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外敷贴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巴布剂包括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聚醚型聚氨酯,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改性坡缕石,有机溶剂;所述改性坡缕石为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且表面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所述有机溶剂不溶解偶氮二甲酰胺。本发明的中药巴布剂通过在背衬层上设置以聚醚型聚氨酯为基材的防水层,并在防水层中使用改性坡缕石,能够防止外部水分渗透而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以及巴布剂粘性下降,同时还能赋予巴布剂较好的透气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2621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仁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709501.8

  • 发明设计人 俞洋;俞帮和;徐明;蒋志刚;陈建;

    申请日2022-12-29

  • 分类号A61K9/70(2006.01);A61K47/34(2017.01);A61K47/02(2006.01);A61K47/18(2017.01);A61K36/9064(2006.01);A61P29/00(2006.01);A61P19/02(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施雨婧

  • 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东湖北路2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7-05 06:30: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 9/70 专利申请号:2022117095018 申请日:2022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6-16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敷贴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膝关节滑膜炎是由于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而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炎症性疾病,患者滑膜细胞分泌失调而造成滑膜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关节液积聚在膝关节腔中会引发关节肿胀、剧烈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长期还会造成滑膜纤维化,引起关节粘连和软骨受损。

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非留体类抗炎药、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以及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治疗滑膜炎。相对于手术的创伤性、非留体类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中医药疗法不仅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而且能够因人施治,实现个体化治疗。因此临床广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滑膜炎的中医药疗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外敷、中药熏洗和离子透入等。其中,中药外敷常将药物与基质制成膏状物,涂覆于背衬层上制成贴膏剂,在敷贴到皮肤上后,药物有效成分持久渗入皮肤,用于促进关节积液的吸收和炎症的消散,这种形式能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毒副作用小,药效持久,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巴布剂又称凝胶贴膏或凝胶膏剂,是中药与亲水性基质混合后涂覆于背衬层上制成的贴膏剂,具有载药量大、敷贴舒适、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等优点。公开号为CN114209799A的专利涉及一种用于骨关节炎抗炎镇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凝胶贴膏剂,该凝胶贴膏剂由背衬层、膏体层和防粘膜构成,其中背衬层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无纺布,虽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但防水性差,在使用时易被外部水分渗透,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以及贴膏剂粘性下降。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在背衬层上涂覆防水层的方法,解决巴布剂防水性不足的问题,但该防水层往往难以兼顾防水性和透气性。例如,公开号为CN103933019A的专利涉及一种持久型水凝胶贴剂,采用由基质材料和防水材料复合而成的支持层,其中防水材料为聚乙烯薄膜(PE)、聚氨酯薄膜(PU)、热塑性聚氨酯薄膜(TPU)、聚酯薄膜(PET)、聚丙烯薄膜(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聚氯乙烯薄膜(PVC)、聚偏二氯乙烯薄膜(PVDC)、乙烯-醋酸乙烯聚物薄膜(EVA)、硅橡胶、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能有效提高水凝胶贴剂的防水性能,但同时也会造成贴剂的透气性大幅度下降,影响敷贴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巴布剂难以兼顾防水性和透气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该中药巴布剂通过在背衬层上设置以聚醚型聚氨酯为基材的防水层,并在防水层中使用改性坡缕石,能够防止外部水分渗透而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以及巴布剂粘性下降,同时还能赋予巴布剂较好的透气性。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包括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聚醚型聚氨酯,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改性坡缕石,有机溶剂;所述改性坡缕石为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且表面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所述有机溶剂不溶解偶氮二甲酰胺。

本发明采用聚醚型聚氨酯作为防水层的基材,能够赋予中药巴布剂较好的防水性,同时,通过在防水层中添加改性坡缕石,能够提高防水层的透气性。本发明中改性坡缕石的具体作用机制如下:

①在本发明的改性坡缕石中,致孔剂偶氮二甲酰胺负载在坡缕石内,在涂布到背衬层上后进行致孔,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释放出的气体能够在防水层中形成孔道,这些孔道一方面能够提高防水层的孔隙率,进而提高其透气性,另一方面能够将坡缕石与防水层外连通,因而能使坡缕石中的多孔结构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坡缕石改善防水层透气性的作用效果。

