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陶鬻初论

摘要

陶鬶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出土数量并不很多,而且也并非贯穿良渚文化始终,但这种器物因其造型复杂,器形变化比较敏感,反映文化变化时序性比较明显,不仅在良渚文化分期中具有典型性,而且良渚文化所特有的袋足鬶流布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种类的陶鬶在反映文化变化、文化交往方面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可以视为良渚文化的重要陶器.在良渚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受大汶口文化实足鬶的影响,良渚文化实足鬶产生。B型实足鬶是良渚文化中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陶鬶,其余各类实足鬶发现数量不多,但特点鲜明。良渚文化的袋足鬶出现在良渚文化的晚期,其来源尚不清楚,其中的Ba型袋足鬶与大汶口文化的地瓜鬶在器形结构上存在一定相似性,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只是目前的资料尚无法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伴随良渚文化的对外扩张,良渚文化袋足鬶开始出现在诸如好川、尉迟寺等周边考古学文化遗址中。钱山漾文化是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之后的一支新考古学文化,作为其典型器物之一的长颈袋足鬶是由良渚文化最晚阶段的袋足鬶直接发展而来,因此钱山漾文化长颈袋足鬶的出现年代即是良渚文化袋足鬶的下限年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