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

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面爆破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固定于已爆破成型的斜坡面,包括设置于斜坡面上端的上横向插筋组及设置于斜坡面下端的下横向插筋组;水平上导轨,固定于上横向插筋组上;水平下导轨,固定于下横向插筋组上;安装架,为方形框体,顶部及底部下表面各设有一向下的L形挂钩,并通过所述L形挂钩挂设于水平上导轨及水平下导轨上;手风钻,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在所述手风钻上还设有配重物。本实用新型在斜坡段利用固定导轨进行造孔,通过对导轨角度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施钻精度,同时确保钻孔的连续性,提高钻孔质量及成孔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8340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282080.0

  • 申请日2022-05-25

  • 分类号E21B7/04(2006.01);E21B15/04(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禾创知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4;

  • 代理人许宜生

  • 地址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锦华路三段13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2: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面爆破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

背景技术

某在建电站结构物含土石坝、溢洪道、发电厂房、尾水渠、开关站、永久道路、业主营地、输电线路等。石方开挖工程主要有厂房基坑开挖、溢洪道基坑开挖以及尾水渠基坑开挖,开挖工程量较大。基坑开挖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总体较致密、坚硬,多呈块状、整体块状构造,抗风化能力较强。该电站石方开挖呈现的特点是基坑开挖面积开阔,存在大面积的斜坡建基面开挖,在厂房开挖过程中,根据结构型式来看,影响厂房基坑开挖向下进行的进度的主要因素为上下游斜坡建基面的开挖进度,如果上下游斜坡建基面的开挖进度滞后,将会直接影响厂房整体开挖进度。

预裂爆破技术在建基面、边坡坡面、道路基面等关键部位的开挖中,应用非常广泛。预裂爆破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保留基面的损伤程度、开挖平整度,也会间接影响着边坡和基面的稳定以及后续主体工程的安全。而预裂孔的钻孔精度是影响预裂爆破效果好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传统的预裂孔钻孔方法是人工架设支架式潜孔钻机,人工调整钻机的位置和钻头的方位。该方法对于潜孔预裂爆破和小范围爆破能够满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而对于深孔大爆区台阶爆破,预裂孔的深度较深,预裂孔的数量也较多时,传统方法的钻孔精度和钻孔效率就很难满足要求。比如,对于15m深的预裂孔,当钻孔偏差超过1°时,孔底的预裂孔位置偏差会超过26cm。而当相邻炮孔孔位偏差叠加时,这个偏差会更大。

在现有技术中,斜坡基建面造孔过程耗时较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需要在钻进过程中不断调整钻孔角度,以保障钻孔精度,并且无法保证钻孔的连续性及成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现有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耗时过长,无法保证造孔连续性及成孔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固定于已爆破成型的斜坡面,包括设置于斜坡面上端的上横向插筋组及设置于斜坡面下端的下横向插筋组;

水平上导轨,固定于上横向插筋组上;

水平下导轨,固定于下横向插筋组上;

安装架,为方形框体,顶部及底部下表面各设有一向下的L形挂钩,并通过所述L形挂钩挂设于水平上导轨及水平下导轨上;

手风钻,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在所述手风钻上还设有配重物。

特别的,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的倾斜滑轨,所述手风钻上设有嵌入所述倾斜滑轨内的滑动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轮通过横向支杆设置于手风钻左右两侧,配重物固定于所述横向支杆上。

特别的,在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边框上还设有供手风钻的钻杆穿过的竖向定向孔。

特别的,所述上横向插筋组及下横向插筋组为螺纹钢,入岩至少15cm。

特别的,还包括所述安装架上的倾角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在斜坡段利用固定导轨进行造孔,通过对导轨角度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施钻精度,同时确保钻孔的连续性,提高钻孔质量及成孔率,有效的控制了斜坡建基面轮廓的开挖质量,减少了后期对欠挖部位的处理及对超挖部位混凝土回填的成本;在降低了爆破成本同时达到了改善爆破效果的目的,施工工艺简单且爆破质量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支撑底座—1;斜坡面—2;上横向插筋组—21;下横向插筋组—22;水平上导轨—23;水平下导轨—24;安装架—3;倾斜滑轨—31;手风钻—4;滑动轮—41;横向支杆—42;竖向定向孔—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大面积光面爆破斜坡段造孔的定向造孔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1,固定于已爆破成型的斜坡面2,包括设置于斜坡面2上端的上横向插筋组21及设置于斜坡面2下端的下横向插筋组22;

水平上导轨23,固定于上横向插筋组21上;

水平下导轨24,固定于下横向插筋组22上;

安装架3,为方形框体,顶部及底部下表面各设有一向下的L形挂钩,并通过所述L形挂钩挂设于水平上导轨23及水平下导轨24上;

手风钻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3上,在所述手风钻4上还设有配重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底座1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件,为装置整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所述上横向插筋组21及下横向插筋组22为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若干根插筋,并分别由水平上导轨23及水平下导轨24串联为一体,水平上导轨23及水平下导轨24均位于插筋朝向斜坡面2的一侧的顶部。安装架3作为手风钻4的安装位置,利用L形挂钩挂设于水平上导轨23及水平下导轨24上,手风钻4在配重物的作用下,在安装架3上不断沿安装架3的倾斜角度向下钻进,从而实现打孔角度的精确控制及连续钻孔,避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钻孔连续性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手风钻4钻孔角度受操作人员水平的影响而导致成孔倾角不满足工艺参数要求的问题。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架3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的倾斜滑轨31,所述手风钻4上设有嵌入所述倾斜滑轨31内的滑动轮4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供实施的安装架3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方框状的安装架3的左右两侧框体上的倾斜滑轨31的作用在于为手风钻4的上下滑移提供轨道,同时滑动轮41嵌入倾斜滑轨31的设置也能确保手风钻4在滑移过程中不会偏移,确保成孔角度的精确性。

作为一个更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滑动轮41通过横向支杆42设置于手风钻4左右两侧,配重物固定于所述横向支杆4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杆42的作用在于为配重物施压提供空间,将配重物固定在横向支杆42上可以为手风钻4在钻进过程中不断向下施加压力,作为手风钻4的钻进动力。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安装架3的底部边框上还设有供手风钻4的钻杆穿过的竖向定向孔4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定向孔43的作用在于配合手风钻4的钻身,确保手风钻4的钻杆在整个钻进过程中均沿钻身及竖向定向孔43构成的倾斜角,在确保安装架3的倾角全程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确保钻孔的倾角不发生变化,以保障钻孔精确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横向插筋组21及下横向插筋组22为螺纹钢,入岩至少15cm。

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倾角均由插筋组确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安装架3及手风钻4的倾角稳定牢固,上横向插筋组21及下横向插筋组22均采用螺纹钢,根据施工标准,其下端入岩长度应至少为15cm,以保证上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所述安装架3上的倾角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于安装架3上的倾角传感器对安装架3的倾斜角度进行实时监测,避免由于手风钻4在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导致上横向插筋组21及下横向插筋组22的入岩距离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安装架3的倾斜角度改变。

本实用新型描述中出现的“连接”、“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加工成型、焊接,也可以机械连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描述中,出现的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因此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