②负载在坡缕石中的偶氮二甲酰胺在提高防水层透气性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致孔过程中,坡缕石被偶氮二甲酰胺分解产生的气体带出到防水层外,导致防水层的透气性下降,并且,在中药巴布剂敷贴期间,由于膝关节活动带动巴布剂拉伸和收缩,坡缕石易沿着防水层中的孔道从其中脱落,导致防水层难以维持较好的透气性。为此,本发明在坡缕石的表面接枝了多羟基低聚物,在防水层交联固化时,羟基与聚醚型聚氨酯以及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使坡缕石通过共价键牢固结合到聚醚型聚氨酯上,从而防止坡缕石在防水层致孔和巴布剂敷贴期间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坡缕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偶氮二甲酰胺溶于溶剂A中,制成致孔剂溶液;将粉状坡缕石加入致孔剂溶液中,真空浸渍后,去除溶剂,制得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

(II)将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分散到不溶解偶氮二甲酰胺的溶剂B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酯化催化剂,充分溶解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酯化反应,分离产物,制得改性坡缕石。

步骤(I)中,在真空浸渍过程中,利用坡缕石的吸附作用和孔隙内外的压差,使偶氮二甲酰胺进入坡缕石的孔隙内,而后经离心分离、蒸干DMF后,即可将偶氮二甲酰胺负载到坡缕石的孔道内。坡缕石表面自身带有少量羟基,步骤(II)中,坡缕石表面羟基与2,2-二羟甲基丁酸中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将2,2-二羟甲基丁酸接枝到坡缕石表面,而后利用2,2-二羟甲基丁酸中的羟基和羧基,通过酯化反应使分子链延长,并增加分子链中羟基的数量,从而实现坡缕石表面多羟基低聚物的接枝。虽然坡缕石表面自身带有羟基,但羟基数量较少,难以有效提高坡缕石与防水层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而本发明通过接枝多羟基聚合物,利用其较长的分子链以及分子链中较多的羟基,有利于在坡缕石与聚氨酯之间形成共价连接,从而有效提高坡缕石与防水层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多羟基低聚物在提高坡缕石与防水层基材之间结合强度的同时,接枝到坡缕石上后也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坡缕石的透气作用下降,此外还会覆盖坡缕石上的孔隙,影响致孔剂的负载。因此,本发明在改性坡缕石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先负载致孔剂(步骤(I))后接枝多羟基低聚物(步骤(II))的方法,并选择偶氮二甲酰胺作为致孔剂,在步骤(II)中采用不溶解偶氮二甲酰胺的溶剂B,使接枝过程中负载在坡缕石孔内的致孔剂不会被溶解,能够阻碍多羟基低聚物分子链接枝到坡缕石孔内,并防止多羟基低聚物的接枝影响致孔剂的负载,从而赋予防水层较好的透气性。

进一步地,步骤(I)中,在将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之前,先对坡缕石进行酸活化;所述酸活化的具体步骤如下:将坡缕石分散到盐酸中,在85~95℃下活化1~2h后,分离产物。

通过酸活化,能够疏通坡缕石内部的孔道,提高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因而能够提高坡缕石改善防水层透气性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2mol/L。

作为优选,所述载药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浸膏和亲水基质;所述中药浸膏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附子5~7份,桂枝8~10份,茯苓10~18份,泽泻8~10份,车前子8~12份,砂仁5~7份,防风8~12份,川牛膝10~18份,当归10~15份,鸡血藤10~18份,伸筋草10~18份,丹参10~18份,淫羊藿10~18份,白芍10~18份,甘草8~10份。

采用上述处方配伍,利用各组分产生的综合作用,能够发挥疏风散寒、消炎止痛、补中除湿、温经通脉、活血化癖、补血舒筋、逐瘀消肿的效果,促进膝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保护滑膜,并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淋巴回流,减少炎症渗出和关节液在关节腔内的积聚,进而为滑膜炎患者解除或减轻病痛,缓解膝关节僵硬、水肿、疼痛的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为优选,所述亲水基质的原料包括骨架材料和助剂;所述骨架材料包括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剂包括甘油、山梨醇、丙二醇、乙醇、甘羟铝、羟苯乙酯、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钙、坡缕石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聚氨酯90~100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1.5~2.5份,改性坡缕石10~20份,有机溶剂35~45份。

