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

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包括底座、轮子、可升降支撑架、分体式椅体,可升降支撑架包括支撑柱、套设于支撑柱上的门字形活动架、升降驱动机构,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能够调整座椅板高度并将之直接推上病床,并通过活动式的靠背能够方便患者无需下床即可直接坐入座椅板或返回病床,降低了患者转运的难度,减轻了医护人员或家属护理患者的压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8640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1175628.1

  • 发明设计人 钱霞;许芳;万婷;

    申请日2022-05-07

  • 分类号A61G5/06(2006.01);A61G5/10(2006.01);A61G5/12(2006.01);A61M5/1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陈财亮

  • 地址 200065 上海市普陀区志丹路211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椅、具体涉及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

背景技术

活动能力低下是指患者广泛的运动能力受损,包括轻度肌力下降、速度和敏捷性降低以及运动障碍等,多发生于老年群体,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老年住院患者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使用简便易操作的设施设备对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有重要意义。

对于活动能力低的患者的转移,是一项日常最为常见且难度较大的工作,虽然目前已有一些转运床、转运椅,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于转运床来说,因体积较大而无论是空间还是地形,其使用场合均受限较多,且必须多人配合才能实现患者从病床到转运床上的转移;

2、对于现有的转运椅来说,必须先使患者下床再转身才能坐上,无法做到床椅无缝衔接,难度仍然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能够方便帮助患者直接坐上轮椅或者返回床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包括底座、设于底座四角的轮子、设于底座上的可升降支撑架、分设于可升降支撑架两侧上的分体式椅体,可升降支撑架包括纵向固设于底座上的一对支撑柱、通过两端底部分别套设于支撑柱上的门字形活动架、设于底座上的升降驱动机构,门字形活动架中间横向设有数根支撑杆,升降驱动机构上端纵向与数根支撑杆相连接,分体式椅体包括一对倒Z字型椅架、一对分设于椅架上的座椅板、一对分设于椅架上的靠背,两倒Z字型椅架的下竖直段分别与同侧的门字形活动架进行转动连接,中间水平段上还分别设有扶手,上竖直段上端外侧还分别设有推把手,两座椅板分别与同侧的倒Z字型椅架的中间水平段进行水平连接,两靠背的外侧分别与同侧的倒Z字型椅架的上竖直段进行转动连接,两靠背的内侧上还设有相锁定的插销件。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采用带摇把的蜗轮蜗杆机构,其蜗杆上端纵向与支撑杆相连。

所述轮子包括前后两对,前一对均采用带刹车的万向轮,后一对均采用爬楼三轮组。

所述爬楼三轮组包括通过转轴与底座相连的轮毂、三个滚轮,轮毂具有分别与三滚轮相连的两个固定轮架和一个转动轮架,两固定轮架之间呈 120°夹角,转动轮架上设有销孔,轮毂与底座侧部上还具有相应的销孔,转动轮架通过销钉能够固定于底座侧部或固定于轮毂上并与两固定轮架呈品字形分布。

所述支撑柱前侧的底座上还设有输液架。

所述分体式椅体内还配置有安全带。

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储物盒。

所述门字形活动架上还设有拉把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能够调整座椅板高度并将之直接推上病床,活动式的靠背能够方便患者无需下床即可坐入座椅板或返回病床;

2、通过安全带、拉把手等设计,能够提高转移中的安全性;

3、通过设置输液架,可方便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输液需求;

4、通过采用可收方的爬楼三轮组,可根据地形需要进行相应选择;

