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及一种调驱方法

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及一种调驱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由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和凝胶体系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可以根据不同油田情况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形成可以实现深部选择性调驱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本发明中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不同的功能段塞形式注入地层,实现对地层高渗层的封堵和对中低渗层剩余油的驱替,组合形式多样,可根据不同油层的问题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调驱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增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及一种调驱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注水开发是油田进入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油藏的非均质性增大,优势通道明显,水窜严重,严重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泡沫体系具有一定的封堵能力,且能改善流度比,提高驱油效率;凝胶强度高,封堵能力强,可有效改善层间非均质性,性能优良的凝胶与泡沫复合体系对高渗透油藏开发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单一的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由于泡沫体系自身的特点具有稳定性差,施工后有效期短,传播距离短等方面的不足。而凝胶调驱体系在调驱过程中由于凝胶选择性差,容易对低渗层造成污染,同时凝胶在地层深部由于受地层流体的影响成胶性能受到影响,单一的凝胶调驱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及一种调驱方法,具有优异的调剖驱油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由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和凝胶体系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所述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是结合了泡沫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凝胶的封堵强度以及驱油剂和氮气的驱油能力的复合调剖体系,通过有机组合取长补短,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条件有机组合,以最优组合方式来达到良好的调剖驱油效果。针对大孔道可以利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和凝胶体系的强力封堵能力对大孔道高渗出进行封堵;对于低渗储层利用非均相驱油体系和多泡乳化驱油体系结合交替注入方式,既注入容易又能有效对低渗层剩余油进行驱替。将弱凝胶调剖和多效泡沫调驱这两个单项技术结合起来,能够综合弱凝胶和泡沫的双重优势,更好地封堵裂缝及大孔道,防止水窜,调整吸水剖面,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多相凝胶泡沫体系由固相泡沫稳定剂、起泡剂、凝胶、氮气和余量的水组成。

所述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主要用于封堵大孔道。

优选的,所述固相泡沫稳定剂选自聚合物微球、预交联颗粒凝胶(PPG)、柔性分散微凝胶(SMG)、粘弹性预交联凝胶颗粒、冻胶分散体、植物纤维分散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固相泡沫稳定剂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1%~2%;更优选为0.5%%~1.5%。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例中,所述固相泡沫稳定剂优选为硅酸钠和氯化铝、或硅酸钠和氯化钙、或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沉淀或絮凝物。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直接添加硅酸钠和氯化铝、或硅酸钠和氯化钙、或氯化铝和氢氧化钠,使其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絮凝物。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沉淀或絮凝物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0.5%~3%;更优选为0.7%~2%。

本发明中,所述固相泡沫稳定剂主要是利用固相颗粒达到增加泡沫稳定性的作用。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起泡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K12(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烷基糖苷(APG)、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a-烯基磺酸钠(ASO)、椰油起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和植物发酵液组成。

所述起泡剂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1%~1%;更优选为0.3%~0.8%。

其中植物发酵液在起泡剂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20%~40%;更优选为25%~35%。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植物发酵液为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经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

本发明对所述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一般植物的秸秆和/或根茎,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秸秆或根茎为玉米水稻秸秆。

本发明优选的,在进行发酵前,对所述植物秸秆和/或根茎进行粉碎,本发明对所述粉碎后的粒径并无特殊限定,可以进行发酵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发酵的方法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熟知的发酵方法,本发明优选的,将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或根茎与水混合,所述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的体积比优选为1:(0.5~2),进一步优选为1:1。然后加入发酵菌种,进行发酵。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发酵菌种为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菌种为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优选的,所述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0.5~1.5):(1.5~2.5),进一步优选为1∶1∶2。

所述发酵的pH值优选为7~10,进一步优选为9。

所述发酵的温度优选为40~70℃,进一步优选为50~60℃

所述发酵的时间优选为3~8天,进一步优选为4~6天,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的时间为5天。

