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所述选育方法为:首先制定以提升繁殖性能为主的专门化母系的育种目标;筛选獭兔群体,选择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组建育种基础群;建立性能测定体系,并按照所述性能测定体系按时测定所述育种基础群,得到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根据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制定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利用所述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将所述育种基础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达到所述育种目标,即得到所述獭兔专门化母系。本发明所述育种方法简单易行,使用现有品系遗传资源,历经4‑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得到的獭兔专门化母系繁殖性能提升显著,作为母本配合力效果显著。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兔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獭兔(又名力克斯兔),是一种珍贵的皮肉兼用兔。獭兔是利用肉兔的毛型突变培育而成的,其被毛有“细、密、平”的典型特点,毛皮品质好,市场价值较高。1924年,海狸色的力克斯兔首次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展出,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之后力克斯兔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獭兔的育成历史较短,遗传基础较窄,缺乏系统选育,其生长速度、繁重性能较低。我国是獭兔养殖大国,生产中严重缺乏优良獭兔品种,目前獭兔生产指标普遍比肉兔低30%或更多,在毛皮价格相对低迷的情况下,獭兔的生产性能低、养殖效益差的劣势明显,导致獭兔行业不断萎缩。由于獭兔的繁殖力、生长力和毛皮品质存在遗传拮抗,难以选育出生产性能高且毛皮品质优的全能品种。而应用配套系育种技术策略,合理分配主选性状,分别选育不同的专门化獭兔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建立配套杂交繁育体系,则可在整体上发挥基因互补潜力和杂种优势,实现最佳的育种和生产效果。目前国内外尚无獭兔配套系商业品种,未见育成獭兔专门化品系的报道,欠缺先进适用的獭兔专门化品系育种方法和成功经验,制约了我国獭兔种业进步和产业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配套系理论,选育獭兔专门化母系,以便与专门化父系杂交生产,提升獭兔的生产性能成为一种必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定以提升繁殖性能为主的专门化母系的育种目标;

(2)筛选獭兔群体,选择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组建育种基础群;

(3)建立性能测定体系,并按照所述性能测定体系按时测定所述育种基础群,得到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

(4)根据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制定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

(5)利用所述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将所述育种基础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达到所述育种目标,即得到所述獭兔专门化母系。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育种目标包含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5周龄窝断奶仔兔数。

进一步地,产活仔数≥8.2只,3周龄窝重≥2.4kg,5周龄窝断奶数≥7.8只。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獭兔群体的遗传来源为美系獭兔或以美系獭兔为主要育种材料培育的优秀种群;所述獭兔群体的规模为:母兔≥1200只,公兔≥300只。

进一步地,所述育种基础群的最低生产性能要求为:产活仔数≥7只,3周龄窝重≥2kg,断奶数≥6.5只。

进一步地,所述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为依据种母兔指数和种公兔指数自高到低排序,母兔选留前300名,公兔选留前50名作为育种基础群。

进一步地,所述种母兔指数评估方案如下:采用“42天繁殖模式”自头胎开始连续繁殖3胎,测定记录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和断奶数,然后对这4个指标标准化后按0.2/0.2/0.4/0.2的权重加权计算种母兔指数。所述种公兔指数评估方案如下:如有系谱,使用全同胞的平均繁殖性能作为种公兔的繁殖性能依照母兔的生产性能方案计算种公兔指数;如无系谱,则以种公兔的体重作为种公兔指数。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性能测定体系包含以下测定性状: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窝断奶个体数、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13周龄的个体重、体型评分、毛皮评分和生殖发育评分;17周龄的个体重、体型评分、毛皮评分和生殖发育评分;23周龄的个体重、体型评分、皮毛评分、脚底毛评分和被毛长度;射精量、精液综合评分和稀释后可配数量。

进一步地,精液综合评分、体型评分、皮毛评分、生殖发育评分和脚底毛评分由专业的技术员、饲养员和毛皮商统一培训,采取10分制评定。

进一步地,在断奶环节需要对仔兔进行登记,采取打耳刺的形式,耳号由6位数字组成,第1位为品系号,第2-3位为年月,最后3位为序列号。断奶打耳号的一般流程为:整窝称重,测定记录断奶窝重和窝断奶数;鉴定性别;个体称重;打耳刺;测定记录个体耳号、父亲号、母亲号、性别、出生日期、断奶日期和断奶个体重。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选种方案如下: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分析计算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得到性状育种值;对所述性状育种值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的育种值;对所述标准化的育种值依据不同的权重计算选择指数,依据选择指数择优选留;所述选配方案为避免近亲交配的同质选配。

