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装置及调度中心

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装置及调度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装置及调度中心。在该方法中,首先根据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这样能够明确目标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以及行驶路径,其次对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如此,能够实时了解进行调度的目标行驶路径信息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调度时,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在目标路径上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这样能够提前作好换道准备,避免目标交通工具行驶至拥堵路段上,同时能够快速的确定出换道路径信息,在确定出换道路径信息后对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实时调度。这样一来,在不通过工作人员进行调度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对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实时调度,进而提高了调度的工作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81776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建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32228.X

  • 发明设计人 张兴莉;冯丽琴;张涛;

    申请日2020-12-09

  • 分类号G08G1/08(2006.01);G08G1/0968(2006.01);G08G1/065(2006.01);G08G1/123(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科慧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9;北京科慧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9;

  • 代理人宋珊珊;李瑞

  • 地址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裙楼3层318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13:5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6-1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8G 1/08 专利申请号:202011432228X 登记生效日:20220601 变更事项:申请人 变更前权利人:张兴莉 变更后权利人:中铁建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61009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吉泰二路145号 变更后权利人: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裙楼3层318号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慧交通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装置及调度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路线不断增加,为了实现交通的正常调度,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各路交通工具的运行情况进行调度,这样存在较大几率会导致调度结果不准确,同时会降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装置及调度中心。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应用于智慧交通调度中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是根据定位得到的;

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包括多个导航路径信息,所述导航路径信息是根据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车道数量和车站站台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的;

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对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得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其中,所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目标路径;

其中,在进行调度时,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以及各个所述导航路径信息确定目标路径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根据相邻交通拥堵路段信息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换道路径信息,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

优选地,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当前车道数量和当前车站站台信息;根据所述当前车道数量和所述当前车站站台信息进行监测,得到对应的当前行驶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当前车站站台信息包括当前路径公里信息;根据所述当前行驶位置信息得到对应的当前导航路径信息序列。

优选地,所述车站站台信息的获取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当前行驶速率信息以及当前行驶时间点;根据所述当前行驶速率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行驶时间点计算得到对应的当前行驶时长以及当前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行驶时间点计算得到对应的当前行驶路程信息;将所述当前行驶时长、所述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行驶路程信息作为当前车站站台信息;

所述车道数量的获取步骤包括:获取车载终端测量得到的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行驶车道数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对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得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包括:

将所述交通拥堵路段信息作为当前行驶路径,调度所述当前行驶路径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更新行驶路径,根据所述更新行驶路径得到调度后的更新路径;

根据所述更新路径与所述换道路径信息计算行驶拥堵线程对应的拥堵值,所述拥堵值与目标路径的相关系数正相关;

返回所述调度所述当前行驶路径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更新行驶路径,根据所述更新行驶路径得到调度后的更新路径的步骤,直至所述行驶拥堵线程对应的拥堵值位于设定数值区间,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目标行驶路径;根据所述目标行驶路径得到所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

优选地,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包括:基于所述换道路径信息以及车载终端发送的调度请求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

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包括:根据预设的交通路线信息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并判断当前通行线路对应的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装置,应用于智慧交通调度中心,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是根据定位得到的;

导航路径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包括多个导航路径信息,所述导航路径信息是根据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车道数量和车站站台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的;

路径信息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对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得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其中,所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目标路径;

线路调度模块,用于在进行调度时,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以及各个所述导航路径信息确定目标路径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根据相邻交通拥堵路段信息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换道路径信息,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监控街区安全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并判断当前通行线路对应的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中心,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装置及调度中心,首先根据获取到的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这样能够明确目标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以及行驶路径,其次对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如此,能够实时了解进行调度的目标行驶路径信息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调度时,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在目标路径上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这样能够提前作好换道准备,避免目标交通工具行驶至拥堵路段上,同时能够快速的确定出换道路径信息,在确定出换道路径信息后对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实时调度。这样一来,在不通过工作人员进行调度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对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实时调度,进而提高了调度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交通调度装置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中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结合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智慧交通调度中心,所述智慧交通调度中心在实现上述方法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S110-步骤S140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10,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是根据定位得到的。

