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其包括水箱及管道系统,水箱安装在墙体的竖直墙面上,挡墙上的各组排水口位于水箱的竖直上方;水箱靠近墙体的一侧竖直端面的上方边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第一膨胀螺栓,各组第一膨胀螺栓与墙体的竖直墙面插接固定;水箱的水平下端面固定一体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竖直翼板与墙体的竖直墙面贴合,支撑板的水平翼板与水箱的水平下端面贴合,支撑板的竖直翼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第二膨胀螺栓,各组第二膨胀螺栓与墙体的竖直墙面插接固定;管道系统包括第一软管,第一软管与水箱的下端面连通,第一软管上连通有球阀。本申请实现了将水箱在墙体上的固定安装,解决了水箱占地过大的技术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052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汕尾市正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555343.4

  • 发明设计人 林文贤;卢嘉聪;林镇煜;范国华;

    申请日2022-03-14

  • 分类号E03B3/02(2006.01);E03B11/00(2006.01);E03B7/07(2006.01);E03B7/09(2006.01);E04D13/04(2006.01);E04D13/064(2006.01);E04D13/08(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大道339号4楼一层(翰林公文化馆)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2: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回收利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是完成雨水资源化再生、节约水资源、涵养地下水、减少路面环境污染、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和排水系统的压力,改进和修复城市水环境的至关重要技术手段,雨水收集系统已经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雨洪危害、提升废水使用率的至关重要具体措施。

在我国的北方部分地区,尤其对于缺水少雨的地带,水资源较为匮乏,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现代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屋顶雨水的利用逐渐成为施工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回收利用的雨水对于平衡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逐渐成为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现代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尤其对于平顶式建筑,多在屋顶的四周进行挡墙的围合,并进一步在挡墙上进行排水口的开设;当降雨时,雨水不断在屋顶上汇集,并从挡墙上的各组排水口排出,相应的在地面上进行水箱的放置,水箱位于排水口的下方,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上述现有技术中,水箱在地面上占据的空间较大,对于庭院式建筑不便于进行活动,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水箱占地过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水箱及管道系统,所述水箱为上端面开口设置的长方体箱体,所述水箱安装在墙体的竖直墙面上,挡墙上的各组排水口位于所述水箱的竖直上方;所述水箱靠近墙体的一侧竖直端面的上方边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水平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膨胀螺栓,各组所述第一膨胀螺栓与墙体的竖直墙面插接固定;所述水箱的水平下端面固定一体固定有角钢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竖直翼板与墙体的竖直墙面贴合,所述支撑板的水平翼板与所述水箱的水平下端面贴合,所述支撑板的竖直翼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水平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膨胀螺栓,各组所述第二膨胀螺栓与墙体的竖直墙面插接固定;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水箱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连通有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种屋顶雨水回收装置进行雨水回收前,进行该装置在墙体竖直墙面上的安装,此时此时水箱借助各组第一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使水箱靠近挡墙上的各组排水口,并进一步借助支撑板及各组第二膨胀螺栓进行安装,支撑板位于水箱的下端面,支撑板的安装使水箱在墙体上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上述设置实现了将水箱在墙体竖直墙面上的安装,当降雨时,此时雨水在建筑水平屋顶上不断汇集并从各组排水口的位置排出,雨水向向水箱内部汇集,水箱起到对雨水的收集作用;当日常生活中需要取水时,此时借助管道系统中的第一软管进行取水,将球阀开启,此时水箱内部的雨水沿着第一软管不断向下输送,实现了对雨水的取用;相对于现有的直接将水箱放置在地面上的作业方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水箱在墙体上的固定安装,且水箱在墙体上的稳定性较高,解决了水箱占地过大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四周竖直内壁呈阶梯槽结构,所述水箱内部铺设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箱的四周竖直内壁加工为阶梯槽结构,此时将滤网铺设在水箱内部,当屋顶洒落有枝叶时,此时铺设的滤网实现了对枝叶等的过滤,枝叶被滞留在滤网上,避免了枝叶落入雨水中,避免了枝叶在雨水中发生腐烂,使雨水的水质得到保证。