作为优选,所述背衬层为无纺布。

作为优选,步骤(I)中,所述真空浸渍的真空度为0.01~0.05MPa,时间为10~20min。

作为优选,步骤(II)中,所述溶剂B为甲苯。

作为优选,步骤(II)中,所述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2,2-二羟甲基丁酸与苯的用量比为1g:0.4~0.7g:10~15mL。

作为优选,步骤(II)中,所述酯化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与对甲苯磺酸的质量比为1:0.01~0.02。

作为优选,步骤(II)中,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110~120℃,时间为1~1.5h。

第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醚型聚氨酯、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改性坡缕石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制成防水涂层液;

(2)采用防水涂层液对背衬层进行单面涂布,而后进行热处理使聚醚型聚氨酯固化交联并使偶氮二甲酰胺分解致孔,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在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涂布上载药层,制得中药巴布剂。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00~210℃,时间为5~10min。

作为优选,所述载药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浸膏和亲水基质;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浸膏的所有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滤液,制得中药浸膏;将基质的所有原料分散到水中,制得基质液;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混合均匀后,涂布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烘干。

进一步地,在制备中药浸膏的过程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6~20,浓缩滤液为将滤液浓缩8~10倍体积;在制备基质液的过程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3;所述基质液与中药浸膏的质量比为1: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背衬层上施加防水层,并在防水层中使用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且表面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能够使中药巴布剂兼具较好的防水性的透气性;

(2)本发明在改性坡缕石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先负载致孔剂后接枝的方法,并选择特定的致孔剂和接枝方法,能够减少多羟基低聚物分子链接枝到坡缕石孔内,并防止多羟基低聚物的接枝影响致孔剂的负载,有利于坡缕石赋予防水层较好的透气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总实施例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包括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聚醚型聚氨酯,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改性坡缕石,有机溶剂;所述改性坡缕石为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且表面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所述有机溶剂不溶解偶氮二甲酰胺。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改性坡缕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偶氮二甲酰胺溶于溶剂A中,制成致孔剂溶液;将粉状坡缕石加入致孔剂溶液中,在0.01~0.05MPa下真空浸渍10~20min后,去除溶剂,制得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

(II)将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分散到不溶解偶氮二甲酰胺的溶剂B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酯化催化剂,所述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2,2-二羟甲基丁酸与溶剂B的用量比为1g:0.4~0.7g:10~15mL,充分溶解后,在惰性气体氛围、110~120℃下进行酯化反应1~1.5h,分离产物,制得改性坡缕石。

可选地,步骤(I)中,在将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之前,先对坡缕石进行酸活化;所述酸活化的具体步骤如下:将坡缕石分散到1~2mol/L盐酸中,在85~95℃下活化1~2h后,分离产物。

可选地,步骤(II)中,所述酯化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与对甲苯磺酸的质量比为1:0.01~0.02。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载药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浸膏和亲水基质;所述中药浸膏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附子5~7份,桂枝8~10份,茯苓10~18份,泽泻8~10份,车前子8~12份,砂仁5~7份,防风8~12份,川牛膝10~18份,当归10~15份,鸡血藤10~18份,伸筋草10~18份,丹参10~18份,淫羊藿10~18份,白芍10~18份,甘草8~10份。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亲水基质的原料包括骨架材料和助剂;所述骨架材料包括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剂包括甘油、山梨醇、丙二醇、乙醇、甘羟铝、羟苯乙酯、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钙、坡缕石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亲水基质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酸钠10~15份,明胶4~8份,甘羟铝1~2份,山梨醇10~15份,乙醇5~10份,氢氧化钙1~2份。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聚氨酯90~100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1.5~2.5份,改性坡缕石10~20份,有机溶剂35~45份。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背衬层为无纺布。

一种上述中药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醚型聚氨酯、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改性坡缕石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制成防水涂层液;

(2)采用防水涂层液对背衬层进行单面涂布,而后在200~210℃下进行热处理5~10min,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在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涂布上载药层,制得中药巴布剂。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浸膏的所有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6~20,过滤,将滤液浓缩8~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将基质的所有原料分散到水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3,制得基质液;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2~9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涂布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烘干。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中药巴布剂透气性的检测方法参考GB/T5453-1997,试验条件如下:试验面积为整个贴膏表面,压降为100Pa,气流方向为从防水层一侧向载药层一侧,测试透气率。防水背衬材料防水性的检测方法参考GB/T 40910-2021,检测耐静水压,水压方向为从防水层一侧向背衬层一侧。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分散到1.5mol/L盐酸中,在90℃下活化1h后,离心分离后,对沉淀进行水洗、干燥,制得酸活化坡缕石;