步骤S120,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包括多个导航路径信息,所述导航路径信息是根据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车道数量和车站站台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的。

步骤S130,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对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得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目标路径。

步骤S140,在进行调度时,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以及各个所述导航路径信息确定目标路径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根据相邻交通拥堵路段信息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换道路径信息,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

在执行上述步骤S110-步骤S140所描述的方法时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首先根据获取到的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这样能够明确目标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以及行驶路径,其次对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如此,能够实时了解进行调度的目标行驶路径信息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调度时,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在目标路径上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这样能够提前作好换道准备,避免目标交通工具行驶至拥堵路段上,同时能够快速的确定出换道路径信息,在确定出换道路径信息后对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实时调度。这样一来,在不通过工作人员进行调度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对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实时调度,进而提高了调度的工作效率

在实际实施时,为了能够确保目标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避免出现行驶绕路的情况,步骤S120所描述的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具体包括以下描述内容:

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当前车道数量和当前车站站台信息;根据所述当前车道数量和所述当前车站站台信息进行监测,得到对应的当前行驶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当前车站站台信息包括当前路径公里信息;根据所述当前行驶位置信息得到对应的当前导航路径信息序列。

如此,能够根据当前行驶位置信息分析出当前导航路径信息序列,进而能够确保目标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避免出现行驶绕路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所述车站站台信息的获取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当前行驶速率信息以及当前行驶时间点;根据所述当前行驶速率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行驶时间点计算得到对应的当前行驶时长以及当前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行驶时间点计算得到对应的当前行驶路程信息;将所述当前行驶时长、所述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行驶路程信息作为当前车站站台信息。

进一步,所述车道数量的获取步骤包括:获取车载终端测量得到的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行驶车道数量。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对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能够确保存在多种调度方案,步骤S130所描述的所述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对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得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S1301-子步骤S1303所描述的内容:

子步骤S1301,将所述交通拥堵路段信息作为当前行驶路径,调度所述当前行驶路径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更新行驶路径,根据所述更新行驶路径得到调度后的更新路径。

子步骤S1302,根据所述更新路径与所述换道路径信息计算行驶拥堵线程对应的拥堵值,所述拥堵值与目标路径的相关系数正相关。

子步骤S1303,返回所述调度所述当前行驶路径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更新行驶路径,根据所述更新行驶路径得到调度后的更新路径的步骤,直至所述行驶拥堵线程对应的拥堵值位于设定数值区间,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目标行驶路径;根据所述目标行驶路径得到所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

执行以上子步骤S1301-子步骤S1303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对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进而能够确保存在多种调度方案。

在具体实施时,步骤S140所描述的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具体包括:基于所述换道路径信息以及车载终端发送的调度请求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

在具体实施时,步骤S110所描述的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交通路线信息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

基于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包括步骤S150: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并判断当前通行线路对应的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进一步,步骤S150所描述的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并判断当前通行线路对应的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151,获取针对目标监控街区的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和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

例如,所述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交通拥堵权重小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交通拥堵权重。

步骤S152,根据所述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通行时段序列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根据所述目标交通流量信息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实时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实时监控信息的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的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

