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化策略初探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化策略初探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优化策略。rn 方法:纳入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其中接受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40例(A组),Peg-IFNα-2a治疗40例(B组),ADV治疗40例(C组),依据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及肝纤维化分期确立A组患者抗病毒方案:对HBV DNA≥1.0×102拷贝/ml或纤维化分期≥S3者(A1组,20例),行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HBV DNA<1.0×107拷贝/ml且纤维化分期100S/CO或HBsAg下降<1log IU/ml为应答不佳组(16例),均调整为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剩下的患者为应答有效组(24例),接受Peg-IFNα-2a单药治疗。A组、B组用药48周后停药随访,C组继续用药并随访至72周。分别于治疗24、48周及停药后24周(72周)观察HBV DNA、HBsAg、HBeAg、ALT的定量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rn 结果:118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中A组、B组各1例患者未按设计方案完成治疗而列为治疗失败。治疗24周后A1组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分别为3.27±0.65、85%、75%,A2组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分别为1.46±0.32、55%、40%,两组比较,统计量值分别为11.2、4.3、5.0,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A组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分别为2.86±0.45、70%、58%、43%、80%,B组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分别为1.18±0.24、48%、30%、20%、58%,两组比较统计量值分别为20.8、4.2、6.1、4.7、4.7,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分别为13%、8%,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分别为43%,33%,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9.0、7.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A组HBV DNA抑制率、阴转率分别为93%、85%/,B组HBVDNA抑制率、阴转率分别为70%、60%,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6.6、6.3,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分别为68%和63%,45%和30%,33%和1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高,χ2值分别为4.1和8.5、9.8和19.0,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A组HBV DNA抑制率、阴转率分别为93%和85%,B组HBV DNA抑制率、阴转率分别为75%和60%,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4.5、6.3,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为70%、65%,C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分别为35%、30%,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9.8、9.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在血清学和病毒学方面优于单药治疗,结合基线特征,HBV DNA、HBeAg、HBsAg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