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车用地毯的毯坯、车用地毯及车辆

车用地毯的毯坯、车用地毯及车辆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地毯的毯坯、车用地毯及车辆,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层、连接层和隔声基层;表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布层和簇绒层,基布层通过连接层与隔声基层紧密贴合,形成簇绒层的纱线线束由两根及以上的纱线并股拧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有效提升了簇绒层的隔吸声能力,即使地毯整体厚度较薄,也能通过簇绒层有效吸收隔离车辆底部向乘员舱内传递的噪声,对于改善车辆底部的降噪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地毯的毯坯、车用地毯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代步工具的层面,对于车辆内饰的美观性、驾乘舒适度等需求日益增加。

汽车噪音是影响驾乘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低速行驶状态(40km/h~80km/h)下,路噪和胎噪是主要噪声来源,在高速行驶状态(100km/h以上)下,风噪是主要噪声来源。噪声传递的主要区域包括汽车底部区域,汽车地毯覆盖到汽车地板上,不仅作为内饰使用,还能起到隔音、隔热等作用,是降低路噪、胎噪和风噪的重要零部件。

现有的地毯适用于燃油车辆,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由于电池包位于地板下方,导致地板高度较高,地毯铺设的高度空间受限,隔吸声性能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地毯的毯坯、车用地毯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毯不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铺设,导致汽车底部的隔吸声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地毯的毯坯,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表层、连接层和隔声基层;

所述表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布层和簇绒层,所述基布层通过所述连接层与所述隔声基层紧密贴合,形成所述簇绒层的纱线线束由两根及以上的纱线并股拧合构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布层为PET无纺布层,所述簇绒层为PA56合成纤维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纱线为抗菌纱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簇绒层为经过浸胶定型的簇绒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声基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弹性材料层和纤维毡层,所述弹性材料层与所述连接层紧密贴合,所述纤维毡层与所述弹性材料层紧密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纤维毡层为PET纤维毡层或ES纤维毡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材料层为POE弹性材料层。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由多根纱线并股拧合形成的纱线线束结合簇绒生产工艺制造获得的簇绒层,由于纱线线束本身具有更大的直径,能使簇绒的绒密度更高;另外,通过合理控制同一个纱线线束中两根及以上的纱线拧合的紧密程度,控制纱线线束自身的蓬松程度,继而使纱线线束自身也具有更好的隔吸声能力。本申请的车用地毯的毯坯有效提升了簇绒层的隔吸声能力,即使地毯整体厚度较薄,也能通过簇绒层有效吸收隔离车辆底部向乘员舱内传递的噪声,对于改善车辆底部的降噪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车用地毯,包括上述的车用地毯的毯坯,还包隔声底层,所述隔声底层位于所述隔声基层背离所述连接层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具有更高隔吸声性能的车用地毯的毯坯,再结合使用隔声底层,使车用地毯整体在保持隔声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隔吸声性能,对于改善车辆底部的降噪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用地毯。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具有更高隔吸声性能的车用地毯,使得车辆底部的噪声传递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更加适用于地毯铺设的高度空间受限的车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地毯的毯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纱线形成纱线线束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地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由两根纱线形成纱线线束的毯坯与传统毯坯吸音性能的对比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使用毛毡层的车用地毯与传统地毯的隔声性能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表层;110、基布层;120、簇绒层;121、纱线线束;1211、纱线;

200、连接层;

300、隔声基层;310、弹性材料层;320、纤维毡层;

400、隔声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术语“上”、“下”与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同;其余的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垂直”、“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地毯的毯坯进行说明。所述车用地毯的毯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层100、连接层200和隔声基层300;表层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布层110和簇绒层120,基布层110通过连接层200与隔声基层300紧密贴合,形成簇绒层120的纱线线束121由两根及以上的纱线1211并股拧合构成。

本实施例的车用地毯的毯坯,在铺设到车内后,表层100在上,隔声基层300在下。隔声基层300使毯坯具备一定的隔声性能,连接层200用于使隔声基层300和基布层110能实现紧密贴合,保证毯坯的整体性。

