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

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模块、交互模块、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传感模块配置成持续地监测佩戴者的葡萄糖浓度;通信模块配置成接收葡萄糖浓度并发送至处理模块;交互模块配置成与佩戴者交互以获得交互结果并将交互结果发送至处理模块,交互包括获取包括佩戴者的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时间的预设时间区间,并基于葡萄糖浓度询问佩戴者的午餐后行为;处理模块配置成基于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葡萄糖浓度和交互结果判断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由此,能够识别黄昏现象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黄昏现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帮助佩戴者监测和管理葡萄糖,进而提升佩戴者的生活质量。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 5/145 专利申请号:202210304682X 申请日:2022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葡萄糖管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之一。为了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需要严格控制葡萄糖,由此,用于动态反映葡萄糖波动的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被广泛使用。目前已经有多种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得到美国FDA和/或CE认证允许在欧美使用,其中多数为微创型,采用皮下探头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少数在皮肤表面进行监测。CGMS测得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与静脉葡萄糖浓度和指葡萄糖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辅助葡萄糖监测手段。

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的波动因人而异,还和个人状态有关,不仅存在简单的高、低葡萄糖现象,还存在多种复杂生理或病理现象,例如黄昏现象。而通常糖尿病患者在非专业的情形下很难辨别除了高、低葡萄糖现象以外的其他较复杂的现象。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监测葡萄糖的系统仅仅获得高低葡萄糖数据从而向糖尿病患者展示其葡萄糖的高低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向糖尿病患者解释例如黄昏现象等葡萄糖波动类型,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葡萄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黄昏现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包括传感模块、交互模块、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传感模块配置成持续地监测佩戴者的葡萄糖浓度;所述通信模块配置成接收所述葡萄糖浓度并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交互模块配置成与佩戴者交互以获得交互结果并将所述交互结果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交互包括:获取包括佩戴者的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时间的预设时间区间,并基于所述葡萄糖浓度询问佩戴者的午餐后行为;所述处理模块配置成基于所述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葡萄糖浓度和所述交互结果判断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感模块能够获得佩戴者(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数据,通过交互模块能够将葡萄糖监测系统与佩戴者进行信息交互从而获得交互结果,通过通信模块将葡萄糖浓度发送至处理模块进而处理模块基于葡萄糖浓度和交互结果能够判断佩戴者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生成指引信息。由此,当佩戴者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时,能够向佩戴者解释黄昏现象的病因并提供指引,更好地帮助佩戴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佩戴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葡萄糖浓度包括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获得佩戴者的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能够为葡萄糖监测系统后续对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进行判断提供依据。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若所述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所述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预设时间区间不大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至所述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不小于第三预设值,则判定佩戴者出现黄昏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判定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若所述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所述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预设时间区间不大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至所述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之间的葡萄糖浓度变化速度大于第四预设值,则判定佩戴者出现黄昏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佩戴者的葡萄糖浓度以及葡萄糖浓度变化速度,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判定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交互结果包括佩戴者的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和午餐后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获得佩戴者的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午餐后状态等信息,能够更加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分析佩戴者的葡萄糖波动类型,由此,能够更好地帮助佩戴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佩戴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交互模块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配置成显示指引信息、交互的问题、葡萄糖浓度曲线和葡萄糖波动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的显示单元能够直观地向佩戴者展示指引信息、交互的问题、葡萄糖浓度曲线、葡萄糖波动类型等信息,方便佩戴者按照指引信息等更好地管理葡萄糖。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交互模块还包括录入单元,所述录入单元配置成录入包括午餐时间、晚餐时间和针对交互的问题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的录入单元,能够让佩戴者录入午餐时间、晚餐时间和针对交互的问题的反馈等信息,由此,能够更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分析佩戴者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交互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集成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配合所述交互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的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方便佩戴者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葡萄糖监测系统来进行葡萄糖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配置成基于所述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葡萄糖浓度获得初步判断结果,并基于所述初步判断结果和所述交互结果判断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初步判断结果和交互结果,处理模块能够判断葡萄糖波动类型是否为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进而更好地让佩戴者按照指引信息管理好葡萄糖。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交互模块配置成基于所述初步判断结果向佩戴者询问佩戴者午餐后的行为,并显示所询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初步判断结果以及录入佩戴者午餐后的行为,能够使处理模块更加准确地判断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指引信息包括葡萄糖波动类型、与葡萄糖波动类型相关的原因、以及行为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者能够通过葡萄糖监测系统的指引信息更好地管理葡萄糖,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配置成存储所述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记录佩戴者更多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和交互信息,由此,能够方便葡萄糖监测系统更好地分析佩戴者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传感模块用于获取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所述传感模块以预设频率获取葡萄糖浓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预设频率获取佩戴者的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能够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帮助佩戴者更好地进行葡萄糖管理。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葡萄糖浓度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处理模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获得佩戴者的葡萄糖浓度并方便佩戴者使用葡萄糖监测系统来管理葡萄糖。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可选地,所述无线方式包括蓝牙、Wifi、3G/4G/5G、NFC、UWB和Zig-Bee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方便葡萄糖监测系统快速获得佩戴者的葡萄糖浓度并方便佩戴者使用葡萄糖监测系统来管理葡萄糖。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黄昏现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中交互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互模块的录入单元录入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互模块的显示单元显示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应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监测葡萄糖的系统仅仅获得高低葡萄糖数据从而向糖尿病患者展示其葡萄糖的高低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向糖尿病患者解释例如黄昏现象等葡萄糖波动类型,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葡萄糖管理。

