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

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其包括:侧墙、屋面和梯形封边,侧墙其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阻水槽;屋面设置在所述侧墙侧壁,所述屋面顶部与凹槽底部平齐,所述屋面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二阻水槽;梯形封边设置在所述侧墙与屋面的连接夹角之间,所述梯形封边顶部右侧边沿与第一阻水槽底部左侧边沿贴合,所述梯形封边底部设置有与第二阻水槽两侧贴合的嵌块,所述第二阻水槽与嵌块之间留有空隙,能够避免积水从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缝隙处渗下,避免缝隙处的渗水腐蚀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6109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曹景丽;

    申请/专利号CN202220753048.X

  • 发明设计人 曹景丽;张浩强;付林杰;

    申请日2022-03-31

  • 分类号E04D13/16(2006.01);E04D13/04(2006.01);E04B2/00(2006.01);E04B1/66(2006.01);E04B1/3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吕昕炜

  • 地址 835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白湖路伊水湾二期25号楼一单元702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2: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我国《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规定,特别重要的工程防水等级为1级,规定合理使用年限不低于25年;2级防水等级的合理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大量一般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水等级为3级,合理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临时性建筑的防水等级为4级,合理使用年限不低于5年,防水等级越高,需要采用的防水材料标准越高,造价越高。

专利号CN201822083860.2中公开了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包括:侧墙,侧墙竖直设置;建筑屋面,建筑屋面与侧墙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以及导水件,导水件包括位于建筑屋面下方且其长度沿着侧墙长度方向设置的预埋管、固定竖直设置在预埋管内的导线轴和悬浮设置在预埋管内且沿着导线轴上下滑动的密封件,密封件沿着预埋管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置若干组,密封件包括:漂浮球;左摆持单元,左摆持单元与漂浮球铰动连接;以及右摆持单元,右摆持单元与漂浮球铰动连接且与左摆持单元沿着漂浮球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屋面与侧墙之间在雨天就出现缝隙,防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上述防水构造在使用数,主要是对侧墙与屋面连接缝隙处渗下的积水进行收集,却无法避免积水渗入侧墙与屋面连接缝隙中,长时间使用渗水会腐蚀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结构,影响建筑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能够避免积水从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缝隙处渗下,避免缝隙处的渗水腐蚀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其包括:

侧墙,其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阻水槽;

屋面,设置在所述侧墙侧壁,所述屋面顶部与凹槽底部平齐,所述屋面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二阻水槽;

梯形封边,设置在所述侧墙与屋面的连接夹角之间,所述梯形封边顶部右侧边沿与第一阻水槽底部左侧边沿贴合,所述梯形封边底部设置有与第二阻水槽两侧贴合的嵌块,所述第二阻水槽与嵌块之间留有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墙与屋面连接缝隙顶部设置有防水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阻水槽与嵌块之间缝隙形成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内部设置有防水槽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墙与屋面连接缝隙底部设置有导水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梯形封边顶部右侧为向下的斜坡,所述斜坡坡面上设置有防水瓷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侧墙上开设凹槽,凹槽顶部开设第一阻水槽,第一阻水槽为开口向下的内凹槽,侧墙上的积水向下流动时,无法爬升通过第一阻水槽流入凹槽与梯形封边的连接缝隙处,只能够通过梯形封边的斜坡流下,而流下的积水通过梯形封边与屋面顶部的连接缝隙向左渗入时,伸入的积水会先进入第二阻水槽,并在内凹的第二阻水槽中聚集,但积水无法爬升离开第二阻水槽进入左侧侧墙与屋面的连接缝隙,避免积水从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缝隙处渗下,避免缝隙处的渗水腐蚀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拼接结构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墙与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侧墙、110凹槽、120第一阻水槽、200屋面、210第二阻水槽、300梯形封边、310嵌块、400防水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既有建筑侧墙与新建建筑屋面连接部位防水构造,避免积水从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缝隙处渗下,避免缝隙处的渗水腐蚀侧墙和屋面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图3,包括:侧墙100、屋面200和梯形封边300。