进一步地,所述性状育种值包括生长性状、皮毛性状育种值和繁殖性状育种值;所述选择指数包括断奶选择指数、13周龄选择指数、17周龄选择指数和23周龄选择指数,所述择优选留的留种量分别为400%,200%,150%,120%或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性状和皮毛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中固定效应包含性别、胎次、年季和世代,随机效应包含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加性遗传效应;所述繁殖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固定效应包含胎次、年季和世代,随机效应包含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窝效应。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性状育种值和皮毛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为:

y=Xb+Za+Wm+e

其中:

y:各生长性状的观察值向量

b:固定效应向量,有性别、胎次、年季、世代

a:随机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向量

m:随机效应,母体加性遗传效应

e:残差效应向量

X、Z分别为相应的效应矩阵

所述繁殖性状采用的模型为:y=Xb+Z

其中:

y:各生长性状的观察值向量

b:固定效应向量,有胎次、年季、世代

a:随机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向量

c:随机效应,窝效应向量,以母亲-胎次组合表示

e:残差效应向量

X、Z分别为相应的效应矩阵

以上模型假设前提条件:E(y)=Xβ,E(e)=0,

进一步地,所述断奶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2,初生窝重的权重为0.1,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2,窝断奶数的权重为0.2,断奶窝重的权重为0.2,断奶个体重的权重为0.1;所述13周龄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3,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1,13周龄个体重的权重为0.2,体型评分的权重为0.1,毛皮评分的权重为0.2,生殖发育评分的权重为0.1;所述17周龄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3,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1,17周龄个体重的权重为0.2,体型评分的权重为0.1,毛皮评分的权重为0.1,生殖发育评分的权重为0.2;所述23周龄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3,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1,窝断奶数的权重为0.2,23周龄个体重的权重为0.1,体型评分的权重为0.1,皮毛评分的权重为0.1,脚底毛评分的权重为0.1。

进一步的各阶段选留要主动淘汰患病、卫生状况差及不宜种用的后备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患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患螨虫、真菌、葡萄球菌感染等皮肤病,患角膜炎、八字腿、象牙等遗传缺陷疾病,针毛、枪毛、毛不平、密度差、垂耳等表型,外伤等。

进一步的23周选留后不再做选留,但是主动淘汰不宜种用的母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患病或卫生状况差、头胎不孕、产笼底、不絮窝、泌乳差、咬死或踩死仔兔等情况。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闭锁继代选育世代≥4,群体平均近交系数控制在3%~7%。

进一步地,种兔初配年龄为25周,按“42天繁殖模式”生产,连续繁殖4胎,在第2-4胎中留种,世代间隔1年左右;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个体允许世代重叠;世代选育过程中,核心群母兔的平均留种率约为10%,相应选择强度为1.75,核心群公兔的平均留种率约为2%-3%,相应选择强度为2.42。

所述选育方法培育得到的獭兔专门化母系在育种中的应用。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BLUP):如果对一个随机效应(如个体育种值)的预测具有线性(预测量是样本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预测量的数学期望等于随机效应本身的数学期望)和预测误差方差最小等统计学性质,则称其为最佳线性无偏预测。该方法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70年代以来,这一方法在牛的改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多数国家牛畜种值估计的常规方法,80年代中后期,一些国家开始把这一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良的速度。目前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育种界已成为标准的遗传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獭兔专门化母系选育方法为:首先制定以提升繁殖性能为主的专门化母系的育种目标;筛选獭兔群体,选择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组建育种基础群;建立性能测定体系,并按照所述性能测定体系按时测定所述育种基础群,得到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根据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制定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利用所述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将所述育种基础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达到所述育种目标,即得到所述獭兔专门化母系。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使用现有品系遗传资源,历经4-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獭兔专门化母系繁殖性能提升显著,群体整齐,作为母本配合力效果显著。专门化母系纯繁一般生产性能可达到:产活仔数≥8.2只,3周龄窝重≥2.4kg,5周龄断奶数≥7.8只。与专门化父系配套杂交,生产性能为:产活仔数≥8.8只,3周龄窝重≥2.6kg,5周龄断奶数≥8.2只,5周龄断奶个体重≥750g,以上数据表明本发明所述选育方法明显提升了獭兔的生产性能,在獭兔饲养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定以提升繁殖性能为主的专门化母系的育种目标;所述育种目标为产活仔数≥8.2只,3周龄窝重≥2.4kg,5周龄窝断奶数≥7.8只。

