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

类似于心肌缺血预处理,目前发现多处组织器官短暂缺血可增强其自身及其他器官对缺血的耐受程度.由于这一保护效应发生于缺血预处理以外的组织器官,不同于经典的心肌缺血预处理,因此被称为远端缺血预处理.本文在介绍远端缺血预处理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远端缺血预处理的可能机制,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δ1鸦片受体与自由基,NF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除最先发现的心肌外,目前发现肝、肾、脑及脊髓等也是远端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器官.远端缺血预处理现象提示,预先对机体非重要器官进行缺血/再灌注可以提高重要脏器抵抗缺血性损伤的能力.且与经典的缺血预处理相比较有更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随着近几年研究的逐步深人,更加证实远端缺血预处理现象的存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故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当务之急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更深人的探讨其作用机制,详细分析各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发生远端缺血预处理现象的关键分子,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铺平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