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洱海流域烤烟大豆油菜薹一年两熟变三熟栽种方法

一种洱海流域烤烟大豆油菜薹一年两熟变三熟栽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洱海流域烤烟大豆油菜薹一年两熟变三熟栽种方法,该方法为每年4到5月按照常规移栽方式移栽烟苗,7到9月收获烟叶;7月下旬到8月初种植大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收获大豆;11月下旬种植油菜薹(菜薹型),1月初到3月下旬收获油菜薹。与传统洱海流域一年两熟:烤烟+油菜(菜籽型)模式相比,本发明方法在保障烟叶产量与产值提高的同时,还显著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因此,在洱海流域植烟区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2/45 专利申请号:202310185768X 申请日:2023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洱海流域烤烟+大豆+油菜薹一年两熟变三熟栽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洱海流域周边人口增加和各个产业迅速发展,污染入湖不断增加。同时,大量化肥的不科学投入到农作物当中,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氮磷过量,降低肥料利用效率、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作物生长受限,产量产值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洱海流域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的局限性,也使得洱海流域的农民经济受益大大降低。因此不断提高土地产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洱海流域烤烟+大豆+油菜薹一年两熟变三熟栽种方法;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同时考虑湖泊流域经济效益的提升,结合大理洱海流域现有种植结构的问题以及当地气候现象,提出洱海流域一年两熟变三熟模式:烤烟+大豆+油菜薹模式的种植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洱海流域烤烟+大豆+油菜薹一年两熟变三熟栽种方法,操作方法具体为:

S1: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整地、起垄;每年4到5月按照常规移栽方式移栽烟苗;在烟叶移栽时施基肥,7天至15天追肥,25天至35天施钾肥和水溶肥,然后覆土;7到9月收获烟叶;

S2:将大豆种子在7月底或8月初与烤烟进行套种;不翻地,直接种在烟墒旁;播后不施基肥,在大豆花期结合除草剂追施尿素,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收获大豆;

S3:11月下旬种植油菜薹,播种前进行整地,随后施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作为基肥,并覆地膜;在油菜播种后5-6叶期采用50%的硫酸钾进行追肥,叶面喷施B肥;在蕾薹期施苗情追施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料,以环形方式或以点状方式施用,然后覆土;并进行田间管理,于1月初到3月下旬收获油菜薹。

优选的,所述S1中起墒高度为1.2m,垄高40cm,烟株行间距为55cm,种植密度为900株/亩。

优选的,所述S1中的基肥为有机无机水溶肥6-9-10,施用量为18.7kg/亩,单株施用量为17g,烟株两边对称施用,施肥位置距离植株7cm;所述水溶肥氮磷钾含量为12-5-20,施用量为12.5kg/亩,兑水施用,浇施在烟草周围;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施用量为12.5kg/亩。

优选的,所述S2中播种前先除去烟田杂草,播种时不翻地,直接套种在烟墒两侧、烟株两旁;行距50cm,穴距25cm,每穴留苗3株,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

优选的,所述S2中除草剂为0.1~0.2%的磷酸二氢钾,喷施1~2次;所述尿素施用量为75kg/hm

优选的,所述S3播种前整地成厢沟宽25cm,深25cm;腰沟宽30cm,深25cm;围沟宽30cm,深30cm;及时疏通三沟,随后施200kg/亩的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N:P

优选的,所述S3所施基肥在整地准备工作就绪后,将有机无机绿色智能复合肥进行条施,有机无机绿色智能复合肥N:P

优选的,所述S3在田间管理时,于5-6叶期及时间苗,一般间苗1-2次,幼苗7-8片叶开始定苗,结合间、定苗进行浅锄中耕除草,结合薹期追肥进行中耕培土;于播种后两天内、4-5叶期、蕾薹期酌情辅以人工灌溉。

优选的,所述S3中在油菜直播后5-6叶期施3-5kg/亩的50%硫酸钾进行追肥,施20kg/亩B肥叶面喷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洱海流域一年两熟变三熟模式:烤烟+大豆+油菜薹模式,周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烟叶产量与产值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烤烟产值7007元/亩、大豆产值1598.52元/亩以及油菜薹产值3635.28元/亩,烤烟+大豆+油菜薹模式效益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洱海流域传统一年两熟:烤烟+油菜模式与一年三熟:烤烟+鲜食玉米+油菜薹模式试验

