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

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包括地源热泵主机,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连接大楼总供水管,本实用新型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损坏等情况,此时可打开空气源热泵主机解决以上情况;若发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提热量不够,此时可打开太阳能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补充热量,以满足地源热泵主机的提热,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449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坤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110546.2

  • 发明设计人 周伟森;李建忠;张生刚;毛晨玲;

    申请日2022-01-17

  • 分类号F24D12/02(2006.01);F24D19/10(2006.01);

  • 代理机构石家庄君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6;

  • 代理人张金荣

  • 地址 055150 河北省邢台市任县东方大厦A座920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5: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通过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来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当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提热量不够,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损坏等情况,无法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提热量不够,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损坏等情况,无法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包括地源热泵主机,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连接大楼总供水管,所述地源热泵主机冷凝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所述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大楼总回水管和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出水口的输水管道,且两个所述末端大楼补水泵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大楼总回水管,所述地源热泵主机蒸发器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的进水口,所述地源热泵主机蒸发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其中一个所述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另一个所述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出水口的输水管道,所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出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和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均连接废水集中池,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的输水管道,所述地源热泵主机冷凝器出水口连接的大楼总供水管和地源热泵主机冷凝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分别连接空气源热泵主机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空气源热泵主机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系统由末端大楼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主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和补水系统的运行实现供暖或者制冷,供暖、制冷状态均可使用,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损坏等情况,此时可打开空气源热泵主机解决以上情况,若发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提热量不够,此时可打开太阳能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补充热量,以满足地源热泵主机的提热,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内部安装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连通,地源热泵主机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蒸发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与地源热泵主机蒸发器供水口的输水管道之间连接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安装有旁通阀门,所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出水口的输水通道上安装有位于地埋井循环泵进水口与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的输水管道之间的地埋井出口阀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二次出水口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的二次进水口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阀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口阀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回水主阀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供水主阀门,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空气源热泵主机供水主阀门,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空气源热泵主机回水主阀门,通过旁通阀门通断旁通管,通过地埋井出口阀门控制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向地埋井循环泵或者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供水,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口阀门通断管式换热器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回水主阀门通断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水主阀门通断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通过空气源热泵主机供水主阀门通断空气源热泵主机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通过空气源热泵主机回水主阀门通断空气源热泵主机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均安装有Y型过滤器,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均安装有温度计,通过温度计测量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均安装有Y型过滤器,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出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均安装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测量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出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的液压。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出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和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橡胶软接头,设备通过橡胶软接头连接输水管道。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泄水阀,两个所述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和自动软化器的进水口均安装有单向止回阀,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和两个地埋井循环泵通过泄水阀进行泄压,通过单向止回阀防止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两个地埋井补水泵、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两个地埋井循环泵和自动软化器出现逆流现象。

优选的,两个所述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循环泵进水阀门,两个所述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循环泵出水阀门,两个所述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补水泵进口主阀门,两个所述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补水泵进口主阀门,两个所述末端大楼补水泵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补水泵出口主阀门,两个所述地埋井补水泵的出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补水泵出口主阀门,所述大楼总回水管上安装有末端大楼回水主阀门,所述大楼总供水管上安装有末端大楼供水主阀门,通过末端大楼循环泵进水阀门控制末端大楼循环泵的进水,通过末端大楼循环泵出水阀门控制末端大楼循环泵的出水,通过末端大楼补水泵进口主阀门控制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通过地埋井补水泵进口主阀门控制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通过末端大楼回水主阀门控制大楼总回水管的进水,通过末端大楼供水主阀门控制大楼总供水管的进水。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回水口安装有冷凝器回水主阀门,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出水口安装有冷凝器出水主阀门,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回水口安装有蒸发器回水主阀门,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供水口安装有蒸发器供水主阀门,两个所述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循环泵进口阀门,两个所述地埋井循环泵的出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循环泵出口阀门,所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的进水口安装有地埋井进口阀门,通过冷凝器回水主阀门控制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的回水,通过冷凝器出水主阀门控制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的出水,通过蒸发器回水主阀门控制地源热泵主机的蒸发器的回水,通过地埋井循环泵进口阀门控制地埋井循环泵的进水,通过地埋井进口阀门控制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的进水。

优选的,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均连接有系统稳压膨胀罐,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的进水口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的进水口均连接不锈钢补水箱出水口的输水管道,所述不锈钢补水箱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自动软化器的出水口,所述自动软化器的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管,所述自动软化器的进水口安装有自来水进水主阀门,所述不锈钢补水箱的进水口安装有不锈钢补水箱进水主阀门,所述不锈钢补水箱的出水口安装有不锈钢补水箱出水主阀门,通过自来水进水主阀门控制向自动软化器注入自来水,通过不锈钢补水箱进水主阀门控制不锈钢补水箱的进水,通过自来水管向自动软化器注入自来水,自动软化器对自来水进行软化后排入不锈钢补水箱,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将不锈钢补水箱中的水分别抽入末端大楼系统和浅层土壤源地埋井,进行补水。

