;

其中,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活跃天数以及与账户下是否有关联账户;

所述解答模块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答题邀请、对接受到的答题邀请进行答题;

此外,还可以在答题后对所答的题目进行关注,增加与该题目的关联性以及该题目的热度,以便云端服务器推送其他答题者的回答;

所述分享模块用于学校内用户对学科知识点、教育宣传视频进行分享。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算模块用于运算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推送模块;

所述审核模块用于对社区端和学校端发出的提问、答题以及分享进行审核,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进行拦截,将符合法律法规的结果发送到运算模块;

所述推送模块用于将符合法律法规的社区端和学校端发出的提问、答题以及分享推送给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账户管理单元和所述账号管理单元还包括用户的活跃度H、用户的职业Z、用户的关联性G、用户年龄N;

所述运算模块还包括推送影响层,所述推送影响层包括推送时间S与用户年龄N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所述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算模块还包括运算公式T=H+Z+G+S;当运算值T大于预设值时,则选择推送,当运算值T小于预设值时,则选择不推送。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通过在互联网、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之间建立资源共享,能够推动社区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未来社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的完善。

2、该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通过云端服务器中的审核模块,能够对学校端和社区端的信息交互进行审核,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

通过学校端的分享模块和社区端的分享单元,使得学校端和社区端形成互补,学校端有助于学生在家就可以获取到学校教育,社区端有助于学校端了解学生在家所遇到的问题。

3、该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通过运算模块能够对消息进行合理的推送,避免对未来社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造成无休止的打扰,优化未来社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参与者的参与体验。

4、该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通过账户关联服务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与理解,通过账户关联服务了解双方的需求,有助于各方在日常相处中保持良好的沟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运算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共享服务系统及方法,包括:

社区端,社区端用于对社区内的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学习知识的平台;

学校端,学校端用于对学校内的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解答问题、分享知识的平台;

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将社区端和学校端建立联系,并对学校端和社区端的信息交互进行推送和审核。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在教育中的角色,本方案通过互联网将学校端和社区端建立联系,有助于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助于发挥社区端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发展。

所述社区端包括账户管理单元、提问模块、学习模块、答题模块;

所述学校端包括账号管理单元、解答模块、分享模块;

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运算模块、审核模块、推送模块。

所述账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社区内用户的基本信息;

此外,账户管理单元还可以提供账户关联服务、例如学生-老师、父母-子女、同兴趣圈、同职业,从而方便对共同话题的用户进行同步推送消息。

其中,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活跃天数以及与账户下是否有关联账户。

通过账户关联服务的设置,不仅仅能够推动同兴趣圈、同职业的交流与讨论,还能够带动身边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是退休教师或者工程师,由于年龄较大不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时,该账户可能注册后就活跃度不高,最终导致与其职业贴合的话题或者问题不能推送到该账户下,而通过账户关联服务,则可以通过推送给与其关联的其他活跃度高的账户,通过与其关联的活跃度高的其他账户私下与其沟通交流,再对收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分享,既保障了问题回答质量较佳、又促进了私下的沟通交流,使得多方参阅者都能得到较好的学习收获。

所述提问模块用于社区内用户登录社区端后,提出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案搜索,若对搜索到的现有答案不满意,则可以进行悬赏提问。

本方案中悬赏可以是积分悬赏、以积分为基础来做等级提升,具体可采用现有市面上的常规方案,通过悬赏制度来增加人们答题积极性。

所述学习模块用于社区内用户登录社区端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或者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并记录;

此外,学习模块还包括分享单元,对学习到的新知识分享给关联账户。

在学习后将学到的有趣的、重要的知识或者不懂的内容分享给关联账户,既有助于寻求他人帮助又能够促进关联账户的共同进步,同时还有助于相互关联的账户在私下见面后对分享的内容进行探讨,构建和谐健康的未来社区教育环境。

所述答题模块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答题邀请、对接受到的答题邀请进行答题;

此外,还可以在答题后对所答的题目进行关注,增加与该题目的关联性以及该题目的热度,以便云端服务器推送其他答题者的回答。

通过关注功能既可以增加该题目的热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该题目的讨论中来,又能够方便参阅者快速的找到自己参与的题目或者话题,从而方便各方参与者快速找到题目并了解别人给出的答案,方便参与者之间的快速交流探讨。

所述账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学校内用户的基本信息;

此外,账户管理单元还可以提供账户关联服务、例如学生-老师、父母-子女、同兴趣圈、同职业,从而方便对共同话题的用户进行同步推送消息;

其中,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活跃天数以及与账户下是否有关联账户;

所述解答模块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答题邀请、对接受到的答题邀请进行答题;

此外,还可以在答题后对所答的题目进行关注,增加与该题目的关联性以及该题目的热度,以便云端服务器推送其他答题者的回答;

所述分享模块用于学校内用户对学科知识点、教育宣传视频进行分享。

与社区端具有基本相同的效果,此外学校端还具有自主的分享模块,根据需要进行分享积极健康的知识,例如:向家长分享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相处技巧、高考前夕向即将高考的孩子父母分享如何与孩子相处能够环境孩子高考的心理压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身边好人好事等等,让未来社区共享教育体系起到良好的作用。

所述运算模块用于运算出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推送模块;

所述审核模块用于对社区端和学校端发出的提问、答题以及分享进行审核,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进行拦截,将符合法律法规的结果发送到运算模块;

所述推送模块用于将符合法律法规的社区端和学校端发出的提问、答题以及分享推送给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

