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

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和基坑围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测试管,第一测试管竖直设置在基坑的围护结构内,第一测试管在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塞,第一测试管内注满清水,三维声纳探测头能够从第一测试管的顶端下放至第一测试管内的任意高度处以采集测试数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坑的围护结构内布置第一测试管,随着基坑多次降水和分层开挖的情况,可以在第一测试管内下放三维声纳探测头进行不同降水深度的渗漏测试,便于及时对渗漏点进行检测和判断,从而确保安全施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和基坑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对于富水软土地基区,如临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在这种地质情况下,深基坑的止水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围护结构发生渗漏且堵漏不及时,后果非常严重,将会导致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甚至垮塌,进而威胁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网、道路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损失无法估量。

虽然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因此在基坑开挖之前,实施快速、有效渗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将漏点封堵,是确保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以解决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渗漏检测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测试管,所述第一测试管竖直设置在基坑的围护结构内,所述第一测试管在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塞,所述第一测试管内注满清水,三维声纳探测头能够从所述第一测试管的顶端下放至所述第一测试管内的任意高度处以采集测试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试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测试管在所述围护结构内间隔设置。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测试管的间距为5-6m。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试管设置在钢筋笼上并绑扎固定。

可选地,所述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测试管,所述第二测试管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测试管布置在所述基坑外距离所述基坑边缘距离L处,所述第二测试管与所述第一测试管的管芯连线垂直于所述基坑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距离L为0.5-1.5m。

可选地,所述距离L为1.0m。

可选地,所述第二测试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所述第二测试管间隔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基坑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测试管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测试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所述第二测试管间隔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基坑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测试管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基坑围护结构内的第一测试管,基坑施工时随围护结构钢筋笼绑扎固定即可安装到位,不影响已有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确保安全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中第一测试管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中第二测试管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围护结构;200.三维声纳探测头;

1.第一测试管;11.密封塞;2.第二测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地区富水,深基坑土层较软,水位高且承压水层浅,开挖深,针对上海地区所具有的饱和软土深基坑的施工特点,基坑施工一般采用多次降水、分层开挖的方式,在不影响现有施工情况下,对基坑围护结构进行渗漏测试,可以对施工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如图 1所示,包括第一测试管1,第一测试管1竖直设置在基坑的围护结构100内,第一测试管1在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塞11,第一测试管1内注满清水,三维声纳探测头200能够从第一测试管1的顶端下放至第一测试管1内的任意高度处以采集测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试管1一般采用PVC(Polyvinylchlorid,聚氯乙烯) 管即可,施工时随止水帷幕围护结构100的钢筋笼一起布置,第一测试管1设置在钢筋笼上并绑扎固定,第一测试管1的两端封堵确保畅通。其中,第一测试管1顶部的密封塞11为可拆式,以便于后期可以根据需要拆装。对于多次降水、分层开挖的基坑施工方式,基坑内水位下降至第k高度,将第一测试管1 的顶部密封塞11取下,向第一测试管1内注入清水至满管;k为正整数,k=1, 2,3,……;三维声纳探测头200是三维声纳测试仪的测试端,利用满管水的第一测试管1,三维声纳探测头200能够对基坑围护结构100中相应第k高度处的水的流速进行检测,得到第k测试数据,用以判别基坑渗漏,并可以给出定量数据特征以便对渗漏风险进行控制,指导施工开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通过在基坑围护结构100内布置第一测试管1,不影响现有施工进度和施工方式,针对多次降水和分层开挖的基坑施工情况,在第一测试管1内下方三维声纳探测头 200进行不同降水深度的渗漏测试,便于及时对渗漏点进行检测和判断,从而确保安全施工。

可选地,第一测试管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测试管1沿基坑的围护结构100 间隔设置。

如图2所示,沿基坑的围护结构100,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测试管1,具体间隔距离和第一测试管1的数量,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检测精度需求和经验进行设定,通常的,相邻两个第一测试管1的间距A为5-6m。以间距A为6m为例,两个第一测试管1之间能够测试同一高度不同位置处的水流速,并能够对相同高度处的水流速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得到更加可靠的数据。