例如,所述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包括多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对应设置有交通安全标签,所述交通安全标签表示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存在交通安全风险或不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步骤S153,基于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从所述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选取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基于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交通安全标签,判断所述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例如,交通安全标签用于确定对目标监控街区的安全状态。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51-步骤S153,首先获取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和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其次根据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通行时段序列确定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进而从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获取目标监控街区的实时监控信息,然后确定实时监控信息的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的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最后基于从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选取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交通安全标签,判断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如此,能够对具有不同交通拥堵权重的街区交通道路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基于不同的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实现通行时段序列和实时监控信息的相对独立的确定,这样可以确保通行时段序列和实时监控信息之间的影响偏差不会过大,以提高实时监控信息的可靠性,从而确保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的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的精准性。这样,在选取多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时,能够尽可能地将与目标监控街区相关的交通安全标签对应的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进行选取,从而在基于交通安全标签进行目标监控街区的交通安全风险判断时,可以将目标监控街区识别到的不同的安全特征进行综合考虑,提高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的可靠性,进而确保目标监控街区的交通安全,避免因识别不准确而导致错误判断目标监控街区的安全性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53所描述的基于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从所述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选取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基于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从所述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选取差值最大的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将目标监控街区识别到的不同的安全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的可靠性,需要考虑不同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安全特征相似率,从而考虑安全特征的瞬时可变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步骤S153中,基于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交通安全标签,判断所述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示例性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531-步骤S1536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531,基于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交通安全标签中的每相邻两个交通安全标签之间的标签相似度,确定用于对与所述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对应的综合信息识别度进行计算的当前状态信息集合。

步骤S1532,基于所述当前状态信息集合,获取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包含至少两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各个所述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包含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中的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在对应的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中采集到的或计算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

步骤S1533,确定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

步骤S1534,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街区画面记录集。

步骤S1535,根据所述街区画面记录集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

步骤S1536,通过所述安全等级指数计算所述m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对应的综合信息识别度;判断所述综合信息识别度是否大于设定信息识别度;在判定出所述综合信息识别度大于等于所述设定信息识别度时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不存在交通安全风险;在判定出所述综合信息识别度小于所述设定信息识别度时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存在交通安全风险,并在判定出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存在交通安全风险时锁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安全事故事件信息。

如此,通过应用上述步骤S1531-步骤S1536所描述的内容,能够根据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目标监控街区在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街区画面记录集,并根据街区画面记录集确定目标监控街区在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从而基于安全等级指数计算综合信息识别度,这样能够考虑不同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安全特征相似率,从而考虑安全特征的瞬时可变性,进而将目标监控街区监控到的不同的安全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可以理解,通过综合信息识别度来监控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能够提高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步骤S1532所描述的获取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15321-步骤S15324所描述的内容实现。

步骤S15321,获取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中的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在第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开始后的设定时长区间内采集到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并根据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中的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在第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开始后设定时长区间内采集到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所述第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为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任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

步骤S15322,在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中的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在第二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开始后设定时长区间内未对所述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进行采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中的安全状态验证单元计算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所述第二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为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以外的任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

步骤S15323,在所述目标监控街区中的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在第三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开始后的设定时长区间内未对所述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进行采集,且所述第三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之前连续的第一设定数量的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皆是根据所述安全状态验证单元计算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向所述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发送监控街区采集指示,以使所述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响应所述监控街区采集指示对所述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进行采集,所述第三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为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街区监控时间节点以外的任一街区监控时间节点。

步骤S15324,获取所述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响应所述监控街区采集指示采集到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并根据所述安全状态验证单元响应所述监控街区采集指示采集到的监控街区的监控安全参数,确定所述第三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

可以理解,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5321-步骤S15324,能够完整地确定不同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从而为后续计算综合信息识别度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确保后续计算的综合信息识别度可靠性。

进一步地,步骤S1533所描述的确定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施方式,从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中,确定一个动态监控安全参数集合;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中所述动态监控安全参数集合以外的各个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与所述动态监控安全参数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

第二种实施方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每相邻两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

可以理解,上述确定安全特征相似率的实施方式可以择一使用,从而灵活、快速地计算安全特征相似率。

在上述步骤S1531-步骤S1536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包含可更新状态数据集合和非更新状态数据集合,所述街区画面记录集包含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指定的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的可更新状态数据集合对应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的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指定的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的非更新状态数据集合对应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的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基于此,步骤S1535所描述的根据所述街区画面记录集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包括步骤S15350:根据所述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和所述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

更进一步地,步骤S15350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和所述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进一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5351-步骤S1535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5351,在所述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对应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不小于预设的第一变化系数阈值,且所述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对应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不小于预设的第二变化系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为第一目标等级指数。

