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

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包括收获机架体,以及设置于收获机架体上的收割台、脱粒仓、输送通道和风筛选机构,所述风筛选机构包括筛选仓、风机和第一风管;所述筛选仓包括顶部的第一壳收集口、后端的第二壳收集口、底部的粮食收集口、在筛选仓内部设置振动筛网;所述第一壳收集口外端经第一风管连接至风机进风口,所述风机直接固定至收获机架体上,麦壳等农作物的外壳在风机吸力下经由第一风管抽至风机,由风机底部的排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实现了谷壳、粮食颗粒的风筛选,在输送通道启动时,振动筛网同时作业,可实现收割作业的同时,进行脱粒,谷壳和粮食分离,大大提升了收获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4229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655680.7

  • 申请日2022-06-29

  • 分类号A01D41/02(2006.01);A01D41/12(2006.01);A01D41/06(2006.01);A01F12/44(2006.01);B07B9/00(2006.01);B07B4/08(2006.01);B07B1/28(2006.01);

  • 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吕薇

  •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办事处南上高村493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获机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联合收获机可用于小麦、燕麦等谷物以及玉米等农作物的粮食收集。联合收获机首先利用收割台切割农作物,而后农作物被输送至脱粒仓脱粒,麦芒等脱粒后的外壳同时排出,收割完成后再经扬谷器将脱除谷壳的粮食收集起来。

在育种工作中,不同品种的作物高度有区别,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待收割的农作物,期望收割台的高度可进行调整,如公开专利“一种具有工作倾角可调扬谷器的联合收割机”(公开号:CN102405727A)提供的结构,将脱粒仓和扬谷器设计为固定连接的整体,扬谷器下端活动铰接在脱粒仓上,扬谷器绕铰接轴转动,实现其工作倾角的调节,脱粒仓底部的谷物绞龙通过带有链轮的刮板式输送机构将谷物输送至扬谷器顶部。然而,由于该方案中的扬谷器的下端嵌套在脱粒仓一侧的斗座内,并通过斗座上的滑槽摆动,这种可以摆动的嵌套结构中,扬谷器和斗座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空隙,不仅容易造成谷物的蹦出,积累的谷物还会卡在空隙中使得摆动功能受影响。

这种结构的收获机是在收割完一个小区后,停机,将脱壳的粮食颗粒收集完成后,再开始下一个小区的收割工作。费工费时,收割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可在收割同时进行粮食颗粒的筛选和收集,大大提升了收获效率,同时能适用于不同高度作物的收获作业。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包括收获机架体,以及设置于收获机架体上的收割台、脱粒仓、输送通道和风筛选机构,所述输送通道包括顶端链轮、底端链轮,以及连接顶端链轮和底端链轮的链条;所述风筛选机构包括筛选仓、风机和第一风管;所述筛选仓包括顶部的第一壳收集口、后端的第二壳收集口、底部的粮食收集口、在筛选仓内部设置振动筛网;所述第一壳收集口外端经第一风管连接至风机进风口,所述风机直接固定至收获机架体上,麦壳等农作物的外壳在风机吸力下经由第一风管抽至风机,由风机底部的排风口排出。由输送通道带来的脱粒的麦壳经由第一壳收集口排出,较长的麦秆沿振动筛网经由第二壳收集口排出,较重的粮食从振动筛网落下、由粮食收集口落入容器或袋子中收集。

优选的,所述风筛选机构还包括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顶端连通至输送通道的顶端链轮中心轴上方,底端连接至风机的排风口,风机排风口排出的风经由第二风管将输送通道连同筛选仓内残留的粮食颗粒或者谷壳吹离,起到清理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调控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启闭,将所述第二风管连接至排风口的侧壁,风机的排风口底端设置一封盖,通过封盖启闭控制出风路径。

优选的,所述输送通道顶端链轮中心轴和筛选仓中的振动筛网通过曲柄连杆结构连接,当输送通道运转时,带动振动筛网前、后和上、下方向的振动动作。

优选的,所述收割台、脱粒仓、输送通道和筛选仓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获机架体上设置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顶端铰接一架体中心轴,所述收割台、脱粒仓、输送通道和筛选仓由连接至脱粒仓底部的连接架铰接至架体中心轴。

优选的,所述收获机架体上还设置驱动件,驱动件推动收割台、脱粒仓、输送通道和筛选仓整体绕架体中心轴旋转,调整收割台高度,从而实现针对不同高度作物的可调整的收割作业。

