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

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内冷流道内设置散热风扇组件,散热风扇组件将气流引入内冷流道,使得密封结构内的电动机元件得到充分的散热,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风扇组件代替现有技术即公告号为ZL202123434532.0,专利名称为“风机用封闭式电动机冷却结构”的专利文件中风机的作用,使得在导风管不连接连接风机蜗轮的进口,也能够实现相同的作用,且风机蜗轮的进口和出口留出,均用于连接外设管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9823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新昌风多多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384700.8

  • 发明设计人 唐坚梁;唐正宽;

    申请日2022-09-07

  • 分类号F04D25/08(2006.01);F04D29/58(2006.01);H02K9/06(2006.01);H02K5/20(2006.01);H02K5/18(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方洲易

  •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高新区灵池路5号科技孵化器2号楼3楼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3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04D25/08 专利号:ZL2022223847008 登记生效日:2023051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新昌风多多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新昌金多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高新区灵池路5号科技孵化器2号楼3楼 变更后权利人: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灵池路5号科技孵化器2号楼三楼305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机(Motors)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现象制成,分布于各个用户处,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 (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本发明针对ZL202123434532.0所公开的“风机用封闭式电动机冷却结构”进行结构优化以胜任更多工况。该实用新型设置导风管,导风管一端与内冷流道连通,导风管另一端连接风机,风机运行时产生的负压,使得外部的空气流经内冷流道,对电动机内部结构进行充分的冷却,之后从风机出风口排出,实现自散热的效果,该实用新型虽有优秀的散热能力和电动机防护能力,但在一些特殊场景,如风机进气口和出气口均需布置在管路上使用时,就无法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对电动机的内部结构进行散热,故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在内冷流道内设置散热风扇组件,在不连接到风机蜗壳的情况下,实现电动机内部的强制散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包括:电动机外壳,电动机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内设有电动机元件,电动机元件包括转轴;叶轮和风机蜗壳,叶轮设置在风机蜗壳内,叶轮连接在转轴上;用于吸风散热;密封结构和电动机外壳之间形成内冷流道,内冷流道贯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冷流道内设有散热风扇组件,散热风扇组件朝向进风口,当散热风扇组件运作时,进风口引入外部空气,空气流经内冷流道,从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散热风扇组件包括散热风扇,转轴在背离叶轮的一端设有加长尾轴,加长尾轴穿出密封结构,连接散热风扇。

进一步,散热风扇设有连接孔,加长尾轴嵌入连接孔内,与散热风扇连接。

进一步,加长尾轴设有若干直径的轴段,轴段用于匹配不同直径的连接孔。

进一步,进风口设有集气罩。

进一步,集气罩设有引流口。

进一步,引流口处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密封结构和电动机外壳之间设固定条。

进一步,固定条环绕密封结构周向排列,密封结构、电动机外壳和固定条之间形成内冷流道。

进一步,密封结构外表面设有散热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内冷流道内设置散热风扇组件,散热风扇组件将气流引入内冷流道,使得密封结构内的电动机元件得到充分的散热,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风扇组件代替现有技术即公告号为ZL202123434532.0,专利名称为“风机用封闭式电动机冷却结构”的专利文件中风机的作用,使得在导风管不连接连接风机蜗轮的进口,也能够实现相同的作用,且风机蜗轮的进口和出口留出,均用于连接外设管道。

散热风扇组件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可拆卸,在不用于管道或者其他需要风机连接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先将散热风扇拆卸,再通过导风管连接风机蜗壳的进口和电动机外壳的进风口,实现封闭式、自散热的自然冷却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强制冷却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然冷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冷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1-电动机外壳;2-密封结构;3-内冷流道;4-进风口;5-出风口; 6-集气罩;7-引流口;8-散热风扇组件;9-叶轮;10-进口;11-出口;12-风机蜗壳;13-转轴;14.1-轴段;14-加长尾轴;15-导风管;16-连接孔;17-过滤网;18-固定条;19-散热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两用风机结构,包括:电动机外壳1,电动机外壳1设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密封结构2,密封结构 2内设有电动机元件,电动机元件包括转轴13、转子、定子等的电动机内部零件;叶轮9和风机蜗壳12,叶轮9设置在风机蜗壳12内,叶轮9连接在转轴 13上,用于吸风散热;密封结构2和电动机外壳1之间形成内冷流道3,内冷流道3贯通进风口4和出风口5;上述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可以参考公告号为ZL202123434532.0,专利名称为“风机用封闭式电动机冷却结构”的专利文件,本实用新型不多赘述。内冷流道3内设有散热风扇组件8,散热风扇组件8朝向进风口4,当散热风扇组件8运作时,进风口4引入外部空气,空气流经内冷流道3,从出风口5流出。通过设置散热风扇组件8,而无需再设置导向管连通风机蜗壳12的进口10,使得风机蜗壳12的出口11和进口10留出,均用于管路的使用,同时还能够使电动机内部结构得到强制散热,在不用于管道时,如图2,将该散热风扇组件8拆卸,再通过导风管15连接风机蜗壳12的进口10和电动机外壳1的进风口4,实现如公告号为ZL202123434532.0的专利文件中风机封闭式、自散热的自然冷却结构。该实用新型适用范围比现有技术更广,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图1至图3,散热风扇组件8包括散热风扇,转轴13在背离叶轮9的一端设有加长尾轴14,加长尾轴14穿出密封结构2,加长尾轴14连接散热风扇。利用转轴13的旋转运动,带动散热风扇进行旋转。散热风扇的形式可以为轴流风扇、可以为离心风扇等,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散热风扇搅动空气,在进风口4产生负压,与外界的气压产生压强差,引流外界空气进入内冷流道3,电动机转速越快,散热风扇的转速也随之越快,散热能力随之越强,进而改善电动机内部的温度环境。

参考图1至图3,散热风扇设有连接孔16,加长尾轴14嵌入连接孔16内,与散热风扇连接。该连接方式使得散热风扇便于安装和拆卸,加长尾轴14设有若干直径的轴段14.1,轴段14.1用于匹配不同直径的连接孔16。

参考图1至图2,进风口4设有集气罩6,集气罩6设有引流口7,引流口 7一端至另一端的截面开口逐渐变小,其中截面开口较大一端朝向外部,以引导气流进入内冷流道3内,集气罩6呈圆台状以使空气保留在内冷流道3内,引流口7和集气罩6均对引入的气流进行缓冲减速,避免气流速度过急,在内冷流道3内停留不够久,而影响散热的效果。

参考图4,引流口7处设有过滤网17。气流在进入集气罩6时经过初步过滤,筛除体积较大的异物,避免异物影响散热风扇的作用,过滤网17也对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形成一定的引流作用。

参考图5至图6,密封结构2和电动机外壳1之间设固定条18,使得密封结构2稳定限制在电动机外壳1内,固定条18环绕密封结构2周向排列,密封结构2、电动机外壳1和固定条18之间形成内冷流道3。密封结构2外表面设有散热筋19,以扩大密封结构2散热面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