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纱线线束121示出为由两根纱线1211拧合形成,但需要理解的是,一股纱线线束121中纱线1211的数量并不限于两根。

本实施例的纱线线束121通过簇绒生产工艺与基布层110结合,簇绒生产工艺举例如下:

1)簇绒针下降,喂纱线线束121,圈绒钩放掉下一个绒圈;

2)簇绒针将线线束121植入基布层110,圈绒钩即向前钩绒圈;

3)簇绒针提升,即将下一行程圈绒钩钩住绒圈,形成圈绒;

4)簇绒针下降,喂线线束121,绒圈钩起,簇绒刀退回;

5)簇绒针喂纱到最低位置,簇绒钩,簇绒刀退回完毕;

6)簇绒针提升,即将下一行程簇绒钩前进,簇绒刀前进,切割簇绒钩上的线线束121。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地毯的毯坯,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由多根纱线1211并股拧合形成的纱线线束121结合簇绒生产工艺制造获得的簇绒层120,由于纱线线束121本身具有更大的直径,能使簇绒的绒密度更高;另外,通过合理控制同一个纱线线束121中两根及以上的纱线1211拧合的紧密程度,控制纱线线束121自身的蓬松程度,继而使纱线线束121自身也具有更好的隔吸声能力。本实施例的车用地毯的毯坯有效提升了簇绒层120的隔吸声能力,即使地毯整体厚度较薄,也能通过簇绒层有效吸收隔离车辆底部向乘员舱内传递的噪声,对于改善车辆底部的降噪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实施例以纱线线束121由两根纱线1211形成的情况为例,毯坯的吸声系数比传统单股纱线的地毯高0.09-0.31,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如图4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布层110为PET无纺布层,簇绒层120为PA56合成纤维层。

形成基布层110的PET无纺布又称涤纶无纺布,使基布层110形成拒水无纺布层,如果有水滴在无纺布表面上,水珠会从表面直接滑落,避免水下渗后毯坯之内造成干燥清洁困难的问题,避免影响车内卫生环境。另外,PET无纺布在需要耐温的环境下(例如在车辆经过暴晒等影响因素导致车内温度较高的环境)可以保持无纺布的外形尺寸的稳定性能,避免变形。同时,PET无纺布还具有练好的抗拉抗撕和抗老化的性能,能适应驾乘人员的踩踏、摩擦等情况,使用寿命长,有利于提升车辆内饰的品质感,降低维护成本。

形成簇绒层120的PA56(尼龙56)合成纤维主要由戊二胺和己二酸材料合成获得,PA56材料通过熔融纺丝等工艺形成合成纤维(即纱线1211),随后将多根纤维拧合形成纱线线束121,PA56材料合成所需的原料中,戊二胺为生物基成分,合成时其占比约为45%,戊二胺的主要来源为玉米等农作物。PA56的柔软度接近羊绒,混纺产品手感更好、更柔软。PA56的熔点在260℃左右,可以在140℃以下长期使用。本实施例的PA56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还比较容易染色,不仅满足了对使用强度、使用寿命的需求,同时也使毯坯的外观更加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基布层110不仅可以采用PET无纺布制备,也可采用其他与PET无纺布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同时,簇绒层120不仅可以采用PA56合成纤维制备,也可采用其他与PA56合成纤维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簇绒层120的克重为800g/m

在一些实施例中,纱线1211为抗菌纱线。本实施例对纱线1211进行抗菌处理,从而实现抑菌防霉的效果。抗菌处理的具体过程举例如下:1)清洗并梳理纱线1211;2)将纱线1211浸泡入抗菌液中,抗菌液添加含有氧化锌的抗菌母粒;3)干燥。本实施例中含有氧化锌的抗菌母粒附着在纱线1211上,能在空气中催化产生活性氧,继而破坏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实现抑菌防霉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美观性,本实施例中的纱线1211可进行染色处理,染色步骤在抗菌处理之前为宜,其中的染色处理可采用现有的染色工艺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层200为PE淋膜层,连接层200的克重为240g/m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层200不仅可以采用PE淋膜制备,也可采用其他与PE淋膜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簇绒层120为经过浸胶定型的簇绒层。本实施例的浸胶指的是使定型胶浸入簇绒层120的簇绒中,定型胶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醋酸乙烯等多元共聚并接枝改性而成的共聚乳液,簇绒层120经过浸胶后能够保持簇绒的弹性和柔韧度,使簇绒经过反复踩踏后仍然能保持挺立状态,继而保持隔吸声性能的可靠性,同时还能防止簇绒起球。