优选的,所述废水集中池由多个水池组合而成,每个水池均具有污水回流口和两个垂直设置的污水出口,污水回流口和污水出口分别位于水池相背离的两侧,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和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分别与其中一个水池位于下方的一个污水出口和污水回流口连通,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废水集中池循环泵,通过废水集中池循环泵将废水集中池中的一个水池中的污水抽入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水口,换热后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水口回流到废水集中池中的一个水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地源热泵系统由末端大楼系统、空气源热泵主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系统和补水系统组成,地源热泵主机将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系统的中的能量转移到末端大楼系统,通过末端大楼内的末端设备进行供暖或制冷;在地源热泵主机运行经冷凝器给大楼循环供热的同时,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损坏等情况,此时可打开空气源热泵主机解决以上情况;在地源热泵主机运行经蒸发器与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循环提热的同时,若发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提热量不够,此时可打开太阳能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补充热量,以满足地源热泵主机的提热,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自来水由定压补水系统中的末端大楼补水泵和地埋井补水泵分别为末端大楼系统及地埋井系统补水,以保障末端大楼系统及地埋井系统的水流量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源热泵主机和空气源热泵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源热泵主机;2、空气源热泵主机;3、太阳能热水器;4、浅层土壤源地埋井;5、不锈钢补水箱;6、自动软化器;7、壳管式换热器;8、废水集中池;9、末端大楼补水泵;10、地埋井补水泵;11、末端大楼循环泵;12、地埋井循环泵;13、Y型过滤器;14、温度计;15、压力表;16、橡胶软接头;17、泄水阀;18、单向止回阀;19、冷凝器;20、蒸发器;21、废水集中池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浅层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系统,包括地源热泵主机1,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连接大楼总供水管,地源热泵主机1冷凝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大楼总回水管和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出水口的输水管道,且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大楼总回水管,地源热泵主机1蒸发器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的进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蒸发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其中一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连接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另一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连接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出水口的输水管道,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出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和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均连接废水集中池8,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的输水管道,地源热泵主机1冷凝器出水口连接的大楼总供水管和地源热泵主机1冷凝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分别连接空气源热泵主机2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空气源热泵主机2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系统由末端大楼系统、太阳能热水器3、空气源热泵主机2、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和补水系统的运行实现供暖或者制冷,供暖、制冷状态均可使用,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1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1损坏等情况,此时可打开空气源热泵主机2解决以上情况,若发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提热量不够,此时可打开太阳能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补充热量,以满足地源热泵主机1的提热,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

地源热泵主机1的内部安装有冷凝器19和蒸发器20,冷凝器19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连通,冷凝器19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连通,蒸发器20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连通,蒸发器20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连通,地源热泵主机1通过冷凝器19和蒸发器20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地源热泵主机1蒸发器回水口的输水管道与地源热泵主机1蒸发器供水口的输水管道之间连接有旁通管,旁通管上安装有旁通阀门,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出水口的输水通道上安装有位于地埋井循环泵12进水口与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进口的输水管道之间的地埋井出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7的二次出水口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7的二次进水口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口阀门,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回水主阀门,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供水主阀门,空气源热泵主机2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空气源热泵主机供水主阀门,空气源热泵主机2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空气源热泵主机回水主阀门。

通过旁通阀门通断旁通管,通过地埋井出口阀门控制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向地埋井循环泵12或者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进口供水,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7二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口阀门通断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回水主阀门通断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水主阀门通断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通过空气源热泵主机供水主阀门通断空气源热泵主机2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通过空气源热泵主机回水主阀门通断空气源热泵主机2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

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均安装有Y型过滤器13,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均安装有温度计14,通过温度计14测量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均安装有Y型过滤器13,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的温度。

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出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均安装有压力表15,通过压力表15测量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出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太阳能热水器3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器3出水口连接的输水管道的液压。

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出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和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橡胶软接头16,设备通过橡胶软接头16连接输水管道。

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泄水阀17,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和自动软化器6的进水口均安装有单向止回阀18,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19、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20、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和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通过泄水阀17进行泄压,通过单向止回阀18防止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和自动软化器6出现逆流现象。

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循环泵进水阀门,两个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循环泵出水阀门,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补水泵进口主阀门,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补水泵进口主阀门,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出水口均安装有末端大楼补水泵出口主阀门,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出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补水泵出口主阀门,大楼总回水管上安装有末端大楼回水主阀门,大楼总供水管上安装有末端大楼供水主阀门,通过末端大楼循环泵进水阀门控制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进水,通过末端大楼循环泵出水阀门控制末端大楼循环泵11的出水,通过末端大楼补水泵进口主阀门控制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通过地埋井补水泵进口主阀门控制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通过末端大楼回水主阀门控制大楼总回水管的进水,通过末端大楼供水主阀门控制大楼总供水管的进水。