发酵后,体系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植物发酵液。

本发明采用植物发酵液作为起泡剂中的稳泡成分,充分利用了发酵液中的有机大分子提高泡沫的强度,其作用主要是提高泡沫稳定性。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凝胶由水溶性聚合物和交联剂组成,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优选为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乳液型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含有特殊功能单体的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水溶性改性淀粉、黄原胶、黄胞胶、胍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5%~0.6%;更优选为0.1%~0.5%。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醋酸铬、乳酸铬、酚醛树脂预聚体、柠檬酸铝、间苯二酚、乌洛托品、重铬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交联剂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5%~1%;更优选为0.2%~0.8%。

所述多相凝胶泡沫体系的气液比优选为0.5:1~1:2,更优选为0.5:1~1:1。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多泡乳化驱油体系由起泡剂、水溶性聚合物、乳化剂、助乳化剂、氮气和余量的水组成。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起泡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K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烷基糖苷(APG)、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a-烯基磺酸钠(ASO)、椰油起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和植物发酵液组成。

所述起泡剂在多相凝胶泡沫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1%~1%;更优选为0.3%~0.8%。

其中植物发酵液在起泡剂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20%~40%;更优选为25%~35%。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植物发酵液为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经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

本发明对所述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一般植物的秸秆和/或根茎,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秸秆或根茎为玉米水稻秸秆。

本发明优选的,在进行发酵前,对所述植物秸秆和/或根茎进行粉碎,本发明对所述粉碎后的粒径并无特殊限定,可以进行发酵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发酵的方法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熟知的发酵方法,本发明优选的,将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或根茎与水混合,所述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的体积比优选为1:(0.5~2),进一步优选为1:1。然后加入发酵菌种,进行发酵。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发酵菌种为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菌种为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优选的,所述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0.5~1.5):(1.5~2.5),进一步优选为1∶1∶2。

所述发酵的pH值优选为7~10,进一步优选为9。

所述发酵的温度优选为40~70℃,进一步优选为50~60℃

所述发酵的时间优选为3~8天,进一步优选为4~6天,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的时间为5天。

发酵后,体系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植物发酵液。

本发明采用植物发酵液作为起泡剂中的稳泡成分,充分利用了发酵液中的有机大分子提高泡沫的强度,其作用主要是提高泡沫稳定性。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水溶性聚合物选自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乳液型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含有特殊功能单体的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改性溶性淀粉、黄原胶、黄胞胶、胍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在多泡乳化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1%~0.5%;更优选为0.05%~0.3%。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脂肪酸皂、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N-十二烷基二甲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多元醇脂肪酸酯、聚乙烯醇、聚表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乳化剂在多泡乳化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1%~2%;更优选为0.5%~1.5%。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助乳化剂选自正丁醇、乙二醇、乙醇、丙二醇、甘油、聚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助乳化剂在多泡乳化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1%~0.5%;更优选为0.05%~0.4%。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多泡乳化驱油体系的气液比为0.05:1~1:1;更优选为0.05:1~0.5:1。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非均相驱油体系由植物发酵分散体、驱油表面活性剂、含有固相微粒的驱油剂、水溶性聚合物和余量的水组成。

本发明中,所述植物发酵分散体为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经发酵后,过滤,滤渣经胶体磨进行剪切分散后形成的分散体。

所述植物发酵分散体在所述非均相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5%~2%;更优选为0.5%~1.5%。

本发明对所述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一般植物的秸秆和/或根茎,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秸秆或根茎为玉米水稻秸秆。

本发明优选的,在进行发酵前,对所述植物秸秆和/或根茎进行粉碎,本发明对所述粉碎后的粒径并无特殊限定,可以进行发酵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发酵的方法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熟知的发酵方法,本发明优选的,将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或根茎与水混合,所述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或根茎的体积比优选为1:(0.5~2),进一步优选为1:1。然后加入发酵菌种,进行发酵。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发酵菌种为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菌种为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优选的,所述曲霉、酵母菌和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0.5~1.5):(1.5~2.5),进一步优选为1:1∶2。

