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

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板面上端设有第一固定轮,支撑板的板面下端设有第二固定轮,位于第一固定轮左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电动丝杆,第一电动丝杆上套有第一滑块,位于第二固定轮右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动丝杆,第二电动丝杆上套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前端均设有安装板,每个安装板的侧边设有一组上下相对的插槽,插槽上设有锁紧组件,每个安装板的中间设有绕线轮;将电缆的两端固定在绕线轮上,然后轮流启动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即可带动电缆的中间段不断的在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的拉伸槽内来回的拉伸移动,以达到测试电缆弯曲寿命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33189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佑创射频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856576.8

  • 发明设计人 蔡庆;杨吉祥;陆振华;

    申请日2022-04-14

  • 分类号G01N3/02(2006.01);G01N3/04(2006.01);G01N3/38(2006.01);

  • 代理机构南通亿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78;

  • 代理人杨利娟

  •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常兴东路1号联东U谷34-101

  • 入库时间 2022-09-26 23:57: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

背景技术

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主要载体,广泛应用于电器装备、照明线路、家用电器等方面,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电缆受到铺设长度、铺设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电线电缆的弯曲寿命还具有较大的要求,因此就需要电缆在出厂前进行弯曲寿命的检测,为此提出一种可用于电缆弯曲寿命检测的机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端设有第一固定轮,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下端设有第二固定轮,所述第一固定轮与第二固定轮之间呈斜角相对,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轮左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电动丝杆,所述第一电动丝杆上套有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轮右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动丝杆,所述第二电动丝杆上套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前端均设有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的侧边设有一组上下相对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外侧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插槽上设有锁紧组件,,每个所述安装板的中间设有绕线轮。

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块,所述锁紧块的两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所述锁紧块的中间段呈弧形,位于所述中间段的下端面的两侧设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的大小与插槽的大小相匹配,所述中间段的下端面的中间设有卡齿。

优选的,将所述两个插板分别对准对应的插槽插入,此时两侧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将所述锁紧组件固定于安装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的启动电源均通过信号线与电控箱相连接,所述电控箱上设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上均设有一圈拉伸槽,每个所述绕线轮上设有一圈电缆槽,所述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是可以拆卸的,可根据实际实验要求来调整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之间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先将电缆的一端通过锁紧组件固定在第一滑块的安装板上,并缠绕在该侧绕线轮上,再向后拉伸顺着第一固定轮,将电缆卡在第一固定轮的拉伸槽内,再斜方向拉至第二固定轮,将电缆卡在第二固定轮的拉伸槽内,然后再向后拉伸,将电缆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滑块上的绕线轮上,并通过锁紧组件将该端部固定在第二滑块的安装板上,此时轮流启动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即可拉动电缆的两端来回移动,这样即可带动电缆的中间段不断的在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的拉伸槽内来回的拉伸移动,以达到测试电缆弯曲寿命的目的;且S形运动方式,更能适应严酷,以及比较高的弯曲试验要求,同时该设备的体积小,也适合在较小的试验场合应用。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电动推杆还连接着电控箱,通过电控箱上设置的控制面板来编辑、记录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的移动次数,以达到设置拉伸次数的目的,该弯曲寿命机测量数据可靠,检测全面;

本实用新型特设的锁紧组件可将电缆的端部牢牢固定住,将电缆的端部放在两个插槽之间,然后再将锁紧组件的插片插入插槽,此时通过螺栓将锁紧片,使得穿过通孔的电缆卡在锁紧块与延伸片之间,从而实现电缆端部的牢牢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滑块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向S型运动的卧式电缆弯曲寿命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板面上端设有第一固定轮12,所述支撑板11的板面下端设有第二固定轮13,所述第一固定轮12与第二固定轮13之间呈斜角相对,所述第一固定轮12和第二固定轮13上均设有一圈拉伸槽121,用于卡接电缆,所述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是可以拆卸的,可根据实际实验要求来调整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之间的间距以及更换固定轮的大小,以实现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电缆拉伸;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轮12左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电动丝杆2,所述第一电动丝杆2上套有第一滑块21,启动第一电动丝杆后第一滑块即可在第一电动丝杆上滑行,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轮13右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动丝杆3,所述第二电动丝杆3上套有第二滑块31,启动第二电动丝杆后第二滑块即可在第一电动丝杆上滑行,所述第一滑块21和第二滑块31的前端均设有安装板4;

每个所述安装板4的侧边设有一组上下相对的插槽41,所述插槽41的外侧均设有第一螺纹孔42,所述插槽41上设有锁紧组件5,用于固定电缆的端部,每个所述安装板4的中间设有绕线轮43,每个所述绕线轮43上设有一圈电缆槽431,用于缠绕电缆,电缆可缠绕一至两圈。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5包括锁紧块51,所述锁紧块51的两端设有第二螺纹孔52,所述第二螺纹孔52与第一螺纹孔42相匹配,所述锁紧块51的中间段511呈弧形,位于所述中间段511的下端面的两侧设有插板53,两个所述插板53的大小与插槽41的大小相匹配,所述中间段511的下端面的中间设有卡齿54;

具体的锁紧方式如下:

先将电缆的端部设置在两个插槽之间,然后再将所述两个插板53分别对准对应的插槽41插入,此时锁紧块的中间段正对着两个插槽之间的电缆,两侧所述第一螺纹孔42也与第二螺纹孔52相对应,然后再将所述第一螺纹孔42与第二螺纹孔52之间通过螺栓6进行固定,这样锁紧块就会随着螺栓的拧紧下压,直至中间段下端面的卡齿与电缆紧紧卡住,即可利用所述锁紧组件5将电缆端部固定于安装板4上。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电动丝杆2和第二电动丝杆3的启动电源信号线分别与电控箱7的信号线相连接,通过所述电控箱7上设置的控制面板71进行编辑,将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设置成轮流运动的方式,并编辑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的移动次数,以达到设置拉伸次数的目的,该弯曲寿命机测量数据可靠,检测全面。

工作原理:先将电缆的一端通过锁紧组件固定在第一滑块的安装板上,并缠绕在该安装板的绕线轮上,可酌情选择,是将电缆缠绕一圈或两圈,再向后拉伸顺着第一固定轮,将电缆卡在第一固定轮的拉伸槽内,再斜方向拉至第二固定轮,将电缆卡在第二固定轮的拉伸槽内,然后再向后拉伸,将电缆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滑块上的绕线轮上,同样可酌情选择,是将电缆缠绕一圈或两圈,最后通过锁紧组件将该端部固定在第二滑块的安装板上,即可将电缆固定在弯曲寿命机上;

此时通过所述电控箱设置的控制面板进行编辑,轮流启动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当启动第一电动丝杆上的第一滑块向左拉伸移动时,第二电动丝杆上的第二滑块也会随之同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整个电缆向左拉伸测试,当启动第二电动丝杆上的第二滑轮向右拉伸移动时,第一电动丝杆上的第一滑块也会随之同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整个电缆向右拉伸测试;

通过不断的轮流启动第一电动丝杆和第二电动丝杆,即可拉动电缆的两端来回移动,从而使电缆的中间段不断的在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的拉伸槽内来回的拉伸移动,以达到测试电缆弯曲寿命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