(2)筛选獭兔群体,选择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组建育种基础群:所述獭兔群体的遗传来源为繁殖性能优异且三年内闭锁选育的美系獭兔;所述育种基础群的最低生产性能要求为:产活仔数≥7只,3周龄窝重≥2kg,断奶数≥6.5只;所述群体的规模为:母兔≥1200只,公兔≥300只;所述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为依据种母兔指数和种公兔指数自高到低排序,母兔选留前300名,公兔选留前50名作为育种基础群;所述母兔指数评估方案如下:采用“42天繁殖模式”自头胎开始连续繁殖3胎,测定记录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和断奶数,然后对这4个指标标准化后按0.2/0.2/0.4/0.2的权重加权计算种母兔指数。所述公兔指数评估方案如下:如有系谱,使用全同胞的平均繁殖性能作为种公兔的繁殖性能依照母兔的生产性能方案计算种公兔指数;如无系谱,则以种公兔的体重作为种公兔指数。

(3)建立性能测定体系,并按照所述性能测定体系按时测定所述育种基础群,得到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所述性能测定体系包含以下测定性状: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窝断奶个体数、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13周龄的个体重、体型评分、毛皮评分和生殖发育评分;17周龄的个体重、体型评分、毛皮评分和生殖发育评分;23周龄的个体重、体型评分、皮毛评分、脚底毛评分和被毛长度;射精量、精液综合评分和稀释后可配数量;所述精液综合评分、体型评分、皮毛评分、生殖发育评分和脚底毛评分采取10分制评定。

(4)根据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制定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所述选种方案如下: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分析计算所述育种基础群性能测定值,得到性状育种值;对所述性状育种值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的育种值;对所述标准化的育种值依据不同的权重计算选择指数,依据选择指数择优选留;所述性状育种值包括生长性状育种值、皮毛性状育种值和繁殖性状育种值;所述选择指数包括断奶选择指数、13周龄选择指数、17周龄选择指数和23周龄选择指数;所述择优选留的留种量分别为核心群的400%,200%,150%,120%或以上;

所述生长性状和皮毛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为y=Xb+Za+Wm+e,y为各生长性状的观察值向量,固定效应b包含性别、胎次、年季和世代,随机效应a为个体加性遗传效应,随机效应m为母体加性遗传效应,e为残差效应向量,X、Z分别为相应的效应矩阵;

所述繁殖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为y=Xb+Z

所述生长性状和皮毛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和所述繁殖性状育种值的统计模型的假设前提条件:E(y)=Xβ,E(e)=0,

所述断奶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2,初生窝重的权重为0.1,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2,窝断奶数的权重为0.2,断奶窝重的权重为0.2,断奶个体重的权重为0.1;所述13周龄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3,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1,13周龄个体重的权重为0.2,体型评分的权重为0.1,毛皮评分的权重为0.2,生殖发育评分的权重为0.1;所述17周龄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3,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1,17周龄个体重的权重为0.2,体型评分的权重为0.1,毛皮评分的权重为0.1,生殖发育评分的权重为0.2;所述23周龄选择指数包含性状的权重为:产活仔数的权重为0.3,3周龄窝重的权重为0.1,窝断奶数的权重为0.2,23周龄个体重的权重为0.1,体型评分的权重为0.1,皮毛评分的权重为0.1,脚底毛评分的权重为0.1;

所述选配方案为避免近亲交配的同质选配。

(5)利用所述选种方案和选配方案将所述育种基础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所述闭锁继代选育世代≥4,群体平均近交系数控制在3%~7%;所述闭锁继代选育中的种兔初配年龄为25周,按“42天繁殖模式”生产,连续繁殖4胎,在第2-4胎中留种,世代间隔1年左右;极优秀个体允许世代重叠;所述闭锁继代选育中,核心群母兔的平均留种率约为10%,相应选择强度为1.75,核心群公兔的平均留种率约为2%-3%,相应选择强度为2.42,达到所述育种目标,即得到所述獭兔专门化母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獭兔专门化母系的选育方法,内容如下:

在山东百草兔业开发有限公司育种场,我们自2012年组建基础群,以1年1个世代的进度,选育了獭兔专门化母系A系(以下简称为A系),A系的培育过程如下:

A系的育种目标:专门化母系,母系母本,被毛白色,毛长1.8-2.0cm;被毛细密平,毛稍短,手感顺滑,粗毛含量低,脚底被毛完全覆盖,厚实,无针毛、毛希、毛不平整个体;产活仔数≥8.2只,3周龄窝重≥2.4kg,5周龄断奶数≥7.8只。

A的育种基础群组建:公司2005年自江苏省农科院种兔场引进200(160♀/40♂)只美系獭兔种兔。在2005-2012年间,此兔群一直闭锁繁育,有系谱记录和部分生产性能记录。2012年3月起在美系獭兔群体的第2窝和第3窝中累计打耳号登记仔兔1500只,其中母兔1200只,公兔300只。后备兔在断奶至配种阶段主要依据健康状况,被毛品质和体重,在6月龄时最终选择800只母兔和100只公兔进入繁殖生产。2012年12月在所有后备兔达到6-7月龄后,采用同期发情,按照“42天繁殖模式”,连续繁殖3胎,测定记录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和断奶个体数,然后对这4个指标标准化后按0.2/0.2/0.4/0.2的权重加权计算种母兔指数。使用全同胞的平均繁殖性能作为种公兔的繁殖性能依照母兔指数计算方法计算种公兔指数。依据种母兔指数和种公兔指数自高到低排序,母兔选留前300名,公兔选留前30名作为A系0世代育种基础群。

A系由0世代更新至1世代:在完成0世代育种基础群组建后,所有母兔悬挂母兔卡,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的方式纯繁,注意避免近交,每只公兔配10-15只母兔。

依据选配方案,完成现场输精,配种完成后,按照实际配种执行情况,将配种信息如实填写至种母兔卡上,至少包含配种日期、与配公兔等信息。配种后第12天,对所有配种母兔摸胎,将妊娠情况填写至种母兔卡。

配种后第30-32天接产,及时测定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寄养等信息;每窝选留数头胎为7-8只,头胎之后为8-9只,个别母性好的可以为10只;产仔数≤6只时,需要寄养仔兔,之后测定3周龄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数。仔兔出生日期以配种日期加31天为准。

在仔兔5周龄时完成断奶测定和仔兔登记,断奶测定的一般流程为:①整窝称重,测定记录断奶窝重和窝断奶数;②鉴定性别;③个体称重;④打耳号;⑤测定记录个体耳号、父亲号、母亲号、性别、出生日期、断奶日期和断奶个体重。打耳号时,出现以下情况整窝淘汰:合窝;母兔乳房炎;仔兔患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疾病;仔兔平均体重低于500g。除以上情况,所有仔兔都需打耳号登记。此阶段计算各性状的选择指数,按指数高低选留50%。一般獭兔要在13周龄之后才出栏,此阶段的选择只是减少了13周龄测定的工作量,如无特殊原因也可在此阶段不做选留,在13周龄做全群测定。

在13周龄测定记录个体重、体型评分、毛皮评分和生殖发育评分,计算选择指数,若断奶测定未选留,母兔选留25%,公兔选留10%,若断奶选留,母兔继续选留50%,公兔选留20%。

在17周龄测定记录个体重、体型评分、毛皮评分和生殖发育评分,计算选择指数,母兔继续选留50%,公兔选留20%。

在23周龄测定记录个体重、体型评分、皮毛评分、脚底毛评分和被毛长度,计算选择指数,母兔继续选留80%,公兔选留80%。

23周龄测定完成后公母兔分别转至公兔舍和母兔舍准备繁殖生产,在此过程中主动淘汰性欲差,精液品质差的种公兔,主动淘汰以下不宜种用的母兔:患病或卫生状况差;头胎不孕;产笼底;不絮窝;泌乳差;咬死或踩死仔兔等情况。

按上述流程一般3-4胎即可完成下一世代的种兔的选留,其它世代更新也同上述流程类似,不再赘述。截止2018年A系已完成5个世代选育,其各世代主要繁殖性能如表1所示:

表1-繁殖性能

2017年对A系4世代母兔同培育的专门化父系R系杂交,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出A系适用于杂交生产,杂种优势显著。

表2-杂交后代各项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