(1.2)将DMF加热至65℃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解至饱和,制得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酸活化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中,抽真空至0.03MPa,并在0.03MPa下浸渍15min,而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155℃下加热至恒重,制得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

(1.3)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分散到甲苯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对甲苯磺酸(与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的质量比分别为1:0.5和1:0.01),混合均匀后,在N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10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40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2.5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15份改性坡缕石,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

(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00℃后保持10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实施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29.6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93.7kPa。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分散到1mol/L盐酸中,在85℃下活化2h后,离心分离后,对沉淀进行水洗、干燥,制得酸活化坡缕石;

(1.2)将DMF加热至60℃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解至饱和,制得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酸活化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中,抽真空至0.05MPa,并在0.05MPa下浸渍20min,而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160℃下加热至恒重,制得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

(1.3)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分散到甲苯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对甲苯磺酸(与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的质量比分别为1:0.4和1:0.01),混合均匀后,在N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9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35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1.5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10份改性坡缕石,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

(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00℃后保持10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实施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28.1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94.4kPa。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分散到2mol/L盐酸中,在95℃下活化1.5h后,离心分离后,对沉淀进行水洗、干燥,制得酸活化坡缕石;

(1.2)将DMF加热至70℃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解至饱和,制得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酸活化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中,抽真空至0.01MPa,并在0.01MPa下浸渍10min,而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155℃下加热至恒重,制得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

(1.3)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将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分散到甲苯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对甲苯磺酸(与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的质量比分别为1:0.7和1:0.02),混合均匀后,在N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10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45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2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20份改性坡缕石,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

(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10℃后保持5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实施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31.4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93.0kPa。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DMF加热至65℃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解至饱和,制得偶氮二甲酰胺溶液;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中,抽真空至0.03MPa,并在0.03MPa下浸渍15min,而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155℃下加热至恒重,制得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

(1.2)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分散到甲苯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对甲苯磺酸(与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的质量比分别为1:0.5和1:0.01),混合均匀后,在N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10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40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2.5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15份改性坡缕石,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

(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00℃后保持10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实施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22.5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90.3kPa。从检测结果来看,相较于实施例4而言,实施例1的巴布剂透气性明显较高。该结果表明:通过对坡缕石进行酸活化处理,能够提高巴布剂的透气性。推测是由于酸活化能够疏通坡缕石内部的孔道,提高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因而能够提高坡缕石改善防水层透气性的效果。

对比例1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和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施加载药层:

(1.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1.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1.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1.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对比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36.8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45.5kPa。

对比例2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分散到1.5mol/L盐酸中,在90℃下活化1h后,离心分离后,对沉淀进行水洗、干燥,制得酸活化坡缕石;

(1.2)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酸活化坡缕石分散到甲苯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对甲苯磺酸(与酸活化坡缕石的质量比分别为1:0.5和1:0.01),混合均匀后,在N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10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40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2.5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14份改性坡缕石和6份偶氮二甲酰胺,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00℃后保持10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对比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20.0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93.6kPa。从检测结果来看,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耐静水压明显高于对比例1;实施例1的透气率明显高于对比例2,相较于对比例2而言更接近于对比例1。该结果表明:通过在背衬层上施加以聚醚型聚氨酯为基材的防水层,能够有效提高背衬层的防水性,但会对巴布剂的透气性造成较大影响;而通过在防水层中使用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且表面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能够减小防水层对巴布剂透气性的不利影响,且效果优于将表面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与致孔剂偶氮二甲酰胺分散添加于防水层中。推测是由于在致孔过程中,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释放出的气体能够在多羟基低聚物层中形成孔道,避免多羟基低聚物层覆盖坡缕石而影响坡缕石改善防水层透气性的效果,此外,释放出的气体还能在防水层中形成孔道,由于偶氮二甲酰胺负载在坡缕石中,因而这些孔道能够将坡缕石中的孔隙与防水层外部连通,从而使坡缕石中的多孔结构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坡缕石改善防水层透气性的作用效果。