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回水口安装有冷凝器回水主阀门,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出水口安装有冷凝器出水主阀门,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回水口安装有蒸发器回水主阀门,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供水口安装有蒸发器供水主阀门,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循环泵进口阀门,两个地埋井循环泵12的出水口均安装有地埋井循环泵出口阀门,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的进水口安装有地埋井进口阀门,通过冷凝器回水主阀门控制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19的回水,通过冷凝器出水主阀门控制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19的出水,通过蒸发器回水主阀门控制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20的回水,通过地埋井循环泵进口阀门控制地埋井循环泵12的进水,通过地埋井进口阀门控制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的进水。

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均连接有系统稳压膨胀罐,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的进水口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的进水口均连接不锈钢补水箱5出水口的输水管道,不锈钢补水箱5进水口的输水管道连接自动软化器6的出水口,自动软化器6的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管,自动软化器6的进水口安装有自来水进水主阀门,不锈钢补水箱5的进水口安装有不锈钢补水箱进水主阀门,不锈钢补水箱5的出水口安装有不锈钢补水箱出水主阀门,通过自来水进水主阀门控制向自动软化器6注入自来水,通过不锈钢补水箱进水主阀门控制不锈钢补水箱5的进水,通过自来水管向自动软化器6注入自来水,自动软化器6对自来水进行软化后排入不锈钢补水箱5,两个末端大楼补水泵9和两个地埋井补水泵10将不锈钢补水箱5中的水分别抽入末端大楼系统和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进行补水。

废水集中池8由多个水池组合而成,每个水池均具有污水回流口和两个垂直设置的污水出口,污水回流口和污水出口分别位于水池相背离的两侧,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和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出水口的输水管道分别与其中一个水池位于下方的一个污水出口和污水回流口连通,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进水口的输水管道上安装有废水集中池循环泵21,通过废水集中池循环泵21将废水集中池8中的一个水池中的污水抽入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进水口,换热后通过壳管式换热器7一次出水口回流到废水集中池8中的一个水池。

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地源热泵运行原理:

末端大楼系统运行:给地源热泵主机1输入电能后地源热泵主机1运行,冷凝器出水主阀门打开,热水由地源热泵主机1的冷凝器19供出经末端大楼供水主阀门直供末端大楼,经过末端大楼内的末端设备后,末端设备为风机盘管和暖气片,末端大楼回水主阀门打开进入末端大楼循环泵11,热水经末端大楼循环泵11做功循环,重新回到冷凝器19,此时末端大楼供水主阀门、空气源热泵主机回水主阀门、空气源热泵主机供水主阀门均为常开状态;

空气源热泵主机2运行:在地源热泵主机1运行经冷凝器19给大楼循环供热的同时,若发现制热量不足、供热面积增加、地源热泵主机1台数不够、地源热泵主机1损坏等情况,此时可打开空气源热泵主机2解决以上情况,此时空气源热泵主机回水主阀门、空气源热泵主机供水主阀门打开,其他设备或阀门打开或关闭情况不变,只调整空气源热泵主机2的运行情况即可;

浅层土壤源地埋井系统:给地源热泵主机1输入电能后地源热泵主机1运行,蒸发器供水主阀门打开,冷水由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20供出地埋井进口阀门打开进入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经过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内循环,地埋井出口阀门打开进入地埋井循环泵12,冷水经地埋井循环泵12做功循环,重新回到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20,此时地埋井循环泵进口阀门、地埋井循环泵出口阀门为常开状态,旁通阀门为关闭状态;

污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系统运行:在地源热泵主机1运行经地源热泵主机1的蒸发器20与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循环提热的同时,若发现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数量不足、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损坏、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堵塞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提热量不够,此时可打开太阳能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为浅层土壤源地埋井4补充热量,以满足地源热泵主机1的提热,保障正常为末端大楼系统供暖的需求,此时旁通阀门关闭,太阳能出口阀门、太阳能进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二次出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二次进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一次进口阀门、壳管式换热器一次出口阀门打开,其他设备或阀门打开或关闭情况不变;

补水系统运行:自来水经过自来水进水主阀门进入自动软化器6软化,自来水进入不锈钢补水箱5,自来水由定压补水系统中的末端大楼补水泵9和地埋井补水泵10分别为末端大楼系统及地埋井系统补水,以保障末端大楼系统及地埋井系统的水流量充足,自来水进水主阀门、不锈钢补水箱进水主阀门、不锈钢补水箱出水主阀门、末端大楼补水泵进口主阀门、地埋井补水泵进口主阀门、末端大楼补水泵出口主阀门、地埋井补水泵出口主阀门保持常开状态。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