优选的,所述管道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水箱的一侧竖直端面插接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上端部的进水口高度不低于所述滤网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道系统中的第二软管在水箱的一侧端面上进行安装,当雨水在水箱中溢满时,此时水箱中的雨水沿着第二软管不断向下流出,且第二软管的进水口高度不低于滤网的高度,故此时保证了滤网在水箱中的安装高度,使滤网上截留的枝叶在水箱中被架高,进而使水箱的容量尽可能得到提升。

优选的,靠近所述水箱的一组挡墙的两端均架设有立杆,两组所述立杆之间架设有覆盖所述水箱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杆架设在挡墙的两端,当水箱内部装满雨水后,较为强烈的阳光照射易使水箱内部的微生物数量升高,微生物不断对雨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进而使水质发生恶化,上述过程实现了对水箱的遮阳,使水箱内部的水质得到保障。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管及所述第二软管均与墙体的竖直墙面保持贴合,所述第一软管及所述第二软管上均卡接安装有若干组上下等间距分布的抱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与墙体的竖直墙面贴合,并借助各组抱箍将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与竖直墙面进行固定,上述设置使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在墙体上得到固定,使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在输送雨水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升。

优选的,墙体的竖直墙面上凹设有水平延伸的壁槽,所述支撑板上一体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板的水平翼板共面设置,所述插板与所述壁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壁槽位于墙体的竖直墙面上,当进行水箱安装时,此时将支撑板上的插板与墙体上的壁槽进行插接配合,上述过程实现了将水箱下端部与墙体之间的连接,使支撑板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满载雨水的水箱在墙体上更加稳定。

优选的,各组所述第一膨胀螺栓的安装位置与挡墙上的各组排水口错位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水箱安装的过程中,将各组第一膨胀螺栓的安装位置与各组排水口的位置进行错位,当各组排水口进行雨水排放时,此时排水的雨水避免溅落在各组第一膨胀螺栓上,进而降低了各组第一膨胀螺栓的锈蚀,提升了对该装置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借助各组第一膨胀螺栓及第二膨胀螺栓,各组第一膨胀螺栓将水箱与墙体的竖直墙面进行固定,各种第二膨胀螺栓将支撑板与墙体的竖直墙面进行固定,进一步的将插板与支撑板进行一体成型,上述过程实现了将水箱在竖直墙面上的安装固定,当降雨时,此时从各组排水口中排出的雨水不断向水箱内部汇集,当进行取用时,将第一软管下方的球阀开启,此时雨水不断向下流出,完成从水箱内部的雨水取用;

2.将第二软管与水箱一侧的竖直端面进行安装,并在水箱内部进行滤网的安装,上述过程实现了对雨水中枝叶的截留,铺设的滤网实现了对枝叶等的过滤,枝叶被滞留在滤网上,避免了枝叶落入雨水中,避免了枝叶在雨水中发生腐烂,使雨水的水质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水箱及各组部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挡墙;12、排水口;13、壁槽;2、水箱;21、第一膨胀螺栓;22、支撑板;221、插板;23、第二膨胀螺栓;24、滤网;3、管道系统;31、第一软管;311、球阀;32、第二软管;4、立杆;41、挡板;5、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参照图1,地面上砌筑有房屋,本申请基于平顶结构的现代建筑进行雨水回收系统的设计。建筑的各组墙体1竖直设置,在屋顶的四周进行挡墙11的砌筑,各组挡墙11围合呈封闭的区域。

参照图1及图2,一组挡墙11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排水口12。该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水箱2及管道系统3,水箱2为上端面开口设置的长方体箱体,水箱2的长度与墙体1的长度尺寸相配合。水箱2安装在墙体1的竖直墙面上,挡墙11上的各组排水口12位于水箱2的竖直上方。