对比例3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分散到1.5mol/L盐酸中,在90℃下活化1h后,离心分离后,对沉淀进行水洗、干燥,制得酸活化坡缕石;

(1.2)将DMF加热至65℃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解至饱和,制得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酸活化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中,抽真空至0.03MPa,并在0.03MPa下浸渍15min,而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155℃下加热至恒重,制得改性坡缕石。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10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40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2.5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15份改性坡缕石,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

(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00℃后保持10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对比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23.9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88.5kPa。从检测结果来看,相较于实施例1而言,对比例3的巴布剂透气性明显较差。该结果表明:通过在负载有偶氮二甲酰胺的坡缕石表面接枝多羟基低聚物,能够赋予巴布剂更好的透气性。推测是由于虽然坡缕石表面自身带有羟基,但羟基数量较少,难以与聚氨酯形成足够的共价连接,故在防水层致孔过程中,坡缕石易被偶氮二甲酰胺分解产生的气体带出到防水层外,导致巴布剂的透气性下降;而通过在坡缕石表面接枝多羟基低聚物,利用其较长的分子链以及分子链中较多的羟基,有利于在坡缕石与聚氨酯之间形成共价连接,从而有效提高坡缕石与防水层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对比例4

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由无纺布背衬层、涂布于背衬层一面上的载药层和涂布于背衬层另一面上的防水层构成。该中药巴布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改性坡缕石:

(1.1)将粉状坡缕石干燥并研磨后,以1g:15mL的质量体积比分散到1.5mol/L盐酸中,在90℃下活化1h后,离心分离后,对沉淀进行水洗、干燥,制得酸活化坡缕石;

(1.2)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酸活化坡缕石分散到甲苯中,加入2,2-二羟甲基丁酸和对甲苯磺酸(与酸活化坡缕石的质量比分别为1:0.5和1:0.01),混合均匀后,在N

(1.3)将DMF加热至65℃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解至饱和,制得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以1g:10mL的质量体积比将接枝有多羟基低聚物的坡缕石加入偶氮二甲酰胺溶液中,抽真空至0.03MPa,并在0.03MPa下浸渍15min,而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在155℃下加热至恒重,制得改性坡缕石。

(2)施加防水层:

(2.1)按重量份计,将100份聚醚型聚氨酯加入到40份甲苯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2.5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15份改性坡缕石,搅拌均匀,制成防水涂层液;

(2.2)将防水涂层液均匀涂覆到无纺布背衬层的一个面上,升温至200℃后保持10min,从而在背衬层上形成防水层,制得防水背衬材料。

(3)施加载药层:

(3.1)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中药材原料:附子6份,桂枝9份,茯苓15份,泽泻9份,车前子10份,砂仁6份,防风10份,川牛膝15份,当归12份,鸡血藤15份,伸筋草15份,丹参15份,淫羊藿15份,白芍15份,甘草9份;

(3.2)将所有中药材原料混合后,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5h后,过滤,制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在一次滤渣中再次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3h后,过滤,制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10倍体积,制得中药浸膏;

(3.3)按重量份计,称取以下基质原料:聚丙烯酸钠15份,明胶5份,甘羟铝1份,山梨醇10份,乙醇7份,氢氧化钙1.5份,水40份;将所有基质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基质液;

(3.4)将基质液与中药浸膏按照1: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到防水背衬材料中未涂布有防水层的一面,60℃烘干,制得用于治疗滑膜炎的中药巴布剂。

经检测,本对比例的中药巴布剂透气率为18.8mm/s,防水背衬材料的耐静水压为94.8kPa。从检测结果来看,相较于实施例1而言,对比例4的巴布剂透气性较差。该结果表明:在制备改性坡缕石的过程中,相较于先接枝多羟基低聚物再负载偶氮二甲酰胺的方法而言,采用先负载后接枝的方法,能够赋予巴布剂更好的透气性。推测是由于负载在坡缕石孔内的偶氮二甲酰胺能够阻碍多羟基低聚物分子链接枝到坡缕石孔内而堵塞孔隙,并防止多羟基低聚物覆盖坡缕石的孔道而影响致孔剂的负载,因而有利于坡缕石发挥提高防水层透气性的作用。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