因此,在CGMS反映葡萄糖波动的动态曲线中,若可以增加识别算法来自动化输出单日葡萄糖评估,并分析波动类型进而向非专业糖尿病患者智能输出解释例如黄昏现象等葡萄糖波动现象,则能够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识别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波动现象的监测系统尤为重要。

为此,提供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黄昏现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黄昏现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黄昏现象”是指机体血糖在傍晚时出现升高的现象。通常认为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应考虑“黄昏现象”。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于识别除黄昏现象以外的其他葡萄糖波动类型,例如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晚黄昏现象等。换言之,除黄昏现象以外的其他葡萄糖波动类型,例如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晚黄昏现象等,也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葡萄糖监测系统的硬件实现。

在本发明中,为了方便描述,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有时也可以称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系统,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文中出现的前述的名称都可以解释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应用场景图;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系统框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葡萄糖监测系统1可以包括:传感模块11、交互模块131、通信模块12和处理模块133。其中,传感模块11可以配置成持续地监测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通信模块12可以配置成接收葡萄糖浓度并发送至处理模块133;交互模块131可以配置成与佩戴者2交互以获得交互结果并将交互结果发送至处理模块133,交互可以包括:获取包括佩戴者2的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前时间的预设时间区间,并基于葡萄糖浓度询问佩戴者2的午餐后行为;处理模块133配置成基于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葡萄糖浓度和交互结果判断佩戴者2是否出现黄昏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感模块11能够获得佩戴者2(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数据,通过交互模块131能够将葡萄糖监测系统1与佩戴者2进行信息交互从而获得交互结果,通过通信模块12将葡萄糖浓度发送至处理模块133进而处理模块133基于葡萄糖浓度和交互结果能够判断佩戴者2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生成指引信息。由此,当佩戴者2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后,能够向佩戴者2解释黄昏现象的原因并提供指引,更好地帮助佩戴者2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佩戴者2的生活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植入或半植入于人体皮下,一般多埋植于腹部皮下,也可以是手臂等其他部位。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的植入人体部分可以由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和微电极组成。优选地,传感模块11可以是植入式的葡萄糖检测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植入式传感器能够减轻佩戴者2相较以往传统采集血液的方式带来的生理疼痛,并且具有采集周期短、采样数据多、采样连续等优点。在另外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也可以是非植入式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被采样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采集,数据准确性高。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与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反应获得电信号,然后可以通过处理将电信号转化成葡萄糖值并发送或展示在移动设备终端或电脑终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在稳态情况下与血浆葡萄糖相等或严格相对应,而在摄入高糖份食物或注射葡萄糖后的短时间内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的变化速度超前于组织间液,由此,能够更准确地反应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也即葡萄糖监测系统1测得的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能够与静脉葡萄糖浓度或指血葡萄糖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而能够作为辅助葡萄糖监测手段,提高测量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以预设频率(或预设采集频率)获取葡萄糖浓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多个葡萄糖浓度,从而能够形成近似连续的葡萄糖浓度曲线。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在0~10秒中的任一时间秒数作为获得电信号的时间间隔并可以在1~5分钟的任一时间分数作为处理转化成葡萄糖值的时间间隔。在一些示例中,通过植入式传感模块11可以24小时连续监测葡萄糖水平。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每天可储存至少288个葡萄糖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连续监测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的预设频率可以根据葡萄糖浓度变化的幅度进行调整,例如,当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时,传感模块11可以以较低的预设频率获取葡萄糖浓度,当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变化幅度较大时,传感模块11可以以较高的预设频率获取葡萄糖浓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传感模块11的预设频率。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佩戴者2其他体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例如,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由生物活性物质与微型电极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与葡萄糖反应并在微型电极上有化学信号形成电信号并生成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可以包括多个检测点的葡萄糖浓度和与多个检测点相匹配的检测时间,检测时间可以是该检测点的记录时间,也即该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若佩戴者2录入的用餐时间位于相邻两个检测点对应的检测时间的中点,则将相邻两个检测点当中的任一检测点作为用餐检测点,若佩戴者2录入的用餐时间不在相邻两个检测点之间且不在对应的检测时间的中点,则将与佩戴者2录入的用餐时间最接近的检测点作为用餐检测点。例如,在11:55和12:05分别存在一个检测点,并且11:55和12:05对应的检测点为相邻的检测点,若实际的用餐时间为12:00,则可以选取11:55和12:05对应的检测点当中的任一检测点作为用餐检测点;若实际的用餐时间为12:03,则可以选取12:05对应的检测点作为用餐检测点;若实际的用餐时间为11:56,则可以选取11:55对应的检测点作为用餐检测点。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糖监测系统1能够更加精确掌握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以确定相应的波动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佩戴者2在传感模块11中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2发送至移动终端或电脑终端,并能够由分析软件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状况。

