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

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岔气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其包括缸体和用于固定安装缸体的固定座,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杆,活塞腔内壁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内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嵌套安装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上安装有活塞,活塞一侧设置有磁环,撞击端一端贯穿活塞并延伸至活塞另一侧,第一缓冲腔内壁中心处开设有与撞击端相适配的撞击腔,通过辅助气孔向压缩腔辅助供气,可提高压缩腔内气体对活塞的推力,加速活塞杆推动岔道移动,提高岔道的移动效率,避免通过第一气孔或第二气孔向压缩腔独立供气时,压缩腔内气体对活塞推力不足,导致道岔移动出现偏差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03518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威德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515609.5

  • 发明设计人 杜燕燕;

    申请日2022-09-22

  • 分类号F15B15/14(2006.01);F15B15/20(2006.01);F15B15/22(2006.01);F15B20/00(2006.01);B61L5/04(2006.01);

  • 代理机构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张德平

  • 地址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杜村镇车家孝源村北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50: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岔气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

背景技术

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在进行冶金运输作业,经过岔道时,通过冶金道岔气缸扳动铁轨道岔,改变运输方向,现有的冶金道岔气缸,通过气孔向压缩腔供气推动活塞杆移动时,由于推动道岔需要足够大的推力,如果冶金道岔气缸推力不足,会导致道岔移动出现偏差;同时,冶金运输设备运料时,路过道岔处,会出现颠簸,导致物料倾撒,甚至物料直接掉落并砸至道岔气缸上,对缸体造成损伤,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包括缸体和用于固定安装缸体的固定座,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腔内壁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腔,贯穿所述缸体壳体开设有与第一缓冲腔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活塞腔内壁另一端设置有弹簧,贯穿所述缸体壳体开设有与弹簧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缸体外壁设置有对缸体外壳进行撞击防护的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一端开设有用于辅助定位的限位卡槽,所述活塞腔内壁靠近第二缓冲腔边缘处设置有限位环壁,所述第二缓冲腔内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嵌套安装在活塞杆上,所述活塞杆上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一侧设置有磁环,所述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撞击端,所述撞击端一端贯穿活塞并延伸至活塞另一侧,所述第一缓冲腔内壁中心处开设有与撞击端相适配的撞击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壳体包括缸筒、底座和顶座,所述缸筒位于缸体嵌套壳体中心处,所述底座嵌套安装在缸体壳体一端,所述顶座设置在缸体壳体另一端,所述缸筒与底座之间、所述缸筒与顶座之间均预留有间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与间隙相适配的限位凸板,贯穿基座壳体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基座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侧板,所述限位侧板侧壁设置有与限位卡槽卡接配合的限位卡块,贯穿所述限位侧板壳体开设有限位螺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缓冲腔侧壁,所述弹簧另一端穿过限位环壁并延伸至活塞腔内。

所述防护壳体侧壁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表面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壳体靠近四角边缘处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基座表面贯穿开设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固定螺孔,所述限位侧板上贯穿开设有与通孔相适配的限位螺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冶金道岔气缸内的气路结构,包括活塞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壳体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活塞腔连通的辅助气孔,所述辅助气孔内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底部安装有与磁环配合使用的磁性开关。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一端均连接有供气设备,所述辅助气孔一端连接有供气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中,通过在缸体壳体中心处贯穿开设的与活塞腔连通的辅助气孔,通过辅助气孔向压缩腔辅助供气,可提高压缩腔内气体对活塞的推力,加速活塞杆推动岔道移动,提高岔道的移动效率,避免通过第一气孔或第二气孔向压缩腔独立供气时,压缩腔内气体对活塞推力不足,导致道岔移动出现偏差的问题。

2、该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及气路结构中,通过在缸体上设置的防护壳体,由防护壳体受到不慎掉落物料的撞击,避免物料直接对缸体造成损伤的问题,通过防护壳体对缸体壳体进行安全防护;同时,由于活塞杆推动道岔会产生移动的反推力,限位凸板与间隙卡接,可防止缸体由于反推力发生位移,限位侧板与底座卡接固定,提高缸体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缸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缸体;

101、缸筒;1011、辅助气孔;

102、底座;1021、第一气孔;1022、限位卡槽;1023、通孔;

103、顶座;1031、第二气孔;

104、固定脚;

105、活塞腔;1051、第一缓冲腔;1052、第二缓冲腔;1053、弹簧;1054、撞击腔;1055、限位环壁;

106、电磁阀;

2、活塞杆;

201、活塞;202、磁环;203、撞击端;

3、固定座;

301、基座;3011、限位凸板;3012、固定螺孔;

302、限位侧板;3021、限位卡块;3022、限位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冶金道岔气缸,包括缸体1和用于固定安装缸体1的固定座3,缸体1内设置有活塞腔105,活塞腔105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杆2,通过活塞杆2推动道岔移动,以改变冶金道岔的路线,使输送设备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活塞腔105内壁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腔1051,贯穿缸体1壳体开设有与第一缓冲腔1051连通的第一气孔1021,通过第一气孔1021向第一缓冲腔1051通气,活塞腔105内壁另一端设置有弹簧1053,贯穿缸体1壳体开设有与弹簧1053连通的第二气孔1031,缸体1外壁设置有对缸体1外壳进行撞击防护的防护壳体,防护壳体一端开设有用于辅助定位的限位卡槽1022,活塞腔105内壁靠近第二缓冲腔1052边缘处设置有限位环壁1055,限位环壁1055用于对活塞201移动范围进行限定,防止活塞201移动至第二缓冲腔1052内,影响活塞201向第一缓冲腔1051方向移动,第二缓冲腔1052内固定安装有弹簧1053,弹簧1053嵌套安装在活塞杆2上,活塞杆2上安装有活塞201,活塞201一侧设置有磁环202,磁环202与磁性开关配合时用,通过磁性开关控制电磁阀106的通断,活塞杆2一端设置有撞击端203,撞击端203一端贯穿活塞201并延伸至活塞201另一侧,第一缓冲腔1051内壁中心处开设有与撞击端203相适配的撞击腔1054,为了防止活塞201移动至第一缓冲腔1051处,造成第一气孔1021堵塞,影响第一气孔1021向活塞腔105供气,因此,撞击端203插入至撞击腔1054内时,活塞201移动至第一缓冲腔1051一侧,活塞201未遮挡堵塞第一气孔1021。