侧墙100其侧壁开设有凹槽110,凹槽110顶部开设第一阻水槽120,第一阻水槽120为开口向下的内凹槽,侧墙100上的积水向下流动时,无法爬升通过第一阻水槽120流入凹槽110与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处,只能够通过梯形封边300的斜坡流下,避免了积水通过侧墙100与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渗下。

屋面200设置在侧墙100侧壁,屋面200顶部与凹槽110底部平齐,屋面200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二阻水槽210,第二阻水槽210起到隔离和蓄水的作用,第二阻水槽210顶部右侧的积水渗入第二阻水槽210内部之后,有第二阻水槽210本身的隔离作用,使得第二阻水槽210顶部右侧的积水无法继续向第二阻水槽210顶部左侧伸入,避免及时从梯形封边300与屋面200的连接缝隙处渗水,由于第二阻水槽210内能够流通积水,因此在第二阻水槽210内聚集的积水能够通过第二阻水槽210的端口流出,避免第二阻水槽210内部积水聚集过多。

梯形封边300设置在侧墙100与屋面200的连接夹角之间,梯形封边300顶部右侧边沿与第一阻水槽120底部左侧边沿贴合,梯形封边300底部设置有与第二阻水槽210两侧贴合的嵌块310,第二阻水槽210与嵌块310之间留有空隙,梯形封边300顶部右侧为向下的斜坡,斜坡坡面上设置有防水瓷砖,通过梯形封边300对侧墙100和屋面200的连接缝隙进行封闭保护,梯形封边300的斜坡用于将侧墙100上滴落的水导入屋面200,由于嵌块310的作用,梯形封边300与屋面200连接缝隙右端的积水在渗入时,渗水会顺着连接缝隙进行流动,当渗水向左渗入与嵌块310接触时,会在嵌块310右侧壁的竖直导向下向下流动,最终滴入第二阻水槽210内进行隔离。

若梯形封边300底部平整,则渗水能够直接沿着平整的梯形封边300底部渗入至侧墙100与屋面200的连接缝隙处,此时第二阻水槽210无法起到阻水作用,因此,需要设置嵌块310将渗水引导至第二阻水槽210内(水流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由于水往下流,因此第一阻水槽120与第二阻水槽210能够起到阻水的作用,避免积水渗入。

侧墙100与屋面200连接缝隙顶部设置有防水胶层400,提高防水效果。

第二阻水槽210与嵌块310之间缝隙形成导水槽,导水槽内部设置有防水槽层,用于将第二阻水槽210内部聚集的积水排出。

侧墙100与屋面200连接缝隙底部设置有导水件,用于收集意外渗入的积水。

在具体的使用时,积水从侧墙100上流下,在积水沿着墙壁下流进入凹槽110内时,第一阻水槽120为开口向下的内凹槽,侧墙100上的积水向下流动时,无法爬升通过第一阻水槽120流入凹槽110与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处,只能够通过梯形封边300的斜坡流下,避免了积水通过侧墙100与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渗下;

此时,流下的积水只能够从屋面200和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处向左渗透,梯形封边300与屋面200连接缝隙右端的积水在渗入时,渗水会顺着连接缝隙进行流动,当渗水向左渗入与嵌块310接触时,会在嵌块310右侧壁的竖直导向下向下流动,最终滴入第二阻水槽210内进行隔离,避免了避免了积水通过屋面200和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渗下;

通过梯形封边300对侧墙100和屋面200的连接缝隙进行封闭保护;

第二阻水槽210与嵌块310之间缝隙形成导水槽,导水槽内部设置有防水槽层,用于将第二阻水槽210内部聚集的积水排出;

因此,屋面200顶部的雨水和积水无法通过侧墙100、屋面200和梯形封边300的连接缝隙渗下,避免积水从侧墙100和屋面200的连接缝隙处渗下,避免缝隙处的渗水腐蚀侧墙100和屋面200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