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八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交流会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历史1874年Highmore用Hagginson注射器输血.1885年Miller利用磷酸钠的抗凝作用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1914年Thies证实宫外孕破裂的血液无菌,将血液回收给患者.1919年Zapelloni将过滤装置用于回收式自体输血.1921年Grant将储血式自体输血应用于脑外科.rn 按血液处理方式分类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分为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两种。心血管外科手术术野污染最小、出血量大,且全身抗凝是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最好的适应症。肝肾衰竭患者慎用,使用胶原止血物质的患者应慎用。吸引回收血液尽量减少气血混合,减少红细胞破坏。充分抗凝及时回收术中出血,避免流失和凝固。负压应小于15OmmHg吸引回收血液,减轻红细胞损伤。回收式自体输血在综合性血液保护策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减少围术期异体血的应用并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在某些领域仍有很多学术争论,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但这并不妨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相反,随着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技术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及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