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暨首届研讨会 >从课程的文化品质看我国课程文化建设

从课程的文化品质看我国课程文化建设

摘要

我国的教育研究,包括课程研究,近三十年来在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多成绩。我国课程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都有所拓展,课程文化的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不管是从词源考查的角度还是从课程所具有的文化逻辑、文化内涵及文化性格等理性思考的角度来看,课程都具有文化品质,具体体现在其以文化产物的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展现以文化人的基本特点。当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改革面临很多新挑战的时候,我国的课程文化建设也必须应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挑战。为推进并保障我国课程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理清什么是课程文化、课程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及课程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等关键问题。对课程文化的理解可能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而有差异,但把课程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来把握课程文化的内涵是很必要的。在我国社会和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背景下,课程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我国的课程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对话与协商”、“多元”,有目的、有意识地构建和营造一种有益于民族精神生成和发展的创新性文化环境,自觉地消除传统文化积淀中那些有碍民族创新精神发挥的消极成分,培育一种能够激发民族创新精神的先进文化。从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来看,课程文化的建设就必然要体现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及其价值,并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思考课程文化的建设。从课程文化是课程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文化特性这一角度来看,课程文化建设应当包括课程文化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如课程思想、课程理想、课程制度、课程体制、课程权力、课程管理、课程形态等内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