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中国农村研究青年论坛 >改革与中国农村问题的形成

改革与中国农村问题的形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城乡差距过大,农村走向衰败;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农业停滞;农村的意义和价值层面上的主体性丧失。随着市场化改革,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格局的成型,小农经济的脆弱和无力马上就凸显出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业生产效率很低;个体小农经济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的风险;包产到户后,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陷于瘫痪状态,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造成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只能向城市提供附加值低的初级农村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认为国家从农村全面退出导致农村衰败,而资本主导的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结构则进一步剥夺了农村走出困境的可能机会。2006年以来,鉴于“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国家改变以往的做法,重新介入到农村发展中,已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并推出很多惠农的具体举措(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水利等方面加大投入),然而在资本主导的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结构下,很多政策和举措的效果要么大打折扣,要么被扭曲到进一步增加资本累积剥夺农村的相反方向上。譬如,在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正演化为一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农村在为城市和资本贡献农产品和劳动力等资源之后,现在不得不在新世纪为工业资本和地产资本贡献土地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