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

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壳体和艾柱,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内螺纹孔,每个第一内螺纹孔中均螺纹连接有用于放置艾柱的套筒,两个套筒之间竖直设置有贯穿顶板的螺杆,螺杆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收集艾灰的收纳组件,收纳组件包括集灰盒,集灰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避免艾灰飘出的挡板,集灰盒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衔接板,衔接板上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孔。在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相互配合下,可对集灰盒的高低进行调节,将壳体底部的橡胶垫与患者皮肤接触,艾柱散发出的烟对患者进行艾灸,艾柱燃烧后的艾灰掉落在集灰盒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0834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合景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487993.X

  • 发明设计人 高志伟;黄夏晴;

    申请日2022-03-08

  • 分类号A61H39/06(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吴宝仪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东环路88号二楼201房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7: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器,又称艾疗导入器,就是可随意固定在肢体上的任何部位,受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皮肤的距离的器具。当艾粒(艾条)在相对密封的艾灸器具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久久作用于腧穴,火力均衡,渗透力强,作用不中断。

现有的艾灸器在对患者进行艾灸时,产生的艾灰掉落在艾灸器内的过滤网上,但艾灸器发生晃动时,较为细小的艾灰容易穿过过滤网,直接掉落在患者的皮肤上,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开发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艾灸器在对患者进行艾灸时,产生的艾灰掉落在艾灸器内的过滤网上,但艾灸器发生晃动时,较为细小的艾灰容易穿过过滤网,直接掉落在患者的皮肤上,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壳体和艾柱,所述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内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内螺纹孔中均螺纹连接有用于放置艾柱的套筒,两个所述套筒之间竖直设置有贯穿顶板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收集艾灰的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集灰盒,所述集灰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避免艾灰飘出的挡板,所述集灰盒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上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艾柱散发出的烟对患者进行艾灸,艾柱燃烧后的艾灰掉落在集灰盒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侧开设有便于对患者进行艾灸的切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每个所述套筒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艾柱相抵的第一限位环,每个所述套筒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顶板相抵的第二限位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限位环,避免艾柱与患者皮肤距离过近。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后两侧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矩形槽口,每个所述矩形槽口左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腔体。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可左右移动地设置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相互远离一侧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带动滑板在矩形槽口内移动,对进风口的大小进行改变,进一步的调节艾柱燃烧的速率。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位于顶板的上侧,所述第二螺母位于顶板的下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相互配合下,可对集灰盒的高低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二限位环,避免艾柱与患者皮肤距离过近,在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相互配合下,对集灰盒的高低进行调节,配合艾柱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将壳体底部的橡胶垫与患者皮肤接触,艾柱散发出的烟对患者进行艾灸,艾柱燃烧后的艾灰直接掉落在集灰盒内。

2、本装置中,在矩形槽口、滑板和把手的相互配合下,通过把手带动滑板在矩形槽口内移动,对进风口的大小进行改变,进一步的调节艾柱燃烧的速率,从而控制壳体内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对患者皮肤造成烫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图3中的A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艾柱;3、顶板;4、套筒;5、螺杆;6、集灰盒;7、挡板;8、衔接板;9、橡胶垫;10、第一限位环;11、第二限位环;12、矩形槽口;13、滑板;14、把手;15、第一螺母;16、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4所示的中医门诊艾灸治疗用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壳体1和艾柱2,壳体1和艾柱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壳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3,顶板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顶板3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内螺纹孔,每个第一内螺纹孔中均螺纹连接有用于放置艾柱2的套筒4,套筒4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在顶板3和套筒4的相互配合下,转动套筒4既可实现对艾柱2与患者皮肤之间距离的调节,两个套筒4之间竖直设置有贯穿顶板3的螺杆5,螺杆5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螺杆5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收集艾灰的收纳组件,收纳组件包括集灰盒6,集灰盒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集灰盒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避免艾灰飘出的挡板7,集灰盒6内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衔接板8,挡板7、衔接板8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衔接板8上开设有与螺杆5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孔。

结合图1-图4示,壳体1的下侧开设有便于对患者进行艾灸的切口,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每个套筒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艾柱2相抵的第一限位环10,每个套筒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顶板3相抵的第二限位环11,橡胶垫9、第一限位环10、第二限位环1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设置第二限位环11,避免艾柱2与患者皮肤距离过近。

结合图1-图4示,壳体1前后两侧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矩形槽口12,每个矩形槽口12左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腔体,腔体内可左右移动地设置有滑板13,两个滑板13相互远离一侧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4,滑板13、把手14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通过把手14带动滑板13在矩形槽口12内移动,对进风口的大小进行改变,进一步的调节艾柱2燃烧的速率,从而控制壳体1内的温度,螺杆5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5和第二螺母16,第一螺母15位于顶板3的上侧,第二螺母16位于顶板3的下侧,在螺杆5、第一螺母15和第二螺母16的相互配合下,对集灰盒6的高低进行调节,配合艾柱2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将壳体1底部的橡胶垫9与患者皮肤接触,艾柱2散发出的烟对患者进行艾灸,艾柱2燃烧后的艾灰直接掉落在集灰盒6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点燃后的艾柱2放置在套筒4内,使其点燃的端部与第一限位环10相抵,在顶板3和套筒4的相互配合下,转动套筒4既可实现对艾柱2与患者皮肤之间距离的调节,设置第二限位环11,避免艾柱2与患者皮肤距离过近,在螺杆5、第一螺母15和第二螺母16的相互配合下,对集灰盒6的高低进行调节,配合艾柱2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将壳体1底部的橡胶垫9与患者皮肤接触,艾柱2散发出的烟对患者进行艾灸,艾柱2燃烧后的艾灰掉落在集灰盒6内,在矩形槽口12、滑板13和把手14的相互配合下,通过把手14带动滑板13在矩形槽口12内移动,对进风口的大小进行改变,进一步的调节艾柱2燃烧的速率,从而控制壳体1内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对患者皮肤造成烫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