步骤S15352,在所述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对应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不小于所述第一变化系数阈值,且所述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对应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变化系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为第二目标等级指数。

步骤S15353,在所述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对应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变化系数阈值,且所述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对应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变化系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安全等级指数为第三目标等级指数。

如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街区画面变化系数确定出不同的第三目标等级指数,从而确保第三目标等级指数与实际的目标监控街区所监控到的画面记录相匹配。

进一步地,步骤S1534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街区画面记录集,包括以下步骤S15341和步骤S15342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5341,从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中,确定监控街区可信度权重高于第一设定可信度权重阈值的至少一个目标可更新状态数据集合,以及监控街区可信度权重高于第二设定可信度权重阈值的至少一个目标非更新状态数据集合。

步骤S15342,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可更新状态数据集合对应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所述第一街区画面记录集,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非更新状态数据集合对应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所述第二街区画面记录集。

此外,步骤S1534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街区画面记录集,还可以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现: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包含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的数量,确定各个所述安全特征相似率的关联性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各个街区监控时间节点对应的待监控街区状态信息集合之间的安全特征相似率,以及各个所述安全特征相似率的关联性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在所述第一设定监控街区时间段内的街区画面记录集。

可以理解上述两种针对步骤S1534进行进一步实施的方式分别依据监控街区可信度权重和关联性参数进行,从而能够灵活地根据目标监控街区选取较为容易实现的实施方式进行实施。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52中所描述的确定所述实时监控信息的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预设信息识别度队列中的每个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施。

第一种实施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监控时序识别系数,确定所述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

第二种实施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监控事件识别系数,确定所述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

第三种实施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监控风险识别系数,确定所述目标监控信息识别度与所述候选监控信息识别度的差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能够覆盖目标监控街区所识别到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步骤S152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通行时段序列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进一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521-步骤S1526所描述的内容实现。

步骤S1521,获取所述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通行时段序列对应的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以及每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每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中包括多个不同的通行信息标签。

步骤S1522,在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确定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

步骤S1523,采用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进行限速标志信息校正,得到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中每个通行信息标签的限速标志信息校正结果。

步骤S1524,基于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中每个通行信息标签的限速标志信息校正结果,对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进行通行速率更新,得到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已更新通行速率。

步骤S1525,将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已更新通行速率加入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

步骤S1526,返回并执行步骤在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确定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直至所述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安全通行系数达到设定系数;在所述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安全通行系数达到所述设定系数时,基于所述安全通行系数以及所述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

如此,通过应用上述步骤S1521-步骤S1526,能够实现对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迭代确定,从而确保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安全通行系数达到设定系数,这样可以基于安全通行系数以及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确定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由于安全通行系数是达到设定系数的,而设定系数是基于目标监控街区所识别到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进行配置的,因此通过上述方法能够确保目标监控街区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能够覆盖目标监控街区所识别到的目标交通流量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1526所描述的在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确定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示例性可以解释为以下步骤S15261-步骤S15264。

步骤S15261,确定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二通行限制标识序列、第一静态通行速率,以及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

步骤S15262,通过对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和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进行逐位对比,得到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的第一对比结果,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为多种通行限制信息组合中包括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在内的所有通行限制信息组合。

步骤S15263,通过对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和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二通行限制标识序列进行逐位对比,得到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第一静态通行速率的第二对比结果。

步骤S15264,基于所述第二对比结果和所述第一对比结果,将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二通行限制标识序列或者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确定为所述通行限制信息组合第一通行限制标识序列。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15261中,确定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包括以下内容:步骤S152611,获取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的限制时间表集合,以及,确定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限制运行记录;步骤S152612,根据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的限制时间表集合,在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限制运行记录中确定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第一静态通行速率。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S152611所描述的确定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限制运行记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a-步骤d所描述的内容实现。

步骤a,确定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每个通行方式信息集合的第二对比结果和第一对比结果。

步骤b,基于所述第二对比结果和第一对比结果,计算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每个校正安全系数队列的队列连续性权重。