所述发酵的pH值优选为7~10,进一步优选为9。

所述发酵的温度优选为40~70℃,进一步优选为50~60℃

所述发酵的时间优选为3~8天,进一步优选为4~6天,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的时间为5天。

发酵后,体系进行过滤,收集滤渣,滤渣经胶体磨剪切分散为均匀分散体,即为植物发酵分散体。

本发明在非均相驱油体系中添加了植物发酵分散体,作为体系中非均相成分,植物发酵分散体的固相微粒和体系中含油固相微粒的驱油剂作用相似,具备动态封堵效果,采用植物发酵分散体可以减少含有固相微粒驱油剂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体系成本。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驱油表面活性剂选自重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糖苷、烷基甜菜碱、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酰胺甜菜碱、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驱油表面活性剂在所述非均相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1%~1%;更优选为0.5%~0.8%。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含有固相微粒的驱油剂选自聚合物微球、预交联颗粒凝胶(PPG)、柔性分散微凝胶(SMG)、粘弹性预交联凝胶颗粒、冻胶分散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含有固相微粒的驱油剂在所述非均相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3%~1%;更优选为0.5%~0.8%。

本发明中,所述含有固相微粒的驱油剂主要起驱油作用,在非均相驱油体系中起到动态封堵的作用,即实现封堵突破再封堵的作用,可以对微观孔道进行动态封堵。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水溶性聚合物选自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乳液型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含有特殊功能单体的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改性溶性淀粉、黄原胶、黄胞胶、胍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在所述非均相驱油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5%~0.5%;更优选为0.05%~0.3%。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凝胶体系由水溶性聚合物、交联剂和余量的水组成,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优选为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乳液型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含有特殊功能单体的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改性溶性淀粉、黄原胶、黄胞胶、胍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交联剂优选为醋酸铬、乳酸铬、酚醛树脂预聚体、柠檬酸铝、间苯二酚、乌洛托品、重铬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在所述凝胶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5%~0.6%;更优选为0.1%~0.5%。

所述交联剂在所述凝胶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05%~1%;更优选为0.2%~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驱方法,以上述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为调驱试剂,以功能段塞组合的方式进行调驱;

所述功能段塞包括前置段塞、封堵段塞、调驱段塞和封口段塞;

所述前置段塞为第一注入段塞;

所述前置段塞选自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封堵段塞、调驱段塞为中间注入段塞;

所述封堵段塞选自多相凝胶泡沫和凝胶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调驱段塞选自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凝胶体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封口段塞为最后注入段塞;

所述封口段塞选自凝胶体系。

本发明对所述封堵段塞和调驱段塞的使用次数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一次或多次。

本发明对所述封堵段塞和调驱段塞的使用前后顺序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油藏条件进行组合。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前置段塞占注入量的10%~20%;更优选为15%。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封堵段塞占注入量的10%~30%;更优选为25%。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调驱段塞占注入量的20%~60%;更优选为50%。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封口段塞占注入量的5%~10%;更优选为10%。

本发明根据各体系的性能特点,在多效复合泡沫体系优选组合的基础上,结合目标井油藏条件,在注入参数包括对注入液体总量设计、注入气体总量设计、注入排量设计、注入压力以及段塞组合和段塞大小上,根据具体实施井的地质问题进行体系选择和段塞组合选择,对不同的功能段塞注入量进行优化,最终形成氮气多功能复合调驱体系的工艺方案,并应用于目标井油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段塞组合具体为:

多相凝胶泡沫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凝胶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凝胶体系。

其中,所述多相凝胶泡沫体系由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预聚体交联剂、聚合物微球、植物发酵液、烷基糖苷、余量的水和氮气组成。

所述非均相驱油体系由植物发酵分散体、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预交联颗粒凝胶、石油磺酸盐和余量的水组成。

所述凝胶体系由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预聚体交联剂和余量的水组成。

所述多泡乳化驱油体系由植物发酵液、AES、聚表剂、聚甘油酯和余量的水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段塞组合具体为:

前置段塞:多相凝胶泡沫体系;

封堵段塞:凝胶体系;

调驱段塞1:多泡乳化驱油体系;

调驱段塞2:凝胶体系;

调驱段塞3:非均相驱油体系;

封口段塞:凝胶体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段塞组合具体为:

前置段塞:非均相驱油体系;

调驱段塞:多相凝胶泡沫体系;

封堵段塞:凝胶体系;

调驱段塞1:多泡乳化驱油体系;

调驱段塞2:凝胶体系;

调驱段塞3:非均相驱油体系;

封口段塞:凝胶体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段塞组合具体为:

前置段塞:非均相驱油体系;

调驱段塞1:多相凝胶泡沫体系;

调驱段塞2:非均相驱油体系;

封堵段塞:多相凝胶泡沫体系;

封口段塞:凝胶体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由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和凝胶体系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可以根据不同油田情况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形成可以实现深部选择性调驱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本发明中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不同的功能段塞形式注入地层,实现对地层高渗层的封堵和对中低渗层剩余油的驱替,组合形式多样,可根据不同油层的问题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调驱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合了泡沫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凝胶的封堵强度以及驱油剂和氮气的驱油能力的复合调剖体系,通过有机组合取长补短,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条件有机组合,以最优组合方式来达到良好的调剖驱油效果。

其中多相凝胶泡沫体系、多泡乳化驱油体系、非均相驱油体系在消泡前具有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消泡后,依靠非均相中的固相颗粒和驱油表面活性剂等进入储层深部,对高渗流通道产生长效调控,使后续注入压力保持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

本发明中各种调驱组合体系以不同段塞组合的形式应用于现场实施,实际应用更加简单可行,现场也易于调整控制,对调驱效果更有利;组合原则强弱交替搭配,前置段塞主要起隔离作用,封堵段塞主要是对高渗通道进行封堵,调驱段塞利用其调堵驱一体功能,扩大波及体积同时起到洗油驱油的作用,可以实现动态封堵和驱替,从而达到深部调驱的目的。封口段塞主要是对前面段塞的保护,防止后续注入水对前面段塞造成稀释,降低其驱替作用,一般强度较大,注入量较小。封口段塞注入后需对封口段塞体系进行清水过顶替,保持近井压降漏斗,降低后续注水压力,防止堵塞近井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以及一种调驱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植物发酵液以及植物发酵分散体的制备

采用玉米水稻秸秆作为原料,经粉碎机粉碎至碎末,将碎末倒入搅拌器中加水按体积比1:1混合,加入发酵菌种(曲霉和酵母菌以及纤维素酶),调节PH值到9,在50~60℃条件下,发酵5天,过滤,滤液为植物发酵液。

滤渣经胶体磨剪切分散成均匀分散体,为植物发酵分散体。

实施例2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的配制

调驱体系一:多相凝胶泡沫。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质量分数0.3%、酚醛树脂预聚体交联剂质量分数0.3%、聚合物微球质量分数0.6%、起泡剂为(30%植物发酵液+70%烷基糖苷)质量分数0.5%,其余为水;以配置的调驱体系为液相,以氮气为气源按气液比1:1(体积比)注入泡沫发生器,得到多相凝胶泡沫体系。

调驱体系二:非均相驱油体系。实施例1中制备的植物发酵分散体质量分数1%、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质量分数0.3%、预交联颗粒凝胶质量分数1%、驱油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质量分数0.5%,其余为水,搅拌20min得非均相驱油体系。

调驱体系三:凝胶。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固体)质量分数0.5%、酚醛树脂预聚体交联剂质量分数0.5%、其余为水,搅拌20min得凝胶体系。

调驱体系四:多泡乳化驱油体系。起泡剂为(40%植物发酵液+70%AES)体系质量分数0.5%、乳化剂为聚表剂质量分数0.3%、助乳化剂为聚甘油酯质量分数为0.2%,水溶性聚合物为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0.06%,其余为水,以此为液相,以氮气为气源,气液比0.1:1注入泡沫发生器,形成多泡乳化驱油体系,气相有助于乳化剂和地下原油混合乳化。