在一些示例中,传感模块11可以与通信模块12集成于一体。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块12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将葡萄糖浓度的数据传输至处理模块133。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1获得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并方便佩戴者2使用葡萄糖监测系统1来管理葡萄糖。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方式可以包括蓝牙、Wifi、3G/4G/5G、NFC、UWB和Zig-Bee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1获得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并方便佩戴者2使用葡萄糖监测系统1来管理葡萄糖。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1中交互模块131的结构框图;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互模块131的录入单元301录入场景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互模块131的显示单元302显示场景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交互模块131可以包括显示单元302,显示单元302可以配置成显示指引信息、交互的问题、葡萄糖浓度曲线、葡萄糖波动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参见图5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131的显示单元302能够直观地向佩戴者2展示指引信息、交互的问题、葡萄糖浓度曲线、葡萄糖波动类型等信息,方便佩戴者2按照指引信息等更好地管理葡萄糖。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交互模块131还可以包括录入单元301,利用葡萄糖监测系统1判断佩戴者2是否出现黄昏现象时录入单元301可以配置成录入包括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和针对交互的问题的反馈(参见图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131的录入单元301,能够让佩戴者2录入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和针对交互的问题的反馈等信息,由此,能够更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1分析佩戴者2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单元302还可以集成在移动终端13中,换言之,显示模块可以是移动终端13的显示界面。

在一些示例中,交互模块131与处理模块133集成于移动终端13,移动终端13具有配合交互模块131与处理模块133的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方便佩戴者2通过移动终端13使用葡萄糖监测系统1来进行葡萄糖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交互模块131与处理模块133也可以集成于其他处理设备,例如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或专用终端,对于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是app实现,对于电脑可以通过软件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录入单元301可以根据葡萄糖浓度自动识别用餐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佩戴者2的操作步骤,进而能够提高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录入单元301还可以录入用餐的食物名称、食物类型、以及食物的量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食物类型可以为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蛋白质。在一些示例中,录入单元301还可以录入用餐前后是否有进行运动、运动时间或运动类型。例如,佩戴者2可以通过录入模块在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移动终端13中录入其与饮食相关的信息,如打卡时间、饮食菜单等。

在一些示例中,利用葡萄糖监测系统1判断佩戴者2是否出现黄昏现象时,交互结果可以包括佩戴者的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午餐后状态中的至少一种。也即,葡萄糖监测系统1可以通过交互行为获取佩戴者2的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午餐后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获得佩戴者的午餐时间、午餐后行为、午餐后状态等信息,能够更加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分析佩戴者的葡萄糖波动类型,由此,能够更好地帮助佩戴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佩戴者的生活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佩戴者2可以通过主动输入或被动输入与葡萄糖监测系统1进行交互。主动输入可以是指佩戴者2键入或语音输入等信息输入方式。被动输入可以是指通过葡萄糖监测系统1中的各类安装于佩戴者2身上或其生活环境中的传感器对佩戴者2进行监测获得信息的信息收集方式,传感器可以是,例如,运动传感器、睡眠监测装置、葡萄糖仪等。