本实施例的浸胶过程可通过喷洒或直接浸泡的方式实现,以喷胶工艺为例,可通过直接向簇绒层120喷洒定型胶实现浸胶,也可在基布层110背离簇绒层120的一侧喷胶,簇绒层120和基布层110均能浸透定型胶。

具体实施时,定型胶的克重为75g/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隔声基层300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隔声基层300包括层叠设置的弹性材料层310和纤维毡层320,弹性材料层310与连接层200紧密贴合,纤维毡层320与弹性材料层310紧密贴合。本实施例的弹性材料层310与表层100和纤维毡层320配合组成质量弹簧系统,形成阻尼的粘滞作用,增加了毯坯的结构阻尼,能够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振动的影响,继而能够提高隔声性能;同时,纤维毡层320形成一种多孔材料层,当声波入射到纤维毡层320时,会进入纤维毡层320从而激起空隙中的空气和纤维发生振动,由于摩擦和粘滞阻力以及纤维的导热性能,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从而减弱了反射声,使总的噪声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纤维毡层320为PET纤维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毡)层或ES纤维毡(聚烯烃系纤维毡)层,使得纤维毡层320质地柔软,密度可控,阻燃性能好,可以形成厚度较大的纤维毡层320,能够填补汽车内部钣金之间的缝隙,并且,PET纤维和ES纤维均为容易梳理的纤维,纤维毡层320的毛网不会出现空洞等导致克重不均匀的现象,这些效果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隔声性能。

具体实施时,PET纤维毡层或ES纤维毡层还可形成无纺布式的层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材料层310为POE弹性材料层。POE(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材料使得本实施例的弹性材料层310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和良好的低温性能,还具有优异的耐热老化和抗紫外线性能,在注射和挤出成型过程中不易产生挠曲,保证弹性材料层310能形成可靠的阻尼粘滞作用,同时,其使用寿命长,成型均匀性好,避免弹性材料层310产生克重不均匀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毯坯的隔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材料层310的克重为1650g/m

需要说明的是,纤维毡层320不仅可以采用PET纤维或ES纤维制备,也可采用其他与PET纤维或ES纤维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同时,弹性材料层310不仅可以采用POE弹性材料制备,也可采用其他与POE弹性材料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毯坯可适用可循环材料制备,制造过程碳排放量低,符合碳中和和节能环保的要求;另外,本申请的毯坯不仅适用于电动车,也适用于燃油车等多种车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用地毯,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车用地毯包括上述的车用地毯的毯坯,还包隔声底层400,隔声底层400位于隔声基层300背离连接层200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地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具有更高隔吸声性能的车用地毯的毯坯,再结合使用隔声底层400,使车用地毯整体在保持隔声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隔吸声性能,对于改善车辆底部的降噪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声底层400为毛毡层。以纯电动车为例,其地板上方的体坛布置空间只有15mm~20mm,除去毯坯的5mm~9mm,剩余空间非常小,按照传统的布置工艺,隔声底层400多采用PU发泡材料层,但较薄的PU发泡材料层又难以获得好的隔声性能。本实施例采用毯坯结合毛毡层的布置方式,通过毛毡层能填补钣金之间的缝隙,再结合合理控制纤维网的密度,继而能有效提升隔声性能。结合前述的毯坯结构,在毯坯厚度相同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的PU发泡材料层,本实施例的车用地毯隔声性能提升2.5dB~16.6dB,提升效果显著,如图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毛毡层采用PET+L-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其克重为1600g/m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用地毯。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具有更高隔吸声性能的车用地毯,使得车辆底部的噪声传递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更加适用于地毯铺设的高度空间受限的车辆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