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跌伤致颅脑损伤死亡尸体检验分析

摘要

本文中45例案件中即有一例是冬季死者被公交车刮蹭摔跌死亡,刮蹭处衣物无痕迹(亦未检出微量物证),组织无损伤,如当时无目击证人,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无法确认摔跌的原因。另有1例因有监控录像确认死者被醉酒的丈夫殴打后两人在撕扯过程中丈夫失去平衡将妻子带倒,死者的损伤并不是引发摔跌伤的原因。上述案例可说明特定部位外伤可为引起摔跌的原因,但仅就损伤特点无法确认损伤与摔跌的因果关系,不要拘泥于法医检验,只要对鉴定有帮助,可以开拓性地利用多种检查方法,做到依据尸体、结合现场、参考案情。注意摔跌伤致颅脑损伤死亡绝大多数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虽然在此期间内,症状、体征可不典型或不出现,这与脑损伤呈对冲性,主要分布在额、颖叶有关:因为这些部位不易直接引起运动、感觉或反射的改变,但在检验中有条件要注意收集病程的情况,如为即死过程要注意排除其他引起碎死的原因。摔跌伤致颅脑损伤为减速运动形式,脑损伤在这种方式下多呈对冲性,特别是枕部撞击时更是如此,因此,典型的严重对冲性损伤可作为分析认定跌倒形成的重要参考。摔跌伤倒地时头皮常发生损伤,这种损伤对确定着力点极为重要,但由于摔跌时与头部接触面的差异,加上头皮有头发覆盖,头皮损伤未见有表皮剥脱和挫裂创,损伤往往可不显著,有时仅表现为很轻微的头皮下出血,检验不全很容易遗漏。颅骨骨折多为单条线性骨折,但颅骨整体变形造成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骨折线的情况也很常见。有时出现脑颅骨及面颅骨外侧均无骨折线,仅颅底出现孤立的骨折线,主要多在筛板、蝶骨小翼等薄弱的部位。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颅骨各部位骨质强度差别大,摔跌产生的能量大小不足以使强度大的部位骨折,仅在整体变形过程中消耗部分能量,而剩余能量传递到强度小的部位使其骨折。跌倒致颅脑损伤多出现硬膜下出血,多见于枕部摔跌,这与颅底与大脑的解剖位置,摔跌伤为后仰和旋转运动,脑挫伤、颅内压大幅波动和颅脑相对运动引起桥静脉、皮质下静脉等小血管撕裂有关。因有上肢及肩部的保护作用,硬膜外血肿少见,一般是位于颗顶部,颖枕部极少见,倒地接触面多不是平面。有条件一定要确认死者受伤前的状态,虽然根据文献中记载一名成人后仰倒地枕部着地产生的能量即可造成可致死亡的损伤,但应考虑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在笔者的法医实践中尚未发现人体在正常状态下未受外力或受轻微外力作用引起摔跌伤致颅脑损伤死亡的案例。注意伤后医疗介入对法医检验的影响,有时非倒地所致颅脑损伤死亡,在救治或死后的过程中造成头部碰撞,可出现头皮血肿,要注意排除。开颅手术有时会破坏着力点的损伤的形态结构,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例钝器伤致颅脑损伤伪装摔跌伤的案例,所幸手术骨窗开的不大,边缘留有轻质量钝器多次击打遗留的外板骨折,头皮手术切口对反复击打的挫裂创的破坏也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