在一些示例中,午餐后行为可以包括用药行为、加餐行为、运动行为或身心状态中的一种。在一些示例中,加餐行为可以包括进食时间、食物种类、食物分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用药行为可以包括药物类型、药物量和是否用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运动行为可以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身心状态可以包括心情类型、运动状态、进餐状态和睡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利用葡萄糖监测系统1判断佩戴者2是否出现黄昏现象时,交互结果可以包括佩戴者2在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时间的预设时间区间的午餐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交互模块131获得佩戴者2的午餐后行为,能够更加利于葡萄糖监测系统1分析佩戴者2的葡萄糖波动类型,由此,能够更好地帮助佩戴者2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佩戴者2的生活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处理模块133可以配置成基于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葡萄糖浓度获得初步判断结果,并基于初步判断结果和交互结果判断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初步判断结果和交互结果,处理模块133能够判断葡萄糖波动类型是否为判断佩戴者是否出现黄昏现象,进而更好地让佩戴者2按照指引信息管理好葡萄糖。

在一些示例中,交互模块131可以配置成基于初步判断结果向佩戴者2询问佩戴者2的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前的行为,并显示所询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初步判断结果以及录入佩戴者2的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前的行为,能够使处理模块133更加准确地判断佩戴者2是否出现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处理模块133可以集成于移动终端13。例如个人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脑、定制处理器等,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者2或医生等观测人员可以便捷迅速获取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指引信息包括葡萄糖波动类型、与葡萄糖波动类型相关的原因、以及行为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者2能够通过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指引信息更好地管理葡萄糖,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例如,当葡萄糖波动类型为黄昏现象时,葡萄糖监测系统1可以自动地向佩戴者2通过展示文字或语音输出的方式解释黄昏现象的原因,并可以指导佩戴者2改变午餐后至晚餐前的行为如改变用药量、减少加餐或运动等方式以减少继续出现黄昏现象,帮助佩戴者2改善葡萄糖管理并减少心理压力。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葡萄糖监测系统1还包括存储模块132,存储模块132配置成存储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糖监测系统1能够记录佩戴者2更多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和交互信息,由此,能够方便葡萄糖监测系统1更好地分析佩戴者2的葡萄糖波动类型。

在一些示例中,存储模块132可以设置于传感模块1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传感模块11获取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暂时存储于存储模块132。在一些示例中,存储模块132可以设置于处理模块133。在这种情况下,存储模块132收集来自于传感模块11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并长期存储于存储模块132。在一些示例中,存储模块132可以包括第一存储模块(未图示)和第二存储模块(未图示),第一存储模块集成于传感模块11,第二存储模块集成于移动终端13,第一存储模块可以用于暂时存储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并在通信模块12正常工作时将第一存储模块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传送到第二存储模块。

在一些示例中,存储模块132可以利用新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覆盖旧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新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和被覆盖的旧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的检测时间可以相差14天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存储模块132的存储空间。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工作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工作流程(本实施方式不限于黄昏现象,稍后具体描述黄昏现象)可以包括:通过佩戴者2佩戴在身上的传感模块获得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步骤S100);识别需要分析葡萄糖浓度的数据的时间段,也即识别预设时间区间(步骤S200);判断预设时间区间对应的葡萄糖波动类型获得初步判断结果(步骤S300);基于初步判断结果与佩戴者2进行交互(步骤S400);基于交互结果继续向佩戴者2输出指引信息并可以结束交互(步骤S50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001中,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可以是单日或多日的数据。在一些示例中,佩戴者2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可以是由当日多个连续的葡萄糖浓度的数据拟合的曲线。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0中,选定的预设时间区间可以为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时间,也即黄昏时段,由此能够识别黄昏现象。在另一些示例中,选定的预设时间区间可以为第一夜间时段,即睡眠时刻至早餐时刻,由此能够识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在另一些示例中,选定的预设时间区间可以为晚黄昏时段,即晚餐时刻至睡眠时刻,由此能够识别晚黄昏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0中,葡萄糖波动类型可以为黄昏现象。在另一些示例中,葡萄糖波动类型可以包括苏木杰现象、黎明现象、黄昏现象、晚黄昏现象等。

在另一些示例中,除了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黄昏现象以及晚黄昏现象外,葡萄糖波动类型还可以包括常见的波动类型,例如餐后葡萄糖降低、餐后葡萄糖先升后降、餐后葡萄糖先降后升、餐后葡萄糖波动正常餐前不高、餐后葡萄糖波动正常餐前偏高、餐后葡萄糖无规律波动、夜间高葡萄糖、夜间葡萄糖波动较大、夜间葡萄糖波动正常、波动较大低葡萄糖风险较大、波动正常有低葡萄糖风险、夜间葡萄糖无规律波动等。此类常见类型可以通过相应的算法逻辑由葡萄糖监测系统1判断得出,于此不再叙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0中,交互可以包括在葡萄糖监测系统1中的移动终端向佩戴者2问答和佩戴者2输入答案。例如,“您空腹葡萄糖偏高,可能是XX现象引起的,您有没有……?”此时,佩戴者2可以输入“有”或“没有”。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500中,基于步骤S400的交互,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移动终端可以输出指引信息,例如,“您空腹葡萄糖偏高,可能是XX现象引起的,您有没有……?”此时,佩戴者2可以输入“有”或“没有”,若“有”,则移动终端继续输出“……引起空腹葡萄糖升高。”的指引或解答信息并可以结束交互。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工作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应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曲线。