冶金道岔用于输送设备通过,为避免冶金输送设备上的冶金物料不慎掉落至缸体1上,造成缸体1损坏,因此,需要对缸体1增加安全防护,对缸体1壳体进行防护,防护壳体包括缸筒101、底座102和顶座103,设置的防护壳体受到不慎掉落物料的撞击,避免物料直接对缸体1造成损伤的问题,缸筒101位于缸体1嵌套壳体中心处,底座102嵌套安装在缸体1壳体一端,顶座103设置在缸体1壳体另一端,缸筒101与底座102之间、缸筒101与顶座103之间均预留有间隙,固定座3包括基座301,基座301上表面设置有与间隙相适配的限位凸板3011;

当冶金道岔气缸工作时,由于活塞杆2推动道岔会产生移动的反推力,限位凸板3011与间隙卡接,可防止缸体1由于反推力发生位移,贯穿基座301壳体开设有固定螺孔3012,基座301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侧板302,限位侧板302侧壁设置有与限位卡槽1022卡接配合的限位卡块3021,限位卡块3021呈十字结构设计,限位卡块3021与限位卡槽1022卡接,可提高缸体1的稳定性,贯穿限位侧板302壳体开设有限位螺孔3022,防护壳体侧壁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固定脚104,固定脚104表面贯穿开设有安装孔,底座102壳体靠近四角边缘处贯穿开设有通孔1023,基座301表面贯穿开设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固定螺孔3012,将螺栓贯穿安装孔并螺栓安装在固定螺孔3012上对缸体1进行固定,限位侧板302上贯穿开设有与通孔1023相适配的限位螺孔3022,将螺栓贯穿限位螺孔3022并螺栓稳定在通孔1023内,将底座102固定安装在限位侧板302上,将缸体1固定安装在固定座3上,对缸体1进行限位固定,同时,固定座3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输送轨道一侧。

当活塞201向弹簧1053一侧移动时,为了减小活塞201对限位环壁1055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因此通过在第二缓冲腔1052内设置弹簧1053,弹簧1053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缓冲腔1052侧壁,弹簧1053另一端穿过限位环壁1055并延伸至活塞腔105内,弹簧1053位于初始状态时,弹簧1053一端延展至活塞腔105内,当活塞201向弹簧1053方向移动时,弹簧1053首先与活塞201侧壁接触,通过弹簧1053减缓部分冲击能量,降低活塞201对限位环壁1055的冲击力。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当冶金道岔气缸在工作时,需要通过活塞杆2推动道岔,以改变冶金轨道输送路线,由于需要推动道岔所需的推力较大,为了防止单孔送气的道岔气缸推力不足,如图5所示,包括活塞腔105,缸体1壳体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活塞腔105连通的辅助气孔1011,开设的辅助气孔1011作为活塞腔105辅助补气的气孔,辅助气孔1011内安装有电磁阀106,电磁阀106底部安装有与磁环202配合使用的磁性开关,磁性开关判断活塞201是否运行到位的反馈信号,随活塞201移动的磁环202靠近或离开磁性开关,磁性开关中的簧片被磁化相互吸引或断开,发出电信号,控制电磁阀106完成切换动作,第一气孔1021、第二气孔1031、活塞腔105与电磁阀106组成用于控制活塞201左右往复移动的气路结构;

进一步的,活塞201将活塞腔105左右分割为压缩腔和排气腔,当活塞201向右侧移动时,活塞201左侧的腔室为压缩腔,当活塞201向左侧移动时,活塞201右侧的腔室为压缩腔,当磁环202移动至电磁阀106处时,电磁阀106控制辅助气孔1011与活塞腔105连通,通过电磁阀106向活塞腔105内通气,当活塞杆2向外伸出时,首先,由第一气孔1021为压缩腔独立供气,直至磁环202移动至电磁阀106处时,电磁阀106打开,由第一气孔1021和辅助气孔1011为压缩腔共同送气,一起推动活塞201;当活塞杆2回缩至活塞腔105内时,首先,由第二气孔1031为压缩腔供气,推动活塞201向第一缓冲腔1051方向移动,直至磁环202移动至电磁阀106处时,通过辅助气孔1011向活塞腔105供气,此时,由辅助气孔1011和第二气孔1031为压缩腔共同送气,一起推动活塞201向第一缓冲腔1051方向移动;通过电磁阀106为压缩腔辅助供气,可提高压缩腔气体对活塞201的推力,改善活塞杆2的伸缩效率,避免通过第一气孔1021或第二气孔1031独立供气时,压缩腔内气体对活塞201推力不足,导致道岔移动出现偏差的问题。

第一气孔1021和第二气孔1031一端均连接有供气设备,第一气孔1021与第二气孔1031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辅助气孔1011一端连接有供气设备,电磁阀106固定安装在辅助气孔1011内,电磁阀106输出端与活塞腔105连通,电磁阀106输入端连接有供气设备,通过电磁阀106控制辅助气孔1011向活塞腔105内供气的通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