实施例3氮气多效复合泡沫调驱体系性能

调驱体系一:多相凝胶泡沫体系的性能

将实施例2中配置的调驱体系一:多相凝胶泡沫体系放置在65℃的水浴中,记录其起泡体积、半衰期、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具体记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多相凝胶泡沫体系性能

调驱体系二:非均相驱油体系性能

将实施例2中配置的调驱体系二:非均相驱油体系放置在65℃的水浴中,记录其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具体记录如下表2所示:

表2非均相驱油体系性能

调驱体系三:凝胶体系性能

将实施例2中配置的调驱体系三:凝胶体系放置在65℃的水浴中,记录其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具体记录如下表3所示:

表3凝胶体系性能

调驱体系四:多泡乳化驱油体系性能

将实施例2中配置的调驱体系四:多泡乳化驱油体系放置在65℃的水浴中,将其和原油1:1混合,记录原油乳化降粘率、以及产生泡沫的体积和半衰期。具体记录如下表4所示:

表4多泡乳化驱油体系性能

以上结果表明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具有适宜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现场调驱的需求。

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驱油性能

在65℃条件下,利用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采用并联岩心实验对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驱油实验,低渗岩心渗透率为207mD,高渗岩心渗透率为1863mD,油为模拟油,水位生产污水。

具体步骤为,水驱至含水98%,按表5所示段塞顺序和注入体积依次注入实施例2中所配药剂体系,计算提高采收率结果。

表5段塞注入顺序及注入量

实验结果:注入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后恢复水驱,驱替至含水98%时,总采收率78%,较单纯水驱采收率32%提高采收率46%,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实施例4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现场应用效果

BZ34-1N-C8井原为该区块高部位的一口生产井,后改为注水井,主要生产层位为NmⅡ油组1小层(3D-1225砂体)、2小层(3D-1244砂体),最大渗透率2030mD,最下渗透率32mD,主要吸水层位是2小层(3D-1244砂体)的7号小层,该层吸水率达到70%,该层渗透率980mD,层厚12.9m,为该井最厚的生产层;同时在平面上C22、C4以及C21H方向上含水较高,存在水窜的情况。该井组于2019年7月采用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调驱,该井共两个层段,采用笼统调驱,段塞注入及注入量如下表6所示:

表6段塞注入及注入量

C08井组调驱后21天见效,其中C21H方向上含水大幅下降,含水最高下降24个百分点,单井最大日增油96m

实施例5复合多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现场应用效果

BN29-4-C20井为一口水平注水井,其左右各有一口水平井生产,由于水平井注水局部吸水,其中脚跟位置渗透率550mD长度120m,为该井主要吸水层位,在注水过程中存在沿个别地方注水突进的情况,位于底部位的生产井含水上升较快。该井采用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调驱,根据水平井的注水特点,采用远调近堵的设计思路,对该井调驱注入设计,具体注入段塞如下表7所示:

表7段塞注入及注入量

C20井组调驱后对应受益井含水下降,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最大日增油15方,井组累计增油3900方。

实施例6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应用效果

CFDA67H井为一口底水油藏水平生产井,投产初期日产油72吨,含水2%。投产后含水上升很快,投产一年后含水上升至80%,后经不断提频生产,日产液1010方,含水98%,日产油只有16方左右。底水脊进严重。为了降低该井含水,采用多效复合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反向调剖,在方案设计中采用“远调近堵”,反向调剖与化学吞吐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具体注入段塞如下表8所示:

表8段塞注入及注入量

该井进行多效复合氮气泡沫反向调剖后,含水由原来的98%下降至80%,含水最低降至65%,后逐渐平稳,保持在含水80%。产液量维持在原来的四分之一,平均日增油35方左右。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多效复合氮气泡沫体系调驱后,油田增产明显。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