通过云端服务器中的审核模块能够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信息交互进行拦截,提前预设敏感词、敏感话题等,通过深度网络学习系统深度模拟,来保障审核模块的完善,通过审核模块拦截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信息交互,促进网络环境的绿色健康发展。

通过云端服务器中的推送模块能够将交互信息进行推送。

所述账户管理单元和所述账号管理单元还包括用户的活跃度H、用户的职业Z、用户的关联性G、用户年龄N;

所述运算模块还包括推送影响层,所述推送影响层包括推送时间S与用户年龄N的关系。

具体地,本实施例仅提供参考,具体预设值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其中:

用户的活跃度H:以35天为周期,滚动制对用户的活跃度H取值做如下预设:

以推送当天为第一天,向前取三十四天,共计三十五天作为用户活跃度的计算周期,活跃天数越多则活跃度越高,相应的则根据需要推送提问、答题以及分享,其参与可能性越高,从而实现消息推送的精准率。

用户的职业Z:通过深度网络学习系统分析提出的问题与用户基本信息中职业的贴合关系,并根据贴合关系对用户的职业Z取值做如下预设:

通过分析学校端与社区端需要交互的信息(提问、答题以及分享)与现有用户职业贴合度,能够精准将交互的信息推送给专业人员,方便交互信息的回答、纠错以及分享;例如:学生的数学作业通过推送可以精准推送给学校端用户的数学老师,以便更为准确的解答,保障信息交互的高效、准确。

用户的关联性G:选取Z取值为4和5的账户,并通过调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分析Z取值为4和5的账户是否有关联账户或被关联账户,如果没有关联账户或被关联账户,则忽略不计,如果有关联账户或被关联账户,则分析关联账户或被关联账户的活跃度H,如果关联账户或被关联账户的活跃度H≥3,则G取值为1,反之则取值为0;

通过用户的关联性以及活跃度分析,可以实现扩散联系,例如,一个专业的数学老师,其自己账户不常登录,而与其关联的子女或者学生账户经常登录,活跃度较高,则可以选择分享给其关联的用户,通过与其关联的用户寻求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有效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避免因为退休人员年龄较大、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导致无法参与到未来社区共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自身能力得不到合理利用的问题,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能够有效解决专业人员因为年龄较大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而无法参与未来社区共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推送时间S与用户年龄N的关系:以24小时为周期对推送时间S取值做如下预设:0

其中以24小时计时制,且时间取整数。

30

其中以24小时计时制,且时间取整数。

N>60

其中以24小时计时制,且时间取整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仅为举例说明使用,必要时还可以预设22-0-6(即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段为免打扰时间段;并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预设不同的时间段,例如:青年喜欢睡懒觉,则在0-10时为免打扰时间段,而青年睡觉时间一般较晚,则在18-23时间段为青年活跃时间段,推送时间S的取值则相应可以预设较高分;老年则是早睡早起,根据习惯可以设置17-20、5-8时间段为老年活跃时间段,推送时间S的取值则相应可以预设较高分;

此外,预设年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进一步划分预设值,例如:10-18岁的初中生、高中生;18-24岁的大学生;18-55岁的工作者;55岁以上的退休者;不同年龄段的人其时间充裕程度不同,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工作者需要上课或上班,因此在8-18时则应当降低预设分(推送时间S的取值),减少对其的打扰;反之,退休者年龄较大,考虑其作息时间是预设分数的影响因素,则降低作息时间的预设分,在8-18时的工作时间,则可以增加预设分;

根据时间段的合理预设,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户接收到答题邀请时为休息时间,因而有时间进行答题,参与进入未来社区教育共享体系建设中,并且自己的参与与自己作息相贴合,保障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体验更佳。

所述运算模块还包括运算公式T=H+Z+G+S;当运算值T大于等于预设值时,则选择推送,当运算值T小于预设值时,则选择不推送。

本实施例中T的预设值设定为10,当T≥10时,运算模块判定该用户为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推送模块,通过推送模块对该用户推送消息;当T<10时,运算模块判定该用户为不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放弃对该用户推送消息,并不将运算结果推送给推送模块。

又一实施例,所述推送影响层还包括推送日期R与用户年龄N的关系,将当前推送日期通过互联网与国家发布的法定节假日排班表做对比,分析是否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若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则推送日期R取值为0,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则推送日期R取值与年龄的关系做如下预设:

若年龄大于等于60岁,则R值为-1,若年龄小于60岁,则R值为-2,通过当天是否是节假日的判断来减少推送消息的人群范围,从而降低对人们的影响,在节假日时候,人们有可能会休息或外出,因此减少推送人群的范围,则有利于降低未来社区教育共享体系建设对人群正常生活的影响;

提高社会人群对参与到未来社区教育共享体系建设的舒适度,运算模块的合理化、人性化运算结果,有利于降低未来社区教育共享体系建设对人群正常生活的影响,提高参与者的满意度。

此时,所述运算模块还包括运算公式T=H+Z+G+S+R;当运算值T大于等于预设值时,则选择推送,当运算值T小于预设值时,则选择不推送。

本实施例中T的预设值依然设定为10,当T≥10时,运算模块判定该用户为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推送模块,通过推送模块对该用户推送消息;当T<10时,运算模块判定该用户为不符合条件的推送对象,放弃对该用户推送消息,并不将运算结果推送给推送模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增加天气因素对运算模块的影响,当雨雪天气时则增加推送人群范围,晴朗天气时则进一步减少推送人群的范围,运算模块的合理化,人性化,更有助于未来社区教育共享体系的建设。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具体化的预设值是为了方便对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具体的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