5、通过设置储物盒,用以存放患者进行相应检查等所需资料、物品的携带和存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轮椅的分体式椅体打开状态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轮椅的分体式椅体合并状态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爬楼三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销件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能力低下患者的转运轮椅如图1-图4所示,其主要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四角的轮子、设于底座1上的可升降支撑架、分设于可升降支撑架两侧上的分体式椅体,其中,底座1可设计为如图1中所示的工字形结构,左侧(前侧)两个突出杆较短,右侧(后侧)两个突出杆2较长,中间部分可以设计的较宽一些,可起到较好的底盘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供患者踏脚用,可升降支撑架包括纵向固设于底座1上的一对支撑柱3、通过两端底部分别套设于支撑柱3上的门字形活动架4、设于底座1上的升降驱动机构,门字形活动架4中间横向设有数根支撑杆5(图1 中为平行设置的三根),升降驱动机构上端纵向与数根支撑杆5相连接,通过支撑杆5可以起到加强以及作为门字形活动架4升降的着力点作用,该升降驱动机构可采用带摇把7的蜗轮蜗杆机构6,其蜗杆上端纵向与支撑杆5相连,通过手摇摇把7,可带动门字形活动架4及设于其上的分体式椅体一起升降。分体式椅体采用左右对称式结构,具体包括一对倒Z字型椅架8、一对分设于椅架上的座椅板9、一对分设于椅架上的靠背10,两倒Z字型椅架8的下竖直段分别与同侧的门字形活动架4进行通过套环 20等套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中间水平段上还分别设有扶手11,供患者撑扶,上竖直段上端外侧还分别设有推把手12,供医护人员在后方推行,两座椅板9分别与同侧的倒Z字型椅架8的中间水平段进行水平连接,两座椅板9随两倒Z字型椅架8向相转动而合并可构成一整个椅面,而两靠背10的外侧分别与同侧的倒Z字型椅架8的上竖直段通过相互套接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结合图6所示,且两靠背10的内侧上还设有相锁定的插销件13,通过将两靠背10锁定以形成一整个椅面的靠背10。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采用带摇把7的蜗轮蜗杆机构6,其蜗杆上端纵向与支撑杆5相连,通过手摇可驱动门字形活动架4上下升降,从而带动整个分体式椅体实现高度的调节。当然,该升降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液压、电动的其它形式。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轮子包括前后两对,前一对均采用带刹车的万向轮14,后一对均采用爬楼三轮组15。如图5所示,所述爬楼三轮组15 包括通过转轴151与底座1相连的轮毂152、三个滚轮,轮毂152具有分别与三滚轮相连的两个固定轮架153和一个转动轮架154,两固定轮架153 之间呈120°夹角,转动轮架154上设有销孔155,轮毂152与底座1侧部上还具有相应的销孔,转动轮架154通过销钉156能够固定于底座1侧部或固定于轮毂152上并与两固定轮架153呈品字形分布,平时,可将转动轮架154放下收起,通过每个固定轮架153的两轮起到平稳运行,在需要上下阶梯时,可将转动轮架154打开与轮毂152固定,实现爬楼三轮组15 的爬楼功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柱3前侧的底座1上还设有输液架16,可方便输液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正常输液。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分体式椅体内还配置有安全带17,特别是在上下阶梯时,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同样,在所述门字形活动架4的两侧的后面还设置有一对拉把手18a,在转移过程中,特别是在上下阶梯时便于患者的抓拉。在所述门字形活动架4的上端前面也有设有一对拉把手 18b,用于医护人员的反向推行。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杆5上还设有储物盒19,通过管卡等连接方式相连,能够存放患者的一些随身物品、检查资料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轮椅,在需要转运时的下床操作,可先调整椅面高度,使之略高于病床床铺,然后反向将两座椅板9直接推上床铺,只打开两靠背10,再将患者腿部从座椅板9上拖入直至患者臀部处于椅面上,腿部沿床沿放下,此时扶起患者并将两靠背10闭合锁定,使患者靠在靠背 10上,系上安全带,向后退离病床,再调整椅面高度,使患者双脚能够踏在底座1上即可;上床操作也是先调整高度,并直接连人带椅面直接推上床铺,然后打开靠背10,将患者臀部拖离椅面,然后缓缓退出即可。

当然,对于具有坐姿能力的患者,下床操作还可以先使患者坐起并坐于床沿,再将如图1所示的对半打开的分体式椅体推至床沿,靠人先使患者一侧臀部抬起,并将该侧的座椅板9转至下方坐上,同样再使另一侧座椅板9转入,以实现患者从床铺至椅面的托换,再经关上靠背10,系上安全带,退离病床,高度调整即可完成。上床操作亦反之。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