参照图2及图3,水箱2靠近墙体1的一侧竖直端面的上方边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水平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膨胀螺栓21,各组第一膨胀螺栓21的安装位置与挡墙11上的各组排水口12错位分布,当各组排水口进行雨水排放时,此时排水的雨水避免溅落在各组第一膨胀螺栓上,进而降低了各组第一膨胀螺栓的锈蚀,提升了对该装置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各组第一膨胀螺栓21与墙体1的竖直墙面插接固定。水箱2的四周竖直内壁呈阶梯槽结构,水箱2内部铺设有滤网24,当屋顶洒落有枝叶时,此时铺设的滤网24实现了对枝叶等的过滤,枝叶被滞留在滤网24上,避免了枝叶落入雨水中,避免了枝叶在雨水中发生腐烂,使雨水的水质得到保证。

水箱2的水平下端面固定一体固定有角钢结构的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长度与水箱2的长度相配合;支撑板22的竖直翼板与墙体1的竖直墙面贴合,支撑板22的水平翼板与水箱2的水平下端面贴合,支撑板22的竖直翼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水平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膨胀螺栓23,各组第二膨胀螺栓23与墙体1的竖直墙面插接固定;管道系统3包括第一软管31,第一软管31与水箱2的下端面连通,第一软管31上连通有球阀311,球阀311的离地高度不大于1米。第一软管31及第二软管32均与墙体1的竖直墙面保持贴合,第一软管31及第二软管32上均卡接安装有若干组上下等间距分布的抱箍5。

管道系统3还包括与水箱2的一侧竖直端面插接的第二软管32,第二软管32上端部的进水口高度不低于滤网24的高度,当雨水在水箱2中溢满时,此时水箱2中的雨水沿着第二软管32不断向下流出,且第二软管32的进水口高度不低于滤网24的高度,故此时保证了滤网24在水箱2中的安装高度,使滤网24上截留的枝叶在水箱2中被架高,进而使水箱2的容量尽可能得到提升。

墙体1的竖直墙面上凹设有水平延伸的壁槽13,支撑板22上一体连接有插板221,插板221的所在平面与支撑板22的水平翼板共面设置,插板221与壁槽13插接配合;当进行水箱2安装时,此时将支撑板22上的插板221与墙体1上的壁槽13进行插接配合,上述过程实现了将水箱2下端部与墙体1之间的连接,使支撑板22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满载雨水的水箱2在墙体1上更加稳定。

参照图2及图3,靠近水箱2的一组挡墙11的两端均架设有立杆4,两组立杆4之间架设有覆盖水箱2的挡板41;当水箱2内部装满雨水后,较为强烈的阳光照射易使水箱2内部的微生物数量升高,微生物不断对雨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进而使水质发生恶化,上述过程实现了对水箱2的遮阳,使水箱2内部的水质得到保障。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现代建筑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当该种屋顶雨水回收装置进行雨水回收前,进行该装置在墙体1竖直墙面上的安装,此时此时水箱2借助各组第一膨胀螺栓21进行固定,使水箱2靠近挡墙11上的各组排水口12,并进一步借助支撑板22及各组第二膨胀螺栓23进行安装,支撑板22位于水箱2的下端面,支撑板22的安装使水箱2在墙体1上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上述设置实现了将水箱2在墙体1竖直墙面上的安装。将插板221与墙体1上的壁槽13插接固定,实现了对水箱2在墙体1上进一步的加固。

当降雨时,此时雨水在建筑水平屋顶上不断汇集并从各组排水口12的位置排出,雨水向水箱2内部汇集,水箱2起到对雨水的收集作用;当屋顶洒落有枝叶时,此时铺设的滤网24实现了对枝叶等的过滤,枝叶被滞留在滤网24上,避免了枝叶落入雨水中,避免了枝叶在雨水中发生腐烂,使雨水的水质得到保证;当水箱2内部装满雨水后,较为强烈的阳光照射易使水箱2内部的微生物数量升高,微生物不断对雨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进而使水质发生恶化,上述过程实现了对水箱2的遮阳,使水箱2内部的水质得到保障。

当日常生活中需要取水时,此时借助管道系统3中的第一软管31进行取水,将球阀311开启,此时水箱2内部的雨水沿着第一软管31不断向下输送,实现了对雨水的取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的直接将水箱2放置在地面上的作业方式,本申请中实现了将水箱2在墙体1上的固定安装,且水箱2在墙体1上的稳定性较高,解决了水箱2占地过大的技术问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