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 >臺灣淡水紅樹林地區破囊壺菌科形態及分類學之研究

臺灣淡水紅樹林地區破囊壺菌科形態及分類學之研究

摘要

破囊壶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河口、盐水湖以及红树林地区的原生生物,属于羽状鞭毛菌群。菌体为单中心,外形和壶菌相似,但是具有双鞭毛的游孢子或是不具鞭毛的不动孢子。生长过程含出现孢子囊及外质网的构造。大部分的破囊壶菌会在藻类及高等植物的残碎物上进行腐生,少数则寄生在无脊椎动物身上。有关破囊壶菌的生活史,目前只被观察到无性生殖的部分,有性生殖的部分则尚未被观察到。本次实验在台北县淡水镇竹围红树林自然保留区内进行水样的采样工作,以维吉尼亚松树花粉作为诱饵加以诱钓,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KMV培养基以涂布及划线的方法,分离及纯化破囊壶菌。rn 在获得破囊壶菌的纯培养之後,再将破囊壶菌转移至不舍抗生素的KMV培养基上,或是以灭菌海水加上灭菌花粉的海水松树花粉培养基中加以培养,作为菌种的观察以及形态学上描述和菌种鉴定的依据。本次实验结果共获得三属十四种的破囊壶菌生物。其中破囊壶菌属(Traustochytrium)八种,包括:勘孢破囊壶菌(T.motivumGoldstein)、金黄破囊壶菌(T.aureum Goldstein)、罗氏破囊壶菌(T.rossi Bahnweng and Sparrow)、金尼破囊壶菌(T.kinnei Gaertner)、南极破囊壶菌(T.antarticum Bahnwegand Sparrow)、厚皮破囊壶菌(T.pachydermum Scholz)、聚合破囊壶菌(T.aggregatum Ulken)、未纪录的破囊壶菌(T.sp.)。裂殖壶菌属(Schizochytrium)两种,包括:聚合裂殖壶菌(S.aggregatum Goldstein and Belsky)、蛞蝓裂殖壶菌(Slimacinum Honda and Yokochi)。吾肯氏壶菌属(Ulkenia)四种,包括:威瑟氏吾肯氏壶菌(U.visurgensis (Ulken)Gaertner)、沙氏吾肯氏壶菌(U.sarkariana Gaertner)、星状吾肯氏壶菌(U.radiate Gaertner)、未纪录的吾肯氏壶菌(U.sp.)。其中有两种是台湾地区的新纪录种,分别为蛞蝓裂殖壶菌及沙氏吾肯氏壶菌。另外也发现有两种未被纪录过的破囊壶菌,分别属于破囊壶菌属以及吾肯氏壶菌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