步骤c,按照所述队列连续性权重对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方式信息集合中每个校正安全系数队列进行排序,将排序第一的校正安全系数队列确定为主校正安全系数队列,将排序位于设定数值区间内的校正安全系数队列整合为次校正安全系数队列;其中,所述设定数值区间与所述主校正安全系数队列的排序序号的区间差值根据每个校正安全系数队列的队列连续性权重的均值确定。

步骤d,根据所述次校正安全系数队列确定所述目标通行限制信息组合对应的通行限制运行记录。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52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目标交通流量信息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实时监控信息,进一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步骤(4)所描述的内容。

(1)根据所述目标交通流量信息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获取安全特征变更数据。

(2)对所述安全特征变更数据进行特征聚类,得到安全特征数据集合;其中,所述安全特征数据集合中的每个特征数据的特征评价为第一特征评价或第二特征评价,所有第一特征评价对应的特征数据为所述安全特征数据集合的标记特征数据。

(3)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确定出与所述标记特征数据匹配的实时信息序列。

(4)根据所述实时信息序列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的实时监控信息。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交通流量信息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获取安全特征变更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特征变量划分记录和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的特征变量划分记录确定安全特征描述信息;根据所述安全特征描述信息和所述目标交通流量信息从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中获取安全特征变更数据。

如此设计,基于上述步骤(1)-步骤(4)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基于安全特征变更数据实现对实时信息序列的实时确定,从而确保确定出的目标监控街区的实时监控信息具有较佳的时效性。

在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步骤S151所描述的获取针对目标监控街区的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和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511步骤S151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511,确定所述目标监控街区对应的事件监控线程的当前线程状态信息;从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中确定出安全状态特征。

步骤S1512,判断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中的可运行状态相对于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的上一线程状态信息中的可运行状态是否变化。

步骤S1513,如果是,将从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中确定出的安全状态特征确定为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的有效安全状态特征;否则,将从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中确定出的安全状态特征与所述上一线程状态信息中对应位置的有效安全状态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结果,将所述融合结果确定为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的有效安全状态特征。

步骤S1514,基于所述当前线程状态信息的有效安全状态特征按照不同的信息抽取方式获取所述第一街区交通道路信息和所述第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

如此,通过应用上述步骤S1511-步骤S1514,能够确保获取得到的不同街区交通道路信息之间的安全特征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图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调度装置200的框图,应用于智慧交通调度中心,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是根据定位得到的。

导航路径生成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终点站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导航路径信息序列,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包括多个导航路径信息,所述导航路径信息是根据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车道数量和车站站台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的。

路径信息序列确定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对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序列中的各个导航路径信息进行调度,得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其中,所述目标行驶路径信息序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对应的目标路径。

线路调度模块240,用于在进行调度时,根据所述起点站位置信息、所述终点站位置信息以及各个所述导航路径信息确定目标路径的交通拥堵路段信息,根据相邻交通拥堵路段信息得到所述目标路径的换道路径信息,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监控街区安全判断模块250,用于根据所述换道路径信息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当前通行线路进行实时调度,并判断当前通行线路对应的目标监控街区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风险。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3,提供了一种调度中心110,包括处理器111以及与所述处理器111连接的存储器112和总线113;其中,所述处理器111和所述存储器112通过所述总线11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11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1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的方法。

进一步地,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需要理解的是,针对上述内容没有进行名词解释的技术术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所公开的内容进行前后推导毫无疑义地确定其所指代的含义,例如针对一些值、系数、权重等术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和确定,这些数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0~1,又例如1~10,再例如50~100,在此均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已公开的内容毫无疑义对一些预设的、基准的、预定的、设定的以及目标的技术特征/技术术语进行确定。对于一些未作解释的技术特征术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基于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地、毫无疑义地推导,从而清楚、完整地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因此上述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完整的。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对未作解释的技术术语进行推导和分析的过程是基于本申请所记载的内容进行的,因此上述内容并不是对整体方案的创造性的评判。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