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转轴、下外壳、上外壳、螺杆、手柄、导杆、推动板、连接板、下弹簧片、上弹簧片、绝缘外套;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间位置竖直贯穿有转轴,且转轴与固定底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设有下外壳,且下外壳底部的中间位置与转轴的顶端位置焊接固定;所述下外壳的上方设有上外壳,且上外壳与下外壳呈上下对称;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缓冲功能,电线不易被损坏,方便调节固定方向,便于适应的电线走向,灵活使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953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新疆达坂城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556691.3

  • 申请日2022-03-15

  • 分类号H02G7/05(2006.01);

  • 代理机构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衣明春

  • 地址 83003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柴窝堡管委会白杨沟村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2: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输变电的线路在安装时需要对其进行绝缘连接固定,电线固定装置是一种电线敷设、安装后用来固定电线,使电线占有正确的位置,防止因外力或自重导致电线产生移动的专用夹具。电线固定装置对电线进行固定,能确保敷设后的电线排列整齐,不出现交叉排列现象,而且能够防止涡流损耗的产生。

大多的电线固定方式是采用推动器直接推动卡紧板来进行卡紧固定电线的,这样的推动方式只有一个推动受力点,容易使固定装置受力不均匀,导致固定装置固定效果不佳,且大多数固定装置绝缘效果较差,往往电线暴露在外长时间与固定装置摩擦容易将外皮磨损,一旦发生漏电情况,当人员触碰固定装置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告)号:CN213906255U公开了一种输变电线路用电线绝缘连接固定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杆与螺杆的滑动连接,使得操作人员解除套筒的转动限制后转动套筒带动方形转动杆和第二挤压件进行转动时,第二挤压件可以将限位杆挤压至螺杆的外部,从而对安装完成的螺母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螺母与螺杆之间容易发生松动,提高了固定效果,且通过设置的绝缘胶条,可减小对电线外皮的磨损,可使其不易漏电,即使磨损漏电中间有绝缘胶条隔绝也不会电伤触碰固定装置人员,可实现保护电线外皮,防止人员触电的效果。

在上述这种输变电线路用电线绝缘连接固定装置中,第一推动板通过其底部两侧的伸缩机构来实现缓冲功能,防止固定过程中直接将电线夹住损坏,但由于该伸缩机构包括垫板、滑轨、弹簧、滑动块,根据其彼此的连接关系可以确定该伸缩机构只能定向伸缩,且由于两处伸缩机构垂直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弧面上,因此两处伸缩机构不能同时伸缩,不能实现上述的缓冲功能,存在改进的空间。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转轴、下外壳、上外壳、螺杆、手柄、导杆、推动板、连接板、下弹簧片、上弹簧片、绝缘外套;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间位置竖直贯穿有转轴,且转轴与固定底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设有下外壳,且下外壳底部的中间位置与转轴的顶端位置焊接固定;所述下外壳的上方设有上外壳,且上外壳与下外壳呈上下对称;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上外壳顶部的中间位置竖直贯穿有螺杆,且螺杆与上外壳螺纹配合;所述螺杆的顶端焊接有手柄;所述螺杆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导杆,且两根所述导杆呈左右对称;所述导杆竖直贯穿上外壳的顶部,且导杆与上外壳滑动配合;所述上外壳顶部的内侧设有推动板,且推动板与上外壳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板的顶部与导杆的底端焊接固定;所述推动板的顶部与螺杆的底端活动铆接;所述推动板的下方设有连接板,且推动板与连接板呈上下对称;所述连接板焊接在下外壳底部的内侧;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处下弹簧片,且两处下弹簧片呈左右对称;所述推动板底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处上弹簧片,且两处上弹簧片呈左右对称;所述上弹簧片与下弹簧片的一端上均包覆有绝缘外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弹簧片与上弹簧片均呈V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两处所述下弹簧片与两处所述上弹簧片呈棱形状分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绝缘外套呈舌头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弹簧片与上弹簧片均呈V形状,便于通过下弹簧片与上弹簧片来实现缓冲功能,有效的防止电线被夹住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便于实现下外壳的转动,方便调节固定方向,便于根据电线的走向灵活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缓冲功能,电线不易被损坏,方便调节固定方向,便于适应的电线走向,灵活使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底座1、转轴2、下外壳3、上外壳4、螺杆5、手柄6、导杆7、推动板8、连接板9、下弹簧片10、上弹簧片11、绝缘外套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转轴2、下外壳3、上外壳4、螺杆5、手柄6、导杆7、推动板8、连接板9、下弹簧片10、上弹簧片11、绝缘外套12;固定底座1的中间位置竖直贯穿有转轴2,且转轴2与固定底座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2的顶端设有下外壳3,且下外壳3底部的中间位置与转轴2的顶端位置焊接固定;下外壳3的上方设有上外壳4,且上外壳4与下外壳3呈上下对称;上外壳4与下外壳3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上外壳4顶部的中间位置竖直贯穿有螺杆5,且螺杆5与上外壳4螺纹配合;螺杆5的顶端焊接有手柄6;螺杆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导杆7,且两根导杆7呈左右对称;导杆7竖直贯穿上外壳4的顶部,且导杆7与上外壳4滑动配合;上外壳4顶部的内侧设有推动板8,且推动板8与上外壳4活动连接;推动板8的顶部与导杆7的底端焊接固定;推动板8的顶部与螺杆5的底端活动铆接;推动板8的下方设有连接板9,且推动板8与连接板9呈上下对称;连接板9焊接在下外壳3底部的内侧;连接板9顶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处下弹簧片10,且两处下弹簧片10呈左右对称;推动板8底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处上弹簧片11,且两处上弹簧片11呈左右对称;上弹簧片11与下弹簧片10的一端上均包覆有绝缘外套12。

具体的,请参阅图1,下弹簧片10与上弹簧片11均呈V形状。

具体的,请参阅图3,两处下弹簧片10与两处上弹簧片11呈棱形状分布,固定电线时,将电线置于下弹簧片10与上弹簧片11之间,由于下弹簧片10与上弹簧片11均呈V形状,因此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电线的固定,且固定的效果较好。

具体的,请参阅图4,绝缘外套12呈舌头状。

具体实施步骤:

固定电线时,将电线置于下弹簧片10上,将上外壳4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外壳3顶端,转动螺杆5使推动板8下降,直至上弹簧片11压在电线上。

综上所述:该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绝缘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下弹簧片与上弹簧片均呈V形状,便于通过下弹簧片与上弹簧片来实现缓冲功能,有效的防止电线被夹住损坏;通过设置转轴,便于实现下外壳的转动,方便调节固定方向,便于根据电线的走向灵活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缓冲功能,电线不易被损坏,方便调节固定方向,便于适应的电线走向,灵活使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