如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1的工作流程可以包括:通过佩戴者2佩戴在身上的传感模块获得佩戴者2葡萄糖浓度的数据(步骤S101);识别黄昏时段,即识别预设时间区间,黄昏时段可以为午餐后2小时时刻至晚餐时刻对应的时间段(步骤S201);基于黄昏现象的判断逻辑判断黄昏时段对应的葡萄糖波动类型是否为黄昏现象(步骤S301);输出对应为黄昏现象的交互信息,例如询问佩戴者2的午餐后行为(步骤S401);等待佩戴者2输入反馈信息(步骤S501);基于佩戴者2的反馈信息,继续输出解释黄昏现象的指引信息并可以结束交互(步骤S601)。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01中,葡萄糖浓度可以包括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1中,黄昏时段(即预设时间区间)可以为午餐后2小时时刻至晚餐时刻对应的时间段且不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可以为例如4小时、4.5小时或5小时等。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预设值也可以按照临床标准来定义,本发明不限于此,于此不作过多赘述。此外,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在黄昏现象的判断逻辑或算法中,通常黄昏时段最高葡萄糖浓度(即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与黄昏时段最低葡萄糖浓度(即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不小于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值可以为1小时、1.5小时、或2小时等,第三预设值可以按照不同的精度需求进行调整,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预设值也可以不设定或不判断,也即黄昏时段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与黄昏时段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可以相接近(例如1分钟、5分钟或10分钟等),且葡萄糖监测系统1可以具有预处理算法,并可以对葡萄糖浓度的数据中时刻相接近的最高葡萄糖浓度与最低葡萄糖浓度进行识别和剔除,由此排除数据异常的情况,提升准确性。

参见图8所示的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曲线,黄昏现象的判断逻辑或算法可以为:若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且预设时间区间不大于第二预设值,且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至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不小于第三预设值,则判定佩戴者出现黄昏现象。或者,若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和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且预设时间区间不大于第二预设值,且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至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之间的葡萄糖浓度变化速度大于第四预设值,则判定佩戴者出现黄昏现象。

具体地可以包括:首先判断黄昏时段是否出现快速上升的波动。

若黄昏时段出现快速上升的波动,则判断升高幅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为例如2mmol/L,也即黄昏时段最高葡萄糖浓度与黄昏时段最低葡萄糖浓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黄昏最高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至黄昏最低葡萄糖浓度对应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不小于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值可以为例如2小时。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通过葡萄糖浓度的变化速度(也即上升速度)来判断是否出现黄昏现象,具体地,若升高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判断黄昏时段上升速度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第四预设值可以为例如0.5mmol/L/h,第四预设值可以为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的比值;若上升速度大于第四预设值,则向佩戴者2输出初步判断结果为“黄昏现象可能”并与佩戴者2进行交互。

进一步地,交互可以包括在葡萄糖监测系统1中的移动终端向佩戴者2问答和佩戴者2输入答案。例如,“您可能有黄昏现象,您下午有没有进餐或加餐?”此时,佩戴者2可以输入“有”或“没有”,若“有”,则移动终端继续输出“午餐进餐较晚,午餐蛋白、脂肪含量较高,下午加餐会引起下午葡萄糖上升,午餐早点吃,低油烹调比较好。”并可以结束交互;若“没有”,则移动终端继续输出“若下午没有进餐、加餐,葡萄糖自己升高,考虑有黄昏现象,下午有一个升糖激素高峰若自身胰岛素等降糖因素不足,容易引起升糖升高,午餐后运动有助于减轻黄昏现象。”的指引或解答信息并可以结束交互。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第三预设值以及第四预设值均可以根据临床验证的结果来调整设定。通常认为晚餐前葡萄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葡萄糖1~2mmol/L,应考虑“黄昏现象”。例如也即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2mmol/L,相应地,第二预设值可以为2~4h,第三预设值可以为0.5~2小时,由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相应地获得第四预设值可以为0.25~1mmol/L/h,本发明于此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用于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识别黄昏现象的葡萄糖波动类型并智能输出解释黄昏现象出现的原因,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葡萄糖和进行葡萄糖管理进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发明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