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

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抗浮板,抗浮板上端连接有锚杆座,锚杆座下端连接有第一锚杆,第一锚杆下端贯穿抗浮板的板壁并向下延伸,锚杆座上端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固定槽相匹配,固定块上端连接有第二锚杆,第二锚杆上端穿过固定槽的槽口并向上延伸,固定槽两侧对称的槽壁上均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位于固定块的上端位置。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抗浮板、锚杆座、第一锚杆、固定槽、固定块、第二锚杆、滑孔和卡块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锚杆进行安装和拆卸,对临时锚杆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030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惠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637841.3

  • 发明设计人 张国雁;钟威;周铮;陶宁;

    申请日2022-03-23

  • 分类号E02D5/54(2006.01);E02D5/74(2006.01);E02D31/12(2006.01);E02D15/10(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6008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恒丰街1号恒丰花园A、B栋2层02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2: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

背景技术

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力构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以提供支撑力,另一端深入土层中以稳定支撑。整根锚杆分为杆体段和锚固段,杆体段是将锚杆座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部分,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锚固段是混凝土浆体将预应力钢筋与土层粘结的区域,其功能是将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载作用,将杆体段的拉力传至地层深处。

目前,改为现有的锚杆一般是一体式的,在使用后,由于不方便从土层中取出,一般会被废弃,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现有的一般临时锚杆在使用后就会被废弃,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包括抗浮板,所述抗浮板上端连接有锚杆座,所述锚杆座下端连接有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下端贯穿抗浮板的板壁并向下延伸,所述锚杆座上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固定槽相匹配,所述固定块上端连接有第二锚杆,所述第二锚杆上端穿过固定槽的槽口并向上延伸,所述固定槽两侧对称的槽壁上均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位于固定块的上端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对固定块进行限位,来使第二锚杆固定在锚杆座上,方便对第二锚杆进行安装和拆卸,对第二锚杆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锚杆座两侧对称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穿过限位槽槽口并向上延伸且固定连接在卡块上,所述限位槽一侧的槽壁上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在限位块对应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来带动卡块进行运动,再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来使卡块自动复位,从而,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槽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块设置,且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杆上,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以有效地防止限位块从限位槽内脱离。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的下端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设置有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穿过滚动槽的槽口设置,且滚珠滚动连接在限位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可以有效地减小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远离第二锚杆的一端连接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方便工作人员拉动卡块。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锚杆的杆壁上对称连接有两个把手,且两个把手的侧壁上均套设有海绵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锚杆施加作用力。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锚杆内填充有砂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锚杆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设置抗浮板、锚杆座、第一锚杆、固定槽、固定块、第二锚杆、滑孔和卡块等结构,通过卡块对固定块进行限位,来使第二锚杆固定在锚杆座上,方便对第二锚杆进行安装和拆卸,可以对第二锚杆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本申请设置限位板、限位槽、限位块和弹簧等结构,通过限位块来带动卡块进行运动,再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来使卡块自动复位,从而,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抗浮板;2、锚杆座;3、第一锚杆;4、固定槽;5、固定块;6、第二锚杆;7、滑孔;8、卡块;9、限位板;10、限位槽;11、限位块;12、弹簧;13、限位杆;14、滚动槽;15、滚珠;16、拉环;1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桩孔内配砂石的抗浮力锚杆桩,包括抗浮板1,抗浮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锚杆座2,锚杆座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锚杆3,第一锚杆3下端贯穿抗浮板1的板壁并向下延伸,第一锚杆3内填充有砂石,提高第一锚杆3的稳定性。锚杆座2上端开设有固定槽4,固定槽4内设置有固定块5,且固定块5与固定槽4相匹配。固定块5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锚杆6,第二锚杆6上端穿过固定槽4的槽口并向上延伸,第二锚杆6的杆壁上对称连接有两个把手17,且两个把手17的侧壁上均套设有海绵套,把手17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锚杆6施加作用力。固定槽4两侧对称的槽壁上均开设有滑孔7,滑孔7内滑动连接有卡块8,且卡块8位于固定块5的上端位置,卡块8远离第二锚杆6的一端连接有拉环16,拉环16方便工作人员拉动卡块8。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锚杆座2两侧对称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上端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上端穿过限位槽10槽口并向上延伸且连接在卡块8上,限位槽10一侧的槽壁上连接有弹簧12,弹簧12另一端连接在限位块11对应的侧壁上,当锚杆桩报废时,对卡块8施加水平横向的作用力,卡块8就会通过限位块11进行运动,限位块11的运动就会挤压弹簧12,当卡块8脱离固定块5时,将第二锚杆6取出,再撤销对卡块8的作用力,此时,弹簧12就会发生复位,弹簧12就会通过限位块11带动卡块8进行复位,从而,完成对第二锚杆6的拆卸,方便下次使用。通过上结构方便对第二锚杆6进行安装和拆卸,可以对第二锚杆6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具体的,请参阅图2,限位槽10槽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贯穿限位块11设置,且限位块11滑动连接在限位杆13上,弹簧12套设在限位杆13上,限位杆13可以有效地防止限位块11从限位槽10内脱离。限位块11的下端开设有滚动槽14,滚动槽14内设置有滚动的滚珠15,滚珠15穿过滚动槽14的槽口设置,且滚珠15滚动连接在限位槽10的槽底,滚珠15可以有效地减小限位块11与限位槽10之间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锚杆桩报废时,对卡块8施加水平横向的作用力,卡块8受到作用力就会通过限位块11做水平横向运动,限位块11的运动就会挤压弹簧12,弹簧12受到作用力就会发生形变,当卡块8脱离固定块5时,对第二锚杆6施加竖直向上的作用力,第二锚杆6就会带动固定块5做竖直向上运动,当固定块5完全脱离固定槽4内时,撤销对卡块8的作用力,此时,弹簧12就会发生复位,弹簧12就会通过限位块11带动卡块8进行复位,从而,完成对第二锚杆6的拆卸,方便下次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