一年两熟:烤烟+油菜模式

1)前茬作物油菜薹收获后,将土地进行翻耕、平整、起垄等工作措施。然后进行起墒,高度为1.2m,垄高为40cm,使土质疏松,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肥蓄墒能力。于每年4到5月,将提前育好的苗按照常规移栽方式移栽烟苗,烟株行间距为55cm,种植密度为900株/亩。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有利于烤烟的更好生长,保证一定的产量和产值。在烟叶移栽后,于5月上旬施6-9-10有机无机水溶肥作为基肥,施用量为18.7kg/亩,单株施用量为17g,烟株两边对称施用,施肥位置距离植株7cm。7天至15天施12.5kg/亩12-5-20水溶肥,兑水施用,浇施在植株周围,移栽25天至35天后施硫酸钾肥20.5kg/亩。根据烟株生长特点、烟叶优良质量形成规律优化肥料施用。移栽后需进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防病虫害药剂主要以吡虫啉为主,苏云菌杆菌、康色一号也较为常见,直至7到9月收获烟叶。

2)11月下旬种植油菜(菜籽型),播种前进行整地,厢沟宽25cm,深25cm;腰沟宽30cm,深25cm;围沟宽30cm,深30cm,及时疏通三沟,随后施200kg/亩的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N:P2O5:K2O=7:4:4)作为基肥,并覆黑色地膜,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促进作物吸收和生长。采用穴播德方式,每穴3-5粒种子,播种深度1-2cm,行距40cm,株距25-30cm,密度8000-12000株/亩为宜,覆土厚度以不漏籽为准。据土壤墒情和油菜需水特性于播种后两天内、4-5叶期、蕾薹期酌情辅以人工灌溉。在油菜直播后5-6叶期施3-5kg/亩的50%硫酸钾进行追肥,施20kg/亩B肥叶面喷施。于5-6叶期及时间苗,一般间苗1-2次,幼苗7-8片叶开始定苗,结合间、定苗进行浅锄中耕除草,结合薹期追肥进行中耕培土。播种20天左右追施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料,以环形方式或以点状方式施用,然后覆土,播种2个月后再次追施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料。于1月初到3月下旬收获油菜薹。

一年三熟:烤烟+大豆+油菜薹模式

1)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地进行翻耕、平整、起垄等。起墒高度为1.2m,垄高40cm。使得土质疏松,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肥蓄墒能力。于每年4到5月,将提前育好的苗按照常规移栽方式移栽烟苗,烟株行间距为55cm,种植密度为900株/亩。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有利于烤烟的更好生长,保证一定的产量和产值。

在烟叶移栽后,于5月上旬施6-9-10有机无机水溶基肥,施用量为18.7kg/亩,单株施用量为17g,烟株两边对称施用,施肥位置距离植株7cm。7天至15天施12.5kg/亩12-5-20水溶肥,兑水施用,浇施在植株周围,移栽25天至35天后施硫酸钾肥20.5kg/亩。根据烟株生长特点、烟叶优良质量形成规律优化肥料施用。移栽后需进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防病虫害药剂主要以吡虫啉为主,苏云菌杆菌、康色一号也较为常见,直至7到9月收获烟叶。

2)烤烟和大豆共生期过长,不仅影响烟叶的质量,且大豆受到烟叶影响,缺乏光照,植株细弱;共生期过短,气温下降,大豆受冻害,使大豆产量绝收。适时播种,合理安排共生期,不仅改善了烟株的通风透光条件,且利于大豆正常生长,同时利用烟地的余肥提供大豆苗期生长所需营养,节约了肥料投入成本。播种前先除去烟田杂草,播种时不翻地,直接套种在烟墒两侧、烟株两旁;行距50cm,穴距25cm,每穴留苗3株,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

将0.1~0.2%的磷酸二氢钾直接喷施叶面1~2次,配合75kg/hm

3)11月下旬种植油菜薹,播种前进行整地,厢沟宽25cm,深25cm;腰沟宽30cm,深25cm;围沟宽30cm,深30cm,及时疏通三沟,随后施200kg/亩的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N:P

根根据土壤墒情和油菜需水特性于播种后两天内、4-5叶期、蕾薹期酌情辅以人工灌溉;在油菜直播后5-6叶期施3-5kg/亩的50%硫酸钾进行追肥,施20kg/亩B肥叶面喷施。及时间苗,一般间苗1-2次,幼苗7-8片叶开始定苗,结合间、定苗进行浅锄中耕除草,结合薹期追肥进行中耕培土。在蕾薹期施苗情追施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料,以环形方式或以点状方式施用,然后覆土。于1月初到3月下旬收获油菜薹。

在各个作物收获后,分别对两种种植模式的每种作物的产值量进行统计,其结果列于表1中

表1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各作物产值量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种种植模式的烤烟产值无明显差异,一年三熟的玉米和油菜薹产值显著高于一年两熟的油菜籽的产值,高出4233.45元/亩;与一年两熟模式相比,一年三熟模式的总产值高出53.0%,显著提高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