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于收获机架体上的伸缩件、固定于收割台后表面的固定架、以及连接液压缸、第二支撑架和固定架的L型的摆动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倒置的折线框架,所述摆动架前端铰接设置一滚轮,滚轮边缘与折线框架接触;所述摆动架弯折部分通过销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架上,所述摆动架的后端铰接至液压缸接头处。

所述伸缩件选自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丝杆等结构。

为了保证振动筛网倾斜角度,在所述振动筛网外端顶部连接一连接框,连接框顶部连接一钢索,钢索另一端连接至收获机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钢索可选自操纵钢丝绳或推拉钢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在联合收获机上设置包括风机、筛选仓和风管的风筛选机构,风机的进风口连接第一风管,第一风管由筛选仓的顶部收集口引出,将谷壳等材料抽出,经风机底部排风口排出,实现一次风筛选;

2、如用于作物育种单位,对粮食的品种纯度要求较高,可通过第二风管向输送通道送风,将输送通道内残留的粮食和骨科吹出,起到清理作用,为第二次风筛选;

3、本装置通过振动筛网对粮食和谷壳进行筛选,在输送通道启动时,振动筛网同时作业,可实现收割作业的同时,进行脱粒,谷壳和粮食分离,大大提升了收获效率;

4、本装置实用性强,既可用于大面积收获作业,也可用于小区育种区域作业,减少了人工作业,保证收获种子的纯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结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风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的筛选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的第二风管连接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的风机排风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的中心轴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的第二架体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收割台,2-脱粒仓,3-输送通道,4-筛选仓,5-风机,6-控制箱,7-收获机架体;

31-顶端链轮中心轴,32-旋转盘,33-旋转轴,34-旋转杆;

41-第一壳收集口,42-第二壳收集口,43-粮食收集口,44-振动筛网,

51-第一风管,52-第二风管,53-排风口,54-封盖,55-拉绳,56-风机操纵杆,57-固定座;

71-第一支撑架,72-架体中心轴,73-连接架,74-第二支撑架,75-液压缸,76-固定架,77-摆动架,78-折线框架,79-滚轮;

441-摆动轴,442-摆动杆,443-第一连接件,444-第二连接件,445-连接框,446-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1:带有风筛选机构的育种用联合收获机

如图1所示,包括收割台1、脱粒仓2、输送通道3和筛选仓4,所述收割台1、脱粒仓2、输送通道3和筛选仓4顺次固定连接,通过收割台1收割农作物,而后输送至脱粒仓2脱粒,脱粒后的麦芒、麦壳与脱壳后的粮食颗粒一同由输送通道4输送至筛选仓4,经由筛选仓4将壳与粮食分离,由不同出口排出。

其中收割台1和脱粒仓2以及输送通道3与现有的收获机结构相同,具体地,输送通道3可旋转与公开专利“一种具有工作倾角可调扬谷器的联合收割机”(公开号:CN102405727A)中相同的链条传输的刮板式输送机构。所述输送通道包括顶端链轮、底端链轮,以及连接顶端链轮和底端链轮的链条,链条上设置刮板。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筛选仓4包括顶部的第一壳收集口41、后端的第二壳收集口42、底部的粮食收集口43、在筛选仓4内部设置振动筛网44,由输送通道3带来的脱粒的麦壳经由第一壳收集口41排出,较长的麦秆沿振动筛网44经由第二壳收集口42排出,较重的粮食从振动筛网落下、由粮食收集口43落入容器或袋子中收集。

如图2所示,所述输送通道3的顶端链轮中心轴31外焊接固定一旋转盘32,旋转盘32边缘焊接固定一旋转轴33,旋转轴33外部铰接一旋转杆34,振动筛网44内端连接至一摆动轴441,摆动轴441外端固定连接至摆动杆442,摆动杆442与旋转杆34铰接,所述旋转盘32、旋转轴33、旋转杆34与摆动杆442构成曲柄连杆结构,当输送通道3运转时,带动摆动轴441产生摆动动作。

