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摘要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属雀形目山雀科,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包括8个亚种,其中2个亚种分布在中国,Parusv. varius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而Parus v. castaneoventris仅限于台湾地区,分布区域狭窄而断裂,在生态学上属衰落物种。有关我国杂色山雀的繁殖研究迄今还没有人做过详细报道,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将会了解杂色山雀的种群现状和推测其未来命运,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04-2006年的3-7月间,在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 varius)的繁殖及繁殖成功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山雀主要营巢于海拔400~900m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繁殖期在3-7月,其洞巢种类多样,有树洞、墙缝、岩石缝、电柱孔洞、金腰燕旧巢等;筑巢期约15d;巢为碗状,巢结构的2/3由苔藓构成;窝卵数为6~8枚,平均(6.92±0.92)枚(n=13):雌鸟单独孵卵,孵化期为(14.00±0.00)d(n=10):育雏由雌雄鸟共同承担,育雏期为(17.50±0.58)d(n=4)。与分布于日本东京西南部大陆的同亚种杂色山雀繁殖基本参数相比,辽东山区种群除了育雏期比日本的杂色山雀略短外,其他参数基本一致。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为50.95%,人为活动干扰是造成杂色山雀卵和雏损失的主要原因,占总损失的74.19%。繁殖力为2.22,小于长白山4种山雀科鸟类大山雀(4.75)、煤山雀(4.35)、褐头山雀(3.87)、沼泽山雀(3.23)的繁殖力,这种低繁殖力是否会影响杂色山雀种群的未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