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五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 >盐城海滨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盐城海滨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摘要

为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08年12月、2009年3月、4月、5月、6月、9月在新洋港选取典型断面设置6个样点,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在不同小生境中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2种,其中软体动物12种,占物种总数的54.5%;甲壳动物6种,占物种总数的27.3%;环节动物3种,占物种总数的13.6%;昆虫幼虫和线虫各1种,各占物种总数的4.5%。在中路港断面,尖锥拟蟹守螺、中华拟蟹守螺、托氏昌螺、泥螺为优势种。各季节各生境物种组成变化不大。从各样点的底栖动物生物量及生物密度来看,备季节均是光滩最高,碱蓬滩则最低。在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上,除2003年米草滩为秋季最高外,其余各季节均为春季最高。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与植物密度的呈显著的负相关。群落聚类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按生境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光滩和新生互花米草滩、互花米草稳定滩及碱蓬禾草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