如图3所示,在脱粒仓4中,振动筛网44下方,所述摆动轴441上固定设置两个第一连接件443,连接件443与和振动筛网44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444铰接,在摆动轴441摆动时,带动第二连接件444连通振动筛网产生弧线形运动轨迹,实现振动筛网44前、后和上、下方向的振动动作。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收集口41外端经第一风管51连接至风机5进风口,所述风机5固定至收获机架体上,麦壳等农作物的外壳在风机5吸力下经由第一风管51抽至风机5,由风机底部的排风口53排出。

如图4所示,于所述输送通道3和风机5之间设置第二风管52,所述第二风管52顶端连通至输送通道3的顶端链轮中心轴31上方,底端连接至风机5的排风口53,风机排风口排出的风经由第二风管52输送至输送通道3顶端的链轮上,将输送通道连同筛选仓4内残留的粮食颗粒或者谷壳吹离,起到清理作用。

为了控制第一风管51排出谷壳和第二风管52清理作用,如图5所示,第二风管52连接至排风口53的侧壁,风机的排风口53底端铰接一封盖54,封盖54开口端固定连接一拉绳55,拉绳55另一端连接至风机操纵杆56,风机操纵杆56可旋转地铰接至固定座57上,固定座57设置于控制箱6(如图1所示,图5中未体现)上,拉动风机操纵杆56处于不同角度,从而带动封盖54闭合或者打开风机的排风口53。

当收获机收割作物时,打开排风口53,风机由第一风管51将筛选仓4中质量较轻的麦壳、麦芒抽吸至排风口53排出,由于排风口53底端的口径远大于第二风管52,麦壳较少进入第二风管52。收割、脱粒等全部工序完成后,关闭排风口53,开启风机,由第二风管52向输送通道3送风,将粮食和谷壳吹出收获机。

实施例2,收割台的高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可调整收割台高度的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收割台1、脱粒仓2、输送通道3和筛选仓4依次固定连接,设置于收获机架体7上,收获机架体7上还设置控制箱6。

所述收获机架体7上设置第一支撑架71,第一支撑架71顶端铰接一架体中心轴72,所述收割台1、脱粒仓2、输送通道3和筛选仓4由连接至脱粒仓2底部的连接架73铰接至架体中心轴72,以架体中心轴72为中心旋转,实现收割台1高度的调整。

所述收获机架体7上还设置垂直方向的第二支撑架74,以及驱动件,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于收获机架体7上的液压缸75、固定于收割台1后表面的固定架76、以及连接液压缸75、第二支撑架74和固定架76的L型的摆动架77;所述固定架76包括一倒置的折线框架78,所述摆动架77前端铰接设置一滚轮79,滚轮79边缘与折线框架78接触;所述摆动架77弯折部分通过销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架74上,所述摆动架77的后端铰接至液压缸75接头处。液压缸75伸缩,通过L型的摆动架77的摆动推动收割台1高度的升降,同时带动包括脱粒仓2、输送通道3和筛选仓4摆动。

从而实现针对不同高度作物的可调整的收割作业。

所述筛选仓4、及筛选仓4内部的振动筛网44等,风机5、以及与风机连接的第一风管51、第二风管52等构成风筛选机构。

实施例3,振动筛网结构的改进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收割、脱粒和分离同时进行,当进行不同高度作物收割作业时,筛选仓随收割台相反反向摆动,造成震动晒网无法保持相同的角度,可能造成筛选仓后端(图1右侧)稍高而使粮食和谷壳残留于筛选仓进料端(图1左侧),或者筛选仓末端稍低而使一部分粮食随谷壳从后端的第二壳收集口42放出,无法有效起到分离效果。因此,保证振动筛网倾斜角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振动筛网44外端顶部连接一连接框445,连接框445顶部连接一钢索446,钢索446另一端连接至收获机架体7上。以收割台1位于最低高度为基础,将钢索446两端分别固定,从而固定了钢索446的长度,此时振动筛网末端与筛选仓4的后端接触,由筛选仓4后端支撑振动筛网末端;当收割台1升至最高位时,由于钢索的长度固定,与收获机架体7连接的一端位置固定,于振动筛网一端连接的钢索将振动筛网末端拉高,振动筛网末端脱离与筛选仓4末端的接触,从而保证振动筛网保持相同的倾斜角度。

钢索446可选自操纵钢丝绳或推拉钢索,两者多用于包括汽车或飞机的发动机操纵系统,进行长距离负载的传递,为了降低成本,可采用只具有后拉作用的钢丝绳,为了限制钢丝绳的位置,可以在脱粒仓和筛选仓设置若干卡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