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概念与模式框架

摘要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不断被“就业难”和“技工荒”所困扰,一方面是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所需的技工无处可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反映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职业学校办学与企业发展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和就业率持续走高。国务院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在《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又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然而在实践环节中,对“是什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目前尚缺乏清晰的表述,缺乏对模式框架构成的清晰表述。许多相关会议资料、发表论文或论著多是从实践层面即从微观层面来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讨论的是学校“应该如何做”、“怎样做”。因此,本文尝试界定工学结合“是什么”以期能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