可选地,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测试管 2,第二测试管2竖直设置在基坑的外侧。

如图2所示,由于施工过程中包括降水和开挖等多种操作,因此,存在第一测试管1可能发生泄漏或破坏的情况,因此需要在进行水流速测试前先对第一测试管1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如果发生第一测试管1堵塞等故障,可以布置第二测试管2,代替第一测试管1。第二测试管2与第一测试管1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是布置的位置不同。第二测试管2可以在施工时与第一测试管1同时布置,也可以在第一测试管1发生故障不能进行检测时作为补充设置以替换第一测试管1完成检测。

本实施例中,如图2,第二测试管2布置在基坑的围护结构100外距离基坑边缘距离L处,第二测试管2与无法使用的第一测试管1的管芯连线垂直于基坑边缘。具体地,距离L为0.5-1.5m,优选1m。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与第一测试管1相对应位置的1m距离处设置第二测试管2,第二测试管2与第一测试管1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实现在基坑外对基坑围护结构100水流失的测量,第一测试管1的测量数据和第二测试管2 的测量数据可以进行对比,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测试管2和第一测试管1分别设置在基坑的内外两侧且交替设置,即在现有第一测试管1的布置基础上,每三个相邻的第一测试管1中的中间的第一测试管1去掉,替换为基坑外侧的第二测试管2,第二测试管2位于两个第一测试管1的管芯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且位于基坑外1m处。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内第一测试管1因为施工可能造成破坏影响测试的问题产生,第二测试管2设置在基坑外侧不容易被破坏,因此可以与第一测试管1同时进行测试,免去了当第一测试管1发生故障后再设置第二测试管2带来的施工进度问题,因此第二测试管2对测试精度无影响,而且利于提高测试效率。基坑外便于施工打入第二测试管2,且布置的第二测试管2也不容易受到破坏。在基坑外设置第二测试管2,对于事先未采取任何测试准备措施,在开挖前因发现潜在风险,而需要使用该方法进行测试时,提供了可行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设置第二测试管2,多个第二测试管2间隔且均匀设置在基坑外缘1m处,相邻两个第二测试管2的间距为A。在这种情况下,基坑的围护结构100内可以不设置第一测试管1,避免施工可能造成的第一测试管1故障,影响测试数据的采集。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海地区富水深基坑土层较软、水位高、承压水层浅、开挖深的特点,采用三维声纳进行渗漏检测方法和装置,可以在基坑分多次降水、分层开挖的情况下,对不同降水深度的渗漏情况进行判断检测,能够确保深基坑开挖过程的安全实施。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对饱和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检测装置,在进行测试时,每个第一测试管1和/或第二测试管2内三维声呐探头200需要测试k个高度处的k个测试数据,相邻两个高度之间间隔距离为1/5-1/3H,H为基坑深度。如图2所示,基坑的最终设计深度H,在基坑开挖后进行降水,降水水位到达开挖深度的1/5-1/3时,满足三维声纳探测头200的水头差需求,开始进行测试,在分批降水过程中,以1/3H处开始第一次检测为例,每次降水水位达到基坑2/3H和基坑底时再分别进行测试。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应原有施工工况,不会刚好存在2/3的情况,因此可以选择在第二次测试时的高度为1/4 处等可变高度处,一般两次测量的高度差1/5-1/3之间即可满足需求。

在每个第一测试管1的第k高度,三维声纳探测头200在每个第一测试管1 的多个高度处采集多个第k测试数据。测试时,在第一测试管1的顶部下放三维声纳探测头200,本实施例中,本间隔1m作为一个测试点,三维声纳探测头 200在每个测试点停留至少一分钟进行水流速测量,每个测试点的数据完成后直接上传并自动保存;然后继续下一个测试点的测量,直到孔底。后续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每个测试点的水流速值。对同一个第一测试管1内的多次测试数据进行比对,给出每个第一测试管1内的水流速的测试数据,根据流速大小,将基坑的渗漏风险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

(1)流速<10

(2)10

(3)流速10

(4)流速≥10

可见,根据多次降水和多次三维声呐探测头200对水流速的测试,可以精确分析得到基坑的围护结构100内的水流速信号,以便于对施工安全性提供指导和建议,对于安全施工具有重大的意义。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