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六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迎接氢能的春天:氢燃料的近期应用展望

迎接氢能的春天:氢燃料的近期应用展望

摘要

由于制氢的成本,储氢的性能以及用氢价格和可靠性等诸多问题,使得氢能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进展缓慢,似乎可望但不可及.由于化石能源应用时间长,应用面广,已经给公众留下深刻的价格印象和固定的生活方式,如何在这样模式中发展氢能,需要新的思路. 本人提出近期依靠天然气的发展而发展氢能的设想,请大家批评指正.从长远讲,氢能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发电,然后有多余的电去电解水制氢,得到完全没有污染的氢气,这是最环保、合理的技术路线.但是近期,近几十年内,氢能在没有大的技术突破之前,氢能还成不了大气候,氢能对国家能源份额的贡献有限,那样要求国家重视可以,但是国家支持氢能的力度肯定有限.政府应因势利导,加快制定氢能有关标准和法规,制定优惠政策,积极、谨慎、稳妥地推动氢能示范. 氢能在大规模应用前,还有若干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是氢能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氢能和化石能源的经济可比性;公众对氢能的接受程度等;此外,氢能的更廉价的生产方式(笔者认为,未来的核聚变的热能和电能将是制氢的廉价动力,即便如此,氢气仍然是分散式供电系统,交通运输的主要能源)还有待开发. 人们已经试验了多种氢气的储存方式,都不是尽如人意,仍需加大努力.政府应多做示范工作,这有助于社会认识氢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也提高公众对氢能的认同程度.而对于建立大规模氢能工业,则要十分慎重.务必先试一点,再总结,再试多点,然后试验推广.既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窝蜂上.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稳健地朝前走.鼓励研究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示范,政府补贴,加快产业化步伐,迎接氢能的春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